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32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四级就是司法体系的四个层级,从县判院,到府一级的府判院,到省一级的巡回判院,再到最高一级的大理寺,四级判院逐级审理。

  三审制度则是将案件分为一审、二审核终审三个阶段。

  一审是县、府判院进行的第一次审理,也是首次判决。

  如果嫌疑人不服,则可以向更上一级提出二审。

  而如果还是不服,则可以通过直接向大理寺提出最后的终审。

  刑部还设立秋审处,专门对大理寺终审后的死刑案件进行复核。

  当然为了节省司法成本,普通的经济案件和民事案件一般二审就终审,三审制度主要用于刑事案件。

  何心隐当然也不是一步到位的,如今司法人才非常紧缺,所以主要工作还是先将框架拉起来,保证在府这个级别能有判院。

  而在苏松这种比较发达,诉讼也比较多的地方,再设立县一级的判院,锻炼司法人才。

  除了四级三审制度之外,何心隐剩下的时间,都用来了立法上。

  何心隐首先在肉刑上进行了改革。

  他将凌迟这类的比较残酷的刑罚给废除了,同意改成了绞首作为死刑,并且废除了《大明律》中有关于肉刑的部分。

  何心隐认为,如果是犯罪的人可以改正,那么惩罚完毕之后就应该让犯人还能立足于社会上,而不是通过残酷的肉刑让犯人无法立足,从而继续走上犯罪道路。

  而如果犯人罪大恶极,那就应该立刻处死犯人,这样一来肉刑根本没有实施的必要性。

  严刑逼供也被禁止,何心隐认为明廷的冤假错案率太高,就是因为刑讯逼供而导致的。

  刑讯逼供往往受害的都是无权无势的普通人,而这种不公正的执法,会让有权有势的人逃避处罚。

  在这个基础上,何心隐通过对古代的刑法和外国法律借鉴下,编纂了多部法律,并且将法律推行到全国。

  如今何心隐正在用心编写的是行政诉讼法,这是一部关于百姓状告官府的法律,这是目前这个世界还没有的律法,这些全部都要靠何心隐自己思考立法。

  既不能让刁民无缘无故的状告官府,而让官府无法行政,又要体现民众制约官府的法制精神,着实是太难编写了。

第628章 女王朝贡

  这场简单的宴会结束,苏泽拉着何心隐的手说道:

  “柱乾,你可要好好保重身体,身体是改革的本钱,若是你的身体垮了,还怎么编写法典?”

  何心隐有些感动,他连忙说道:“大都督放心,属下一定好好吃饭,保重身体。”

  苏泽这才点头松开手,不过上一次的时候何心隐也都是这么说的,但是每次回去又是废寝忘食的工作。

  苏泽叹息一声,若不是何心隐这么拼命,东南又如何能做到短短一年就颁布了五部新法典,建立一套迥异于以往千年的新制度呢?

  只能说苏泽的野心实在是太大了,要推翻千年以来的惯性,全方位的建立一套新的体系,这项工作实在是太庞大了,如果不是这些志同道合者燃烧自己,根本不可能有现在这些成效。

  不过苏泽很快又有了拉着何心隐吃饭的机会了。

  次日,高棉女王乘坐的快船抵达上海,随后这位年轻的女王就乘坐火车,从快要竣工的松江铁路站上车,一路抵达了松江。

  年轻的女王彻底被东南的一切惊呆了。

  她不是没有见过港口,但是从没有见过上海港区内的这么多的船!

  这些多的船,光是这些船就足以将高棉填满了吧?即使是高棉最强盛的时期,也不曾拥有这么多的船啊。

  高棉女王看着船舶靠岸,等到看到繁华的上海港码头的时候,女王更确定自己来对了。

  这样一座码头,比当年高棉的王城都要庞大都要繁华,鳞次栉比的房屋,平整的道路,车水马龙的商铺,这些都让高棉女王感觉到震撼。

  而跟随高棉女王的高棉使者们,受到的冲击还要更大,他们完全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竟然有这么繁华的港口。

  而按照行人司那位沈大使的说法,上海港不过是整个松江府的一个县,而松江府也不过是中原一个省的一部分,这样的省中原还有非常多。

  这下那些反对女王前往南京接受册封的人不再说话,所有人都觉得女王做了最明智的决定,抱上了最粗的大腿。

  接下来在上海港口附近的车站,高棉女王见到了神迹一样的景象。

  不需要任何畜力拉动的火车,如同一只钢铁巨兽,就这样自己停靠在了车站前。

  这头钢铁怪兽发出恐怖的鸣叫声,吓得使团很多成员抱着头想跑,高棉女王也是硬着头皮保持镇定。

  沈一贯介绍说道:“女王殿下,此物名为火车,乃是蒸汽驱动的机械装置,这是我们东南大都督亲自设计的,能日行千里还能载重千斤。”

  自动日行千里?还能载重千斤?

  女王看着火车头喷吐出来的白色烟雾,终于将信将疑的登上了车厢。

  透明玻璃,木质的座椅,火车车厢算不上华丽,但是足够舒适,而女王所想的则是对东南势力的恐惧。

  如此多宝贵的钢铁,中原人竟然用来制作火车,她注意到铺设在地上的都是锃亮的钢材,这些钢材如果放在高棉,足以武装一支精锐军团!

  太奢靡了!

  在祖先的典籍中,曾经描述中原是铺满了黄金的黄金国度。

  没想到根本不是黄金国度,中原是铺满了钢铁的钢铁国度!

