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国师_分节阅读_第127节
小说作者:西湖遇雨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7 MB   上传时间:2024-03-16 09:35:23

  想到这里,李景隆不由得决定,一定要多带点曹国公府里的家将,如此才能保证不被使团里的“自己人”背后捅刀子下黑手。

  谁知道他们有没有朱棣下令杀他的密旨?

  “其实这两点倒也不是什么问题。”

  姜星火想了想说道:“第一点呢,关于倭寇的问题,只需要你请求朝廷多派点水师保护就好了,这个没什么说的,倭寇的战斗力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强,他们的船跟大明水师的正规舰船也完全无法相比。”

  “至于第二点呢.”

  姜星火清了清嗓子说道:“临别之际,为了你的安危,就临时改一下课表吧。”

  “今日咱们改讲《国运论》的第二卷,地缘庙堂与民族特质。”

  “作为接续《国运论》第一卷王朝周期律的内容,第二卷,我们将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王朝的视角,而是以华夏周围的国家为例子,挨个探究其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乃至民族特质的产生与异同。”

  “同时,这也是讲述国与国之间历史、局势演变的另一个视角,通过这个视角,你们才能明白国家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处于一个整体环境之中的,需要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问题,而不是孤立地去分析。”

  闻言,李景隆和朱高煦都有些惊讶。

  他们本来以为,《国运论》讲完了王朝周期律,讲完了如何通过徭役、粮食、耕牛与种子这三个角度来解决应对王朝周期律,《国运论》就算是讲完了毕业了。

  没想到,《国运论》竟然还有第二卷。

  而且,从姜星火的话语来推测,这个第二卷,似乎已经不仅是讲一个国家的了,而是讲很多个国家。

  这就大有意思了。

  按照过去大明高层的观念,大明乃是天朝上国,四海之内皆是蛮夷。

  从来没有人提出过,国与国之间需要整体地去看待他们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局势发展。

  这种全新的观点,让他们耳目一新。

  姜星火继续说道:“如果你能深刻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那么我相信,对于你出使海外,认知他们对大明的态度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他们的民族特质都是什么,藉此制定你的对外交往策略,是很有帮助的。”

  “毕竟,这便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里的知己知彼,不仅要知其然,也就是知道对方国内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同时也要知其所以然,也就是知道对方国内的这种情况,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李景隆和朱高煦同时点了点头。

  这跟孙子兵法里的道理,是如出一辙的。

  或者说,天底下的道理就是这样,一通百通。

  而李景隆也有些恍然,为什么自己对出使日本,有着极为畏惧的心里。

  人之所以畏惧,来源便是未知。

  而这种未知,正如姜星火所说,绝不是知道一些对方简略的情报,便算是已经知晓了。

  真正的未知,是对事物的根源一无所知。

  而姜星火今天临别前给他讲的这节课,就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周边这些国家都是怎么来的,历史是怎么演进的,互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样与大明截然不同的民族特质。

  而搞清楚了这些,无异就相当于李景隆跟对方博弈的时候,把对方的底裤和心理全都看穿了,如此一来,自然能够轻松地拿捏相应的尺度。

  知道什么条件对方能接受,什么条件自己原本以为是理所应当却触碰到了对方的逆鳞。

  姜星火大概说完了第二卷简略的概述内容,随后说道。

  “第二卷,同样也要分为几个部分来讲,最开始的部分,就是‘地理决定论’,这跟我们之前讲的那节课,也有一定的联系,但区别同样很大。”

  “下面,我们就正式开始。”

  感谢“超神星矢”与“不会编程的猫”两位读者老爷的上盟!尤其感谢“超神星矢”给小姜和老和尚的打赏,作者君按着小姜给您磕头了!



第128章 华夏因何成为华夏?

  隔壁密室。

  今日的密室里,显得有些拥挤。

  除去负责在桌子两侧记录的两名小吏郭琎、柴车,还摆了四张椅子。

  朱棣和朱高炽父子两人自不必多说,久违的道衍大师也一袭黑色袈裟端坐在了左手边。

  至于右手边,则是神情肃穆的镇远侯顾成。

  “陛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边听着这面古怪墙壁上传来的声音,一边看着这三位大明帝国最高层决策者的样子,顾成觉得有些荒诞。

  顾老将军活了七十岁,就没见过这幅场景。

  三个大明帝国最高层决策者,竟然排排坐在听课。

  而且还是偷听一个诏狱犯人在讲课。

  最重的是,竟然好像都挺认真的样子?

