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375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只是时过境迁,许国和王锡爵都有些拘束。

  这两个人,在苏泽穿越的历史时间线上都做到了内阁辅臣,而且是万历年间少数几个有能力的内阁大臣。

  苏泽对两人的器重,也在于他们苏州府时候表现出来的才干。

  两人后来又分别中了榜眼和探花,又在京师多年,熟悉京师的情况,苏泽自然对两人非常依仗。

  王锡爵首先说道:“大都督,我这里有一份京师中能办事人的名单,请您给我一队人马去搜寻这些人,只要他们能出来做事,就能维持住京师的治安。”

  苏泽大喜过望的说道:“元驭兄真的是帮大忙了!我任命你为都督府参赞,知顺天府事,林良珺你拨一队精锐保护王大人,凡是名单上的人都可以委任为都督府从吏,负责弹压京师治安。”

  王锡爵又说道:“大都督,其中有些人还心向明廷,希望大都督能允许他们匿名出来做官。”

  苏泽立刻说道:“这个自然,如今只要能安定京师,他们不是投靠我军,而是帮着京师百姓。”

  等到王锡爵说完。

  许国站出来又说道:“京师之前米价上涨,多有粮商囤积居奇,这是京师几个大粮食商人的名单,他们的仓储都在京师附近,肯定还没能来得及带走,大都督立刻查抄了他们的粮仓,可以用来安定京师粮价!”

  苏泽立刻说道:“林德阳!你立刻按照这个名单去抄家!将这些囤积居奇的不法粮商全部拿下!”

  许国又说道:“京师附近的官仓和御马监的草料库,也请大都督立刻派人看守住,防止胥吏作乱。”

  一道道指令通过大都督府的军令发出去,东南新军的士兵很快行动起来。

  苏泽又对身边的林默珺说道:“我军初进京师,肯定也有不服从军纪的事情,你担任首席军法官,带领第一旅的宪兵在京师执法,如果有侵扰百姓的一律按照军法处置!”

  林默珺立刻领命而出,如今东南新军虽然扩编多次,但是其中的军官骨架和上层基本上都是苏泽在长宁卫的班底。

  在整个军中,能够镇住所有人的除了苏泽之外,就只有林默珺这么一个人了。

  而起林默珺资历最深,做事也最公允,由她出面弹压军队,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苏泽突然怀念起徐渭来,如果徐渭还在身边,很多政务上的事情他都能帮着自己处理好。

  王锡爵带着兵拿着名单,在京师开始搜寻名单上的官员。

  王锡爵之前在中书五房公事干活,接触到的很多都是六部九寺一院的基层官吏。

  毕竟王锡爵是能做到宰相的,他确实有识人之才。

  这些都是基层官吏,无论是皇帝西狩还是皇太子北上,基本上都不会带上这些人,王锡爵很快就找到了名单上大部分人,将他们“请”到了顺天府衙门中。

  顺天府是负责京师治安和掌京畿之刑名钱谷的重要部门,在大明是正三品的高官。

  不过此时王锡爵并没有什么做官的喜悦,而是将这些他“请”来的官吏集中到顺天府衙门,对着众人开会说道:

  “今日大都督进城,是按照《吊民伐罪檄文》讨伐无道昏君的,对京师百姓约定《告民三则》,对京师秋毫无犯,是晋阳伐罪的正义之师!”

  晋阳之师指的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大夫赵鞅入晋都的旧事,也是最早打起“清君侧”起事的军队。

  在场的官员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王锡爵继续说道:“大都督任命我为知顺天府事,弹压京师治安,如今按照京师街道,我划分为四十坊,尔等各自领一坊去,若是闹出事端唯尔等是问!”

  这些官员立刻颤抖起来,其中一个胆大的说道:“敢问府尹,我等无权无德无名,如何弹压地方?”

