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军火帝国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深海带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13 MB   上传时间:2014-06-04 12:16:23

  俄国人正与陈安交恶,自然不好主动上前购买。但实际上,最适合这批火炮的客户,自然是使用同种火炮型号的俄国军队,甚至不需要生产不同规格的炮弹。

  俄国人的亲密盟友法国很快出面了。

  只是这笔军火数额实在太大了,几乎将近二千万银元,俄国人甚至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硬通货。

  陈安同协约国购买了一船军火也不过一百万银元而已,从德国偷偷搞了一批战斗机亦不过是四十万银元不到。

  眼看陈安坚持要硬通货,而导致这笔军火迟迟不能发给俄国人,作为中介人的法国人也急了。东线战场,俄国人被德国差点打得找不着北了,几十万军队被德军消灭。虽然已经开始使用最为疯狂的人海战术,但是军火的缺口,尤其是火炮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俄军战斗力的关键瓶颈。

  原本不想搀和的英国人只好和法国人一同出面了。

  英国人不愧是老奸巨猾,很干脆的向陈安提出,北方军如果真想买轰炸机,他们可以提供亨德莱?佩治式轰炸机,原型机已经成功试飞,即将正式定型生产。

  据英国领事介绍,这款亨式轰炸机的设计指标要求使用两台大马力发动机,机员二人,至少可携带50千克炸弹六枚,最大时速不得低于115千米,而且拥有足够之耐航时间。

  末了,英国领事还加上一句,即将定型生产的轰炸机,远比修复那架也不知道还能不能继续飞的俄国飞机要实际多了。

  大本营的陈安,接到尼森伯姆转述的电报,不由得苦笑不已。

  英法德俄等列强,潜在的势力是陈安现在无法抵触的,甚至一举一动都落在了他们的眼中。只不过陈安还没有触犯到这些列强的根本利益,所以才无动于衷而已。当然,俄国人不是不想教训下北方军,只是刚好被德国人拖住了。

  认真想了一下,陈安老实的叹了一口气,指示尼森伯姆暂停和德国人的下一步交易,至于德国人还有的六十万银元货物,就由他们自己安排送些军火过来就算了。但是徐永昌和普勒斯乔少校的持续交往,是不用禁止的,反正又不会写一些机密。估计普少校的信件,寄出来前总是会有德国间谍机构秘密看过的。

  虽然北方军实际执行的是中立政策,但是北部边疆跟俄国人的冲突,会让协约国误会陈安的倾向,所以需要适当倾向协约国一点,省得会成为协约国集团在远东的出气筒。在整个远东,协约国才是真正的主宰,北方军自然不会傻乎乎地成为什么周围所有人的眼中钉。

  法国人一看英国人给的蛋糕,当即也反应过来。马上允诺,即将投入定型生产的纽堡17 单座双翼战斗机,不仅可以直接卖给北方军,而且允许授权生产。法国领事提醒,纽堡17型战斗机,无论是最大速度、实用升限、爬升率,还是续航时间,都要远好于福克E 战斗机。

  过了几天,陈安作出回应,购买各二个中队的亨式轰炸机和纽堡17战斗机,并愿意再次接受五百万发75毫米炮弹的生产任务,同时,将这近二千万银元的大批火炮转售给法国。至于法国人,转手又卖给谁,陈安不管了,也不再强求什么硬通货了,只要不是俄国卢布就行。

  甚至,陈安还正式提出购买一批英法的国债,作为当初承诺的具体落实。

  英法两国领事顿时欣喜异常,这意味着陈安已经彻底倾向于协约国集团,有了这点保障,北方军政府和俄国人的那一点小矛盾就完全不重要了。

第一三九章 玉门油田

  民国四年即将结束的时候,北方军新一轮的整编完成了。陆军方面编成十一个混成旅,下辖六十六个步兵营,以及三十三个炮兵营。空军方面编成七个飞行联队,各辖一个地勤保障营和四个飞行中队,只是两个纽堡17战斗机中队和一个亨氏运输机中队的飞机远没有到货。

  参谋本部在接到陈安通知,可以考虑增加轰炸机中队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改装成运输机中队。也是,在中国根本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给你炸,能够一次性运输一个全副武装步兵班的大家伙,更适合疆域辽阔的中国使用。尤其是铁路一时半会不能完成全线建设的时候,从新疆到唐努乌梁海,实在太漫长了。

