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海寇_分节阅读_第394节
小说作者:寒风拂剑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04 MB   上传时间:2015-03-11 13:01:05

于孝天歇了一下,喝了口水接着说道:“孙元化失踪,现在朝野已经闹得不可开交了,有人猜测,说孙元化可能是误遭叛军袭杀,有人说孙元化是畏罪潜逃,总之不少人各持己见,现在孙元化的失踪,已经把水搅浑了。

虽然现在朝中看上去风向还是以主抚为主,但是我敢断定,这次朝廷对付叛军,最终还是要主剿最终占据上风!孙元化的失踪,可以说是给主剿派了一个口实,这么做可以加快让当今皇上最终下定决心。

我们接下来就坐等消息好了,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估计这一次朝廷该会想起我于某人了!让弟兄们加强训练,做好出发准备,现在三月了,海冰马上就会融化,航道近期估计就要开通。

所以多派一些船过去,把西山村那边,这一冬积存下来的难民,全速运回来,另外要准备加强对西山村养马岛一带海面的防卫力量,命胶州湾一带活动的战船,在航道开通之后,立即前往养马岛一带巡防,不得让叛军的战船走水路偷袭养马岛。”

“学生遵命,这就马上下去安排!请主公放心!”林易阳现在在于孝天面前,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傲气,变得毕恭毕敬了起来。

孙元化失踪的消息,确确实实在京师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朝野都在议论,孙元化到底是被释放之后,返回京师途中,被乱匪所杀,还是因为惧怕返京之后,朝廷追责,隐姓埋名逃之夭夭。

这件事没有人可以证实,特别是在这样乱糟糟的局面之下,更是无人可以证实,也无法证实,乱世之中,人间蒸发几个人,根本算不上什么事,更没有人知道,孙元化被释放离开了登州之后,是在什么地方失踪的。

所以这件事对于徐光启等主抚一派,相当不利,原来他们认为,叛将是被迫无奈之下,才只能选择兵变,这件事其实已经有了定论,当时便已经查实,这件事是由于叛军抢了王象春家仆的一只鸡引起的。

而叛军抢鸡则又是因为吴桥县县民罢市,使得叛军无法购到粮食,填饱肚子造成的,于是有人便弹劾王象春和吴桥知县。

当然也有一帮人主剿,主剿的人并非完全是为国着想,而是纯粹要利用这件事,恶心一下那些主抚一派的东林党人罢了。

只是在此之前,主剿的一方,并不占优势,主抚一方实力强大,始终控制着朝堂上的声音,可是孙元化这一失踪,主剿一派终于找到了机会,虽然没人清楚孙元化到底遭遇了什么事情,导致了他的失踪。

但是正因为没人知道孙元化到底遇上了什么,这才让主剿一派的人抓住了把柄,这帮人一口咬定,孙元化是畏罪潜逃,虽然他们没有任何证据,只是凭空猜测,可是让主抚一方的人无法反击的是,他们说孙元化没有潜逃,却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正好叛军接连又攻克了招远,屠城三日,杀人无算,接着又攻破了平度州,同样也制造了无数血案。

眼瞅着叛军势力越来越大,包括东江镇那边,不少东江军也跟着闹了起来,南北相互呼应,搞得是乱七八糟,可是朝堂上,却还在为到底该剿还是该抚的问题,争执不休,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叛军发展的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事态发展的可能更无法收拾。

而且目前看来,叛军肯定不会放过莱州城,强攻莱州只是时间问题,果不其然三月初,叛军在连克招远和平度两地之后,李九成和孔有德再次集结数万叛军,兵抵莱州城下,开始包围莱州城,对莱州发动了猛攻。

新任山东巡抚徐从治和莱州知府朱万年派人再次向朝廷求援,并且率领莱州城守军,据城死守,在莱州城下,和叛军激战不已。

事已至此,崇祯皇帝也终于下定了决心,最终决定对叛军采取进剿的策略,不再考虑招抚的问题。

因为崇祯现在看来,这一次叛军搞得如此厉害,如果还对其招抚的话,无疑弄不好会造成很不好的影响,甚至可能成为一个很坏的例子,以后要是那些骄兵悍将,稍有不满,就动辄发动兵变,把事情闹大,然后指望朝廷招抚,便屁事没有的话,以后谁还不会这么干?

