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458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吁”数匹骏马齐刷刷停住,下来几名甲士打了个前站。

  而后,一匹明显速度落后一截的小灰马“哒哒哒”地赶了过来。

  从上面跳下来的,正是姜星火。

  李景隆打开了他的折扇,微笑道:

  “姜郎,许久不见。”

  “九江兄,确实许久未见了。”

  姜星火走过来打量着他,随口解释道。

  “本来说早点来接你的,路上出了点小事情,如今已经处理好了。”

  李景隆引着他到码头的偏僻处,用扇子遮住嘴巴问道:“方才出了什么事?”

  姜星火与他解释了一番,当听到现场暴昭手下的刺客一共伤亡九十八人的时候,李景隆忽然“啪”地一声收起折扇,用力地敲了敲脑袋。

  “不对!”

  李景隆凝声说道。

  “哪里不对?是因为没抓到暴昭吗?”姜星火也蹙紧了眉头,他本来就是等这件事处理完,才来接李景隆的,既然早就答应了李景隆他自然不可能食言而肥,辩经他布置好后都放下了。

  可如今听李景隆的话,似乎刺杀案并未结束。

  “不是。”

  李景隆的折扇一下一下地敲在脑袋上,似乎在仔细回忆着什么。

  片刻后,李景隆拉住姜星火的胳膊,迫切道。

  “姜郎,你知道我统兵,是会把信息精确到百户甚至总旗的,如果有条件,甚至会精确到个人。”

  “我知道。”姜星火点点头。

  “陛下渡江前,伪帝建文让我负责组织城北防线,那时候暴昭手下的从真定大营带来的劲卒,我记得很清楚,绝对不止这些人。”

  “那有多少人?”

  李景隆笃定道:“一百七十七个,算上有人脱离暴昭,这个数字也说不过去,那都是他转战千里带出来的兵。”

  “你的意思是,暴昭手里还有几十人?”

  “是,我绝不会记错,其中某些人的名字、籍贯我都还记得。”

  “几十人能干嘛?陛下如今身边守卫如此森严,就是几百人上千人都未必能刺王杀驾。”

  “暴昭狡猾,不可不防。”

  李景隆说道:“他一定会想办法混进来的。”

  姜星火在原地踱步:“谷王谋反案后,锦衣卫刚刚被大换血,里面都是燕军旧部,大部分做到脸熟是没问题的,暴昭怎么混?”

  忽然,脑海中一道灵光闪过,姜星火和李景隆几乎同时想到了答案。

  “如果有一种情况,能遮挡住面部呢?”

  “非止如此!”

  李景隆急促说道:“燕军有很多河北的降兵降将,这一点你知道吗?”

  “我知道,给我介绍过内部的派系。”

  “对,他们也是河北口音!”



第391章 光明

  暴昭藏身的茶楼内,来自真定大营的悍卒们已经穿好了与锦衣卫一模一样的飞鱼服,配上绣春刀,拿起了藤牌、弓弩等武器。

  但鲜亮的衣服,却掩盖不住他们低落的心情。

  “暴公?”

  属下们见他迟迟没有下达攻击的指令,不由担忧地唤了一句。

  “暴公,那我们接下来做什么?总不能干坐着吧!”

  另一名属下问道。

  “等!”暴昭回答的斩钉截铁。

  这次行刺,是他谋划许久,精心策划的结果,绝对不允许失败。

  “我知道你们想干什么。”

  暴昭喟叹一声:“但是,我们必须等待最好的时机,确保能把伪帝斩于马下之后再行动,否则,只会打草惊蛇,反倒坏事。”

  手下们闻言,有人道:“暴公,可那边的弟兄,眼下怕是”

  暴昭背过了身去,手下们看着他落寞的身影,也是相顾无言。

  都是朝夕相处了五年的兄弟,说是不为所动,又怎么可能呢?

