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227节
小说作者:孤独麦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28 MB   上传时间:2023-11-16 17:43:26

  不过古时候的胡人也远没有现在这么强,至少装备和见识就差远了。不养这样的武人,也对付不了数百年来日益变强的胡人。

  “大郎,跟你说的都记住了吗?”王全休息了一会,取出胡饼,一边在火上烤着,一边问道。

  “阿爷放心,也不是第一次上战阵了。”王郊放下步弓,回道。

  “你就那么想上战阵?”王全气笑了,道:“经略军都没机会上战阵,还能轮到你?就算你想,大帅也不敢用咱们土团乡夫啊。贼军射几轮箭,多半就有人慌了。贼军马队再一冲,保管有人调头就跑。”

  王郊有些茫然。

  上阵厮杀,他确实经历过,还不止一次,但都是与吐蕃人之间的小规模厮杀。阿爷是经历过大场面的,数万人集结于疆场,左不闻右,右不闻左,前阵不知后阵,后阵看不到前阵。战场上一点风言风语,都能让极为紧张的人精神崩溃。

  确实得用老手才行。新丁,太容易自己吓自己了。

  驿道上又路过一支运输队伍。看旗号应该是南边丰安县的,运了不少粮豆。

  船只居然都不够用了!

  一艘漕船,可运1500斛粮食,日日发运粮豆、草料、帐篷、雨布、绳索、木料、石炭、器械、被服等各种物资。几近三百艘船,如果光运粮食的话,一次可运45万斛,够十万步兵五个月的粮食消耗。

  但军中还有大量役畜、骑乘用马、战马,这些牲畜的胃口是十分惊人的,至少是人的三倍。战时了,不能光吃草,得喂杂粮。以飞熊军为例,总共六千战兵、七千辅兵、两万匹马,一个月就要消耗1.2万斛米面、5.4万斛豆子外加五万束以上的高营养牧草。

  有爱惜战马的士卒,还自己带了一些马儿平时喜欢吃的东西,比如芜菁、果子等等,交给相熟的辅兵,让他们夜间帮忙喂养下,让自己的爱马能更膘肥体壮——若不是鸡子不适合长途转运,估计这玩意也有人带。

  军士们不穷,也舍得在战具、马匹上下血本。军中发的制式器械,有人觉得不趁手,干脆自己去找铁匠做一把,战马也是“战具”的一种,且更加娇贵,自然要好生照料。

  飞熊军绝大部分的后勤运输量,都是为马准备的。

  若换大车来运,一车运25斛,百日往返,一趟要运至少四个月的粮草,那就要征集一万多辆马车,动员两万以上的夫子。这仅仅是为六千骑兵服务,若是六万骑兵,那全灵州的壮丁、健妇都得上阵,就是传说中的“大发民户”,农事必然要被耽误。

  打一次,不管输赢,都元气大伤。

  当然这也和飞熊军标准高有关。

  高速机动部队,有备用马,豹骑都甚至是一人三马。关东诸侯,做不到这个地步。朱全忠的骑兵,平时自己牵着马步行。他们只有战马,没有驮马,也没有代步的骑乘马,成本就会低很多。但相应的,机动力下降了。

  没有机动力的骑兵,那也就只能找机会冲冲步兵,作用不大。邵大帅早年的骑兵就是这种,但他现在腻了,专门设了突骑、背嵬、银枪三都用于数百里奔袭敌后的“离合之兵”,为此不惜血本。

  这种兵,破坏力大,对名声也有所妨碍。毕竟深入敌后了,要想获取补给,定然要劫掠民人,能约束他们不滥杀就很不容易了,“征粮”其实都是默许的。

  “大郎,咱们土团兵不会上阵,多半是负责转运粮草。这活好干,也不好干。敌军若有心,定然要袭扰粮道。如果真遇到这种,不要慌张,他们人不会太多,也是轻装疾行,器械多有不足,只要稳稳站住了,他们见不好啃,不会硬来的。”王全说道:“咱们只需顶住贼军的第一下。大帅游骑那么多,肯定会严密护卫粮道,贼军心慌意乱,能发挥出三五成战力就不错了。你慌,他们也慌啊!”

