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1908大军阀_分节阅读_第174节
小说作者:闽南愚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85 MB   上传时间:2013-08-27 10:42:34

  好在吴绍霆和徐树铮都不是省油的灯,两个人的脸上都能挂着笑容,哪怕这笑容是虚情假意也能给彼此一个台阶下。

  “原来是徐兄,真是让吴某始料未及,大总统竟然会派徐兄前来迎接,受宠若惊呀。”吴绍霆皮笑肉不笑的说道。

  “如今吴大都督声名远扬,区区徐树铮能为吴大都督接驾正是莫大的荣幸,说到受宠若惊应该是在下才是。”徐树铮官腔官调的笑道,豪不掩饰的一番阿谀奉承。

  “徐兄太客气了。没想到在南方呆得太久,突然北上,这气候着实让人不适应。咱们就不要站在这里了,徐兄打算如何安置吴某呢?”吴绍霆不想再跟徐树铮说客套的废话,听起来都感到肉麻恶心,索性主动切入下一个环节。

  “吴大都督这是哪里的话,此次大总统诚邀吴大都督北上,是为了给吴大都督颁发勋位和荣誉,这是莫大光荣之事迹,自然是要盛情招待吴大都督了。车站外已经备好轿车,直接送吴大都督前往总统府国宾招待所下榻,吴都督请。”徐树铮侧了侧身子,假模假样做了一个恭恭敬敬的姿态。

  跟着徐树铮出了火车站,车站外早已准备好三辆小轿车和不少马车,徐树铮请吴绍霆上了中间一辆小轿车,其他天津和广东来的陪员、随员分乘另外两辆小轿车,军官们乘坐马车,至于两队士兵只能跟在其后跑步前进。

  政府车辆招摇的穿过西直门,大半个钟头之后抵达新华门总统府。

  总统府门前的仪仗队立正敬礼,国宾招待所的干事们早早前来迎接。

  众人下车之后,徐树铮请吴绍霆先前往招待所安顿一番。来到招待所大门口时,除了那些干事之外,国务院总理助理也其中等待迎接。徐树铮向吴绍霆介绍了道:“这位是熊总理的政务助理,林雪丘林先生。”

  吴绍霆有些拿捏不准,广东议和之事进步党人出力最大,结果捞到手的利益最小,就连岑春渲也听梁启超说过,熊希龄对广东的态度极为不好,怎么今天还会特意派了一个助理来迎接自己呢?他心中猜不透,不过还是带着笑容问好道:“原来是林大人,连熊总理都对在下此番进京如此重视,真是诚惶诚恐啊。”

  林雪丘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文人,虽然穿着一身笔挺的西装,带着一副金丝框眼镜,不过一身封建礼教的书生气息依然难以遮掩。他温和的笑了笑,回应道:“大总统原本吩咐熊总理亲自前来迎接吴大都督,然而不巧今日一早熊总理身体不适,无法亲自来迎,只好委托敝人代为前来,不便之处还请吴大都督见谅才是。”

  吴绍霆听到这里,又看了一眼一旁的徐树铮,后者嘴角挂着一丝讳莫如深的笑容,他立刻明白原来袁世凯对自己这次进京是下了功夫重视,特意让熊希龄负责招待迎接,正因为广东战争议和的事情让熊希龄十分不痛快,今天才假借身体不适不来迎接。他不禁有些自嘲,人家不给自己面子,自己反倒以为给足了面子,真是滑稽之极。

  “言重了,言重了,”他依然保持客气的态度,丝毫不在乎其中的原委,笑呵呵的说道,“熊总理操劳国务是为国尽心,在下一介武夫岂能劳驾熊总理,这本来就不合适。再者前段时间广东停战一事,多多仰仗熊总理丛中翰旋,这份人情和恩情在下绝不敢忘,过些时日等清闲下来,在下一定会亲自登门拜谢熊总理。”

  他故意把这句话放出去,希望通过林雪丘带给熊希龄,无论如何先把好话说出来,让熊希龄知道自己的心意,暂且稳住进步党人对广东一事的偏见。他知道这些人的价值可不像袁世凯理解的那么简单,日后迟早会有大用场。

