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294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林默珺说道:“你不是要搜罗移民去开发大员岛嘛?福建附近的百姓本来就有出海下南洋的传统,我就用下南洋的名义募集了这些移民。”

  苏泽有些激动的说道:“现在有多少人了?”

  林默珺说道:“新募集的移民我会将他们先安置在东奥岛,等到适应了一阵子之后再送到大员岛上。”

  “目前在东奥岛上有两千多人,大员岛上也送去了五千人了。”

  苏泽没想到这短短半年的时间,林默珺竟然有了这样的成果。

  林默珺说道:“除了闽广活不下去的百姓,还有从倭国赎买的奴隶,这其中也有五百多人,也已经安置在大员岛了。”

  巡视过了东奥岛,苏泽马不停蹄的乘坐飞剪船,南下去了大员岛。

  从原来大员岛上居民手中买下来的地方已经建造起来了炮楼,围绕着炮楼一座小型城市已经初见雏形。

  “按照你的吩咐,每一个上岛的百姓,无论男女,分发锄头一把、钜子一把;一户分发铁锅一口;五户分发农具一架,上岛的第一年都每个月给米一石,允许他们在岛上开荒,第一年的田亩收入不征粮。”

  打起专门的旗帜,大员岛上立刻派出快艇,护送着飞剪船靠港。

  等到飞剪船停靠完毕,苏泽看到在码头上竟然还有整齐的士卒队伍在操练。

  “大员岛也没那么太平,南洋海盗和倭寇经常侵扰,也是修建了这座炮台之后才安宁了些。”

  苏泽点点头,他很快在带队的军官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苏相公!”

  张彪快步上前,他正是半年前,苏泽从振武营之变中带走的总旗。

  苏泽不仅仅从军营中救走了这些带头造反的军官,还将他们的家眷也安置出海来到了大员岛,这才免受了朝廷的秋后算账。

  这半年来,苏泽在南京各军营中“讲武”,随着他不断开始讲学,也从中挑挑选出来了一些进步种子。

  一部分人被苏泽留在了南京各营地之中,一部分人则被苏泽偷偷运到了大员岛上。

  张彪手持鸟铳,穿的是延平蓝的染料棉布军装,和上一次苏泽在南京见到的时候判若两人,整个人都充满了干劲。

  “苏相公,这是我带的兵!”

  林默珺在一旁说道:“如今大员岛上有鸟铳手五百人,都是脱产训练的士兵,用的都是你编写的开蒙教材,训练用的也都是上次你寄回来的操典。”

  苏泽满意的点头,张彪又对着苏泽说道:“苏相公,大家都盼着你给大家讲学呢!”

  张彪原本就是识字,要不然也不会被士卒们推举成讨薪的领头者。

  振武营兵变之后,张彪本来是对大明有些幻想,不准备走的。

  但是听完了苏泽的分析,又听完了苏泽短暂的讲学之后,这才彻底放弃了对大明朝廷的幻想。

  后来苏泽送上大员的进步士卒,也和张彪讲了大明朝廷秋后算账,搜捕张彪的消息,张彪又是后怕,又是对苏泽感激不已。

  苏泽当然欣然同意,他在大员岛上落成的会堂上连续讲学三场,到了第三场的时候甚至连大员岛上的原住民也都来听讲。

  紧接着苏泽又参观了岛上的新开农田和甘蔗种植园,一直到了元宵前,这才和林默珺一起返回长宁卫。

  在船上,林默珺欲言又止问道:

  “若只是为了移民海外,根本没必要这么整军备战,阿泽,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苏泽说道:“我这么做,静观其变罢了。”

  年后,京师朝廷下旨,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

第282章 改稻为桑的关键

  朝廷改稻为桑的命令下到浙江的时候,已经是二月份了。

  接到了紧急公文的胡宗宪,手中还拿着两封信。

  这其中一封是他的座师严嵩写给他的信,另一封则是严嵩之子严世蕃写的信。

  带着朝廷的公文和两封信,胡宗宪走进了书房,他将这三件东西递给徐渭,叹息一声说道:

  “朝廷这是要将浙江架在火上烤啊!”

