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14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4-03-18 08:08:08

  林良珺这个混世魔王总算是消停了一会儿,林显宗的孙子林纯捧着一些木料过来。

  林显宗说道:“这几张桌子的桌脚都不能用了,桌面倒还算结实,你要帮忙就先把这几个桌脚拆下来。”

  林显宗的动作非常麻利,几锤子下去就将腐烂的桌脚拆下来。

  苏泽也拿起一张桌子,学着林显宗的动作,将桌脚拆卸了下来。

  “你学过木匠手艺?”林显宗看到苏泽的动作虽然生疏,但是做事一板一眼的,做事情比林显宗手下几个入门几年的学徒还麻利。

  苏泽摇头说道:“不曾学过木匠手艺。”

  林显宗看到苏泽细长白嫩的双手,倒是信了他的话。

  看着自己粗糙又布满了老茧和伤口的手,林显宗又看着孙子林纯,也许跟着苏泽读书也是一条路?

  苏泽拆完了四个桌脚,系统弹出了提示。

  【拆卸桌脚,木匠经验+1,Lv1,1/100】

  拆了四个桌脚就拿到经验了?苏泽有些欣喜,这木匠技能看起来比种田技能好刷一点。

  看到经验涨的这么快,苏泽更是来了动力,三下五除二将几个桌脚都卸了。

  见到苏泽做事这么麻利,林显宗再想到自己那几个笨拙的徒弟,难道读书人学东西就这么快?

  收起这些心思,林显宗开始从船厂的边角料中挑选合适长度的木头,然后将他们削成桌脚的样子。

  林显宗不愧是长宁卫的大匠,他削出来的桌脚分毫不差,苏泽非常轻松的就将桌子组装好了。

  【组装书桌,木匠经验+1,Lv1,9/100】

  看来这位宗叔的木匠手艺至少也有个Lv10的水平。

  有了苏泽和林良珺林纯打下手,不到一个时辰就修理完了桌椅。

  宗叔又很手巧的给苏泽打造了一个木头推车,将桌椅绑在推车上,苏泽看着已经升级到25/100的木匠技能,决定没事的时候一定要来这里刷刷技能。

  等到返回卫学后,小小萝卜头林彩娘已经将学堂打扫完毕了。

  九姑婆重新贴上了窗纸,苏泽将桌椅搬进来之后,前几天还破败的卫学终于有了些学堂的样子。

  九姑婆露出追忆的神色,在她小时候卫学也是这般样子的,那时候长宁卫还是福建数一数二的大卫所。

  九姑婆收起了回忆,对着苏泽问道:

  “弟子也给你安排好了,除了良仔和彩娘之外,宗祠家老家的孙子林安仔,显宗家的孙子林纯,七叔家的孙子林福也跟着你在卫学读书,如何?”

  苏泽点点头,这几个也都是老熟人了,都是林良珺这小子“横行”卫所的跟班,他们也都是长宁卫数一数二的富户。

  当然了,不是富户也没能力将孙子送到卫学来读书,要知道林彩娘在被九姑婆收徒前,就要在家里的田地劳作了,八九岁的男孩还能跟着林良珺在卫所野的,本身就家里条件好的。

  九姑婆又掏出一个大布包,郑重的递给苏泽说道:

  “这是卫学用过的书,家老阿公让我交给你。”

  看着这厚厚的布包,苏泽连忙小心的接过来,系统果然弹出了一串提示。

  【发现地点“学堂”,可以学习技能“科举”,是否学习?】

  【发现地点“学堂”,可以学习技能“书法”,是否学习?】

  【发现地点“学堂”,可以学习技能“开蒙”,是否学习?】

  果然,只有拿到了书,卫学才是完整的,才能够学习技能!

  苏泽连忙选择是,三个技能的知识迅速涌入他的脑海中。

  学堂不愧是《百景图》最重要的是地点,这三个技能都是相当重要的技能。

  “科举”自然是不用谈了,Lv1的科举技能,只是让苏泽了解科举的大概内容,科举的各种规矩和潜规则,虽然听起来这些知识没什么重要的,但是在这个信息闭塞的时代,如果不是有亲近的人带着,普通百姓根本接触不到这些知识。

  “书法”这个技能也是参加科举考试必备的技能,大明朝参加科举需要用专门的字体答题,也就是“台阁体”。

  而县学考试的第一个刷人标准,就是字迹不公正,台阁体不规范的考生。

  不练好书法,连参加第一轮科举的资格都没有。

  而“开蒙”这个技能,就是教导幼童启蒙的课程,等于是古代小学教学的技能。

  开蒙的核心是识字明理,除了语文教育之外就是道德和礼仪教育,古人要参加科举,必须要从小开蒙读书。

  除了识字之外,韵学启蒙和学习句读,这也是最基础的课程。

  韵学就是声韵学,简单说就是押韵的学问,大明朝的科举虽然不用考诗词歌赋了,但是八股文也是需要对仗押韵的。

  古书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开蒙另外一件重要的内容就是学会断句,句读学不好连书都看不明白。

  一下子收获了三个技能,苏泽的心情大好,他连忙翻开布包,查看九姑婆交给自己的书。

  《三字经》,《千字文》,这都是老传统的蒙学教材了。

  《蒙学杂字》也是经典的认字和韵学启蒙书,这本书成书年代不详,各地还都有各地的方言版本,卫学的这一套应该是福建建阳出版的本地杂字版本。

  《广韵》是一本厚厚的韵书,这本书要比另外几本书破了很多,难道是南宋传下来的古董?