  “阿爷,此番北巡,会与何人交战?”王郊突然问道。

  自北朝以来,“西巡”、“北狩”几乎成了战争的代名词。隋炀帝带五十万人“西巡”,最后灭了吐谷浑,就没人相信这他妈的只是去巡视的,连王郊都不信。

  “有谁值得交战?”王全咬了一口胡饼,问道。

  王郊想了一想,道:“大同军?河东军?”

  大同是邻镇,河东名气大些,王郊只想到这两个。

  “多半是河东了。”王全说道:“大同镇,哪用如此费力气,连咱们会州的土团兵都征发,这定是大场面了。”

  王郊点了点头,也拿出一个胡饼,就着火烤了起来。

  其实包裹里还有一些脯。临行前阿娘准备的,不过现在还是吃灵州给的醋饼好了。

  “可忧惧?”王全看着自家大郎,问道。

  “不怕。”数次与吐蕃人厮杀,除了一开始有些稚嫩,遇了两次险之外,后面他越来越得心应手,渐渐能够发挥出平日刻苦锤炼的技艺水平。

  河东军?没见过,很厉害吗?

  王全满意地笑了。

  他不识字,没学过怎么打仗,也不知道该怎么教孩子,他只是把过去半辈子从死人堆里领悟到的东西倾囊相授罢了。

  这便宜儿子,确实有厮杀汉的天赋。王全从没夸奖过他,只是一味地纠正他的错误,严加督促,倾心培养。

  王郊的技艺水平,王全自认已经超过当年的自己了,唯经验还差了不少。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千万不能压。战阵之上,靠的就是一股子勇气。勇气够了,有时候你都不敢相信你会做到这个地步。

  “遇敌之时,贼军若有马,千万不能跑……”

  “贼军持矛而来,先投枪扰敌,而后再行搏杀……”

  “贼兵技艺高,不要怕,你越怕死得越快。没几个人像你一样,打小骑马射箭,锤炼刀矛之术的,沉下心来,想想怎么对付吐蕃人的……”

  “家里不愁吃穿,无需出头时不要出头……”

  “若贼兵冲来,同袍阵脚不稳,该出手就出手。有时就差那么一两口气,杀一两个冲得最凶的贼人,阵脚就稳住了……”

  王全不厌其烦地讲着他说过很多遍的话,王郊静静听着,无任何不耐之意。

  说了一会,王全也累了,于是拿出一个牛皮水囊,灌了两口。

  驿道旁不断有人路过,不远处的码头边,更是人山人海。

  从兰州顺流而下的木排几乎将码头塞得满满当当。木排上搭着帐篷,人从里边钻出来后,便开始把筏上装载的稻米、肉脯、奶酪卸下,统一装上大漕船。

  木排还会继续利用,会顺流而下,直到振武军城一带再拆解,作为扎营木料,免得砍伐当地森林。

  除木排以外,还有皮筏子。

  此物是在兰州制造的。用全牛去头,从颈部剥取,净挖骨肉,不损坏外皮。在水中浸泡数天,皮质发臭味之后,出水晾晒。刮去牛毛,刷洗干净,扎紧蹄孔,用盐和油浸渍搓揉遍透,风干成为皮囊,可防水防腐。

  这些皮囊扎在一起,编成筏子。小皮筏可从青唐城直航而下,一般可装载一千斤的货物。

  中型皮筏由80-100个皮囊编组而成,4-5名水手,可装两三万斤,也就是250斛以上的粮食,抵十辆大马车,但只能从兰州顺流而下。

  大皮筏,由多个中小型皮筏编成,中间用十数根木杆连接固定,四角各设大木桨一只,有16-18名水手,运载能力几乎可以和漕船相提并论。

  皮筏非常适合长途货运。到目的地后,将皮筏内的气放掉,直接走陆路返回出发地,再行装运。或者干脆将牛皮卖掉,回去后再制作新的皮筏。

  兰州如今就有不少人这么干。木筏运货,货物交给客人后,筏子拆解卖掉。皮筏也差不多,赚两趟钱。

  而木材、牛皮、羊皮,其实也是青唐、兰州一带的主力出口商品。现在当地的种植业也渐渐起来了,肉脯、奶酪、驼毛也开始大量往下游运输——至于羊毛,因为毛短,粗硬,不好用,清理起来也麻烦,没有什么销路,除非培育出一种更好的绵羊。

  木筏、羊皮筏、牛皮筏、漕船、驮马、骆驼、马车,几乎所有交通工具都用上了。大量水手、民夫从各地汇聚而来,战争,在双方实力差不多的时候,打的其实是后勤。

  邵大帅的运输成本并不算太高,李克用呢?