  王锡爵立刻说道:“大都督说了,每一个坊派精兵二十人,你们可以在坊内再募五十人,如有反抗闹事,乘机作乱的人,你们可以立刻缉捕送顺天府衙门,若是反抗的可以直接击杀。”

  王锡爵杀气腾腾,既然有了兵马,堂下这些人心思也动了起来。

  皇帝和太子连续出逃,大明朝的君主都不在乎京师的治安,反倒是苏泽进城之后立刻弹压地方。

  这么一对比,到底孰优孰劣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而且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基层官吏,从前几年开始就经常被朝廷拖欠薪水,上一次的粮食上涨中很多人都差点饿死,对大明朝廷更是离心离德。

  如今有了表现的机会,有些胆大的直接领了任务就出了顺天府衙门,直奔自己划分的坊区而去。

  剩余的人见其他人都领了地方,他们自然也知道京师有的地方好治理,有的地方难治理,看着好治理的地方都被人领走了,其他人也终于放下了那点矜持,上前抢夺那好治理的坊区。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顺天府衙门,王锡爵立刻翻开顺天府的刑名卷宗,迅速将顺天府大牢中积压的案子宣判。

  无罪或者轻罪的放出牢房腾出位置,重罪则立刻审结判决,王锡爵又让从吏拿着命令将诏狱和刑部牢房都空出来,迅速接管了整个京师的司法刑名系统。

  京师稍安。

第349章 大明朝廷的搬运工

  许国的动作也非常迅速,虽然皇帝和裕王出逃,都分别拉走了很多的粮食,但是因为他们都是仓促逃走的,根本来不及将京师大部分粮食带走。

  特别是嘉靖皇帝为了安全,带走了红盔禁卫和京营精锐,这一万人中除了通知的比较早的禁卫军带上了十天的口粮,京营士兵都只能匆忙带上三天的口粮。

  许国以前在太仆寺工作,但是他毕竟是翰林官,能够接触到朝廷机密的典章,对户部和工部的事务也很熟悉。

  苏泽任命许国为总督仓场公署大使,全面负责京师的粮食工作。

  许国首先控制的就是京师附近最大的粮仓,也就是所谓的“太仓”,他带着兵马过去的时候,部分京营士兵已经围着粮仓准备抢劫了。

  但是京师混乱之后,一名叫章士睿的户部主事立刻冲到了城外的粮仓,用户部的命令控制了守卫粮仓的士兵,正在和这些乱兵对峙。

  许国立刻让身边的士兵上前,一下子击溃了围攻粮仓的乱兵,将章士睿解救出来。

  章士睿不过是小小的户部主事,竟然有如此的见识,大明朝并不缺乏能干的官僚,只是缺乏赏识他们的眼睛。

  许国立刻说道:

  “章主事大功一件,我会立刻向给你大都督报功。”

  章士睿露出喜色。

  许国又连忙问道:“粮仓的情况如何?”

  章士睿说道:“不太妙,京除皇城四门仓外,还有旧太仓、新太仓、漕运仓等11仓,共官仓15个,下设卫仓(即军队的粮仓)67个,另有通州粮仓4个。”

  听到章士睿这么说,许国就知道他是个懂行的,立刻问道:“这些粮仓情况如何?”

  章士睿说道:“新旧太仓因为库藏太多,还有粮食,皇城四门仓被乱军攻击,早就已经失陷,现在恐怕没有多少粮食了,漕运仓为了支持边军南下,早就已经枯竭,至于卫仓,那些仓库就没有填满过,京营离开的时候已经全部带走了。”

  情况要比许国设想的还要严峻,他立刻让手下去占领旧太仓,然后对着章士睿问道:

  “通州粮仓呢?”

  章士睿立刻说道:“通州粮仓有粮!另外城外还有大粮商的私仓,不知道大都督有没有命令?”

  许国立刻说道:“大都督予我手令,京师城外的私人粮仓尽数征收!”

  章士睿立刻说道:“那就请许大人速速和我去接管这些粮仓!”