这么一来,本来就已经糜烂的国事,岂不是更乱了吗?这次的事情,也让崇祯帝对那些主抚一派的人产生了看法,当堂斥责了首辅周延儒等人,彻底压住了主抚的声音。

另外对于另外几个被叛军释放,逃回京师的张焘、宋光兰、王征等人,崇祯下旨,将其全部逮问,关入到了大牢之中。

至此朝廷从叛军起兵反叛,到最终下定决心进剿,已经是快小半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对于叛军坐大,无疑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

既然决定进剿,那么朝廷自然是开始考虑,该调哪儿的兵将前往登莱进剿叛军,现如今朝廷可用的兵力并不是很多,虽然登莱距离关辽一带并不算远,关锦一带的边军还是相当有点战斗力的。

原来天津卫和保定也是有一些兵马的,可是正月间这些兵马,已经在黄县被叛军大败,损失殆尽,山东兵将倒是也有一些,可是山东兵这段时间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失望,山东方面的兵马,对上叛军是屡战屡败,就没打过胜仗。

要说胜仗的话,恐怕也只有宁海州牟平县城一战,算是这几个月叛军起兵造反之后,登莱山东一带唯一的一个亮点了,唯有这里挡住了叛军,并且斩杀叛军据说过千之多,迫使叛军最终只得撤兵而去。

为此崇祯才算是多少感觉到了一丝欣慰,也记住了宁海州知州赵宏志的名字,深感此人再次乱局之下,能领一城军民,力阻叛军,实乃是人才,只要回头验明那些斩获的叛军人头不假,那么这件事就不会是假的,那么此人便可重用之。

当朝廷确定要以主剿为主要策略的时候,对于该调用何处兵将,入登莱进剿叛军一事,朝堂上主剿官员却争论不休。

有人建议调关外精锐明军入关进剿,也有人提议集结北直官军入剿,但是却忽然间有不少人提出来,可调福建官军入剿。

这个提议一下子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于是很多人想起了近几年来,福建方面不时传来的各种奏捷,要说这福建方面,这些年的表现,在大明各地来说,着实算是一枝独秀,虽然福建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旱灾,也闹出了民变,但是福建方面却很快便将这场乱局压制了下去。

甚至于没有伸手要朝廷一两银子的赈济,也没有少给朝廷缴纳多少加派赋税,这几年间,福建方面也有不少山贼乱匪作乱,可是每每出现这种乱兵,便很快会被福建官军扑灭,福建官军一扫天启年间的颓势,这几年来,表现的相当不错。

这不由得让人再次想起了早年在福建进剿倭寇的戚继光戚大帅,这么多年来,福建都没有出现过如此安定的局面。

早在天启年间,所有人都知道,福建沿海一带不靖,海盗丛生,到处袭扰靠海一带的府县,百姓资财人命受损颇重,单单是一个海狼,福建两任巡抚,发兵对其进剿,最终都被其所败,搞掉了两任福建巡抚。

唯有这一任福建巡抚到任之后,主抚将其招安,福建这才变得安定了下来。

而近几年来,福建之所以变得如此平靖,也应该就是这个被招安的曾经的海盗头子于孝天的功劳。

此人自从招安之后,按照熊文灿的说法,尽忠职守,恪守职责,闻警必出,不但在海上,屡屡剿灭一股股海盗,还福建沿海了一个平靖,而且在陆上剿匪,也多有建树,多次以少胜多,击败大股乱匪,这些年来,他率领或者指挥的手下官兵,起码斩首数万之多,屡立奇功,震慑的福建各地乱匪,都不敢乱动,使得福建现数十年来,少见的平靖。

这几年来大明的局面可以说是每况日下,陕西的乱民军越剿越多,而且席卷了整个陕西不说,还席卷了大半个山西,并且时下已经闯入河南,甚至波及到了北直南直隶以及湖广等地,大有星星之火要燎原之势。

朝廷调集多路官军对其进剿,虽然也有胜迹,可是却败绩更多,乱民也是越剿越多,毫无收敛之势,先前的杨鹤主抚,虽然初期稍有成效,但是乱民军却抚而后反,盛怒之下的崇祯帝,将杨鹤逮问并且最终弃市(杀了)。

现如今朝廷令洪承畴主持进剿之事,但是能否成功,谁都不敢打包票,毕竟大家实质上私下里都清楚,乱民的根结所在,眼下大明财政空虚,到处用兵,辽东有建奴日夜都在觊觎关内,中原之地又有变民军为祸数省,南方还有奢安之乱尚未平定,现如今登莱又闹出了如此大乱。

还有白莲教等邪教余孽现如今又开始蠢蠢欲动,大有死灰复燃之势,朝廷每日都在为了粮饷欠缺的事情头疼不已。

不得已之下,朝廷也只得不断的增派练饷、剿饷、辽饷等加派,但是北方这些年来却连年大旱,官吏更是贪腐成风,接着各种加饷,大肆狂欢敛财。

就连广东那边现如今也有民变不时发生,江西同样也有乱民出现,南直隶和浙江更是近年来不是地震就是水患,灾民同样也闹得很厉害。

朝廷眼下可以说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按下葫芦起了瓢,但是唯有福建一省,这几年来却表现的非常好,始终没有酿出大乱,稍有大乱的苗头,便会被福建官军一举讨灭,镇压下去。

(月票,继续求月票!)