  徐渭打开信,他认真的将三份信看完了之后,也叹息一声说道:

  “君以此兴,必受此乱,胡公整顿浙江,靠的是严阁老,如今也到了严家收取回报的时候了。”

  胡宗宪叹气说道:“世人都说我是严党,这改稻为桑也只能落在浙江,文长,这改稻为桑能搞成吗?”

  徐渭长期科举不第,对于民间和大明基层还是了解的,他摇头说道:“定然改不成。”

  徐渭说道:“改稻为桑,要百姓将稻田改为桑田,让百姓养蚕卖生丝再换粮食,听起来是很不错,实际上却根本没办法执行好。”

  “首先养蚕这事情,不是每一家每一户都能养好的,强行一刀切的接过,就是原本养蚕的百姓,因为生丝多了价格下降而怨恨朝廷,不会养蚕的百姓,因为养不好蚕又弄不好丝,也会怨恨朝廷。”

  “然后就是养蚕真的出丝了,朝廷要用什么价格去收购?”

  “官府收春夏二粮,尚且有胥吏从中盘剥,有踢斗淋尖的招数,如今要收整个浙江的生丝,这丝品优劣价格可是差的很大的,若是胥吏以次充好,损失的是朝廷,若是以好论次,那倒霉的是百姓。”

  “再有一个,就是粮。”

  “百姓就算是卖了生丝,还要再从市面上购买粮食。”

  “整个浙江都不产粮食了,粮食价格必然上涨,也肯定会有粮食商人囤积居奇,到时候粮价上涨,就算是改稻为桑比以往卖粮食赚的钱多了,但是买到的粮食还不一定比自己种的多,那岂不是要酿成民变?”

  徐渭顿了一下又说道:

  “还有,改稻为桑是要本钱的,无论是购买蚕种,还是买桑树,这都不是普通农户能够承担的起的,如果强行改稻为桑,那最后必然是百姓要卖田。”

  “胡公,若是改稻为桑,浙江必乱。“

  胡宗宪听完了徐渭的话,叹息一声说道:

  “文长你说的没错,可是严阁老和小阁老都来信,我没有立场反对改稻为桑的国策。”

  胡宗宪还有一半的话没有说,改稻为桑从朝堂上提出来之后,满朝文武中,只有太常寺卿高拱明确表示反对,清流的诸大臣都没有出言反对。

  严党的提案,清流都保持了缄默,这是两党之争恶化之后,还从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胡宗宪身为严党的骨干,更没有立场反对了。

  徐渭再次想到“君以此兴”的话,他沉默了一会儿说道:

  “胡部堂,难道真的要推行改稻为桑吗?”

  胡宗宪想了想说道:“如今之计,只有一个拖字诀。”

  “拖?”

  “对,浙江太大,也不是处处都适合种桑树养蚕的,就先从杭州府开始,上奏朝廷等杭州府出丝,再推行全浙。”

  “为何是杭州府?”

  胡宗宪说道:“杭州贸易发达,本就有很多桑田,就算是改稻为桑也对粮价影响不大,实在不行杭州府也和苏州府一样,从琉球买粮来平抑粮价。”

  徐渭立刻说道:“部堂之计妙哉!”

  胡宗宪摇头说道:“若是杭州不出乱子,可以缓缓推广之,若是杭州出了乱子,我再上书请求暂缓改稻为桑,严阁老也不会说我什么了。”

  胡宗宪的算盘打的不错,不过和所有上位者一样,他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下级当做毫无私欲的政治工具,也许是周围溜须拍马的人多了,总觉得自己的话能够一言九鼎,不折不扣的执行。