  除了陆军和空军,各专署的直辖营以后,还有军械署的汽车运输营三个,以及铁路运输营三个,以及大本营直辖的水师一个营。北方军政府下辖的军事力量,达到十万八千多人。

  这还没有完,按照参谋本部制定出来的民国五年整训计划,还必须完成三十八个步兵营和十八个炮兵营的扩编,总规模达到十五万多兵力,才有实力完成现有西域四省和北域二省的防卫任务。

  北方军政府辖区的行政结构也得到整合,新成立的军政府布政司由彭英甲担任布政使,副职则是杨增新,新疆被分为南疆和北疆两个省份,在平叛中立了功劳的金树仁担任了南疆省长。甘肃也将青海湖一带拆分出去,另置了青海省,只是星宿海一带还是被马家军残部控制着。

  外蒙古科布多一带虽然是出于蒙古大草原西侧,但是陈安硬是要叫成漠南省。唐努乌梁海地区,自然是单独建省了,反正不是外蒙古的。包尔汉在南疆平叛末期意外重伤,还是没有能圆成为北方军的梦,但却被意外提拔到唐努乌梁海省任省长。

  北方军政府的布政司成立的第一件事情,仍和当年彭英甲当然甘肃布政使时一模一样,向陈安要钱。经过三年的铁路大建设,甘肃经济社会明显得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单凭政府税收三年一番多的增长幅度就足以让布政司全力以赴。

  要不是移民实边计划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布政司甚至愿意减少陈安的补助,以减轻军费的压力。但是彭英甲估计,到民国六年时五年计划结束,布政司的财政状况就会稳定下来,保持收支平衡。

  但是为了持续拉动经济发展,彭英甲向陈安建议,民国六年以后,布政司将基础设施投入比例提高到军费一样的三成,仍旧用这笔巨额资金在军政府辖区进行铁路大建设,至少再进行十五年,实现全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铁路网连线。

  财务署连同布政司进行了测算以后,发现新的十五年计划中,按照彭英甲的办法,实际上不再需要陈安的军费补助,甚至从民国七年开始,铁路线建设上还会多余一百三十多万银元返还给军费,并会逐年增多,至迟民国十一年以后,就可以保证三成的军费全部如期拨付北方军。

  计划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民国五年的预算,陈安亦是无语以对。本来要更换掉所有火炮,就已经靡费无数,再加上参谋本部的大扩军计划,更是雪上加霜。一年的军费开支估算竟然要七千一百多万银元,而陈安辛辛苦苦干一年军火商人至多只能获得七千五百万银元。

  要不是陈安总算和法国达成协议,一次性倾销了那批淘汰的火炮,又赚取了二千万银元左右,今年的收入扣掉军费,甚至还不够交付布政司的铁路建设补助和年底购置军火款项。

  陈安无奈之下,只好缩减了购买英法两国国债的规模,只用一千万银元采购算了。附带的,不还点北方银行的债务也不好,多多少少还上一些。最后的军政府预算中,陈安看着那个鲜红的二千一百万欠债,只好叹息了。又少了一点,能不增加就算不错了。

  虽然是满屁股的债务,但是有两笔军火生意,陈安却放弃了。北洋军和护国军,都先后派人找到或重庆办事处,或汉口办事处,提出要购买大量的军火物资。已经打定主意,要淡出国内政治漩涡的陈安,毫不客气地拒绝了。

  护国军交情不够,拒绝了也就是了。北洋军却马上派来了特使,而且拿来了袁世凯大皇帝的亲笔信,据说是要封陈安为亲王。

  陈安一看势头不对,马上拉上林月儿,跑到甘肃玉门去了,选择了一个避而不见。

  袁世凯的特使,迫不得已只好待在阶州,任务没有完成,他也不敢回去。

  但是林玉山的情报署,却继续收集着国内这场内战的一切消息,汇总以后按时报送给躲在玉门的陈安。

  在情报署的描述中,护国战争简直是小孩子的过家家,蔡锷的护国军主力要饷没饷,要枪没枪,随军带着一大批的烟土到处贩销,才总算筹集到了勉强买粮食的军费,真可谓是艰难度日。

  北洋军在起初的反击中着实打了一些狠仗,但是随后在两名一线指挥官的纵容下,完全变了样子。枪朝天上打,炮朝沟里放,粮食则刚好卖给护国军,换来烟土赚暴利,这就是这场护国战争中后期的真实写照。