第九十一章 宣旨调兵

而福建之所以能如此平靖,照着福建巡抚熊文灿的说法,这于孝天可谓是功不可没,现如今登莱大乱,朝廷为了从何处调兵之事感到头疼不已,于是有人立即当朝提出来,可调福建于孝天率军北上,到山东入剿叛军。

这个提议一被提出来,马上朝堂之中,便有不少人表示附议,也有不少人当即表示支持。

因为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关宁军虽然堪战,但是关外还有建奴大军虎视眈眈,而且大凌河城之战,关宁军刚刚新败,祖大寿诈降建奴,后逃至锦州,复领兵和建奴为敌,这件事在朝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人对于祖大寿如此做法,颇有不满,认为祖大寿这么做,实在是让人鄙视。

关宁军现在如果调入关内,入登莱进剿叛军的话,万一要是建奴又趁机南下,关外兵力空虚,一旦要是挡不住建奴,令其再次入关的话,岂不京畿之地又要遭建奴铁蹄践踏蹂躏。

这个说法相当有市场,这也是所有人最担忧的事情,所以当有人提出不易将关外大军调入关内入剿的时候,也立即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同。

但是凭着山东兵独立去进剿叛军,所有人也都觉得这事儿恐怕不靠谱,山东兵不堪用,现如今已经成了朝野的共识,故此如果不调关宁军入关进剿的话,那么就必须要再其它地方找这么一支人马到登莱进剿。

而说来说去,最终朝堂上似乎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人比福建总兵于孝天更合适了,此人虽然曾经身为海贼,但是这些年来却对朝廷是“忠心耿耿”屡次剿灭福建乱兵,治军有方,御下极严,手中掌控着一支实力相当强的兵马。

当年戚继光在福建就曾经练就了一支雄兵,后来被调到北方驻守,那些戚家军屡立战功,曾经在关外威震一方,令蒙古人和建奴不敢乱动,现如今福建又出了这么一支雄兵,而眼下正值国难当头,山东一带因为登莱叛军引发巨震,而登莱又距离京师很近,如果不尽快扑灭叛军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恐怕到时候不单单是山东全省糜烂,就连京津等地,也难保不会被叛军所扰。

崇祯听罢了这些官员们的提议之后,多少对此有些踌躇,他倒不是不信任这福建总兵于孝天,而是福建距离山东实在是有点太远了一些,一般情况下如果令福建官军北上,抵达山东境内,并且兵抵登莱之地,恐怕起码要走几个月时间,这几个月时间里,什么事情可能都会发生。

而且大批福建的兵马北上,沿途要经过相当多的地方,虽然据熊文灿所说,此于孝天治军甚严,素有控兵的能力,但是崇祯自己都对官军现在的德行不报太大的希望。

更何况于孝天早年乃是贼身,手下精锐之中,也多是由贼兵招抚而来,万一要是这于孝天没有熊文灿说的那么能干,无力控制手下兵马,沿途这些悍兵要途径浙江、南直隶以及山东境内。

官军长途跋涉,往往粮饷很难筹措,欠饷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兵粮要在沿途各地筹措,这对于途径的各地官府压力都很大,稍有不慎,便会酿出大乱。

这不登莱叛军,就不是因为奉命出征,沿途买不到粮秣,才最终导致了他们叛乱吗?曾经山西兵马,在上一次建奴入关,奉命勤王的途中,也曾经因为欠饷之事,在途中闹出了兵变,只不过是后来被比较快的给弹压了下去,才没有导致大乱。

要是万一这福建官军,在北上途中,也遇上了同样的欠饷或者兵粮补给跟不上的话,会不会也闹出这样的大乱,这是崇祯目前最担心的事情。

当崇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表示出了他的担忧之后,有人立即便出列接话答到,说这件事完全不必担心。

此于孝天乃是海贼出身,手中控制有大量水师战船和兵船,调动福建官军北上入剿,福建官军完全不需要走陆路北上,只需要用船将其运至山东,便直接可在胶东一带靠岸登陆,根本无需担心,福建这些官军在沿途骚扰地方,或者因为欠饷以及兵粮不济,闹出什么乱子。

