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大苹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64 MB   上传时间:2013-11-13 18:18:49

  苏锦坐着骡车,富弼和几名亲卫在车边并行,显得不伦不类,几人一路往东,苏锦知道定是往和丰楼去,这几天为了避晏殊的嫌,苏锦连和丰楼的门槛都没跨进去过,一想到要见到包拯和晏碧云,苏锦的心里顿时热乎起来。

  ……

  包拯清减了许多,端州的日子看来不太好过,脸上晒得一片黑一片白的退了些粗皮,看上去极为滑稽,苏锦还没顾得上打招呼,就听着包拯口中不时的嘟囔:“朝廷的做法有些莫名其妙,我赴任端州才两个来月,却又将我调来应天府,这不是朝令夕改么?”

  晏殊倒是好脾气,只听着他发牢骚,并不反驳,只是不断的解释,苏锦听来听去终于明白包拯不满的原因了。

  端州大旱,包拯七月底上任的时候已经遍地流火,庄稼禾苗都死的差不多了,眼见着即将颗粒无收,包拯如何能甘心,便带着端州府数十万百姓挖渠引水灌溉,并补种粮食。

  这不沟渠挖好,水引到地头,种下的种子刚刚长出青青的一层嫩苗,朝廷一纸调令又把他弄来端州,怎不叫包拯恼火的很,临走那天百姓们跪了一路,哀求包拯别走,但皇命难违,包拯不得不动身。

  “你说,端州数十万百姓怎么办?”包拯摊手对着晏殊直嚷嚷,外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晏殊是他的老随从,一点看不出他这个端州知府还是晏殊举荐的。

  “端州的事自有下任官员去管,你关心百姓疾苦是对的,但是这里也需要你呀。”晏殊不厌其烦的解释道。

  “我不管,你需派人去督促端州继任之人,必须要时刻关注禾苗的长势,水坝也要趁着冬闲到来之际开挖蓄水,以防来年大旱,百姓今年颗粒无收,冬天怎么熬过去,酿成流民,激起民变怎么办?这些事都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这些事不解决,教我如何放心?我包拯可不愿被人戳脊梁骨骂我有始无终。”

  晏殊哭笑不得,只得道:“好好好,我回京之后定跟赴任的官员打招呼,叫他着紧这些事,本官给你承诺,今年三司定拨粮赈灾,让端州无一流民如何?”

  包拯这才道:“这还差不多。”

  晏殊笑道:“不过你也要答应我,要将这应天府治理的妥妥帖帖的,刚才我已经跟你说了来龙去脉,这十几日来我调阅公文,发现这里的公事简直是一塌糊涂,光是杀人未破的案子便有几十宗,还有伤人的,抢.劫的等等,卷宗堆起来比我人还高,这些事你包拯不来,谁能做得了?”

  晏殊叹口气,忽然压低声音道:“那个人在这里,至今并无悔意,你最大的职责便是盯住他,找出致命的证据,若不是唐介半路为人所截杀,这事本不需你费心,但现在情势有所不同,包大人你便要多加留意了。”

  苏锦耳朵尖,听得真切,心里顿时一惊,没想到唐介就这么不明不白的被人截杀了,不用说这肯定是滕王干的。

  就见包拯点头道:“这事我自然不会罢休,等一切移交之后,我便着手开始便是。”

  晏殊舒了口气道:“如此甚好,归德军李大人将听你调遣,本来你州府官无此职权,但事出从权,这是特旨特办,便于你行事。”

  包拯道:“如此甚好,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若是涉及什么人,可不会枉私,若是到时候我手辣了些,你可莫要来怪我。”

  晏殊笑道:“一切依照大宋律例便是。”

  两人这才谈妥了条件,直到此时,苏锦才得空上前拜见,包拯见到苏锦极为高兴,拉着苏锦坐下,又问了些课业之类的事儿,两人叙旧畅谈,倒似老友重逢一般。

  第二五二章人生规划

  更新时间:2012-10-19

  和丰楼上故人相逢,自然说不尽的别时话,道不尽的相见欢,包拯就像一位严肃的兄长,事无巨细将苏锦在书院中的细节一一拷问,指谪悖逆之行,嘉许可取之处,言谈中对苏锦包含殷殷期待。