  

第015章 汇集

  山风拂过溪涧,吹皱了一汪池水。

  野利经臣回了一趟山里。

  在山下当了几年官,愈发不习惯山上的生活了。

  山下有宽敞明亮的大宅子,有好吃的饭食,有热闹的坊市,有来自各地的奇珍货品,还有各色各样的人可以交流……

  从山下回到山上,就像从新居里回到破败的老屋,到处都弥漫着一种腐朽陈旧的气息。

  怪不得下了山的健儿很少有回山上的!

  看着汇聚过来的野利氏分支部落头人,野利经臣懒得和他们废话了,只想赶紧办完事,然后回山下品着香茗,看着天边的晚霞,优哉游哉地过着富贵闲人的日子。

  年纪大了,就这点追求。

  “不用我多说了吧?大帅有令,横山党项出丁一万。着落在野利氏这边,便是五千人了。各部分一分吧,凑足人头。”野利经臣掸了掸座椅上不存在的灰尘,然后坐下道。

  横山党项,其实还是有点章法的,不是那种愚昧透顶的部落。而且在归顺灵武郡王后,文明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理蕃院的正副主事是野利经臣和没藏庆香,但中下层僚佐全是唐人。这些官员时不时上山,帮着各部头人统计粮食收成、牛羊数量,顺便记录个大概的丁口数量。

  大帅有令:“横山、平夏、河西三党项,凡有男孩,长至十岁均需登记。”

  根据光启末最新一次整理,横山党项三大族群,即以野利氏为首的东段族群、以没藏氏为首的浑州川族群、没有大部落的东山党项族群,共有十岁以上男丁十一万余口,其中成丁九万口。

  这九万成丁,就是邵大帅的兵源之一。

  山上的人口,很多年没增长了!明明没有外敌,内部仇杀也渐渐销声匿迹,人丁为什么没有增加?

  野利经臣是懂其中道道的,但他不想说。头人们也是懂的,迫于现实,也不想说。

  “兀卒既有令,自然遵从。”

  “这次打哪个?可有财货拿?”

  “是啊,每次都抢的牛羊皮子,不想要这个了。”

  “抢些金银器吧,上次在山下看了不少,比人头酒器好看多了。”

  将吵吵嚷嚷的头人们都轰走后,野利经臣又去了趟茶山。

  这是野利氏最大的财源,和部民一样,是野利氏立足朔方的根本。

  儿女姻亲,对邵树德这样的枭雄来说,不足为恃。

  野利经臣看得很清楚,女人只是邵树德享乐的工具,或者是巩固权势的工具。要想成为独孤氏、长孙氏那样的豪族,野利氏必须要体现出更大的价值。

  茶山铁矿和数万部民,缺一不可。

  丘陵下响起了一阵阵的马蹄声,那是前往各附庸部落传令的亲信。

  ※※※※※※

  山塬上,一骑驻马。

  刺耳的铜锣声响起,惊动了正在整治皮子的山民。

  “兀卒点兵,你部出五十人,速速带上荞饼,随我下山。”

  “可要带器械?”

  “不带器械你怎么打仗?别废话了,弥药王的子孙,即便再武勇,也需要长矛和弓箭。”

  “这次打哪里?我家里缺头牛。”

  “草原上有的是牛。抢一头犍牛回来,拿去跟人换小牛,靠你自己本事!”

  “走,早等不及了。”

  ※※※※※※

  涧泉边,大群髡发汉子拎着锄头、钉耙冲进了家中。

  “快,把弓梢拿来,还有弦。”

  “这条弦不能用了,换一条。再拿一条吧,省得坏了没处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40页  当前第2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7/144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晚唐浮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