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663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时也势也,便是因缘际会到了这里。

  当初在内阁,胡俨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反对变法的,他的理由就是变法难以培养出一个得利阶层。

  这话就仿佛是回旋镖一样,在两年后的今天正中他的眉心。

  作为国子监的祭酒,也就是校长,胡俨的态度和言论都没有错,教书育人,确实是要诚心正意。

  可惜他站在了生员们的对立面上。

  “能查出来谁写的吗?”

  胡俨定了定神,问道。

  解决问题很难,但解决有问题的人很容易。

  面对上万生员很难,但面对一个搞事的人很容易。

  前者只有姜星火能做到靠着精湛绝伦的学术水平令其等慑服,而后者胡俨作为祭酒,足以用手中的权力让他知道什么叫规矩。

  王允绳摇了摇头,说道:“目前还不能肯定是谁干的,只是有迹象表示,这封信是从老生员里传过来的,可以查,但我觉得应该没什么用。”

  胡俨皱眉,他思考了片刻,说道:“我先去见一见生员们。”

  上午,国子监生员就在课室和广场中集结了起来,情绪都很激动。

  也有人阴阳怪气道:“这次的事,是我们自讨苦吃,怨不得别人,只怪当初自己不争气,没能熬过科举,不然现在不是进京赶考直接二甲点庶吉士了?”

  “可是.咱们都临近结业了,若是这事捅到朝廷,咱们岂不是要被责罚?”

  “责罚?我看是法不责众才对吧。”

  “话虽如此,只可恨的是有人两面三刀,难不成我们这些做弟子的,还会碍了他的前途?”

  “我赞同闹起来,闹到朝廷知道就管事了!”

  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激昂澎湃,似乎忘了自己是怎样进入国子监的。

  年轻人就是这样,只要关乎到自己的理想和利益,被人鼓动一番,很容易就陷入到这种盲动的狂躁状态,听风就是雨,还没怎么样就开始应激反应,古往今来多少例子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数都数不过来了。

  这种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对于众人来说,闹大了或许有益处,但被压制下去,也没什么害处,所以为什么不跟着闹一闹呢?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嘛。

  然而这种热血沸腾的氛围并没有持续太久,便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

  随后,一个人快步跑了进来,他满头大汗地冲进来后,便对着众人说道:“不好了!”

  众人连忙问道:“何事惊慌?慢慢说。”

  那人喘息了两口气,接着指着门外,说道:“祭酒来了!让各厅、堂博士通知集合在监内的生员。”

  “国子监大门被堵了!很多要外出的生员都闹腾着,还是不肯放行,甚至”

  他抬眸扫了众人一圈,咽下唾沫,继续道:“还有锦衣卫过来站岗。”

  说话时,来报信的生员目光一直落在范惟兴上,自从太平街事件后,他就隐约成了学生中支持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积极组建热气球研究小组,在科学厅中学习讨论,甚至发表的一篇学术文章短篇,还上过《明报》。

  见周围人,似乎都在征求他的意见。

  范惟兴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的身影,眼角狠狠跳动了几下,他低垂着眼帘,嘴唇紧绷着,许久之后才吐出一句话:“我们去见见祭酒大人,看看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好!”

  国子监西侧。

  胡俨站在国子监“率性堂”的牌坊底下,仰着头望着率性堂前面高耸巍峨的门,喃喃说道:“这扇大门曾关闭过,这些国子监生从里面出去,又有几个能全身而退呢.”

  追上来的王允绳轻轻拉了拉他的袖子,说道:“祭酒,怎么不走了?”

  胡俨摇了摇头,道:“没事,走吧。”