  在谈及苏锦即将进京之事上,出乎意料的是,包拯竟然大力的赞同,这让苏锦有些奇怪。

  “读书入仕之目的便是报效朝廷造福百姓,圣上既然有意要你在入仕之前便为朝廷分忧,一来是对你的嘉许,二来也是你的造化,放眼天下,有几人能以平民身份得到圣上接见,且以朝廷大事相托,你苏锦可是第一人呐。”包拯如是道。

  “可是,在下担心学业荒废,科举不第,那可就得不偿失了,书院的夫子们也都担心这一点。”苏锦道。

  “蠢话!为学之道悟性乃首要之选,天下间能进各地书院的学子十不及一,照你那么说,岂非只有书院学子方能中举登科么?我包拯何曾进过一天的官学府学,家父自小便教我识文断字,连西席也没请一个,包某还不是照样中了进士?一切在于你自己,你若真的刻苦钻研又何必偏执于书院苦读,天下万物皆为师表,别的不说,晏大人在京城,你有疑难难道不可以请教于他?”

  包拯呵斥苏锦,就像呵斥自家的子侄一般,座上诸人还没一个人见过苏锦如此耸眉耷眼的做乖乖男相,座上众人,包括晏殊,谁没领教苏锦的犟牛脾气,偏偏这小子在包拯面前俯首帖耳。

  包拯续道:“若是读书不求甚解,便是天下名师云集为你一人解惑,怕也是枉然,所以你莫拿这些话来给自己当做理由,明年秋闱,你若不能高中,便是没有下苦功之故。”

  苏锦郁闷的要死,当初进应天书院的时候,你和陆提学都说应天书院怎么怎么好,去了怎么怎么有好处,到这时你又说进不进学堂无关紧要了,这年头大人们说话翻来覆去的老有理,这叫人何去何从。

  不过苏锦倒也承认包拯的话说的在理,他自己就是明证,而且苏锦的经验中,后世苏锦的那个小城中的几所高中除了一中之外个个都是垃圾学校,曾有民谣流传:一中出才子、二中出浪子、三中出婊子、四中出痞子;苏锦所在的便是婊子辈出的三中,但年年全市的高考状元偏偏便出在这几个浪子、婊子、痞子云集的垃圾学校,作为条件最好,师资最雄厚、学风最浓的一中虽升学比例不小,但拔尖的却没几个,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对于包拯言论的佐证。

  “我现在最担心反倒不是你的学业问题,而是此去这趟差事能否办好。”包拯锁着眉毛深有所忧。

  晏殊笑道:“苏锦智计过人,老夫相信他定然有办法能解决这个难题,先前老夫正为无粮之事烦忧,也正是他指出了一条筹粮之路,那日老夫车驾被堵在街上,苏锦片刻之间便有妙计,让老夫顺利的传达旨意,这一点更增强了我对他的信心。”

  包拯黑着脸道:“晏大人,恕包某直言,你们就是有些过于宠他,这样下去不怕捧杀了他么?筹粮之事可非同小可,不是靠耍小聪明便能毕其功,这其中错综复杂人事纠葛,若是光光完不成朝廷所交代的差事倒也罢了,就怕牵扯到暴利之事,会惹来更多的麻烦,甚至丢了小命也说不定呢。”

  众人都知道,包拯绝非危言耸听,晏殊沉思道:“麻烦肯定会有,但事情若是容易,老夫又为何要举荐他来做,我早已和皇上言明,此事难为,若是真的不能完全建功,也不能因此获罪,而且老夫坐镇,苏锦要什么支持便给什么支持,尽全力协助于他,便是希望借此机会让他完成这件大事;况此事可说是关系到江山社稷的稳定之事,你从南来,当知今年旱情如火,若是真的因粮食不足导致边军缺粮,内民生乱,这可不是其他的事所能比拟,这可是亡国灭种之灾啊。”