  这两名根本不愿意给袁世凯卖命的一线指挥官,自然是鼎鼎大名,一位是专门造自己长官反的冯玉祥,一位是号称秀才将军的吴子玉。

  袁世凯依然被蒙在鼓里,前方每天都是申请军火补给,派人去查看也确实耗费无数,只是汉口兵工厂、江南制造局全部加班也赶不及如此多的军火单子,巩县兵工厂又没有建好。焦头烂额的袁世凯大皇帝,只好再次派出特使,向陈安求助。

  两名特使都傻乎乎的待在阶州苦等,没办法,陈安死不回来,北方军又拒绝特使前往,真是无比纠结。民国五年二月,第三位特使再次南下,曾经被赞誉为有凤来仪的熊总理亲自担任。但是这位借口疏通陈安的特使,根本就没来阶州,径直跑到南方避居去了。

  再多的军火也经不住败家子的挥霍,很快一线北洋军弹药告罄,纷纷发电报要求后退补给。袁世凯大皇帝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北洋军防线忽然全线崩溃了。

  不过这个时候,陈安在玉门见证了中国石油工业的真正到来。

  在莱恩这个半拉子工程师的主持下,北方集团正式在玉门油田进行勘察钻探。赵寿山亲自从延长油田抽调了二十多名技术骨干,配合莱恩使用三套美国进口的钻探采油炼油设备进驻玉门。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连续组织数次大规模钻探,终于在民国四年八月十一日,玉门油田发现了第一口拥有工业油流的油井。

  民国五年初,陆续发现了另外几口工业油井,炼油产房和油田防卫设施等都已建成,一个步兵营整建制进驻,进行严密守卫。

  陈安到达玉门油田后,亲手启动了第一次正式炼油程序。消息被情报署彻底封锁,甚至为此在玉门专门设立了一个小城镇,供油田守卫者和工人以及家属居住。

  陈安不想再发生德国军火交易泄露的事情,因为油田的诱惑远大于几十架即将淘汰的战斗机,稍有不慎就是整个北方军都无法抵挡的。玉门油田初次开发就有日产百吨以上原油的规模,估计年产原油不小于四万吨。

  在这个年代,原油年产量最多的也就是美国的三千四百万吨,在中国周边印度年产一百一十万吨,波斯年产二十万吨,都算是产油大国了。

  按照陕西延长支援的老技师分析,如果能够增加几套设备,再找到一些较好的油井,玉门油田年产十二三万吨应该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只要全部投产,不止汽油,还有煤油、润滑油等化工产品,年收入至少也有千万银元左右。

  陈安当即决定再次投入一百万银元扩大投入,尽可能实现年产十二万吨原油的目标,不过这次是用北方集团多年积累,总算不会增加负债。只是年产四万吨的话,提炼出汽油不过八千多吨,只能解决北方军大半年的油料需求而已。所以必须继续扩大产能。

  至于延长油田,陈安还是决定再投资一次,看看能否找到更好的工业油井,最好能够形成年产万吨就最理想了。再加上未来还要勘探新**山子油田,要想自己的命脉不被人控制,北方军还是有把握的。当然,买来原油进行储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这是另外一件事情了。

  民国五年的铁路建设计划,刚巧也正好是准备修筑甘州到玉门的线路,玉门油田的大开发却也是正好合在一起了。

  也是在今年,整合起来的北方军政府布政司,提出了利用今年的收支余额,购买一些西方列强的压路机等修路设备,在六省区域内逐步推进筑路计划,力争今后十五年铁路主干线基本完工的同时,也实现县道之间都拥有较为平坦的通车砂石路。

  北方军政府辖区的发展越来越快了,而关内此时正乱成一团。

第一四零章 秦失其鹿

  民国五年春季,实际上整个世界都乱成一团。

  从去年五月开始,德奥联军和沙俄军队在波兰一带大打出手。苦战八个月后,双方因弹药消耗殆尽而告一段落。俄军大败亏输,兵力损失高达一百七十多万,被逼退到德涅斯特河一线。德军虽然取得大胜,但是损失也是巨大,而且未能消灭俄军主力。

  沙俄帝国疯狂地用新兵直接上火线进行人海冲锋,致使德军终于感到应对乏力,导致德国在战术上的不断胜利,却始终无法实现迫使俄国投降的战略意图。

  东线既然已经暂时无法改变现状,德军总参谋部将视线重新转向了西线。民国五年二月,在德国皇太子的指挥下,德国军队用一千二百门大炮对四十公里的战线,进行了长达九个小时的集中轰击,发射了超过一百万发炮弹,凡尔登战役爆发。