  一番客套之后,众人进了招待所。徐树铮和林雪丘以及天津的陪员在大厅与吴绍霆一起喝了一杯茶,闲聊了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而吴绍霆的随员则趁着这个机会收拾房间、整理行囊以及安排周围的警卫工作。

  一盏茶罢了,徐树铮说道:“今晚大总统在礼堂设宴为吴大都督接尘,届时九大部长和各级大员都会到场为吴都督做正式的迎接。晚些时候总统府那边会派专员前来接应,吴都督先在这里安心修理,一路舟马劳顿着实辛苦,但有什么需要只管与这里的经理吩咐。”

  吴绍霆笑着应道:“多谢徐兄。”

  送走这些人之后,吴绍霆上楼洗了一个热水澡,好好休息了一下。将近二十多天的行程,这一路上可真是折腾人,再加上南北气候不通,刚下火车时就有一些不舒适。仔细一想,他生平二十多年一直没有到过北京,纵然北方还有一些吴氏宗族的亲戚也都失去联络,如果这次有机会倒要与这些旧亲见上一面。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08章,会袁世凯

  傍晚,总统府派来专员邀请吴绍霆前往礼堂。

  吴绍霆已经换上了洗刷一新的都督礼服,广东军政府军事联席会议秘书长王长龄、特勤处主任王云、侍从长马锦春等人陪同一起出席这次晚宴。虽然大家都是第一次来到中华民国最高权力中心,也是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国家领导人,但毕竟在南方经历过惨烈战争的风浪,早已了解北洋的底子,因此并没有显得任何拘谨和紧张,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王云都挺起胸膛显得十足气势。

  来到礼堂时,专员并没有请吴绍霆等人直接进入礼堂,而是从侧面的走廊来到了礼堂后方休息室。在休息室门口,专员告诉吴绍霆等人,大总统和副总统很快会先来这里与吴都督见面,等宴会正式宣布开始,大总统亲自带领吴都督进入会场。

  这让吴绍霆联想到《建国大业》重庆谈判记者招待会时,蒋委员长和毛先生一同走下楼梯的场面,袁世凯和黎元洪一起来见自己,又一起引自己进入礼堂,这可真是十足的礼遇和隆重。他暂时没有完全猜出袁世凯这么做的用心,但袁世凯是一个权谋深重的人,无论做什么动作都会有另外的意图,更何况还是如此招摇的大动作。

  他在心里暗暗的想:或许袁世凯真要把自己挖到北洋派的一边去,哪怕仅仅是名义上。

  专员拉开休息室的大门,请吴绍霆等人进去小坐,又象征性的奉上茶点。

  大约等了几分钟,只听到侧门外传来警卫的唱令:“大总统、副总统到。”

  侧门打开,袁世凯步履稳重的迈了进来,黎元洪个子要比袁世凯矮一截,亦步亦趋的跟在后面,一点都不像是一个堂堂副总统,倒像是袁世凯的一个跟班而已。要不是跟随在两位正副总统身后还有一些陪员,只怕还真会让人误解。

  吴绍霆等人起身,向前迎了两步,他拿出礼仪性质的恭敬态度,向袁世凯和黎元洪立正行了军礼,大声说道:“向中华民国大总统、副总统敬礼。”

  这是一种模棱两可的说话方式,他故意在前面加上“中华民国”,若隐若现的强调自己的敬礼是向大总统和副总统这两个职衔的敬礼,而非是袁世凯和黎元洪二人。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首脑面见中央政府首脑时的区隔。

  袁世凯和黎元洪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我还以为风云一时的青年都督吴绍霆不承认我这个大总统呢?”袁世凯狡猾的说道,看似是在开玩笑,又隐含着试探的意味。

  黎元洪在一旁不置可否的笑着,一句话都没有接口,倒是斜眼瞥了吴绍霆一眼,要看看这年轻人怎么应对。

  “对绍霆而言,大总统若能以国家大义为前驱,纵然区区吴绍霆不承认,天下人也会拥戴爱护。然则绍霆虽然年少轻狂,但大义和明辨是非的心还是有的,天下人皆往之,吾若不往岂不是逆天而行?”吴绍霆镇定自若的说道,袁世凯既然问自己承认不承认他这个大总统,自己索性就打一个太极,把问题推给天下人去回答好了。