  杭州知府马宁远,和海瑞一样,都是举人出身,正常来说他这样的出身,是很难做到知府,特别是杭州这样的大府知府的位置上的。

  前任杭州知府,因为去年的杭州大火被弹劾罢官,马宁远是胡宗宪力保推荐上去的,因此也被胡宗宪认为是铁杆的属下,将改稻为桑交给杭州府来做,也是因为胡宗宪对马宁远的信任。

  只不过胡宗宪还是低估了自己属下的“上进”之心,当他说胡宗宪将整个朝堂都非常关注的改稻为桑交给了自己,马宁远如同打了鸡血一样,迅速召集了属下开会。

  从白天讨论到了晚上,大堂中都点燃了蜡烛,马知府依然和打了鸡血一样,还在紧急部署研究“改稻为桑”的国策。

  在他边上的座位上,时任浙江参将的于宗远,正在打着哈欠。

  于宗远是被苏泽推荐,从福州左卫调任浙江的。

  原本胡宗宪也不是那么信任于宗远,但是见过一次这位于二公子之后,很快就被他折服。

  咱们这位天使投资人一号,最大的优点就是从善如流。

  在面见胡总督之前,于宗远好好听从了副官林德阳的教导,狠狠在胡总督面前夸了鸟铳的优点。

  其实在嘉靖三十九年,兵部就开始大造鸟铳,主要就是运到东南沿海地区,胡宗宪也是对鸟铳的威力有所了解的。

  特别是戚继光都很推崇鸟铳,手下的左膀右臂这么推崇,胡宗宪也知道鸟铳的优点。

  于宗远对胡宗宪侃侃而谈,大谈鸟铳作战,将胡宗宪唬的一愣一愣的。

  只不过胡宗宪听戚继光的话也只听了一半,戚继光虽然觉得鸟铳威力不俗,但是仅限于进口和从倭寇那边缴获的鸟铳。

  大明自己生产的鸟铳不在此列,这自然是因为大明的鸟铳质量实在是太差,经常炸膛和哑火,士兵们都畏惧使用。

  于二公子大谈鸟铳的好处,甚至说要组建一支鸟铳新军,更是对了胡宗宪的胃口。

  兵部的下发的这些鸟铳不用掉,再花经费购买进口的鸟铳,为了这件事胡宗宪可没少被言官弹劾。

  如今于二公子大包大揽,又能帮着去掉兵部下发的鸟铳库存,又能保证能用这些鸟铳来编练新军,对于胡宗宪来说自然是双赢的美事。

  因此于宗远立刻得到了胡宗宪的重用,让他出任浙江参将,编练新军。

  面试合格了之后,于二公子也向自己的老板提了要求。

  他主动要求驻防在杭州附近,当然是为了不耽误享受杭州的繁华。

  胡宗宪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在杭州附近募兵,又将他的军营设在了杭州城外。

  得偿所愿的于二公子,自然将练兵的任务全部甩给了林德阳,自己则整日的在杭州城内潇洒。

  这一次杭州知府马宁远要推行改稻为桑,这位从举人升上来,拥有丰富基层经验的马知府明白,光靠县衙的胥吏和衙役们,是无法推行改稻为桑的。

  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于宗远的这支部队身上。

  于宗远所部的杭州新军总共有三千人,有一千人都配备了兵部下发的大明鸟铳,还有两个五十人总旗,配备了朝廷铸造的佛郎机炮。

  其余各营也都是用鸳鸯阵的战法操练,因为于宗远对于贪污粮饷这点“小钱”没兴趣,林德阳等一众军官骨干们又都是苏泽培养的,杭州新军可以说是粮饷充足,训练也很足,马宁远也看得出这是精锐。

  马知府说道:“于将军,这次改稻为桑还要请您也帮忙啊。”

  于宗远刚刚听得浑浑噩噩,几乎都要睡着了,突然被马宁远点名,他茫然的抬头。

  不过于二公子也不是傻子,他立刻说道:“杭州新军是属于胡总督统领的军队,没有胡总督的手令,我不敢擅动啊!”

  于二公子虽然是纨绔子弟,但是知道这涉及到土地的事情,是最难办的事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2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4/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