  但是苏泽微微皱眉,声韵学这东西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韵书这东西是要经常更新的,拿前前朝的书参加本朝的科举,怕是要被扣分的,估计是卫所买不起新韵书,找到二手古董,不过也能将就用了。

  翻开下一本书,苏泽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

第020章 四书五经大全

  苏泽激动的是,这厚厚的一叠书,是《四书五经大全》。

  这份《四书五经大全》,是明成祖年间的大臣胡广,奉了永乐帝的敕令编纂的一套科举教材。

  也就是说这套书就是科举考试的考试大纲,科举考试出题的范围就在这么一套书中。

  不过这套书可不是薄薄的几本,而是厚厚的一大叠,因为这份大全除了包含了四书和五经之外,还包含了后世大儒为了解释书和经所写的“传”和“注”。

  明代一朝都奉程朱理学为正统,所以科举考试也都用朱熹所做的传和注。

  所以这一套书其实包含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以及朱熹为四书所注疏的《朱子集注》,朱熹为《尚书》《诗经》《易经》作的《朱子集传》。

  因为朱熹没有为《春秋》和《礼记》作注疏,这两本则用古注疏。

  这一套《四书五经大全》足足有十二套,一共一百二十册,不过苏泽翻看了一下,卫学这套缺失了不少。

  《四书》和《集注》都是全套的,但是五经却只剩下了《易经》和《易经集传》。

  苏泽回忆起自己的明史知识,缺失的部分可能并不是丢失了,而是这套书就只有易经这一经。

  大明朝的科举制度,和之前不同,并不要求通五经。

  《四书》是必考的科目,所有考生都要学习,《五经》则是选修课程,考生只需要选考一门修的本经就可以了,而不是像宋代科举那样需要选修多门。

  也就是说五经等于五门高考的选修科目,只需要选择一门参加高考就行了。

  既然是五门选一门,那自然有热门和冷门科目的。

  因为朱熹为《易经》、《尚书》和《诗经》都做了注疏,那就等于这三门考试有官方认可教辅书,所以修这三经的人是最多的。

  而《礼记》和《春秋》这两本经,本身就是五经当中字数最多的,背诵起来最是困难。

  而且朱熹没有给这两本经做集传,所以考生在学习的时候还要剔除掉古注疏中和程朱理学意识形态矛盾的部分,学习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所以少有读书人选择这两经作为本经。

  很显然长宁卫这套《四书五经大全》是之前的蒙学老师让卫所购置的,可能这个蒙学老师自己就修的《易经》,所以没有让卫所购买其他的经和注。

  不过这已经足够惊喜了,这套《四书五经大全》是官版印刷的教材,也就是说只能由官方机构印刷出版,全套价格足足有上百两银子!

  就算这套大全残缺了一半,那也价值几十两银子!这等于说苏泽在长宁卫不吃不喝种十年田的收入!

  从这套教科书的价格,就可以看出大明朝科举的门槛之高,一些家境不错的乡绅子弟都很不能拥有这么一套书,只能靠着自己抄录学习。

  长宁卫果然祖上阔过啊!

  摸着官版印刷的纸张,这套书经过几十年依然完好无损,由此可见历代主人对它的爱护。

  对于苏泽来说,这简直是赚翻了。

  学习这些经书,是肝“科举”技能的重要途径,自己只要好好读书,就能提升“科举”的等级。

  而自己付出的代价,不过是带着五个小萝卜头开蒙罢了。

  长宁卫真是自己的福地啊!

  九姑婆看着苏泽,看到他爱惜的抚摸书的样子,真正的确定了苏泽是一名正经的读书人。

  九姑婆再次为自己收留苏泽感到庆幸,人才日益凋零的长宁卫,正需要苏泽这样的人才。

  不过从这段时间接触下来,九姑婆也知道苏泽不是个普通人。

  无论是干农活,还是学习家庙的手艺,苏泽的学习速度都远远超越长宁卫的普通人。

  同样是每天上早课,苏泽已经对“安宅”、“迁坟”、“相船”的仪式倒背如流了,可是林彩娘到现在安宅的仪式还记得颠三倒四,祈禳的咒文都背不出来。

  而林七叔也向自己说,苏泽开荒的速度和他年轻时候不相上下,干农活的利索程度也比得上他教导几十年的儿子了。

  就连林显宗都说苏泽在木匠上很有天赋,比他那些榆木脑袋的学徒强多了。

  果然这就是有学问的人啊!学什么东西都要比别人快!做的都要比别人好!

  九姑婆也涌起了一股失落感,苏泽这样人绝非池中之物,早晚都要离开长宁卫的。

  这年头一个身体康健,干活麻利的成年男人,本身就是抢手的。

  更不要说苏泽还是个读书人了。

  九姑婆涌起了其他的心思,要是将苏泽说上一门亲事,那就不就能将他留在长宁卫了?

  就算是几日后苏泽发达了,那他也是长宁卫的姑爷,也肯定不会放任长宁卫不管的。

  九姑婆的思路一下子打开了,长宁卫的女眷不少,可是能配得上苏泽的倒是不多。

  九姑婆脑中闪过了一个倩影,不过她很快就摇头,只可惜她这几年不可能完婚,等到几年后怕是苏泽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九姑婆再次叹息一声,感慨上任百户战死的太突然,真是苦了那孩子啊。

  将学堂打扫干净,课桌摆放整齐后,苏泽将小萝卜头们放了回去,让他们明天正式开始上课。

  九姑婆也带着林彩娘回去做晚饭了,苏泽等到所有人都离开了卫学,这才从一个角落里掏出一个档案袋来。

  拆开档案袋,这里面就是自己穿越前七叔公给自己的长宁卫族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62页  当前第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66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