  “哈哈哈哈,说的好,说的好,吴都督不愧是少年俊杰,不仅能说会道,更有纵横捭阖之大才。不过我尚且还有疑惑,那吴都督你说说,如今天下人都向往何处呢?”袁世凯笑着又问了道,他知道吴绍霆在耍花腔,故意穷追不舍。

  “就算过去的大总统不得人心,但绍霆相信只要日后的大总统能多多顾全国家大事,民心所向那也是迟早的事,到那个时候纵然民不知情,我吴绍霆也一定会支持大总统。”吴绍霆毫不犹豫,把先前的话又反着说了一遍。

  “这么说,吴都督今时今日仍然不赞成我这个大总统了?”袁世凯嘴角拉深了起来,笑的有些毛骨悚然。

  “大总统是明白人,所以绍霆也不能装糊涂。但绍霆可以向大总统保证,绍霆刚才所说的话句句属实,绝无虚言。大总统若真心实意维护共和民主和国家尊严,引导我中华民国走向繁荣富强,绍霆这条命甘为大总统前驱。届时若还有宵小之徒为非作歹,绍霆击之。”吴绍霆语气郑重的说道。他给袁世凯放出了一些暗示,表示他们未尝没有合作的交叉点。

  “吴都督这番话,不得不让人佩服啊。真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我们都老咯,这天下终归还会交到你们年轻人手里,到时候你们这些年轻人才会体谅到我们当初的难处。哈哈哈哈。”袁世凯故作豪放的大笑道。

  “大总统,吴都督远道而来是客人,要不,咱们先坐着在聊?”这时,一旁一直吭声的黎元洪总算开口说话。

  “是,是。震之,来来来,先坐。”袁世凯拉着吴绍霆的胳膊,热情的招待吴绍霆坐了下来,甚至连先前的“都督”都改为“震之”,借一步拉拢的意味十足。

  众人分宾主落座,一旁的侍从又添了新茶点,之后黎元洪会了袁世凯的意,挥手让所有侍从都退了出去。吴绍霆知道袁世凯先前的一番试探只不过是皮毛浅试,既然是亲自来休息室相见,势必会有一场可重可轻的谈话。

  袁世凯拿起茶碗先慢慢的尝了一口,北方人喝大茶杯的习惯与南方截然不同,不过吴绍霆并不是一个太过讲究的人,也跟着拿起茶杯小酌一口。

  舒坦一声之后,袁世凯说道:“震之,你我打了大半年,今日是第一次见面。说出去都让人好笑,转眼之前是死敌,转眼之后又和好,真是可笑的很呐。不瞒你说,广东这一仗咱们打得都不好,如今在回头细细想一想,又突然觉得这场战争完全可以避免。谁都知道震之你是革命首义的大功臣,也是坚定不移的爱国青年,这中华民国刚刚成立不久,正是需要你们这一辈发扬爱国之心,何必还要跟着乱党起哄呢?”

  吴绍霆侧目看了袁世凯一看,心中又是惊疑又是感慨,这袁世凯是心怀鬼胎还是老道成精了,竟然把这么敏感的话题说得如此泰然自若?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不带感情的说道:“大总统明明是一个明白人,何故还要装糊涂呢?只要革命一天尚未成功,革命的旗帜一天也不会落下。正如绍霆先前所说,大总统真想成为万民拥戴的领袖,单靠强硬的手段是不行的,因为爱国之心是绝不会妥协。哪怕软硬兼施也比穷兵黩武要好的多。”

  袁世凯还没来得及反应,一旁黎元洪心中徒然一睹:这吴绍霆还真猖狂,竟然敢当着大总统的面说北洋是穷兵黩武!狂,太狂了……

  袁世凯眯了眯眼睛,脸上闪过一丝寒光,随后又笑着问道:“震之你似乎颇有见解呀,那试问如何软硬兼施呢?”

