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33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他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头发已经花白,还有些谢顶,用两边的头发盖住头发中央,显得更加滑稽。

  他穿着破旧的儒生服,干瘦矮小的像是地里种田的老农。

  苏泽也没想到堂堂秀才,竟然是这幅样子?

  “周秀才,这是我爹给您说的族兄,阿泽兄弟,这位就是周秀才。”

  苏泽向周秀才行了一个拜礼,看到苏泽动作标准,周秀才这才露出笑容说道:

  “长宁卫终于出了读书人,我也替老百户高兴。”

  说完他看了保书,最后在保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从随身的布兜里掏出一枚印章盖上,这才交给苏泽。

  拿到了自己需要的保书,苏泽这才问道:

  “周秀才,为何这县学如此冷清啊?”

  周秀才似乎被问到了痛处,他“呜呼哀哉”了一番后,低声说道:

  “还不是新来的海教谕,本来南平县学就没什么人来读,他还要搞什么清考,考不过的廪生要降为增广生,考不过的增广生降为附学生,考不过的附学生要开革生员资格,这么一弄,县学就跑光了!”

  “只可怜我这等穷秀才,指着二两禄银过日子,这才留在县学不敢离开,哎哎哎!”

第047章 官学和私学

  看到周秀才这副样子,林显扬也义愤填膺起来说道:

  “怎可这样欺负人!诸位可都是秀才啊!”

  林显扬喷教谕,周秀才反而说道:

  “海教谕也是为了整顿县学风气,可是我们南平县学这个样子,也不光是清考就能解决的啊。”

  苏泽疑惑的问道:“敢问周秀才,为何南平县学如此冷清啊?”

  周秀才叹气一声说道:“南平凡是有点能力的士子都在延平书院中读书,来县学的都是我这种贪图一月二两禄银,穷的揭不开锅的穷秀才。”

  “以前教谕在的时候,也知道南平县学不如延平书院,也都是让大家自学为主。近十年来整个南平县学就出了一个举人,延平书院却出了七人中举,你说本县那些书香门第是读县学还是去延平书院。”

  苏泽和林显扬对视了一眼,林显扬也没想到自己心中神圣不可高攀的县学,竟然沉沦到这种地步。

  不过苏泽倒是不意外,福建本身就有浓郁的私人书院的氛围,而南平县的这座延平书院,就是始建于南宋的书院,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朱熹的老师李侗,号延平先生,曾经在南平讲学,延平书院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闽学四贤之一的道学大宗师而建立的。

  苏泽用起Lv5级的“历史学”,他回忆起大明朝曾经有过四次禁毁书院的运动,疑惑的问道:“今上不是曾经下旨禁绝私学的吗?这延平书院竟然如此明目张胆?”

  周秀才侧目看向苏泽,没想到长宁卫一个小地方的书生竟然知道朝廷的政令,周秀才对苏泽刮目相看。

  第一个禁毁书院的自然是洪武大帝朱元璋了。

  朱元璋在位的期间,是没有所谓民间学术的,所有大儒都要入官学教书,你不去老朱有的是办法让你去,那时候很多熬过了大元朝的宋朝书院都被捣毁了。

  第二次和第三次禁毁书院运动,就是嘉靖皇帝感觉到了阳明心学的威胁,曾经在嘉靖十六年和十七年两次下令禁毁全国书院。

  周秀才苦笑着说道:“当今徐阁老都曾经在延平书院讲过学,这些私人书院都是一地文脉所在,和府县官员相交莫逆,又怎么可能被禁绝?”

  苏泽这下子恍然大悟,嘉靖皇帝抑制心学的举措事实上已经失败了。

  如今朝堂中,内阁次辅徐阶就以心学门徒自居,是如今江右学派的领导者。

  兵部尚书聂豹就是王阳明的弟子,在徐阶读书的时候曾经勉励过徐阶,徐阶也对他执师礼。

  虽然聂豹亲近严嵩,和徐阶已经闹翻了,但是心学一脉在朝堂的影响力相当强大了。

  林显扬突然问道:“这延平书院的学生也能参加科举吗?”

  苏泽向林显扬解释道:“能,考过童子试可以入县学学习,当然也可以不入县学,以儒士身份参加乡试,书院中的生员多是走的这条路。”

  周秀才连忙点头说道:“是的是的,如今县学不昌,凡是有前途的士子都去了延平书院。延平书院还经常会邀请大儒来讲学,每次都是本县文坛盛事,要不是廪生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我也想去延平书院读书了。”

  苏泽暗暗惊叹于南方书院的昌盛,就算是东南还在闹倭寇,但是福建的学术活动依然发展的很好。

  这些私人书院不仅仅是教育机构,也是学术机构和宣传机构。

  从宋代开始大儒就经常讲学,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找个闹市区坐下来就讲,甚至还有当街辩论的。

  但是这些“儒学宗师”可能也觉得这样太掉架子,于是讲学的地方放在了书院里。

  比如当年宋代关学大儒张载在横渠书院开讲,就像是顶流明星开了演唱会,整个关中地区的人都涌向横渠,就为了听他讲学。

  而更近一点的心学大儒王阳明,更是在稽山书院和阳明书院多次开讲,每一次讲学都是万人空巷,有的读书人甚至不远万里赶到书院,就在书院边上结草庐,等待王阳明下一次讲学。

  延平书院也是这样的综合性机构,书院有培养士子科举的学堂,也有名儒讲学的明堂,在整个延平府都有巨大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候新任的海教谕还要整顿县学,也难怪不少县学生都主动退学,要是真的被开革了生员资格,那可就亏大了。

  就在三人说话的时候,他们口中那位不近人情的海教谕已经出现在宿舍门口。

  要说这位海教谕的心情是相当的不好,昨天府县官员迎接新知府,因为不肯跪拜知府,被新知府套上了“笔架”的绰号。

  如今整个南平县,都知道县学有一个“海笔架”。

  这位南平县不入流的教谕,就是日后的“大明神剑”海瑞!