  包拯道:“然则你们便将宝押到苏锦这个毫无经验的少年身上么?这不是在赌么?难道你三司使大人不能出面办理此事?这可是你的职责所在。”

  晏殊起身帮包拯沏了杯茶道:“老夫知道你有此一问,很多人也对此不解,这其中的道理其实很简单,老夫忝居三司使之位,一举手一投足都在众人的侧目之下,而此番筹粮之事正如包大人所言牵扯千丝万缕,老夫只要一动,京中必然消息四处发散,老夫察觉各地奸商和京中居要职的官员均有或深或浅的联系,如此一来岂不是告诉他们早作准备么?”

  包拯点头道:“这倒是实情,如今官商之间勾结日盛往昔,许多商贾借着消息来路大发横财,下官听闻三月间京中爆发屯盐丑闻,便是因有人通风报信,事前将朝廷将盐务收归国有经营之事所起,那许记屯盐高大二十万斤,在私市大发了一笔横财,后来因分赃不均撕咬了出来;此事圣上震怒,气的三天没吃饭;大人所虑倒也是实情。”

  晏殊点头道:“你知道便好,如今经苏锦提醒,老夫也做了粗略统计,市上粮食不多,但这些商户们囤积之粮是个惊人之数,便是要趁着明春青黄不接大发国难之财;大宋刑统明文规定囤积居奇者罚没家产流放,如此之严厉的刑罚,依旧有人铤而走险,可见一来是利益使然,二来怕就是有恃无恐了。”

  包拯默然不语,深深叹息。

  “明道元年,两湖水患,情形比如今相差无几;三司曾也行这清理奸商囤积之事,但只是在廷议上提及此事,一些官员便嗅出风声将消息放了出去,结果三司行动受挫,耗费大量人力,结果只收缴了一百三十万石而已,沦为笑谈;时任三司使谢大人也引咎辞归,老夫既然要做,岂能容这样的事再发生?”

  “皇上召见苏锦原因是,其一,他是这个筹粮提议的始作俑者,皇上要见他,表明皇上已经为此事忧心已久,否则断不会拿这样的大事来问计于庶民;其二,苏锦在应天府得太祖爷托梦宣碑,老夫猜想皇上不能不对此事漠然视之;然则老夫便顺水推舟举荐苏锦协助办理此事,苏锦的目标小,跟京城中任何人都无瓜葛,况此子有大将之风,磨砺一番必成大器,老夫对此事有六成把握,加上苏锦将会达到八成把握,何乐而不为呢?”

  晏殊分析的头头是道,自信满满。

  “大人对苏锦就这么看重?”包拯侧头看着苏锦,话却是问的晏殊。

  苏锦第一次被人当面谈论却没他说话的份儿,百无聊赖的转着茶盅,盯着那喜鹊登梅的图画找茬;富弼倒是一会看看苏锦,一会看看老包和晏殊,饶有兴致的听得津津有味。

  “包大人难道不认为苏锦将成大器么?那你又何必素昧平生的当了他的举荐人,又写信给我大夸其前途不可限量?”

  “这个……包某是怕咱们过于心急了些,有拔苗助长之嫌。”

  “甘罗十二为宰执,苏锦十六了,难道还不能担担子?成名要趁早啊,莫不是个个都像你一般到不惑之年方入仕为官么?”

  包拯无语了,词锋锐利如他也抵挡不住晏殊的如簧之舌了。

  苏锦暗想,你们倒是想得远,我的人生你们倒不经过我同意便安排了道路,若是我告诉你们,我应允此事是为了赚的资本请皇上开金口解了碧云的婚约的话,估计你们两个当场便要吐血了。

  至于国难当头之事嘛,只是顺带解决一番罢了。

  第二五三章沦陷

  更新时间:2012-10-20

  晏殊、包拯和富弼都是好酒量,加上苏锦四个人居然喝干了两坛碧湖春,若不是下午还有公事,估计这几个酒鬼还不肯罢休,只不过可苦了苏锦,硬撑着喝了好几碗酒,头已经转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酒席散后,晏殊自领着包拯前去府衙交接事务,并发公文告示全城,自今日始,包拯便成了应天府尹了。