  吴绍霆笑道:“大总统这是在戏弄绍霆吗?国家大事大总统自然比我一个年轻晚辈更加了然,缘何还要询问于在下呢?其实在停战协约上已经表达的很清楚,眼下摆在大总统面前的机会不可不谓没有,蒙古和西藏,这可是近百年来我中国第一次从列强手中夺回权益,此事之重,大总统不可能比我一个晚辈还不明白吧!”

  袁世凯哈哈大笑了起来,说道:“震之你果然是一个实诚的人,心中一直惦记着平复蒙古、收复西藏的国家大事。你有这等心值得赞赏,可是在这件事上不是单单有心就行。”

  吴绍霆心头一怔,这袁世凯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还打算让自己从发兵平息蒙古?从广东到蒙古路途十万八千里,北洋政府肯定不会提供任何协助,以中国目前的状况,还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势力能把后勤线和兵线拉得这么长。他不动声色的问道:“大总统,敢问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打算调我粤军出征?”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09章,虚情假意

  “震之你不是一直心怀爱国之热忱吗?爱国可不是嘴巴上说说就是,这个道理你我都明白。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倘使我决心平复蒙古、收复西藏,委任震之为前敌总司令,震之你敢接吗?”袁世凯深意的说道,眼神咄咄逼人的盯着吴绍霆,似乎要把吴绍霆整个人都看穿。

  吴绍霆很清楚,袁世凯这是要借刀杀人。广东一战让北洋军颜面尽损,就算外人看不出这一点,袁世凯身为北洋掌门人心里在清楚不过。他现在已经成为袁世凯的头等敌人,广东停战协约看上去虽然北方占了便宜,可是广东的实力和根基依然顽固,用不了多久还会膨胀起来。为了遏制广东的实力,借力打力是最好的办法。

  这一仗打赢了,广东元气大伤,北洋政府也赢的名声,不可不谓是一举两得。就算因为粤军长途跋涉战力不足,导致作战失利,倒头来粤军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而北洋政府也有理由拿吴绍霆问罪。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北洋都稳赚不赔的买卖。

  他的脸色渐渐冷酷起来,袁世凯抓住自己的软肋,若真的下令粤军北上平复蒙古,自己根本没有理由拒绝。国内的老百姓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军事家,他们才不在乎政治局势和作战环境因素,一旦拒绝发兵,他吴绍霆的名声彻底完了。

  不得不说,袁世凯这一招十分歹毒!

  “只要大总统下令,绍霆莫敢不从。但是请大总统你扪心自问,究竟大总统是为了维护国家大义还是为了维护一己私利。别人不明白,绍霆心里清楚。与国家的敌人作对,拼光了打光了没得说,我们粤军有这样的觉悟,试问北洋军有吗?”

  “好你个吴震之,一张嘴巴比一门大炮还厉害,一点都不留情面的。”袁世凯冷笑道。

  “大总统若真有心让我粤军北上,其他不说,绍霆只求一件事,望中央政府能保障后勤供应。”吴绍霆脸色坚毅的说道。

  “哈哈,震之啊震之,你还真是一腔热血。你不用紧张,我老袁就算心眼再坏也不会拿国家大事来耍阴谋,让你们广东军大老远开赴到北方来,只怕黄花菜都凉咯。”

  “那大总统究竟是何意思?”吴绍霆心中没有放宽,他不相信袁世凯是故意戏弄自己。

  “我的意思只是想让震之你明白一个道理,平复蒙古和收复西藏,看上去是维护国家主权的丰功伟绩,可是背后却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不是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俄国红毛鬼和英国佬也要受其他列强所制,我所担心是放眼环宇之内,那些地方投机分子无一不是在伺机而动,我对付他们尚且心力不足,若他们趁着我北洋动作时再起波澜,你说我这个国府中央还能坐的稳吗?”袁世凯拿出一副推心置腹的口吻,语重心长的说道。

  “大总统,你顾虑的太多了。中央为维护国家大义而动干戈,举国上下只会万众一心,一致对外。倘使这个时候有大总统所说的投机分子,那可就是天下人共击之的大罪人。”

