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31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这就是为什么朕如此重视姜星火,要亲自带着忠义卫大搜南京城。”

  “一方面,姜星火的讲授的《国运论》,决不可为世人知晓。”

  “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找到姜星火,然后让你亲耳听到这些东西,对你来说,是极为不公平的。”

  朱高炽一时有些惶恐地说道:“父皇.”

  朱棣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必多说,朕心头自有计较,接着听下去吧。”

  父子两人的对话,并没有被文吏记录下来,而斜签着屁股坐在最外侧的纪纲,则变得若有所思了起来。

  “看来,陛下同样重视大皇子殿下啊。”纪纲心头暗暗想道。

  “高羽,你回答的很好,不愧是我的学生。”

  姜星火从不吝啬于对学生进步的表扬,更何况,他回答的确实不错。

  而两人身边的李景隆,此时看朱高煦的眼神,亦是跟见了鬼一样。

  等等,这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无双猛将朱高煦吗?

  什么时候成文绉绉的秀才了?

  而且,虽然有的名词是李景隆第一次接触,但李景隆却听得很入迷,甚至细细地琢磨起了其中诸如“制造力”、“制造关系”的含义。

  李景隆是个博学的,越琢磨越觉得入迷,琢磨了半晌,看向姜星火的眼神也不一样了。

  李景隆忽然明白,朱棣为何如此相信姜星火说的那些,他觉得完全是无稽之谈的话语了。

  如果不是姜星火能讲出这般微言大义的理论,有这个作为取信于朱棣的前提,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恐怕都不会相信姜星火关于未来的预测吧?

  而且,李景隆的心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一开始,朱棣安排他进入诏狱当耳目,李景隆觉得朱棣小题大做,而且就是在暗戳戳地整治他,实在是望之不似人君。

  但随着朱高煦的这一番话,李景隆忽然觉得,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仅能学到一门全新的学问,更重要的是,他可以在朱棣面前起到非是“曹国公”这个身份所起到的作用,如果姜星火被杀人灭口,他也会跟着倒霉;但如果姜星火的这套东西得到重视和应用,李景隆无异是会受益匪浅的。

  故此,李景隆精神一振,等待着姜星火的解读。

  朱高煦亦是非常恭谨地坐着,等着姜星火的指点。

  “正如伱所说,所谓的田地制度,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制造关系在田地上的体现。”

  “还是那三句话,也就是制造关系三要素。”

  “第一,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

  “第二,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是两者一体,还是互为主奴,亦或是雇主和佃农。”

  “第三,粮食最终归谁分配。”

  “自秦代以后,没有发生变革性的农业变革,也就是制造力没有巨大变化历朝历代,更化田地制度,缓解人地矛盾,继而稳定王朝税基来维持王朝寿命的延续,都是从制造关系的这三点来出发的。”

  姜星火顿了顿,见两人听得都很认真,便继续说道。

  “我想问问你们俩,依照现在大明的实际情况来看,你们是如何理解这三点的?”

  “而你们理解现在的这三点,与过去唐宋元三朝时期的这三点,又有何具体区别?”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依次捋下去,你们才能真正理解唐宋元至今的所有田地制度更化。”



第44章 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

  “这”

  朱高煦挠了挠大胡子,关于现在大明的田地制度,他倒是真不甚了解。

  而知识渊博的李景隆,适时地接过话来,扮演好了朱棣交给他的捧哏角色。

  “太祖高皇帝开国鼎业,定下的是继承自宋元的田地制度,也就是两田制。”

  “大明的田地性质被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其中官田约120余万顷,大概占七分之一,私田约720余万顷,占七分之六,总体上是民田多官田少的格局。”

  李景隆顿了顿,复又说道:“官田的主要来源,其一是继承自元朝的官田,其二是对平定地方割据势力时籍没的田产譬如平伪吴王张士诚的时候,便尽籍伪吴权贵所有田产划为官田。苏、松、嘉、湖地区的恶富民豪,大多也因连坐罪,被没收了田产。”

  所谓恶富民豪,嗯,其实就是自宋末传承至元末盘踞在苏、松、嘉、湖等府的本地士大夫家族。

  “官田中除了皇室、藩王、勋贵等田产,还有屯田,分为军屯、商屯、民屯,后两者可以忽略不计,主要是全国各地的军屯,太祖高皇帝规定每亩收租一斗,其他的便用于卫所官军俸粮生活。”

  “私田则由鱼鳞册统计,分总图和分图两种。分图以里甲为单位,再以若干里的分图汇总为乡为单位的总图,每十年更新一次。”

  李景隆思考了片刻,说道:“如果按第一点,生产粮食的全部资料,如耕地、耕牛、种子这些归谁所有来算的话.大明的官田属于国家所有,分给皇室、藩王、勋贵、军队使用,而私田则属于农夫或地主。”

  “第二点,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相互间处于什么地位,则是地主与佃农,以及自耕农,两者皆有。第三点粮食最终归谁分配,也根据第二点而产生。”

  姜星火点了点头,他说的很详细,显然是个有知识的公子哥,并非是单纯的秦淮飘客。

  而朱高煦此时,显然对李景隆的态度也有了一些改观。

  朱高煦心道:“没想到李景隆打仗不行,其他的东西倒是懂得还不少。”

  “你说的很好,那我接下来按朝代的区别,简要讲讲唐朝、宋朝、元朝的这三点,你们听一听,跟现在有什么区别,由此来理解田地制度的演进。”