  五天之后,德军先后攻占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五公里。随后赶来的法国第二集团军司令官贝当,利用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唯一一条公路,一周内征用了巴黎全城三千九百辆汽车,运送人员十九万人次,物资二万五千吨,竟然奇迹般地守住了凡尔登。

  这还没有完,在法国的恳求下,沙俄军队再次云集超过二百万人发起对德奥军队的反击,以减轻凡尔登地区的压力。尤其是在乌克兰一带,俄军大规模使用炮火徐进弹幕进攻战术,步兵紧随弹幕之后发起冲锋,接连打败奥匈帝国军队,甚至基本上打残了奥匈帝国的战略进攻能力。

  相对于欧战动亟上百万人的战役规模,北方军至今不过十来万官兵的弱小力量,陈安亦是摇头不已,根本不是一个量级呀。

  听完参谋本部对欧战情况的介绍,陈安只好郁闷了。

  “德国人九个小时一次性砸下至少一万六千吨炮弹,而法国人则针锋相对,一周内送进去二万五千吨的物资,这仗打得都是钱呀。”孙岳咋舌不已。

  “难怪俄国人根本不把我们这点实力放在心上,一出手就是几百万军队,不要命地往前冲,不愧是欧洲压路机呀。”徐永昌亦是感叹。

  陈安却注意到另外一个细节,“徐进弹幕?参谋本部研究一下这种战术。”

  炮兵出身的孙岳马上接话,“徐进弹幕应该是德国人先用的,只是俄国人将其明确列为了一种炮火支援战术。核心就是炮兵火力在冲击的步兵前方构成一道移动的弹幕,只是需要耗费天文数字的炮弹而已。”

  徐永昌苦笑,“我们计算了一下,不说炮弹储备,就说全部军火物资吨位好了。北方军一个混成旅不超过二千吨,而计划编成的野战军团也不过一万吨物资左右,还不抵德国人九个小时的炮击量。”

  陈安亦是默然,“没有长期积累起来的雄厚底蕴,根本打不起一场像样的战役。”

  徐永昌干脆转了个话题,“老板,我了解了一下,我们军政府辖区内,除了铁路建设外,唯一能算得上工业实力的,只有阶州的北方工业公司二万六千多吨炼钢产能,以及北方石油公司在玉门的年产四万吨原油。”

  “在民国二年的时候,美国钢产量是三千一百万吨,德国是一千八百万吨,英国是七百七十万吨,法国四百七十万吨,俄国是四百二十万吨,就连亚洲的日本都有约二十五万吨钢铁产能,而中国根本没有排名。”徐永昌不知从哪翻出一些数据,遗憾地说道。

  心中计算了片刻,陈安摸摸鼻子,又将话题转了回来,“不算兰州机器局,北方集团军火提供能力倒是达到了近六万吨每年,只是一半要对外销售以保证军费,最多也就保证三万吨每年的物资供应了。照这么说来,岂不是野战军团一年最多也只能三次小规模的战斗,否则就没弹药了。”

  徐永昌和孙岳无语了。

  过了半响,徐永昌说,“要不,我们继续扩大兰州机器局的产能如何?他们的每月产能也达到四十万发子弹和四千发炮弹,质量上也不错了,只要改成我们需要的口径,再增加产能也是可以满足我们一些需求的。”他小心翼翼的避开了北方集团军火生产的问题,谁都知道这是集团最核心的绝密,甚至查探不出具体的生产车间。

  陈安摇摇头,“不说兰州机器局成本远高于这边,就是产能可以扩张,我们也一下子购买不到足够的原料。”

  北方集团军火车间,每年至少需要十数万吨原材料,尤其是钢铁。除了北方工业公司可以满足一部分,汉阳铁厂购买一部分,剩下一部分还是需要进口,而且这还已经是达到了利佛公司航运能力极限了。北方工业公司的钢厂,还要负责铁路线所需材料,自然不可能将全部产能都提供给军火车间。

  如今大战持续时间远超最初预计,国际钢铁市场价格飞涨,要不是陈安很早签下的都是长期协议订单,甚至有钱都买不到原材料。

  西部一隅其实各种资源都很丰富,只是缺乏足够的开发能力。只是北方集团这几年的收益,大部分都是用在了补贴不断扩张的农庄移民上了,剩下的又都投在了各种临时增加的军费项目,一时半会也没有能力顾得上扩充工业产能。