  “震之你今日能坐在这里与我谈话,让我多多少少看到了一些信心,也总算知道下面那些人当中是有真心实意为国效力。不过,若震之能帮我一个忙,出兵外蒙和西藏指日可待。相信这对大家都有好处。”袁世凯慢慢的说道。

  “请大总统吩咐,正如在下先前所说,只要是为了国家大义,哪怕真让我粤军挥师北上,在下也在所不辞。”吴绍霆斩金截铁的说道。

  “好,很好。不管怎么样,震之你始终是一个革命派,但是你的革命思想与那些乱党是不同的,你一百个心思都用在国家大义之上,谁能给这个国家带来利益你就认可谁。孙文之流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昔日他们为了推翻清王朝、缔造共和之民国花了不少心思,可是如今也变成了争权夺利之辈。就说宋教仁吧,诛心之言,他在上海发生的意外我委实不知情,而孙文竟然拿这件事挑起战争?试问这是何居心?”

  “大总统,这些话你用不着向在下解释,大家各执一词,真相总是入云见雾,索性不追究过去的痛苦,转而展望未来的希望。”

  “既然如此,我要请震之帮的忙,正是希望震之你能趁着此次北上,公开声明你的立场。”

  “大总统是要让我宣布归附北洋派?”

  “不,是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这原本在停战协约上已经有过明文,不过我更希望吴震之你能在这个时候发表正式的言论,这么做不为其他,只希望让天下人都知道你吴震之是支持我北洋政府挥师外蒙和西藏。倘使真有宵小之徒在此前后闹事,吴震之你也应该有明确的应对态度才是。”袁世凯语气有力的说道,像是在威胁,又像是诚恳,更像是歪曲真实意图。

  吴绍霆略微沉思了片刻,他终于彻底明白了袁世凯的意思,从一开始的隆重招待,到刚才的拿自己与孙文区分的言论,再到最后的摊牌,原来袁世凯是要挑拨自己与革命阵营的关系。让他公开发表拥护中央政府的声明这并不难,自己也早已做好这方面的准备,但是要在北洋军出兵蒙古和西藏之后,死心塌地为北洋派卖命,对付与北洋派作对的势力,这可就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了。

  他很清楚袁世凯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看出了广东军政府的实力,一个能与北洋政府抗衡的力量,既然不能完全根除,也只能拉拢之后慢慢消磨。

  这一招对北洋派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北洋军挥师蒙古和西藏大赚名声,让广东军政府在南方牵制或者威慑叛乱分子。就算收复蒙古和西藏的时候国内一片支持,几乎不需要广东军政府做任何事,但经过这次公开声明之后,势必挑起了广东军政府与南方军阀的对立关系。日后再想策动熊克武、杨希闵等人那就难了,弄不好还会成为西南军阀集体的眼中钉。

  不过他不能不答应,袁世凯既然已经决定出兵外蒙和西藏,这无论如何都是好事,自己再有什么野心和欲望终归是中国人的身份。往大的方向说,前不久的广东停战已经铺垫了今日的抉择,这是势在必行之事;往小的方向说,袁世凯要一个声明总比要粤军代替北洋军出征好的多,更何况出兵外蒙和西藏这段期间,对自己也没有太大的不利,反倒更能安安心心大力发展和积蓄实力。

  “大总统此言当真,北洋军真要出兵蒙古和西藏?”他没有急着回答,先是情绪振奋语气强调的附文了一遍。

  “第四师、第六师和西北边军已经在抽调人马,不日即可组成平叛大军北进蒙古。外交部还忙着跟列强们谈判,尽一切可能阻止他们干涉这次中国国事。有些事可为,有些事不可为,我老袁心里有数。”

  “我明白了,今日与大总统一言,绍霆心中宽慰至极。从前只以为袁大总统是一个野心家,但自我当政广东军政府以来,我才明白任何一个政客都应该是一个野心家。所以野心家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好坏标准,关键还是要看他的所作所为。大总统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己任,这才是中华民国需要的大领袖。绍霆能为大总统出兵外蒙出一份绵薄之力,这是绍霆的荣幸,绝不敢推辞。”

  “吴震之这番话,老袁心中同样宽慰至极呀。”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0章,初见蔡锷、蒋百里