  这些私人粮仓背后的主人,都是京师的权贵。

  如今这些京师的权贵纷纷出逃,这些私人粮仓也陷入到了混乱之中。

  一些看管粮仓的守卫监守自盗,那些权贵的爪牙和奴仆知道粮仓的,也纷纷出城抢劫。

  不过这些都是普通匪徒,在新军士兵的鸟铳面前,很快这些私人粮仓就恢复了秩序。

  许国也是非常果断,在接管了这些粮仓之后,将一部分粮食运送到京营中,作为新军的口粮之外,剩余的粮食全部用大车装着,从大门运往京师城内。

  王锡爵名单上的官员果然都是得力的,那些带头闹事的混混流氓都被送入顺天府的监牢,一些手上沾染血腥的乱兵被王锡爵直接判处斩首,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京师的治安很快被弹压下来。

  此时许国押送粮食进城,接着苏泽以大都督府的命令,宣布在京师配发口粮。

  这些粮食商人的粮店被征用,以坊为单位开始,需要口粮的百姓明日起到各坊的公署登记,以户为单位派发口粮。

  接着王锡爵又向苏泽要人手,进行登记自然需要大量能写能算的人员,不过这在京师不是什么问题。

  京师识字人口本来就多,还有京师国子监和大量基层官吏,苏泽以多派发口粮作为奖励,允许他们匿名出来做事。

  看到京师的治安这个样子,也有一些读书人站出来愿意为苏泽做事,苏泽将这些人打包全部交给王锡爵,这些人员又被分到了各个坊公署。

  通过派发口粮登记的方法,苏泽迅速掌握了京师人口的大致数据,在获得了口粮的情况下,京师的治安也很快好转起来。

  四月二十二日苏泽的军队进入京师,四月二十五日的时候,京师的动乱已经被弹压,苏泽开始带着人整理大明朝廷的府库。

  朝廷府库中的东西苏泽只取走了值钱的金银,珠宝首饰之类的东西全都不取,他最主要的目标是明廷各衙门的档案资料。

  这些资料全部都被打包装船,通过北运河南下运往天津,然后从大沽口运上东南新军的战船。

  在王锡爵和许国的带领下,苏泽进入皇宫,他也没有去搜刮嘉靖皇帝的内库,而是直接去往翰林院。

  翰林院在皇城内部,翰林本来就是属于内廷的翰林官。

  大部分翰林官全部都被裕王带走了,守卫翰林院的只剩下寥寥几个太监,苏泽很快就进入翰林院,当他看到翰林院的藏书之后,立刻对身边的士兵说道:“所有书籍档案,全部打包带走!”

  苏泽又喊来一个守门的太监问到:“《永乐大典》在哪里?”

  “回大都督,《永乐大典》在文渊阁中。”

  《永乐大典》其实分成正本副本,正本是藏在南京皇宫的文渊阁中,京师皇宫中存放的反而是副本。

  但是苏泽攻破南京之后,并没有在南京文渊阁中找到《永乐大典》的正本,询问南京官员后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之前三大殿火灾,京师文渊阁中的《永乐大典》副本被大火烧毁了,嘉靖皇帝命令南京将正本送到了京师誊抄。

  只不过这些工作还没来得及开展,就遇到了各种战事,连三大殿工程也停工了,《永乐大典》正本就被存放在紫禁城的文渊阁中。

  苏泽立刻让太监带路,打开文渊阁的大门,当看到堆成山一样的《永乐大典》,苏泽欣喜若狂的说道:

  “来人啊!将《永乐大典》全部搬走!一册都不能遗失!”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目录60卷,共计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宗旨是“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

  《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对于苏泽来说,京师之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本百科全书了!

  其实在去年,南京国子监就有人上书,请求朝廷开放《永乐大典》,将其中一部分刊印出来,作为对抗新学的书籍。

  可是皇帝自然不愿意,这件事也就没有了下文。

  苏泽喊来亲卫,亲自监督搬运《永乐大典》,又制定了严格的运输和搬运程序,确保这些书都能运回东南。

  他又喊来太监问道:“国史在哪里?”

  太监立刻说道:“国史都在崇文馆中的国史馆中。”

  “速速带我去!”

  国史,就是史书了,苏泽在穿越前就是历史研究者,他当然知道历史资料的珍贵之处。

  也幸亏皇帝和裕王离京匆忙,苏泽接管京师又快,这些东西才没有被破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3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5/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