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247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4-03-21 13:57:25

  路修到哪里,李跃对地方的控制力就延伸到哪里。

  趁着大雪未至,李跃下令各郡县组织百姓修整道路,能修多少是多少。

  等到明年春耕之后再大规模的开展。

  李跃顺着黄河巡视了一圈,没有战乱,各地重新焕发生机,村落也增多了不少。

  不再是几年前千里无人烟百里无鸡鸣的凄惨模样。

  不过路上见到的几具婴儿尸体,让李跃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百姓不愿生不敢生,或者养不起,则说明问题比较严重。

  西晋名将王濬为巴郡太守时,兵士苦役,百姓苦赋,生男多不养,弃杀之,王濬颁令严禁弃婴,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婴孩赖其活者数千人。

  阳光之下无新事,眼前发生的事,历史上轮回过无数次。

  亲卫寻来了当地亭长,还是因伤残而退役的黑云军老卒,一见面就认出李跃,直接单膝跪地,“前锋营死士麹大目拜见殿下!”

  李跃望了望他断臂,心中的怒气消退不少,“为何会有小儿尸体?”

  “这些小儿都是一出生便夭折了,殿下将邺宫十万女子放出,许配人家,鼓励成亲,今年生育较多,夭折亦不少。”麹大目一脸诚恳不似作伪。

  黑云军老卒的话,李跃自然相信。

  他们也没必要欺骗自己。

  乱世之中最惨的是女人还孩子,生存艰难,经常食不果腹,饥寒交迫,加上还未到生育的年纪便早早成亲,夭折率自然高的吓人。

  东汉十三个皇帝,其中五个没有活过十岁,夭折的皇室成员更多。

  李跃叹了一口气,终究还是自己这边没做到位,“起来说话,汝退役之后,过得如何?”

  麹大目受宠若惊,“属下有一百五十亩良田,三个女奴,今年两个女奴怀了崽,再过两月,就要生了,明年准备买两个田奴,帮着耕种。”

  “大善!”李跃心情好了一些。

  胡人欺压了汉人几十年,也该他们还还账了,不对他们赶尽杀绝,已经是仁慈。

  奴隶们能生存下去,也就渐渐适应了。

  不适应的根本活不到现在。

  询问了一些其他事,李跃便率亲兵返回邺城。

  国中稳定下来之后,成亲之人不少,如果夭折率能降低,人口必然会大大增加。

  李跃召来月姬商议。

  “是小妹的疏忽,这段时日钻研医书,教授医术,足不出户,以致有次惨事发生。”月姬直接认错。

  “你可有良策?”

  “兄长放心,女营、医营有一万三千余人,可在各郡各县组建医舍,一来救死扶伤,二来接生、照顾婴儿。”

  “可。”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月姬心思细腻,手上的女营、医营最适合做这些事。

第三百二十二章 志大

  春秋时,勾践为了击败吴国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对孕妇实施“公费医疗”,生产时,官府派人助产,生男两瓶酒、一只狗,生女,两瓶酒、一头猪。

  汉高祖刘邦也有规定,民产子,复勿事二岁。

  免除两年的徭役赋税。

  汉朝为了人口增长也是煞费苦心,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者,五算。

  也就是承担五倍的算赋(人头税)。

  南北朝时还规定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想要刺激人口,光喊是没用的,必须拿出真金白银。

  石虎在位,肆意残害百姓,胡人人口大增,华夏人口骤减,梁国想要在北方站稳脚跟,本族群人口绝不能少。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尤其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本族群人口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大梁能挺多长时间。