  姜星火缓缓说道:“唐朝初期,关陇军功贵族集团,继承了自西魏、北周、大隋以来的均田制,适应隋末战乱后人口锐减的情况;唐朝中后期,安史之乱导致藩镇做大,为了减少百姓负担同时也是为了高效收税,进行了两税制更化.总体来说,唐朝的田地制度是由国家所有,逐步过渡到地主与自耕农所有,最后过度到大地主所有,税收制度也随着田地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到了宋代,由于宽松的经国济民政策,不抑制私人田地兼并,因此国家所有的田地大幅减少,田地制度基本以地主所有为主,自耕农所有为辅。”

  “而正是因为田地制度的原因,地主会竭尽全力进行田地兼并,必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

  “所以王安石实行了青苗法,试图从‘生产资料’方面补助自耕农,抑制田地兼并。”

  “但是很可惜,王安石面对的是整个地主阶层的反对,哪怕王安石不敢改变‘生产粮食与拥有粮食的人的相互地位’,‘粮食最终归谁分配’这两个点,但触碰地主阶层利益的更化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至于元代,元代在田地制度上实行两田制,税收制度上实行包税制,满足了蒙古贵族阶层利益后,任由汉人士大夫地主对百姓敲骨吸髓,根本不去触碰地主阶层利益,而最终被压榨的自耕农阶层大片失去田地,必然会起义,没什么好说的。”

  姜星火最后总结道。

  “所以,纵观近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田地制度演进,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规律。”

  “田地制度(即田地所有性质)决定了税收制度,地主阶层与自耕农阶层的比例决定了王朝税基,以农业税为主的税基规模决定了王朝寿命。”

  姜星火没有拿出举例的是,未来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

  那是一个在王朝末期神奇地跳出以上规律的存在。

  原因也很简单,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进,导致农业王朝的经验规律失效。

  或者说,规律没有失效,还是关税厘金等税基的扩大延续了清王朝的寿命,只不过关税厘金与田地所有制无关了,因此不由地主阶层与自耕农阶层的比例决定。

  朱高煦此时方才领悟,他振奋地说道。

  “所以说,只要用田地制度控制地主阶层不要占比过大,就能延续大明王朝的寿命!”

  李景隆闻言,一时语塞。

  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可这跟你只要不生病衰老就能一直活着一样,这不是废话吗?

  地主阶层进行田地兼并,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跟人无关。

  相反,一个佃农翻身成为了小地主,他进行田地兼并会比原本的地主更加勤奋、疯狂。

  而隔壁的朱高炽,显然比李景隆对于治国理政方面更为敏感一些,他清晰地认知到了,姜星火说的绝对不是废话!

  “田地决定税收!

  比例决定税基!

  税基决定寿命!”

  听到这一席入木三分的规律总结,对于主抓大明国政的朱高炽来说,简直是大夏天喝了一碗冰水,从头舒爽到胃。

  朱高炽心头有些震惊,他之前设想过姜星火的才能极限。

  却没想到,姜星火短短一席话,就已经触碰到了他设想的极限。

  姜星火竟然是这般大才,能把千年以来的田地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的根由,鞭辟入里地阐释出规律。

  这是他认为的难得的贤臣才子杨荣、杨士奇等人都办不到的事!

  朱高炽回头抓着朱棣的袖子,高兴地说道:“恭喜父皇,得如此惊世大才!”

  朱棣矜持地微微一笑,拍了拍好大儿的肩膀,说道。

  “这才哪到哪听着吧,既然姜星火已经总结出了田地制度决定王朝寿命的规律,那么他一定会提出破解之道的。”



第45章 解决

  “那么到底如何通过改变大明的田地制度,进而控制地主阶层的比例,稳定大明的税基呢?”

  李景隆的灵魂疑问脱口,显然已经进入了角色。

  姜星火微微一笑,反问道:“刚才你说了大明的田地制度是官田私田并行的两田制,那么大明的赋税和徭役制度呢?须知道,田地制度、赋税制度、徭役制度,三者是分不开的。”

  李景隆稍楞了一下,旋即自信地说道:“赋税制度自然是两税制,分夏秋两季缴纳。夏不过八月,秋不过次年二月,基本上是夏征麦,秋征米。”

  “税率方面,太祖高皇帝规定:官田每亩税五升三合,民田三升三合,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每官田一斗二升.当然了实际操作中也有差别,如江南地区田赋一般较重一些,一方面是抑制江南地主阶层的势力,另一方面是江南也确实富庶,是赋税大头。”

  “至于徭役,分为里甲和杂役两种。”

  “里甲,是以里甲为单位而承担的徭役,方法是‘岁役里长一人’,即由这位里长带领一甲十户应役,为期一年,职责主要有管理本乡的人丁事产,协助衙门维护地方治安,以及到各级衙门听候调遣。”

  “杂役,则按服役对象可分为京役、府役、县役、王府役,按服役性质可分为官厅差遣之役、征解税粮之役、仓库之役、驿递之役、刑狱之役、土木之役等等。”

  姜星火静静地等着他说完,等全部说完后,姜星火又反问了一个问题。

  “公共管理政策的制定,绝不是拍脑袋决策,我们现在不妨换个角度设想。”

  “那你觉得,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自耕农,伱每年在完成给朝廷交税方面,不愿意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墙内外的几人陷入了思索。

  而密室内的朱高炽,眼眸内则是异彩连连。

  “换个角度设想.姜星火的这个法子真是个有意思的提法,父皇,您觉得如果您是个自耕农,给朝廷交税不愿意面对什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3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