  “暴公您一声令下,我等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他相信这些手下说的是真心话,但现在并不是他计划最终发动的时机。

  “光凭一套锦衣卫的衣服,我们是混不进去的,必须要等能够制造混乱的时机,还要接着等。”

  暴昭抬起手阻止了他们。

  手下焦急道:“暴公,再等等伪帝若是跑了,我们那些兄弟可就白死了!”

  “听我命令!我不会让他们白死!”

  暴昭霍然转过身来,众人这才发现,他的眸中血丝混杂着泪花,声音也嘶哑到几乎听不见。

  他咬牙切齿地从牙缝里蹦出了这句话:

  “我一定会拿伪帝的头颅,为兄弟们报仇!”

  暴昭走到窗口前,向外眺望远方,今天的天气很好,没有多少风。

  ——他需要风。

  按照这个季节的规律和他的测算,过不了多久,就要起东南风了。

  “听我命令,否则,军法处置。”

  “是!”

  他们对视一眼后应道。

  暴昭点头,深吸口气平静了一番自己激荡难耐的内心后,开始了难捱的继续等待。

  ——————

  “父皇,要不您来坐吧。”

  穿着赤金色龙袍的朱高燧,身上像是爬满了蚂蚁一样坐立不安。

  朱棣叉着腰,躲在视线的死角里笑道。

  “现在你是皇帝,你坐,我站着。”

  金忠和金幼孜对视了一眼,看得出来,皇帝的心情很好,逆贼已经被二皇子一网打尽,终于可以继续安心看擂台赛了。

  朱棣笑吟吟地问道。

  “现在高逊志和卓敬,谁更被看好啊。”

  大明虽然没有大宋那么热爱关扑,但民间之风犹存,尤其是在江南地界,因此既然是朝廷半公开举办的擂台赛,那么有人坐庄有人下注,几乎是理所当然之事。

  金幼孜答道:“普遍更看好高逊志一些。”

  “押高逊志几个回合击败卓敬的多?”朱棣复又问道。

  金幼孜犹豫了剎那,答道。

  “一个回合。”

  “嗯?”

  见朱棣有些不理解,金幼孜连忙解释道:“高逊志辩经素以犀利敢言,一针见血而闻名,从来都是一合定胜负,要么胜要么败,很少有拖到两个回合以后的。”

  金忠附和道:“臣也听说过,高逊志辩经向来是以速度取胜,从不给对手任何机会,只要让他抓住一丝破绽,必定能将敌方置于死地。”

  朱棣恍然,点头赞同道:“若是这般,那今天倒是好看了。”

  确实,朱棣的脸色下一瞬就变得很好看了。

  擂台上,高逊志上来就放自爆式大招。

  “天下唯有一理,故推至四海而难,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代不易之理。

  汉虽不能复三代之治,然犹尊君卑臣,敦尚名节。

  然魏晋以降风俗日坏,叛君不以为耻,犯上不以为非,可谓惟利是从,不顾名节,以至于有唐之衰。”

  基本不怎么需要翻译,高逊志的意思就是说,天下的道理就是礼义,这是三代开始就明白的,汉朝虽然不如三代,但做的还不错,魏晋以来越来越垃圾,风气越来越败坏,所以有了唐朝的衰落。

  也就是说,按照从三代到汉唐的历史经验教训,如果不讲礼义和三纲五常这些东西,社会风气的败坏是必然的,所以治理天下必须以礼义为先,强调伦理道德在治国过程中的作用。

  单独从这些话来看,高逊志说的没什么问题。

  但卓敬的嘴唇一直在无声地示意高逊志。

  “.别说了.别说了。”

  然而跪坐在当面的高逊志却丝毫不以为意,继续朗声说道。

  “自李世民以来,不复论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循循然中唐凌夷,之于五代,天下荡然,兵强马壮者王之,莫知礼义为何物矣。”

  在卓敬凌乱的眼神中,高逊志完成了绝杀。

  “国家之治乱本于礼,夫治天下之具,孰先于礼义者?”

  卓敬起身,干脆利落地说道。

  “——我认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4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58/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