  国子监是管理等级森严的学府,在这里,胡俨作为最高长官,虽然平日里都是一副醇儒姿态,但关键时刻雷厉风行起来,他的意志还是马上得到了贯彻。

  监丞指挥各厅、堂的博士,召集下属的助教、学正、学录,按照三级六堂进行临时管制。

  国子监的学生,主要分为三个级别,也就是初中高三级,初级班有三个堂,正义堂、崇志堂、广业堂;中级班有两个堂,修道堂、诚心堂;高级班只有一个堂,叫率性堂。

  被召集控制的,主要是率性堂,也就是马上要结业进入仕途的这批生员。

  当然了,也有跟过来看热闹的生员,其中尤以外国人最为不怕事大。

  这里面就有琉球国的几位王公子弟,带着刚刚来南京没多久的吕宋留学生,在一旁的矮墙上探头探脑。

  琉球留学生,其实也刚来大明没几年。

  琉球大明的留学生有“官生”与“勤学生”两种类型,“官生”一般是琉球的贵族子弟,入学于南京国子监,“勤学生”则是在福州当地的府县学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按琉球国自己的话说,就是“切缘本国僻在海中,既无学校之育才,安有经书之讲习,虽蒙天朝屡遣廷臣俯临遐国,终鲜识字人才,切详夷人不学衣冠,恐风俗愈致乖讹,今遣本国贡船只前来,愿随赴京入监读书”。

  琉球国很上道也很诚恳,对此老朱很开心,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大笔一挥,谕礼部“琉球国中山、山南二王皆向化者,可选寨官弟男子侄,以充国子监,待读书知理,即遣归国,行文使彼知之”。

  琉球国是对外的统称,内部是分裂的群岛国家,但跟大明交往方面,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老朱此旨艾特转发给了琉球国中山王、山南王以后,马上就得到了积极响应。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琉球国中山王察度及其子武宁遣其使渥周结致等各进表笺,贡马,察度又遣从子日孜每、阔八马,寨官之子仁悦慈入国学读书。同年十二月庚申,琉球国山南王承察度遣使南都妹等贡方物,并遣侄三五郎尾及寨官之子实他卢尾、贺段志等赴国子监读书。

  这些留学生,都是琉球国内三个王官派出来的,多为王亲国戚和首里贵族子弟,如国王从子、王相之子、寨官之子等。

  而除了回去继承王位的,这几年也陆续派来了一些新的留学生,比如朱棣即位后,琉球国山南王汪应祖就遣寨官子李杰等人赴国子监求学。

  因此,在场看热闹的琉球留学生,便是琉球山南国的李杰、贺段志,他们带着吕宋国的留学生,也就是大王子,呃现在他有了一个新名字,叫吕恭,因为吕宋国本地土话翻译过来的名字太长,朱棣就随手给他赐了个信达雅的名字,吕宋国来的嘛,那你就姓吕,单名一个恭,就是让你恭恭敬敬、老老实实在大明待着。

  “祭酒大人来了!”

  贺段志作为留学时间长达十年的留学生,这时候操着一口流利的南京本地话,光从声音,根本就听不出这是个外国人。

  “他们、介时、在做甚么?”

  吕宋国大王子吕恭磕磕绊绊地问道。

  他的官话学的还不够好,不过倒是算有语言天赋,虽然只来大明几个月,但日常连说带比划,还是能交流明白的,嗯,之所以说是官话说的不好,而不是汉语说的不好,是因为他之前学的散装汉语是马尼拉汉人的闽南话

  身在异国他乡的吕恭,在这段时间里能获得的最大精神激励就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为此,吕恭还特意问贺段志和李杰,自己是否需要在大明皇帝身体抱恙的时候入宫去品尝他的粪便。

  李杰:“?”

  贺段志:“???”

  贺段志和李杰这次忙着吃瓜,只是简单地给吕恭解释了一下,也不管他能不能理解这里面的前因后果,便开始聚精会神地盯着率性堂前面发生的事情。

  率性堂的博士从门内走了出来,朝胡俨拱了拱手,道:“祭酒,生员已大部聚齐。”

  国子监内共有近万名生员,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其他中级和初级学堂的,作为高级学堂的率性堂只有寥寥千人。

  “嗯。”

  胡俨点点头,然后朝身前挥了挥手,示意让生员们全部向牌坊的小广场这里聚拢。

  片刻之后,率性堂的生员们就大部分都赶来了,密密麻麻挤满了人,黑压压一大片,从前面看着的效果,跟后世的中小学升旗仪式时候那种感觉差不多。

  “诸位生员,请大家肃静。”

  王允绳走上台阶,环视着四周的众人,朗声说道:“今天发生了一些流言,祭酒让我和你们堂的博士、助教,把你们召集过来,就是为了当面澄清一下。”

  话未说完,人群顿时乱做一团,有人愤怒,有人惶恐,也有人义愤填膺。

  “还请祭酒大人说明,为何会反对整顿吏治?”