  这绵延的铁路,当真是无比形象的国力体现,高棉王女和使臣们都沉默了。

  他们无法理解火车的复杂原理,但是能理解火车的造价。

  而任何一个统治者,都能理解火车的价值。

  能够自动移动的火车,可以运输多少货物,可以将城市连接在一起,高棉女王终于明白,为何中原能够建立如此庞大的国度了。

  到了苏州府的时候,高棉女王已经放弃了计算车轨的长度,她现在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乖乖的前往南京,向东南朝贡接受册封。

  本来诸人觉得自己不会被震撼到,但是他们还是低估了中原的震撼力度。

  在车站的时候,他们看到成车的丝绸和棉布被送上火车,看到如此之多的货物,高棉女王向沈一贯询问道:

  “沈大使,这些商品是要送到上海港口的吗?”

  沈一贯点头说道:

  “这些都是要送到上海港口出口的货物,每天这样的货物要用火车拉好几趟,还有很多货物直接在松江装船出海。”

  众人看到在高棉被王公大臣们视作珍宝的丝绸,就被那个搬运工粗鲁的扔上火车,看到如同小山的一样的货物,一边往车上搬运一边又有新的棉布丝绸堆在站台上,仿佛这些棉布和丝绸永远都搬不完。

  高棉的使臣们彻底麻了,也只有这样的财富,才能将钢铁铺设在地上吧?

  事到如今,再也没有人置疑女王的决断,投靠东南,成为中原的朝贡国,这是最有利于高棉的选择了。

  当别人只是强大一点,那还有努力追赶的可能性,但是中原帝国的强大,已经完全没有追赶的可能性了。

  东南亚的人很清楚,面对强大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臣服。

  面对高棉这个主动臣服的国家,苏泽也拿出了诚意。

  他带领内阁在南京城外迎接了高棉女王,用国宾的待遇招待了高棉的使者们。

  盛大的仪式引来了南京城内市民的围观,虽然大家都不知道高棉这个国家到底在什么地方,但是不妨碍市民们感受这种万国来朝的氛围。

  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亲自来中原接受册封,这意味着彻彻底底的臣服。

  一些商人们翻开报纸,展开地图,寻找高棉的位置。

  高棉女王并不知道,自己的态度成了最好的招商广告,一些东南商人们摩拳擦掌,准备前往高棉寻找商机。

  苏泽用国礼迎接高棉女王,并且在制宪会议宫内接受了高棉女王的国书,大都督府则授予高棉女王黄金王印,苏泽并没有要求留下高棉的三件传承宝物,只是要求日后高棉王位更迭,新统治者都要来南京受印。

  高棉女王一口答应下来,接下来就是确立朝贡关系,互相派遣使臣。

  在东南欢歌笑语中,明廷的币制改革终于赢来了惨淡的结局。

第629章 以史为鉴

  明廷的币制改革已经陷入到了困境中,李如柏的币制改革可以说是彻底失败了。

  王世贞走在路上,作为距离京师最近的天津,自从大沽口的战役后,这里就成为明廷在京师最重要的屏障。

  驻军、交易市场,这一切都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而这些人口给天津带来了繁荣,让天津成为整个北直隶仅次于京师的繁荣城市。

  可以说京师发生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天津。

  如今天津市面上,商人在进行大宗交易的时候,已经彻底放弃了明廷的银元,而是完全的使用东南的银元结算。

  在李如柏刚刚开始推行明廷新币的时候,商人们曾经还对明廷的新政抱有一丝幻想,那时候发行的新币还能在市场上流通。

  可是现在商人已经完全拒绝使用明廷新币交易了,在和普通百姓的零售交易中,明廷新币的物价也是一日三涨。

  有时候早上需要一枚银元的商品,到了晚上就要两枚银元了。

  而如今天津城中,除了在天津驻守的新军,是配发物资口粮之外,包括天津各级衙门和城防衙役,都是用明廷新银元来结算的。

  除此之外明廷在大沽设立的工坊,也都是用新银元来发放工资。

  这些人拿到工资之后,就会立刻将新元在市场上用掉,换成商品囤积起来。

  这样的结果是,明廷发行的新元,刚刚发行出去就被用掉,市场上流通的新元就越来越多。

  苏泽在《论财政》这本书上早就指出了一个公式,那就是——货币的价值,只和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有关。

  不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是没有任何价值的,比如汉代重视厚葬,喜欢将金币葬入墓穴中,所以大量的黄金都被储存起来,汉代开采了很多黄金,铸造的金币都没有流通起来,金币的价值越来越高。

  所以货币总量其实和货币的价值是无关的,市场上的流通货币量,才是决定货币价值的重要因素。

  其实明廷铸造的新银元并不多,但是这些新银元每天都在市场上快速流通,所以这些新银元的价值也在飞快的贬值,这又导致了人们更加不敢将新元留在手里,导致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

  王世贞走入张居正的家里,张居正正在兴致勃勃的读着《物理学》这本书。

  “叔大!”

  王世贞走进书房,将买的糕点放在桌子上。

  如今整个大沽区域涌入的人越来越多,本地自治社区不得已开始限制人员进入,王世贞作为当地名人,也是社区自治会的成员,刚刚去参加了一次社区自治会议。

  大沽社区现在有十个社区自治会,这十个社区自治会共同商议政策,给团练发放工资,维持当地治安。

  王世贞搬到了大沽后,就被选为社区自治会的成员,这几天他都被喊过去开会,讨论如何应对这些涌入大沽的逃难流民们。

  大沽社区自治会也吵成了一团,大部分已经在大沽社区长期居住的人,都不愿意这些流民的涌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6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32/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