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朱棣一怔,这他倒从未想过。

  姜星火如果出狱了,真的可以用这位谪仙人来做事吗?

  人皇任用谪仙,说起来倒也不是不行。

  大明民间遍地都是的《武王伐纣平话》里面讲的故事,不就是得了人皇气运的西伯侯姬昌,重用被贬下凡间的姜子牙做太师嘛。

  顺着这条思虑捋下去,朱棣的思维发散开来。

  “非止是征日本,姜星火若是出狱了,很多事都只有他能做到最好.因为他是讲课的先生,按理说是最懂他讲的这套东西的。”

  “也不见得是明天就放出来,朕总觉得姜星火还有很多极为珍贵的知识没有讲,毕竟总得考虑姜星火的变故,万一明天刚把他放出来,人家‘嗖’地一下直接原地飞升了呢?”

  “那朕还有许多未曾听到的知识,岂不是直接亏死了?”

  “父皇考虑的周详,咱们确实不能一厢情愿。”朱高炽给几人沏了茶水,“至少儿臣觉得,姜先生所掌握的重要知识,绝对不止他目前讲的这些。”

  “譬如?”朱高燧给朱棣递了新砸的核桃,看着大哥问道。

  “譬如今天讲的什么‘亚热带气旋’,虽然只是一句带过,但三弟你晓不晓得,若是忽必烈知道了这句话,明白海战跟陆战不是一个道理,日本几个岛的周围,秋季是刮滔天飓风的那现在没准日本早就是大明的一个布政使司了,就跟被元朝打下来的大理国成了现在云南布政使司一部分一样。”

  朱高燧有些不可思议,作为负责监察宗室、藩王、勋贵的特务头子,他当然知道姜星火这个人的存在,但却并未听过课。

  姜星火的一句话,若是给忽必烈听了,就能改变历史?

  一言而灭国,难道这就是谪仙人的能耐?

  朱高燧一时悚然。

  朱棣不知儿子心思,他嚼着核桃略有含混地说道。

  “海上的风暴、西洋的诸国、白银宝钞,这些东西除了姜星火,其他人谁敢保证知道的更多,做的更好呢?”

  “若是姜星火愿意出来给大明做事,便是如西伯侯姬昌拜姜子牙做太师一般,朕拜姜星火做国师,又有何妨呢?”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第73章 一切都在算计之中

  见几人不言,晓得话说的唐突,朱棣便也不再继续说下去。

  “如何安排姜星火的事情,今天中午听完‘白银宝钞’这节课再决定。”

  朱棣抿了口茶水,核桃苦涩的味道在唇齿间回味。

  他放下茶杯,看向两个儿子认真说道:“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正式在苏松嘉湖诸府开始‘摊役入亩’试点,明白吗?”

  “儿臣明白!”朱高炽凝声答道,朱高燧同样肃然。

  开个大朝会宣布‘摊役入亩’的政策,用雷霆手段平息百官的抗议,是一件不算难的事情。

  可真正地把‘摊役入亩’这件事落实到实处,却是一件极难的事。

  还是那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哪怕是九五至尊,制定下的政策本意是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可到了下面的小吏手里,有极大可能就被扭曲成了加重百姓负担。

  所以历朝历代,任何更化,想要成功都离不开最高权力的支持,与执行层面极为酷烈的手段。

  今天大朝会哪个官员没看到,被誉为永乐帝座下鹰犬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瑛,和锦衣卫指挥使纪纲,都是一副‘大活来了’的狂喜神情?

  朱棣沉吟道:“朕希望你二人能将此次‘摊役入亩’试点办好,尤其炽儿”

  他抬起头来目光落在长子身上,见朱高炽神态恭谨,缓缓说道。

  “此举不仅关乎国家社稷,亦关系到永乐一朝施政能不能开个好头。更化藩王制度,是皇帝的家事,而这摊役入亩,便是国事了。”

  朱高炽很清楚,这无疑是对他的一场重要的庙堂考验,也是朱棣选择储君的一次关键测试。

  自己的站队和表态,一定要坚定不移且坚决无比。

  朝堂斗争不是请客吃饭,‘摊役入亩’这是触动了浙江士绅阶层,乃至全体士绅阶层利益的大事!

  必然会引起整个文官集团的激烈反对!

  而这些文官集团中,以江南地区为主……而如今满朝文官,大多来自江西和浙江。

  “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可不是一句虚言。

  毕竟浙江和江西紧邻,是江南士绅集团的两大组成部分。

  一旦浙江的苏松嘉湖诸府被率先开刀了,江西籍贯的文官们,可不觉得皇帝会放过他们。

  毕竟所谓士绅,便在于四个字——“耕读传家”。

  没有田,拿什么读书?