  实际执掌北方集团发展的科瓦尔,已经多次向陈安抱怨,他都快成了中国最大的地主了,几乎没有时间干他最喜爱的机器制造行业。当年最早成为北方集团外籍管理层的三名外国人,爱好机器发明的科瓦尔成了大地主,造假币的莱恩成了石油大亨,唯有管银行的克劳泽依然从事着自己的专业。至于尼森伯姆,他热爱自己的美国国籍,终究没有能融入北方集团核心。

  思忖再三后,陈安决定将北方集团的掌舵人,改成自己的老婆林月儿。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林月儿已经相当精通财务了,集团业务的核心实际上控制财务平衡而已。至于科瓦尔,则专心负责北方工业公司,重新规划实施集团工业产能扩张计划。

  至少要超过奉天的发展才行,陈安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民国五年四月,张雨亭大哥正式就任奉天督军兼巡按使,彻底控制奉天军政事务。张辅臣来甘考察后提出的许多建议,终于得到实施,奉天省呈现出一个高速发展的迹象。

  “对了,我们的袁世凯大总统怎么样了?”陈安忽然想起这位可怜的老人,曾经的袁大皇帝。

  说到这位大总统,情报署的报告只用一个词语来评价,惨不忍睹。

  民国五年春节前后,连战连败,内外交困的袁世凯,被迫宣布暂缓登基。但是随后不久,冯国璋等五名北洋军主要将领突然联名发电,要求其退位,并取消帝制。这给了袁世凯以当头一棒,指挥如臂使的北洋军终于也失灵了。

  无奈之下,袁世凯通电全国取消帝制,吞下了最为苦涩的一个结果。

  但是反袁斗争并没有因为袁世凯的短暂退让而告终。五月下旬,深得袁世凯信任的陈宦,在糜烂的局势下,被迫宣布四川独立。这次独立,终究给了袁世凯以最后一击。

  几日后,心力憔悴的袁世凯彻底垮了,病倒在自己的府邸。又过了数日,袁世凯在自己府邸冷清而凄凉的去世。

  虽然副总统黎元洪继任总统,但是无兵无钱也无权的黎元洪完全指挥不动已经尾大不去的各地军阀,更别提最大的军阀实力北方军了。不久之后,各地军阀实力派组成的督军团悄然出现,成为了民国政治的幕后黑手。

  参谋本部飞快地评估了国内局势,得出一个各地军阀已不可控的判断,着实证明了当初陈安对反袁斗争最后结果的预测。

  陈安拒绝了段祺瑞等人发来的参加督军团邀请。叹息了一阵后,一边命人向袁世凯府邸发去悼念的电报,一边感慨万分地对徐永昌等人说,“皇朝遗留下来的最后一点中央权威,已经彻底消散了。”

  既然袁大总统已去,北洋军更是业已分裂,所谓的北京中央政府再也不能对陈安形成制肘,北方军政府的扩张步伐再次启动。

  不过,北方军进攻的方向依然不会是国内,而是青海和外蒙古。

  蛰伏了将近一年时间,经过了大规模休整的北方军已经拥有九十四个步兵营和五十一个炮兵营,加上直属部队共十五万多人的军队规模。

  军政府下辖六省在林玉山的铁血政策下,各地驻军和刘尔炘的巡警署,全力出击,将各种反对势力几乎清剿一空,仅存一些阿猫阿狗在苟延残喘。尤其是放开枪禁的政策,使得汉人移民很快就在各个移民区域站稳了脚跟,加上柴若愚领衔的教育署大量派出人手进行仁智礼义信的国学教育,并没有出现最初担心的杀戮泛滥的局势。

  最令陈安兴奋的是,民国四年的移民人数,最终确认是二百多万人,而民国六年上半年新移民就已经达到一百三十万人规模。如此一来,三百三十万移民,足可以提供十六万人的动员义务兵兵源。

  实际上这个估计是至少偏低了一半,因为能够逃荒到甘肃的移民,肯定是以青壮年为主。要不是北方集团到处直接接收移民申请,并负责沿途输送,能够活着到达甘肃的甚至有可能只剩下青壮年移民了。逃荒过程的艰辛根本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

  也正是因为义务兵后备力量充足,加上整训以后的新兵质量,并不会比招募的职业士兵差太多。经过评估后,军务署干脆暂停了单独招募职业士兵的惯例,而是选择从动员义务兵中招募职业士兵。只要签订协议成为职业士兵,不仅饷银翻了一番,而且可以补发从被征募起的所有差额。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9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21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军火帝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