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572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这让众人再度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世界,最缺乏的东西,莫过于谦卑。

  姜星火擦了擦汗,穿上长衫,对着王斌吩咐道。

  “去给酒楼下单子,请这些力工、纤夫吃顿饭,要有足量的肉菜,另外多要馒头、馍馍,少要米饭,吃不了或者想留下,还能揣回去。”

  光是发点钱,估计这些人也舍不得吃,如此一来,给酒楼带点订单,倒也算拉动一下小镇经济了。

  小于谦跟在姜星火屁股后面,刚才他尝试了一下搬箱子,奈何这玩意成人扛着都费劲,小孩根本在地上挪动都办不到,只好作罢。

  “师父不纠结了?”

  “不纠结了。”

  姜星火看着陷入了一片欢乐海洋的力工、纤夫们,说道:“能做一件事,便做一件事。”

  张宇初跟着姜星火,一行人沿着石桥往西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一处牌坊外。

  牌坊很高大雄伟,基座由数块青色巨石垒砌而成,石门上挂着牌匾,写着“化肥工坊”四个大字。

  过了牌坊,就是引人注目的几座巨大水车,这些水车是工坊的动力来源。

  事实上,大多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器,譬如骡机、水力纺纱机、自动织布机,还有鼓风炉、自动锻锤.这些都是依赖水力作为动力的。

  哪怕是蒸汽机刚刚出现的时代,也不意味着蒸汽机能像水车一样顺畅而安全地运转,甚至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初期,工厂主们会用蒸汽机把水抽上来作为水车的动力。

  当然了,自然力量始终有其极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很多行业都需要终年稳定的能源供应,而水力做不到这一点,水力会受到雨量、汛期、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蒸汽机则不然,蒸汽机只需要煤炭,所以第一次工业革命,才是人类动力史的一次伟大进步。

  张宇初带着姜星火走到一处水车的房屋前,这间房子比较大,看起来足足有方圆三丈左右,里面安放着一台巨大的水车和相应的维修设备。

  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型号的水车?

  虽然已经知道,但是在亲眼看到的时候,姜星火仍旧感觉到对古人技术的震撼,水轮、凸轮、连柄、转轮、嵌齿轮、针齿轮、偏置曲柄、撞板.很难想象,这都是工匠一刀一锯制作出来的。

  而眺望干净的玻璃窗外,可以看到河流从房屋前方流过,而被河流冲击带来动力影响的转轴,则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械结构,带动着水车的转动。

  显然,水往低处流,这不是一句废话,而是正经的水力机械原理。

  大多数的水车都是利用天然河流的河水来转动转轴的,有时候需要藉助人工水渠的帮助,有时候会弄水坝,让水坝形成高度差,或者水坝和水闸相结合的模式。

  姜星火又参观了几个水车的房间,发现其中似乎并不完全相同。

  “这些水车,是不同的类型?”

  “对,主要是水轮的类型不一样。”

  经过工匠的详细解释,姜星火才明白,这种水车的水轮有三种类型,下冲式的是利用水流的动力进入水轮的底部,而上冲式则是利用水从高处落下的重力冲击水轮叶片,这种水轮只有在需要加大动力的时候才会用到,除此之外,就是民间常见的水平式水轮,所需的技术工艺最简单,但缺点就是需要人工循环踩踏的动力作为辅助。

  “现在用的都是新研制的水车,这种水车的能力非常强悍,不论是效率还是转速度、器件耐久都比以前的水车高了不止一筹。”工匠介绍道。

  “嗯,这种水车,是专门研制出来给咱们生产玻璃时处理材料所使用的。”张宇初笑眯眯的补充道。

  之前便说过,烧玻璃,跟烧陶瓷,是没什么分别的,但前期处理材料,却需要各种复杂的技术,尤其缺乏动力,来处理原材料。

  张宇初又带着姜星火参观其他几座机械设备,这些设备也非常厉害,可以将制造玻璃的原材料辗轧到非常细微的状态,以及做深度加工之用。

  “兵器局和兵仗局那边,蒸汽机的研发进度很慢,那边毕竟是朝廷的,这里多少自主权还大一些.之前说的事情做的如何了?”

