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586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财政大臣方望海说道:

  “其实这也是城乡差距拉大的原因,一个壮年劳动力,全年在家务农,收入是远远抵不上一个同样壮年的雇工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进城也是正常的。”

  众人点点头。

  东南对于户籍的控制远比东南松弛,因为苏泽一贯反对明太祖制定的各种户籍制度,反对身份禁锢政策的。

  所以东南很早就开始户籍自由的行动,乡村中的人口,抵达城市后只需要在城市中登记,就可以在城市中居住。

  这种政策自然是加快了工商业的发展,吸引了更多农村人口前往城市。

  徐渭也说道:

  “农业是国家的邦本,大都督的忧虑也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现在放任这种现象,日后也会影响到我们东南发展的。”

  众人纷纷点头。

  这段时间以来,众人都知道治政的不容易了。

  东南虽然是鼎格建制,没有历史包袱,但如今的东南也面临了千年未有的大变革。

  换句话说,整个东南都没有作业可以抄。

  大明,甚至包括大明以前的政治制度,都不再具有参考性。

  东南现在遇到的问题,都是新问题,都是前人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

  就比如是城乡问题,在千百年来,华夏人都是安土重迁的,他们世代都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不是生活不下去了很少会离开故土。

  但是现在不同了。

  时代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让更多人选择离开了生活了一辈子的乡村,前往城市生活。

  而人口的流动,也滋生出来更多的问题。

  苏泽很明白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这是所有工业化社会发展必然会遇到的问题。

  苏泽说道:

  “首先还是农村土地的,乡村的土地可以作为最后的蓄水池,不能让进城的人把土地都卖了,但是也不能让大片土地抛荒。”

  方望海有些为难的看着苏泽,苏泽说道:

  “还是通过财政政策调节,土地出售需要加税,同时要完善租赁制度。”

  “闲置的土地可以出租掉,租出去的土地,田税从租种者那边收,这样可以让离乡的人不会轻易卖掉自己的土地。”

  方望海点点头,东南的田租是按照土地权属征收的。

  也就是说土地在谁的名下,那就向谁征收田税。

  改善田赋的制度,那可以让进城务工的农民更倾向于出租土地而不是出售土地,那他们在城市中发生困难的时候,还可以退回乡村容纳风险。

  众人纷纷点头。

  苏泽说道:“最后还是要加大乡村建设,只要乡村的基础设施好一点,交通更便利一些,鼓励村镇兴办工坊。”

  众人点点头,加大对乡村建设也是基本国策了,不过包括苏泽在内,大家也并不乐观,这种流动是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选择,而不是一两个政策可以将人留住的。

  等到了会议结束,苏泽将徐渭留下来说道:

  “对于官员考核上还是要继续改革,对于去偏远地区的官吏要修改考核标准,不能一味的以经济发展作为指标。”

  徐渭也点点头说道:

  “吏部已经找了几个支援偏远地区的典型,表彰提拔了几个优秀的案例,并且对于偏远地区也制定了帮扶方案。”

  “不过大都督,如今城市发展出现了新问题。”

  “松江府和苏州府那边,靠近城市的土地价格上涨很快,苏州府城内的土地已经不够用了,城市扩张需要城市边缘的土地,很多地主占着这些土地,不肯官府修路造桥,讹诈天价的拆迁费用。”

  “这其中也有负责规划的官吏和地主勾结,提前得到规划的地主会提前购买土地,一旦被官府征用就会获得天价赔偿。”

  “此事已经在苏松二府引发舆论了。”

  这本书也到了收尾阶段了。

  肥鸟上本书是二百万字,这本书应该在二百二十到二百五十万字之间吧,再拖下去也没有意义了。

  肥鸟也很佩服那些五六百万的书,但这本书确实已经写了肥鸟想要写的大部分内容了。

  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在战争方面,科技发展都写的很简略。

  而作为一本主要内容都在冲塔的历史文,情感主线几乎没有。

  能写这么多字,肥鸟都觉得不可思议。

  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结尾比开头更重要。

  这段时间到结局,每天更新4000字,给剧情做一个收尾,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第548章 授权

  苏泽也有些头疼。

  关于拆迁问题,这几乎是古今中外都极为头疼的问题。

  徐渭说道:

  “按照我们东南的产权精神,这些土地拥有者占据土地要价,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这是符合市场原则的。”