  和丰楼上,苏锦孤零零被丢在那里无人问津,只有晏殊临去之时说了句:“回去收拾行李物品,明日一早咱们便动身去京城。”

  醉醺醺的苏锦坐在空荡荡的包间里发了会呆,他有些诧异,为何今日一直没有看到晏碧云的身影,想了想他忽然明白了,包拯来了,这家伙是跟晏殊一伙的,在庐州时便反对自己和晏碧云的交往,当时便闹了大误会;此番晏碧云是打定主意不露面了,否则等于是顶风作案,自己在哪,晏碧云就在哪,这也太明显了些。

  苏锦将面前的残茶一口喝干,酒劲往上涌来,挣扎摇晃着便下了楼,一时不知该去何处,站立大堂中歪歪扭扭的跟跳舞一般,眼睛直往后院瞄,却又犹豫现在人多眼杂该不该去。

  “苏公子,玩杂耍呢?不能喝酒却学人家豪饮,真是好笑。”身后传来女子的声音。

  苏锦扭头翻着醉眼看,面前一对双胞胎正掐着腰看着他。

  苏锦有些纳闷,这小娴儿什么时候有了个孪生姐妹了,这事当真奇了,于是指着她们道:“咦?这不是小娴儿么?怎地变成两个人了,这位姐姐贵姓?”

  小娴儿涨红着脸道:“胡说什么?哪有什么两个人,不就是小婢一个么?”

  苏锦嬉笑道:“当面撒谎骗人,那不是?”伸手指着旁边那位同样涨红着脸的女子,忽然大叫道:“我……我怎地长了十个手指头了,这可了不得了。”

  周围用餐的众食客先前还当他在和这美貌小婢调笑,听了他这一句顿时哄然大笑起来,感情这位爷喝的烂醉,看东西都是双份的了。

  “别丢人了,快跟我来。”小娴儿赶紧上前掺着苏锦便往后走。

  众食客指指点点的谈笑议论,小娴儿瞠目道:“都吃你们的饭,没见过喝醉酒的人么?你们喝醉的样子比他好不了多少,还笑话别人。”

  众食客惶然住口,有人窃笑道:“这小娘子说的是实话,张三那天喝醉了在路上捡粪球当麻团吃,一路上也不知吃了多少,他家娘子三个月没跟他说话……”

  另一人白了他一眼道:“你还说别人,前日你喝醉了,回家把米缸当尿桶,尿的那叫一个痛快,可怜半缸白米全成了尿糊糊了,这会子还有脸说别人。”

  “你他娘可别造谣,甚时老子做过这事?”

  “你还不承认……你家娘子骂了半条街,当我们街坊都是瞎子聋子啊……”

  “……这倒霉娘们儿,回去老子给他好看,我道这几天街坊们看我眼光不对,还当我生了俊了,原来是这娘们儿拆我的台。”

  “切,嘴巴倒厉害,在娘子面前说话比那摇尾巴狗儿还要乖觉,别装啦。”

  “……操你娘的……你他娘……”那人瞪眼就要发飙。

  周围人忙劝解道:“好了好了,吃酒吃酒,醉酒之事多说无益,谁没醉过?这也犯的着生气。”

  “……”

  吵闹声中,苏锦搭着小娴儿的肩头来到后院,搀扶着来到一间房中,将神志渐渐不清的苏锦扶到床上,忙着倒凉茶喂了苏锦喝了几口,又拧了把湿毛巾帮苏锦擦脸醒酒。

  苏锦浑身被酒劲攒的燥热不堪,小娴儿的湿毛巾一会功夫便擦得热乎乎的,苏锦口干舌燥,闭着眼睛乱划拉,一把便将小娴儿的小手攥住,往自己的脸上贴,想借着那冰凉的小手让自己更舒坦些。