  姜星火的话没说太透,但是显然,在技术研发上面,朝廷,尤其是朝廷的军工机构,是优先研发短期能突破并取得的实战效果的军事科技优先的,而且还受到了预算经费的限制,所以对于蒸汽机这种耗资巨亿、研发周期奇长、投入产出比奇低的项目,即便被督促,也是会有些滞后性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但化肥工坊和玻璃工坊不同,利润高,现金流充足,而且直接受控制,所以投入研发的资金没那么窘迫,命令下达就能得到执行,也没有官府那边那么复杂。

  “已经在进行了,但进度很慢,困难很多想要批量制造,不说性能,光是达到起码的要求,那需要突破的技术也实在是太多了。”

  随后,张宇初领着姜星火来到一栋建筑物跟前,这栋建筑物占地极广,里面的空间更是庞大无比,这里面摆放着许多设备,工匠们正在紧锣密鼓的组装着各种零件。

  “这栋,就是专门负责研究新技术的,这些都是最新型的生产设备。这次,我也特意请来了民间能搜罗到的能工巧匠,专门负责蒸汽机的各方面。”

  张宇初解释道:“这些零件,都是制造蒸汽机需要的,因为谁也没见过,所以只能按照您的要求,一点一点的尝试。“

  事实上,这就是必须要开辟新的行业领域,然而现阶段的技术,暂时还难以突破,所以必须要摸着石头过河。

  “这些东西,都是学习和借鉴了国师您给的图纸才慢慢摸索出来的,不过,这些技术还是太复杂了,想要完全达到预期的成果,不仅要解决各个部件,还要解决配套的材料,才能把成本控制下来,估计至少要一两年时间。”

  “嗯,我明白了。”姜星火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活塞、水箱、气缸、水泵.所有东西都要从头摸索。

  制造能批量投入工业生产使用的蒸汽机,跟手搓一个简单的、小型的,技术难度和概念完全是天差地别。

  而且因为他的蒸汽动力的新技术目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具体的模型,也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因此想要完美地开发出来,依靠现阶段的技术水平,确实很难办到,只能靠着高投入和足够的耐心,来慢慢磨。

  “不过现在帐上的钱也不敢动,毕竟还要把大部分的利润上缴,这是专营商品,需要用来做商税的补充,所以光凭我们自己,恐怕很容易陷入后续投入不足,研发进度缓慢的泥潭中。”

  张宇初的诉苦是合情合理的,姜星火想了想,问道:“如果稍微减少商税的上缴额度,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蒸汽机的研发上呢?”

  “这”张宇初犹豫片刻,咬牙说道,“试试吧,应该能行。”

  “嗯。”

  姜星火鼓励道:“蒸汽机是最重要的技术,如果突破了,那么是一定会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的,这种事情还是由你解决比较好,兵器局和兵仗局那里,投入还是差了些,不管怎样,一两年也好,三四年也罢,我希望咱们的产品能够尽快投入生产,挣取更多的利益!到时候投入是一定能够回本而且有极大利润的。”

  “要不要再派人过来盯着?”张宇初有些振奋,但还是问道。

  “不用。”

  姜星火这时候当然要表达对他的信任,说道:“这个事情就交给你了,不管怎么样,一定要争分夺秒的搞出来。”

  “其实工匠们群策群力,写了一份计划,我也参与了,国师您看一看。”他递给姜星火一迭纸,上面写满了文字。

  姜星火接过计划书仔细看了起来。

  这份计划书,详细介绍了预计的实验和技术突破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零部件、技术难点等等。

  “我的意思我们要做就做到最好。”张宇初侃侃而谈道,“当然,为了保险起见,我觉得还是要多雇一些工匠的,这样进度也会快一些。”

  “可以,不过还是要注意保密,招的人多了,也有人多眼杂的风险。”

  张宇初点点头答应下来道:“明白。”

  参观完了动力和负责研发的场地,就剩下最后的工厂生产区了。

  生产区的内部同样很大,分出了东南西北各处房间,此时,许多穿着蓝色衣裳的工人在忙碌着,搬运材料或者打扫卫生,或者在进行生产,这些工人都很勤劳,见到张宇初后纷纷露出笑容。

  跟卖力气的力工不一样这里玻璃工坊的工人大多数是需要有学徒工经验的,会操作陶瓷烧制的各项步骤。

  传统的手工业,即便规模很大,也都是师徒传承的模式,而工坊这里不一样,虽然有师父带徒弟,但跟那种人身依附性质很大的传统模式,还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这里工作的学徒工,普遍也过的比外面要舒心,最起码,不用给师父一家当仆人被人呼来喝去,给人洗衣服洗脚倒夜壶。

  “看上去还挺大的,生产能跟得上吗?”