  把徭役并入田赋,增加了田赋,那就是刨他们的祖坟;让这些原本不用服徭役的读书人,突然知道泥腿子也不用服徭役了,那就是扇他们的耳光!

  所以这一次,朱高炽清楚,非常艰难!

  若成功,将进一步获得父皇的信任;可一旦失败,那恐怕自己就与储君大位越来越远了。

  自己本来“打仗”就跟二弟朱高煦压根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在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长处“治国”这方面都失利了,还谈何争储呢?

  但朱高炽并没有退缩的理由。

  因为他本就是燕王世子,现在按照规矩该立为太子了!

  如果他现在怯懦、逃避,等过段时间朱高煦在姜星火的教导下懂得了庙堂和管理,他再去争夺,就更加困难了。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说道:“父皇,儿臣愿意为此竭尽全力,绝无半分懈怠。”

  朱棣颔首,又看向老三。

  “你二人也要齐心协力才好。”

  “父皇放心,儿臣必不辱使命。”朱高燧忙站起来拱手道。

  “很好。”朱棣欣慰道,“你们三兄弟之中,就数老大性格稳妥,伱们从小相处,建文削藩逃出南京的时候也算是相依为命,但凡遇到什么棘手事情,只管找你大哥商量。”

  朱棣对朱高燧又说道:“另外,今日起派遣去日本的使团里,你也拨一些你的人去,盯着锦衣卫的人。”

  “父皇。”朱高燧微微拱手,“若是抽调人手去暗查摊役入亩,再抽去派遣日本的使团,那么现在监察诸藩王、勋贵的人手便已经不足了。”

  朱棣想了想吩咐道:“在京的藩王、世子,向来温顺服从的,可以撤去一些监察的人手。”

  朱高燧不敢争辩,点了点头。

  “另外,传户部尚书夏原吉觐见。”

  “父皇是要?”朱高炽微微一怔。

  “今日姜先生要讲‘白银宝钞’。”朱棣理所当然地说,“当然是让夏尚书这位专业的人陪朕去听课了。”

  “可是姜先生”

  “不妨事,朕与你们频繁去诏狱这件事,在有心人眼里藏不住的。若是未来真的出狱了,姜星火也是早晚要大用的。夏尚书忠耿秉国,听一听又有何妨呢?”

  不久,两个儿子各自离去,朱高炽去忙着准备应对文官们有可能提出的,各种关于‘摊役入亩’的刁钻诘难;朱高燧则忙着布置与锦衣卫一同暗查各布政使司的安排,和潜伏进遣日使团的成员。

  朱棣和徐皇后于桂花树下对坐。

  抿了口茶,朱棣放下茶杯终于站了起来。

  朱棣雄壮的身躯里,透露出沉稳如山岳般的气势。

  “士绅?”

  “朕靖难的时候,这群人是怎么说朕的?”

  “倘执迷不悟,舍千乘之尊,捐一国之富,恃小胜,忘大义,以寡抗众,为侥幸不可成之悖事呵呵,朕这辈子,就不信有什么‘不可成之事’!”

  “朕得天下,靠得可不是什么士绅之心。”

  徐皇后起身盈盈一拜,说道。

  “姜先生摊役入亩之策,定能收尽天下万民之心。”

  “陛下得姜先生,则江山永固!”

  “皇后知我!”朱棣目光深邃,“若能得姜先生辅佐,国师有何惜哉?”

  诏狱,老歪脖子树下。

  李景隆将一枚八思巴文银币递给姜星火,带着满怀敬畏地目光问道。

  “姜郎,这一切都在你的算计之中吗?”

  睡眼朦胧的姜星火向左平移了一下脖子,疑惑地看着李景隆。

  “你在说什么?我怎么听不懂。”

  姜星火当然不知道这两位,大早晨天不亮就已经出去一趟,又回来了。

  “喔,我明白姜郎的意思了。”李景隆闻言恍然大悟。

  “我懂!我懂!”

  李景隆了然地点了点头,测算未来这种事,姜星火定然是不肯承认的。

  果然是深藏功与名的高人!

  姗姗来迟的朱高煦,此时正捂着屁股缓慢地挪动过来,他问道。

  “姜先生,今天该接着讲‘白银宝钞’了吧。”

  姜星火点了点头,接过李景隆递来的那一枚八思巴文银币。

  “铮!”

  银币弹到空中,在阳光下闪烁出了迷人的光泽。

  “下面请允许我从这枚银币开始讲起。”

  “讲一讲‘白银宝钞’与货币的过去和未来。”



第二卷 狱中讲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