  小娴儿脸红的要命,这还是第一次用手直接触摸男子的面孔,心肝儿扑扑的跳,想了想一咬牙把手往回抽。

  苏锦无意识的攥住往回扯,两人角力之下,小娴儿如何是对手,被苏锦用力一扯连人一起扯的扑到在苏锦身上。

  苏锦只觉异香扑鼻,香味正是晏碧云平日身上的香气,立时双手搂住小娴儿的小腰张嘴便乱吻,口中吚吚呜呜不知道说些什么。

  小娴儿慌了神,全身发软,奋力的挣脱,却被苏锦铁箍般的双臂楼的起不了身,眼见对方的嘴巴凑上来,避无可避之下小嘴被堵个正着,惊骇的魂飞魄散,张口欲呼叫,却正好被一根火热的舌头突破唇齿,探入自家口中搅动起来。

  小娴儿扭腰踹腿摇头,像只小野猫在苏锦身上胡乱扑腾,苏锦被刺激的昂然而起,迷糊间伸手探入衣裙内乱摸,越摸越是火起,手上加了力道,就听‘刺啦’一声小娴儿的上衣被扯开了半幅。

  一股肉香扑鼻而来,苏锦放开小娴儿的嘴巴,探头朝下,擒住赫然弹出的新剥鸡头大力吸吮。

  小娴儿如何见得这般阵仗,浑身又酥又麻,张大小嘴却是连声音都叫不出来了。

  当长裙被退下,亵裤被掳去之后,两只浑圆雪白的长腿暴露在空气之中时,小娴儿知道今日在劫难逃了。

  火热、刺痛、酸胀、麻痒各种言之不尽的感觉纷至沓来,小娴儿双目看着帐顶流出泪水来,裸露的双臂却轻轻揽住身上的男子,尽量让两人的姿势舒坦些。

  漫长而沉重的撞击冲刺之后,苏锦伏在小娴儿的身上沉沉睡去,小娴儿轻轻推开身上的男子,看着房中的一片狼藉怔怔的落下泪来。

  小娴儿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又帮苏锦整好衣衫盖上被子,这才在衣柜中拿出衣裙换上,将散乱的头发梳理好,再将房中狼藉的衣物碎片整理包裹起来,怔怔的看着床上那一朵鲜艳的梅花流了一会泪,一甩头,走姿怪异的推门而去。

  ……

  苏锦迷糊间醒来,天色已黄昏,只觉头晕目眩口干舌燥,一睁眼,看见一个小小的人影坐在桌边发呆,定神一看,小娴儿正托着腮怔怔的瞅着窗外婆娑的绿竹出神。

  苏锦欠起身,拍拍肿胀的额头疑惑的道:“我怎么了?喝多了么?”

  小娴儿端起凉茶走过来,淡淡的道:“公子爷喝醉了,小婢将你……将你扶到这里休息的。”

  苏锦接过茶咕咚咕咚几口,甩甩头,感觉好了很多,忙道:“可劳累你了,有劳姐姐了。”

  说罢翻身便要起来,忽然间感觉有些不对劲,下面光溜溜的只穿着一条小短裤,忙缩回被子里尴尬道:“这……衣裳是你帮我脱的?”

  小娴儿红着脸摇摇头,轻声道:“公子爷自行穿衣吧,小婢去看看小姐回来了没?今日一早就出北城往庄子里去了。”

  苏锦点头道:“你去忙,我自己起来便是。”

  小娴儿扭身出门,苏锦忙掀开被子,却见床上血迹斑斑,狐疑间掀开小衣查看,顿时吓得一个激灵,那物上血迹干涸,显然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苏锦捂着被子细细回想,如何进的和丰楼,如何和晏大人和包大人等人豪饮倒还记得清楚,但后面的便一塌糊涂了,只隐约记起有熟悉的香味,哀求的呻吟,放纵的快感和满足的叹息,具体情形却成了一片浆糊。

  但苏锦知道,自己一定是犯事了,这一幕苏锦在庐州是便有经验,柔娘的第一次也是这般血迹宛然。

  苏锦浑身大汗淋漓,喃喃的自语道:“难道……难道我酒后乱性,将……小娴儿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0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460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