  “勉强能跟得上,玻璃需求很大,之前是三班倒,现在稍微放缓了一些,两班倒。”

  “那之前酒楼掌柜的玻璃八卦镜是怎么回事?二十多天生产不出来?”姜星火又问道。

  “那个不太好烧,而且多是供给商户的,很多商户需要单独订制样式。”

  “嗯。”姜星火点头道,“接下来产品种类可以多扩展一些,玻璃珠、玻璃制成的空心器皿这些都是销路一定很好的商品,不一定非得盯着镜子用工,像这些玻璃八卦镜之类费时费力,还需要派人去推销的,这批做完就都停了吧,玻璃制品还是要以好销售、接受人群广为主。”

  “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也受到了限制,因为涉及到军用和窥探皇宫,所以现在必须要五军都督府单独审批.那这两条线都把资源挪出来?”

  “可以,现在两个工坊加起来多少人?”

  张宇初说道:“目前两个工坊加起来,所有工人、护卫、工匠,一共是五千三百多人。”

  之所以有护卫,是因为玻璃制品普遍售价较高,会被想要发财的人盯上,以及工坊厂区的内部秩序维护.毕竟这么多人呢,闹出乱子来不好,所以才特意配备了相当数量的护卫。

  “普通工人一个月收入是多少?”

  “现在是按照每人平均每月70斤大米来浮动发放的。”

  姜星火蹙眉道:“每人每月70斤?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南直隶普通农民一年扣掉各种税,也能剩下1200斤大米的收入,工人的收入是不是低了一点?”

  张宇初摇了摇头,解释道:“工坊里是包吃包住的,平常生活他们都没什么花费,而且也没人克扣他们,不需要面对外面的一些复杂事情,这些是净收入,实际上工人们还是比较满意的。”

  姜星火沉吟片刻,说道:“基础的粮食再提高一些,提高到85斤,另外做浮动的奖励,根据工人的工作量和努力程度,尽量多劳多得。”



第451章 工会

  得知了国师愿意为他们每月涨工酬以后,工坊里的工人们爆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国师,还要参观其他的地方吗?”张宇初问道。

  在他看来,虽然每个月工坊要为此多付出几万斤的粮食,但相比于玻璃和化肥工坊惊人的营收和利润来说,这一切并不算什么。

  而对于官员来说,却很少有人能做到国师这样体恤劳工。

  不管怎样,国师此行似乎都该到此为止了。

  但姜星火却摇了摇头,只说道:“还不够。”

  是的,还不够,姜星火了解了力工和纤夫的工作状态,看到了工坊的设备和运行,也见到了工人们是如何工作的,但这些并不足以让他真的了解到,这些新生的阶层,在这个剧烈动荡的时代里,究竟有何所思所想,他们真实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的。

  而这种工人阶层的真实生活,却绝非是眼下在工坊里,他所能了解到的。

  “现在是两班倒,那工人们平常在休息时间,都有什么娱乐?”

  “这”张宇初答不出来了。

  他是堂堂龙虎山当代天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少年成名,如今风光无限,管着工坊只是因为一开始他专业对口,后来则是工坊确实利益巨大,他能因此获得财富和人脉上的巨大收益,所以才勤勉地干了下来。

  但你要让张宇初这种平常穿衣洗漱都不自己弄的人来了解,工人们休息时候都干什么,那真是难为他了。

  张宇初的目光,投向了帮他管理工坊的弟子们。

  意思就是,“你们知不知道”?

  “我、我我们也不太清楚.”

  张宇初脸色一沉,弟子们纷纷垂首。

  张宇初深吸了一口气,再次抬起了头,望着姜星火说道:“国师,您稍等片刻,我马上去找人来回答您!”

  他转身离开了仓库,姜星火微笑点了点头。

  很快,张宇初带回来四个工人和工匠打扮的人。

  “国师,这是工坊的几位大工,还有表现比较好的工人。”

  这四人听到张宇初对姜星火的称谓,顿时心神紧绷,连忙向姜星火抱拳施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7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2/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