  苏泽点点头。

  随着商业发展,也有一部分读书人开始研究经济理论。

  这几乎是不需要苏泽引导的。

  而在东南的官府内部,以两个部门为首,形成了两个流派。

  第一个是以市舶司为主的官吏们,他们提出了“重商和市场”,这两个口号。

  重商就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强调加强对自己国家有利的商品出口,限制冲击本国市场的商品进口,并且认为应该通过市场,也就是税收来调解市场,而不是粗暴的用法令来禁止。

  这一流派非常强调市场原则,认为市场能够调节一切问题。

  而另外一派,则是钞关税厅的官吏们形成的一派,他们认为官府应该介入到了经济事务的管理中,特别是对整个工业生产进行统筹。

  钞关税厅很快的意识到,某些产业会存在过热的风险。

  比如苏松两府的棉纺织工业,随着产能的进一步提升,以及整个棉布产量的飞升,整个行业的利润已经进一步变薄了。

  以目前的市场,如果不能增加市场,那东南的棉布利润很快就会低到让一批中小工坊倒闭的地步。

  作为征收商税的钞关税司,他们认为应该对于过热的产能进行准入制度,通过政令来调解产业结构,而不是放任市场的无需发展。

  这两派在户部内部就争论不休,紧接着两派官吏的争论蔓延到了报纸上,就连普通读书人都加入了进来。

  徐渭说道:

  “市舶司那边认为,地价上涨是市场行为,这些在城市附近拥有土地的人,只要他们土地是合法获得的,应该给予市场认可的补偿。”

  “钞关税司那边则认为,官府所花费购买土地的钱,是来自于全体国民的税收,而城市发展的红利,也是整个城市都能得到的好处。这些占据土地漫天要价的人,等于是用全体国民的税收补贴他们一家一户,这对于其他国民是不公平的事情。”

  徐渭无奈的说道:“内阁内部也是看法不一,何大臣认为依法征收是必要的,应该按照律法给他们补偿。”

  “方大臣认为如果补贴太多,会给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以后还怎么发展城市建设?”

  徐渭也很无奈,城市扩建并不是一个小问题,而是关系到东南发展的大问题。

  就拿南京城来说,现在城墙范围内的南京城已经不够住了。

  就算是内阁将很多衙门都搬到了城外,也将很多内设工坊搬到了城外,南京城内的房价依然飞快上涨,户部街附近的房价更是上涨到了大部分官员一辈子薪水都买不起的地步。

  如今东南的官员,也都和当年大明京师的官员一样,喊出一句“南京居,大不易”的感慨。

  南京城的扩建刻不容缓,按照工部的方案,要在长江以北建设一座南京新城,日后要将整个南京的六部九寺二监衙门都搬到南京新城,国子监和天工书院也都一起搬过去。

  而南京新城的建设方案一出,江北的地价飞快的上涨,成本已经高到了内阁无法承担的地步了。

  徐渭叹息一声,苏泽说道:

  “这样吧,既然这件事涉及到南京城的问题,就在水晶宫召集南京地区的制宪会议代表,钞关税司和市舶司都派出代表,就征地的问题分别提交方案。”

  “南京府县衙门也派人参加,协商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徐渭愣了一下,对着苏泽说道:

  “大都督,这是要形成定例,还是就事论事?”

  徐渭的提问很有深意,如果形成定例,那就意味着以后决定百姓的重要事件都要这么讨论,那等于赋予了地方制宪会议代表议政的权力了。

  如果是就事论事,那就是对于这件事召集制宪会议代表开会,说明只是讨论这么一件事。

  苏泽说道:

  “既然我们东南讲究主权在民,那主权授予也是有优先级的。”

  “若是论法理,全体国民来决定,那就等于是天命了,拥有最高的法理性。”

  徐渭点点头,从法理上讲确实如此,不过东南还没有组织过这一类的活动。

  “制宪会议代表也代表一部分民众,有制宪会议代表参加的决议,会比官府单方面的方案更有说服力一些。”

  徐渭说道:

  “我明白大都督的意思了,这件事主要还是信任问题。”

  “如果征地补偿给的太多,那民众就会认为是官府和那些地主勾结,给一部分人发好处。”

  “如果给的太少,那这些被征收土地的人又会闹出事情来,认为是侵犯民权。”

  “还不如拉着大家一起坐下来讨论。”

  苏泽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那属下这就去筹办,过程也要向南京百姓公开,讨论出合理的方案来。”

  徐渭又说道:“大都督,还有一件事,第五旅送来了伪明四川巡抚江东臣的遗表,应当如何处理?”

  苏泽已经接到了江东臣自杀的消息了,他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58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86/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