而且使用舟师运兵北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不会给沿途地方造成多大压力,只需要令沿途靠海可供船队靠岸的府县,及时给船队补给粮食,便不会有任何问题。

崇祯听罢之后,眼前不由得一亮,大明长期以来,一直奉行封海政策,水师除了在大明成祖年间,相当昌盛之外,以后因为再次封海之后,各地沿海水师便日益萎缩,到了这年头,早已不堪大用,以至于崇祯压根就没有想过,居然还能用舟师,将兵马从南方调运到北方来。

闻听大臣提出这个解决办法,崇祯顿时觉得这件事弄不好真能行,但是还是不太放心,提出舟师走水路运兵北上,沿途要走上千里路,万一要是遇上狂风巨浪的话,岂不会造成巨大损失,万一要是福建官军用舟师北运途中,遭遇这样的事故的话,那么这次调兵之举,岂不是可能会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了吗?

对此又有大臣出列给崇祯帝解惑,说着于孝天早年乃是海上巨寇,最善水战,起麾下皆为大船,抗风能力极强,可远航到日本乃至是南洋等很远的地方,南洋多风浪,但是也没有听闻说给他们曾经造成多少麻烦。

其麾下舟师,也尽是一些善于控舟之能人,福建水师这几年来,多次在海上与敌交手,却从未有过败绩,更未曾听闻过,福建水师在海上因为遭遇飓风骤雨,而发生过太大的损失。

而福建舟师北上,沿途有不少地方可供避风,只要于孝天小心一些,沿途一旦遇上大风浪,他肯定会及时发现,率领舟师船队靠岸入湾避风,应该不会出现太大的麻烦。

如果他这么一个曾经呼啸于海上的巨寇,连运兵北上这件事都办不到的话,那么可见此人也不见得多有本事,那么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崇祯听罢之后,感觉这件事靠谱,再加上朝中眼下对支持这个提议的朝臣,也着实不少,不少人都力挺可以调福建官军北上入剿。

如果此次福建官军能在登莱一带建功的话,那么朝廷岂不多了一支可用的雄兵,一旦要是北方又有什么大乱的话,以后朝廷便多了个后手,随时可以调动南方精锐兵马,走海路北上,替朝廷解决这些麻烦。

崇祯听罢之后,也感觉这次调动福建官军北上,虽然有些冒险,可是却不见得不能一试,万一要是这次福建官军成功走海路运兵北上成功的话,那么他手头上岂不就多了这么一支可以随时调用的精锐了吗?

如果这些福建官军,还能在抵达胶东之后,成功的助朝廷和山东官府,剿灭这伙叛军的话,那么说明这于孝天确实可堪大用,以后大明岂不多了一个栋梁之才?

于是经过几天商议之后,最终崇祯还是下定了决心,下旨派人前往福建宣旨,调于孝天领八千福建精锐兵马,火速走海路,用舟师运往胶东,择地登陆,对登莱叛军发动进剿。

沿途海路所经府县,要务必为其及时补充粮秣,不得出任何差错!另外也令沿途所经府县,一些可供避风之地,随时做好准备,接受福建舟师北上途中避风,任何人如果有所怠慢,导致酿出大乱的话,定斩不饶。

圣旨一下,朝廷立即派八百里加急,命人急送福建,另外近期由于熊文灿在福建表现不错,崇祯也终于开始正式考虑,该给熊文灿换换地方,提一格了!而目前他感觉,把熊文灿放在两广,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京师这边定下这件事之后,圣旨尚未传到福建,但是海狼的飞鸽传书,却已经先到了福建,并且第一时间交到了于孝天手中。

于孝天得知消息之后,深吸了一口气,对林易阳说道:“看来咱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件事终于还是按照咱们的计划走了下去!那么接下来咱们就该做好准备,随时动身了!”