  此时的海瑞刚刚中了举人,进士不第之后海瑞进京选官,最后被分派了南平教谕这个职位。

  可以说现在的海瑞也是刚刚踏入官场的新人。

  刚刚踏入官场,就被上级的上级安上了一个“笔架”的绰号,脾气耿直的海瑞已经写好了辞呈了。

  海瑞正准备去县衙送辞呈,看到了苏泽和林显扬两个陌生的身影,这才走进了宿舍。

  周秀才看到了海瑞,就像是老鼠见到猫,立刻行拜礼说道:“教谕!”

  苏泽也拉着林显扬行礼,海瑞礼数周全的回礼,但是紧接着语气严厉的向周秀才问道:

  “现在是晨读之时,为何不去明伦堂读书?”

  周秀才连忙抱着书本就要跑,海瑞又问道:

  “汝等何人,为何擅入县学?”

  苏泽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和海瑞见面,他研究明史的时候就颇喜欢海瑞这个人物,今天见到真人了,有一种线下和明星见面的恍惚感。

  “汝等何人?为何擅入县学?”海瑞再次发问,苏泽这才说道:

  “草民苏泽,想要参加明年的童子试,是来请周秀才签下保书的。”

  听到苏泽是要参加县试的童生,海瑞的脸色倒是慈祥了一些。

  他是一县教谕,主官一县的教育工作,虽然已经准备辞职了,海瑞还是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要劝苏泽这个后进好好读书。

  海瑞说道:“你要去县衙送保书吧?和本官一起去吧,正好路上考校一下你的功课。”

  海瑞说这个话自然也不是托大,他是举人,苏泽连秀才都不是。

  就是文风昌盛的南平县,每次能通过乡试的举人也不过两三人。

  这也是为什么范进中举之后,能高兴到晕厥过去的原因。

  虽然后世总觉得海瑞学历低,那是因为穿越小说动不动就连中三元。

  其实能写下《治安疏》的海瑞文采也是很好的。

  一县教谕本身就是本县士子的师长,考较苏泽的功课也无可厚非。

  而海瑞也是看苏泽器宇不凡,想要考较他的功课,指点他的不足,劝导他好好读书。

  海瑞一向认为“在其位谋其职”,自己现在还没有辞职,那就要尽到教谕的责任,好好提携苏泽这样的后进读书人。

  苏泽行了一个拜礼说道:“学生敢不从尔。”

第048章 岳阳楼记

  海瑞带着苏泽和林显扬,绕过城隍庙向县衙走去。

  从县学走出来,就看到城隍庙中热闹非凡,今天是新知府上任祭祀城隍庙的日子,不少百姓都在城隍庙门口围观。

  海瑞是不入品的县学教谕,这年头大部分小官也是请不起轿夫的,平日里出行也是步行为主。

  苏泽看着他快要磨平的官靴,也知道海瑞清贫的生活作风,这也让苏泽非常钦佩。

  上次县衙那个圆脸的书吏,身上的衣服和靴子都是崭新的,腰间还佩戴着一枚通透的玉佩。

  反过来看海瑞这个堂堂一县教谕,身上的官服都打着补丁,要知道县学教谕可是有俸禄的,县衙书吏可是一分钱工资都没有的。

  海瑞在前面走,苏泽落后半步走在后侧,林显扬不敢打扰两位读书人交谈,远远的在后面跟着。

  海瑞对热闹的城隍庙视而不见,苏泽也疑惑的问道:“海教谕,知府老爷祭祀城隍,您怎么不去?”

  海瑞只是冷冷的说道:“我是学官,知府大人又不是祭祀文庙,不需要我在场。”

  苏泽也是无语,不愧是连皇帝都敢怼的海怼怼。

  领导上任的重要场合,府县两衙的官员都争着去露脸了,海瑞是一县教谕,也是朝廷吏部备案的官,也是有资格列席这种场合的。

  大明朝官吏殊途,按照朱元璋定下的规矩,除了典吏之外的吏员是没有俸禄的。

  这些奸诈的胥吏只是给县衙服役的临时工,甚至不是一种职业,吏员在“守常业”的同时,还要义务为县衙工作。

  实际上大明朝的胥吏虽然不领朝廷的俸禄,但是也发展出种种“常例”从衙门拿钱,如果衙门实在没经费,那官员也会默许这些吏员用些灰色手段,从百姓身上捞钱。

  海瑞是官,和县衙那些吏员比已经是云泥之别了,这也是举人身份如此贵重的原因。

  整个南平县的胥吏都想要参加今天的祭祀城隍典礼,在新任知府前留一个好印象,却因为身份低贱不被允许参加。

  而海瑞这个官却可以任性的不去参加典礼,这就是官和吏地位的天差地别。

  虽然大明后期举人学历贬值,但是在嘉靖朝,朝廷多次发文号召举人出来做官。

  只要举人愿意做官就能得到教谕这样的职位,运气好补个偏远地区的主簿也不难。

  走出城隍庙前的大街,路上的人总算是少了,海瑞向苏泽问道:

  “今年的县试已经结束,你是要报名参加明年的县试吧?”

  苏泽连忙点头,县试的日子一般都是二月,如今已经四月了,早就过了县试的日子。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