  所以,哪怕忠谨沉稳如顾成,此时也是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而一旁的道衍,三角眼瞥了一眼,默不作声。

  顾成固然是皇帝信得过的自己人,但是其人的另一重身份却更加重要。

  顾成,是大皇子朱高炽在大明军界几乎唯一可以依靠的对象。

  而其他的靖难勋贵,一窝蜂地倒向了二皇子朱高煦。

  这也是在此前道衍与朱棣发生争执的渊源,如果两位皇子之间获取信息失衡,那么就必然导致二皇子成为太子。

  姜星火的学识和能耐,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姜星火一人所讲的东西,就足以让太子之争的天平发生巨大的倾斜。

  顾成这一问话,立刻便引起了朱棣父子二人的注意。

  尤其是朱高炽。

  作为靖难之役时燕军的后勤总负责人,自从老将军顾成在真定兵败被俘后送到北平城,朱高炽几乎每天都会跟顾成探讨燕军从后勤物资筹措,到补给路线选择等各种问题。

  北平守城战时,两人更是一起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

  虽然顾成不肯接受任何形式的兵权,甚至不肯接受朱棣赏赐的兵器,但对燕军的各项事务却已是熟悉无比。

  兄弟归兄弟,太子归太子,如今父皇心思难测,而镇守北平的镇远侯顾成又回南京述职,好不容易盼到强援的朱高炽,自然对顾成一万个上心。

  父子俩一同盯向了顾成。

  “顾老将军,您想先了解点什么?”朱高炽当先问道。

  顾成反而被问的有些诧异,他的白须抖动了片刻,什么叫想先了解点什么?这件事情很复杂吗?还是说讲课的这个人很复杂?

  顾成毫不犹豫地问道:“大皇子殿下先告诉我,对面之人究竟是谁?为何陛下与道衍大师,都这般认真地在听其讲课?”

  “路上的仙人雕像您见到了吗?”朱高炽直接问道。

  顾成点了点头,朱高炽继续说道:“如今南京城周边传的沸沸扬扬的‘化肥仙人’,原型便是这位姜星火姜先生,只不过他还暂时不方便在世人面前出现,因此为了保护他的身份,便以‘化肥仙人’的名号暂代。”

  顾成回想起了自己在路上听到南京城大街小巷里居民的传闻,以及见到的仙人雕像,心中隐约有所猜测。

  “那据说能够让农作物的亩产量翻倍的化肥,便是这个姜”

  “姜星火。”朱高炽补充道。

  顾成看了一眼皇帝,继续说道:“就是这个姜星火所弄出来的?”

  朱高炽颔首肯定,随后又说道:“还有在江南已经逐步推行开来的‘摊役入亩’制度,也是这位姜先生的创举。”

  顾成微微惊讶,由衷地说道:“那倒确实是一位大才,看起来为大明和陛下,解决了不少麻烦。”

  “确实如此,如今江南已然民心稳固,都察院左都御史陈瑛弹劾了不少尸位素餐的官员,同时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也抓了很多盘踞在江南意图谋反的建文余孽,这一切,都仰赖姜先生提出的‘摊役入亩’,不仅让一大批心怀不轨的不法之徒主动跳了出来,更是让江南的百姓感受到了陛下的天恩浩荡。”朱高炽的彩虹屁不要钱地当着朱棣的面放。

  顾成听完,也结合他沿途所见所想,认真地说道。

  “臣沿途所见,不仅江南,在江北也开始推行的摊役入亩,确实极大地收拢了民心,增加百姓对陛下的信任。”

  听了两人的对话,朱棣表面上不以为意,但他用力抿着的嘴角,却已经暴露了他的内心想法。

  姜星火固然才学通天,但这一切,不也因为他朱棣有容人、容仙之量吗?

  这与他朱棣的气度能分开吗?

  换了他爹朱元璋,坐到密室里听完第一句话,恐怕就已经下令砍头了。

  哪还有后面的事情?

  当然,这也与他当天心情不错、他本人造反夺位对规矩没那么注重等等原因。

  所以,朱棣此时其实是极为得意的。

  自从听了姜先生讲课,大明是眼见的一天比一天好,藩王问题被解决了,诸藩的三护卫兵权大多奉还朝廷;反对他的江南士绅也被顺藤摸瓜,现在老实多了;至于几个月前那些对他还口服心不服的朝臣,眼下更是被大明国债所认购的化肥仙丹的利益牢牢地捆绑起来,天天给他上奏折歌功颂德。

  而随着曹国公李景隆出使日本,想来如果不出意外的,大明的水师和劲旅明年就能占据日本的金山银山了。

  如此一来,饱受百姓诟病的大明宝钞问题,也即将得到解决。

  同时随着下西洋的进行,未来大明的人口压力也必定会舒缓,更是能带来海量的外国物资与财富。

  双管齐下,有了钱,朱棣就可以实现他心中“治隆唐宋,远迈汉唐”的千古一帝理想抱负了。

  到时候什么《永乐大典》、迁都北平、征伐蒙古,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这一切进程的大大加速与难题的迎刃而解,都得益于姜星火啊!

  朱棣在心中深深感叹。

  同时,也忍不住想到,若是姜星火出狱了,发现自己指点江山时所说的话语,竟然都变成了现实,到底是会怎样复杂的心情与有趣的表情。

  想到这里,朱棣紧紧抿着的嘴角终于忍不住咧开了,他的好大儿朱高炽也是跟着会心一笑。

  但此时镇远侯顾成却问了一个问题。

  “陛下,那难道您在给我的密信中所提到的征伐日本,也是此人的提议?或者说,派曹国公先去日本试探了解情况,也是计划里的一部分?”

  顾成的神情,严肃了起来。

  “算是吧。”朱棣微微颔首。

  顾成的反应,却有些出乎意料。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顾成的脸上,满是忧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79页  当前第1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7/77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国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