几天之后,圣旨终于抵达了福建,并且先到了福州,告知了福建巡抚熊文灿,熊文灿一听,对此颇为紧张,因为于孝天乃是他在福建的根本,这一次朝廷突然间不知怎么,居然想起了要调于孝天领兵北上登莱平乱。

这件事可是件大事,而且从圣旨之中,可以看出来,这一次朝廷和皇上对此事非常重视,甚至于在圣旨之中,已经指明了,要于孝天走海路用舟师运送兵马北上。

甚至于对于沿途补给的一些细节,都进行了安排,可见朝廷和皇上这一次对这件事的看重程度,甚至于还给于孝天定下了抵达山东的最后期限,要求自接到圣旨之后,最长两个月时间之内,必须要抵达登莱,如若有误,定要严惩不贷。

熊文灿一听,也不敢怠慢,赶紧派人去把圣旨送往了于孝天手中,并且亲自乘船赶往围头湾,要见一下于孝天,同时也令福建官府方面,立即给于孝天准备这次北上所需的各种钱粮物资以及弹药器甲之物。

(哇,大漠笑西风兄弟太豪爽了!又给了一次重赏!实在是感激不尽!多谢多谢!另外也要感谢白云过隙老兄弟的打赏!以及不断给寒风投各种票票的兄弟们!你们的支持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谢了兄弟们!)

第九十二章 趁机勒索

总之这一次于孝天奉旨北上,对于他乃至整个福建来说,都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事,于孝天此次北上成败,也干系甚大,特别是对他来说干系甚重,熊文灿眼下早已被他视作心腹,这几年来,他也没少给朝廷那边,递于孝天的好话。

可以说他把于孝天已经吹到了天上,但是如果这次于孝天率部北上平叛,未能建功,反倒是吃了败仗的话,那么就等于是抽了他一个大耳光,把他的面子彻底给驳没了,到时候他这个巡抚大人,估计也不好给朝廷交代。

另外他也担心,于孝天不愿意北上,现在于孝天在福建呆的好好的,赚钱赚得手软,干什么都一帆风顺,估摸着肯定他不会乐意老老实实的奉旨北上平叛。

离开了福建,到了山东那边,他就是客军,客军历来都不被当地人所喜,而且山东那边他呆过,他来福建这边就任之前,就是在山东当官,山东人从来都很敌视客军,另外山东那边穷的厉害,远比福建这边要穷得多。

而且山东这些年,又是白莲教,又是灾荒,冬季又是天寒地冻,最大的问题就是山东没钱也严重缺乏粮秣,于孝天领兵北上,到了山东作为客军,山东那边肯定不会太重视他们,这粮饷方面,肯定会给的不及时。

于孝天的脾气他是知道的,想要他好好干活,就要把他伺候舒服了,这粮饷是什么时候都不能缺的,在福建这边倒是还好一些,有他镇着,有时候拖欠一段时间,于孝天也卖给他面子,不跳的太厉害。

但是到了山东那边之后,山东官府长时间不给他粮饷的话,于孝天肯定会脾气上来,谁的面子都不给。

而且山东那边官府上下的情况他也知道的非常清楚,就算是粮饷朝廷拨发的及时,但是沿途要经过不少人的手,这途中肯定不少人要分润捞取一笔,飘没的数量肯定不少,于孝天能咽下这口气吗?

而于孝天御下甚严,但是对于手下也都相当不错,就算是偶尔官府因为钱粮不凑手,短缺一段时间,他也会自掏腰包,及时补齐,从不从手下兵将哪儿喝兵血,这一点于孝天算是这大明天下为将者之中的一个奇葩了。

可是到了山东要是还让他垫钱的话,于孝天能不能忍得住,熊文灿自己也觉得心中没底,所以他这才会在见到圣旨之后,决定亲自跑一趟围头湾,去见见于孝天,好好的劝说劝说,请于孝天万万要看在他的面子上,不要去那边闹出什么不该闹出来的乱子。

而且他还在担心,万一于孝天要是不想去,这件事又是朝廷直接压下来的,不去也不行,这于孝天要是真不去的话,那么就是抗旨不尊,他好不容易才把于孝天给收为己用,要是因为这件事,把于孝天逼急的话,天知道这胆大包天的家伙,能干出什么事情。

熊文灿一想到这些事情,就觉得屁股上像是针扎了一般,一点都不敢怠慢,心急火燎的便立即出福州城,坐船直接赶往围头湾,去直接和于孝天面谈,另外他也没忘了,令手下赶紧给于孝天筹措各种物资钱粮,确保要先让他满意,同意出兵再说。

要不然的话,这家伙抗旨不尊,坚辞不授,说什么都不肯出兵的话,那么他就彻底悲催了,现在福建这边,没有人能镇得住这家伙,动强的话,这家伙手头的武力,可以横扫整个福建,就算是把两广那边加上,都不见得能对付他。

所以熊文灿这个紧张呀!见到圣旨,就火烧屁股一般的开始紧锣密鼓的安排了下去,并且把狠话撂了出去,谁要是这个时候捣乱,阴奉阳违的话,那么看他怎么收拾,定要其吃不了兜着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03页  当前第3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4/50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海寇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