  在李跃看来,历史上的北朝,除了前燕,其他的羯赵、冉魏、苻秦、北魏灭亡都是族群问题没有处理好。

  李跃随即下了政令,凡国中之人,成亲赐田十亩,无论生男生女,赏羊两只,每月可领半石粮,持续六个月,由各地官府和医舍负责接生助产。

  女子十五不嫁者,举家服役半年,每年罚粮一石。

  拿下豫徐二州,加上半个扬州,梁国地广人稀。

  十亩田地,李跃还是拿的出来的。

  至于粮食,对如今的梁国而言更不是问题。

  许下屯田,淮北大屯田,青州、兖州、豫州都是这时代的粮仓,养活梁国一百万户左右的人口,难度并大。

  这点人口也就后世一个中型城市的规模。

  不过月姬的医舍不是一时半刻便能建起来的,绝不是一个小工程。

  但只要种下种子,总会结出果实。

  李跃的政令一下,到处都是成亲之人,就连邺城也热闹起来。

  到处都是成亲的新人,也有人趁着热乎劲,多娶了几个小妾,不过娶妾不是成亲,没有十亩田的赏赐。

  奴隶成亲,官府原则上也支持,也会为他们接生。

  但没有十亩田的赏赐,生男生女什么没有。

  唯一的好处便是他们的孩子可以不入奴籍,成为僮民,不用子子孙孙都是奴隶,也算给了他们一丝希望。

  “都两个月过去了,快到年底了,桓温还驻扎在灞上?”李跃翻看最新的战报。

  对桓温有些无语。

  要么长驱直入攻破长安,守不守以后再说,先打下来,把功劳拿到手。

  要么,趁现在氐秦被打蒙了,见好就收,返回荆襄。

  这么不进不退的,已经犯了兵家之大忌。

  反观氐秦喘过一口气后,苻雄当机立断,率七千精骑,直扑司马勋,大破之,司马勋退至女娲堡自守。

  秦军士气恢复不少。

  桓温这人的一大毛病就是想法太多,犹犹豫豫的,拖泥带水。

  “桓温,将败矣!”连看好北伐的刘群都看出这场大战的结局……

  灞水,北风呼啸。

  晋军旌旗皆被冻住,风吹不动。

  此刻的中军大帐中正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

  其中一人穿着破衣烂衫,斜躺在凭几上,当着众人的面在怀中掏啊掏的,嘴上却滔滔不绝,“关中天府之国,帝王之居也,桓公克定蜀中,今若能平定关中,则天下半土入桓公囊中,届时可拒崤函而望关东,积蓄粮草,训练士卒,坐观梁燕大战,待两国力竭,桓公一鼓而出洛川,遣一上将出荆襄,席卷中原,则天下可定,公大志可成!”

  说完,王猛掏出一只虱子,当着众人的面指头一弹,飞向桓温下首坐着的桓冲。

  桓冲当时就脸绿了。

  一旁的薛强则咳嗽两声,掩饰堂中的尴尬。

  桓温则名士做派,越是放纵不羁之人,越是看重。

  更何况王猛嘴中说出的确是良策。

  蜀中、荆襄,再加上关中、汉中,桓温麾下版图远超当年强秦,将成为天下最强的一方势力。

  而且还占据天时地利。

  话已经说明了,只要桓温按着王猛的策略走,“大志可成”。

  桓温的“大志”早已被人看清。

  但桓温兴趣并不大,换了一个话题,“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

  桓温踏入关中之后,百姓牵牛执酒相迎,各地郡县也多有响应,但关中的豪强却不为所动。

  得豪强者得天下,没有豪强的支持,桓温在关中站不住脚。

  王猛语重心长道:“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关中豪强其实也被江东坑怕了。

  石苞叛乱,关中豪强遣使告晋,请求北伐,司马勋拖了了半年才北上,五万大军在悬钩设置营垒,距离长安只有二百里,跟现在的桓温一样裹足不前。

  关中豪强纷纷杀羯赵太守县令响应司马勋。

  但王朗率领二万精骑赶来,司马勋五万大军掉头就跑……

  现在桓温北伐,长安近在咫尺,城中只有数千老弱,桓温拖了这么久,还是不攻。

  吃一堑长一智,豪强不是傻子,口头上响应,但“未有至者”。

  桓温默然无以应,良久方道:“江东无卿比也!”

  遂擢王猛为军谋祭酒。

  王猛引荐薛强,桓温亦擢为从事。

  酒宴散去,两人回到宿处。

  “桓公志大才疏,北伐心志不纯,数万大军顿兵敌境数月,视军旅如儿戏,慕虚名而处实祸,败亡无日,非明主也,景略不可自误,当速去!”

  旁观者清,薛强在宴席上一言不发,却看的比王猛还深。

  王猛一脸失望,路都为桓温铺好了,拿下关中,天下半壁入其手,实力远超江东,但桓温却目光短浅,只盯着江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80页  当前第24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7/58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