  “我等不同意!”

  胡俨面容严肃,大喝一声:“肃静!”

  顷刻之间,原本喧哗的小广场上渐渐安静了下来。

  胡俨,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他常年在学政系统工作,当年在松江府华亭县任教谕的时候,就以师道自任,劝勉诸生务实学习、励行节约,以变华亭浮靡的学风,胡俨还每日亲自给诸生讲授,常常讲到半夜,即使是严冬酷暑也不停止,当地的学生百姓对他都很推重。

  正因如此,胡俨对学风的转向痛心疾首,是真的出自内心,出自他作为国子监祭酒的责任感,而非是跟那些在背地里插手,试图推波助澜牟取更大利益的人一样是出于什么庙堂利益的考虑。

  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种纯粹的人,信奉他们所追求的道,并为之甘愿付出常人眼中完全不值得的代价。

  见众人闭上了嘴巴,只是仍旧用掺杂着各种神情的目光看向自己。

  胡俨深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国朝有法度,国子监有监规,规矩是什么,有多严格,你们应该都清楚。”

  此言一出,众人脸上均露出迟疑之色。

  胡俨见状,心头不禁松了口气,继续劝说道:“你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今年都是要出仕为官的,对于你们急迫的心情,作为祭酒,作为你们的师长,我能理解,而今日之事,是否有人暗中推波助澜上尚不可知,你们都是要步入仕途的人,心中也应该有所警觉,不要被人当做棋子。”

  生员们对于师长,本来就有天生的敬畏,这种敬畏之心,并不会因为马上步入仕途而减弱,反而会在这种时期增强,再加上在这种集体严肃场合下,气势一旦被压倒,其实很容易就会衰弱下来。

  生员们之所以私下议论纷纷,究其根由,不过是得到了昨晚宴会上胡俨发言的消息,认为祭酒反对整顿吏治的这种态度,会影响到他们出仕的机会,故而表达反对。

  这是很正常的反应,而在国子监这种舆论阵地中,别看似乎吵得沸沸扬扬,但还真没到无法控制的地步。

  这些思想较为开放,普遍追求进步的年轻生员,精力非常充沛,对于所有问题,包括学术上心学、理学、实学的争论,包括对于科学实验原理的争论,都是这么“厉害”的,国子监里有一些看起来吵的快要天翻地覆的聚众争论,那都是常事。

  因此,在这种常态化吵架下,今天的事情,被胡俨早发现、早制止,出面说清楚,警告生员们不要被人当棋子用,不要当枪使,也就完事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胡俨接下来只需要好好给生员们解释一下,说现在流传的消息,只是他在私人场合上的私人观点被断章取义了,让他们不要相信流言,不要相信被刻意扩大后危言耸听的“事实”,就可以平息此事了。

  生员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能令他们安心的解释而已。

  而事情就在此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还没等范惟兴等人说些什么,锦衣卫就上门了。

  在上千人众目睽睽之下,胡俨被锦衣卫客客气气地“请”走了。

  原因是胡俨被都察院数名御史联名弹劾,为此,需要按规定走一趟被调查流程。

  这活本来是不归锦衣卫的,而之所以锦衣卫来,是因为皇帝下旨要保护胡俨本人不出任何意外。

  而且联名弹劾胡俨的御史,身份也比较特殊,正是陈瑛麾下出身国子监的几名御史。

  正在当众讲话的祭酒大人,被当着上千人的面带走了,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这直接导致了像是要停止沸腾的舆论水面,直接大火烧开了锅。

  在几位留学生一脸懵逼的情况下,国子监内顿时出现了一股诡异的气氛。

  所有人都意识到事情闹大了。

  ——————

  这边的姜星火,上午刚从城外回来办公,中午就听说了胡俨的事情。

  “国朝没有因言获罪的说法,而且胡俨是国子监祭酒,怎么处理国子监内部的事情是他的职责,御史是怎么弹劾的?”

  “酒后失仪、言辞狂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6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63/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