  八点钟,礼堂的晚宴正式开始,虽然侍从官的唱令,袁世凯和黎元洪大步从正门走进,吴绍霆跟在中间,其余随员则在最后。走进礼堂时,这里已经是歌舞升平的场面,中华民国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以及外国顾问和特邀嘉宾早已到场,起初乐队演奏的只是舒缓的小调,等到大总统等人走进来时方才增添了气氛。

  袁世凯来到礼堂中央,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开场白,又将吴绍霆介绍给众人。

  全场的反应十分温和,并没有显得激烈和热情。到场的大部分都是北洋宿老,或者进步党士绅,他们对一个刚刚挑战北洋政府权威的人并没有好感,早先接到消息今晚宴会是为其接尘,无非只是奉命行事凑个热闹罢了。至于外国顾问和使节对中国人内部情况不便表态,也只好跟着全场的感觉走。

  吴绍霆表情自然,虽然在场的都是国家政要,但严格的说这些人与自己并无直接利益关系,就算是进步党人也是要在特定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相比之下,他虽然只是区区一个广东地方军政府的领袖,可掌握在手里的实权要比这里很多人都多得去。北洋政府无非就是一个更大一点的军阀罢了。

  开场白结束之后,宴会随即开始。这是仿照西方自助式宴会,穿着考究的侍应端着托盘到处穿梭,会场边缘有各色各样的食物,厨师站在一旁随时恭候服务。一时间灯红酒绿,气氛从开始的平淡中渐渐热闹了起来。

  袁世凯与黎元洪陪吴绍霆到处走动,与内阁九位部长一一见识,除了段祺瑞冷着一副脸色之外,其他几位政客都有极好的修养,就算不给吴绍霆面子,也要给大总统面子。宴会上没有谈及什么要紧事,都是一些风花雪月的闲散之话。

  财政部长张謇与吴绍霆有故交关系,其兄弟还在广东军政府担任财政部长,因此两个人倒是好好攀谈了一下,交换了一下彼此近况,又说了一些勉励之言。

  袁世凯只喝两杯葡萄酒,身体有些不适,向众宾客告了不是,又亲自对吴绍霆叮嘱明日下午三点,在蓬莱阁举行授勋仪式。之后,他让黎元洪好好陪同吴绍霆,便在侍从的搀扶之下告辞。吴绍霆相信袁世凯不是故意如此,毕竟年华不再,身染病症也是情理之中。

  黎元洪在为吴绍霆介绍了几位外国顾问之后,接着又将他拉到一边休息厅,刚进休息厅就听见一阵莺声燕语。定睛一看,只见一个身穿陆军上将礼服的青年将军,正在与几个衣着鲜艳的年轻女士调笑。在休息室的角落留,还坐着一个更为年轻的军官,只是身着的是中校礼服,手里拿着一只见底的酒杯,醉色十足,显然喝了不少。

  “吴都督这边请,我来为你介绍,这位——云南蔡锷蔡松坡,我中华民国最年轻的陆军上将军,与吴都督一样,少年俊杰,民国军事界之新星。”黎元洪笑呵呵的引着吴绍霆走了过去,热情洋溢的介绍道。

  “原来这位便是鼎鼎大名的蔡松坡蔡将军?失敬失敬。”吴绍霆脸上露出了笑容,没想到自己今天竟然见到了未来护国大英雄蔡松坡。

  蔡锷没有站起身来,一脸浑浑噩噩的样子,勉强从几位美女中间探出头看了一眼。他的目光先落在黎元洪身上,不过很快又飘忽到吴绍霆身上,接着酒气熏天的大笑着说道:“黎副总统也太殷情了,堂堂副总统怎么为一个地方小军阀的带路呢?我蔡锷可不是什么大人物,当不得吴都督的失敬,更当不得黎副总统的郑重介绍呀。”

  听到这句话,在场诸人脸色皆变。跟在吴绍霆身后的王云心头大怒,立刻作势要冲上去,王长龄赶紧拉了他一把,狠狠的使了一个眼神,这才止住了冲动。

  黎元洪脸色略微一变,不过很快又恢复了过来,他和和气气的说道:“蔡锷,你身体不好,大总统都交代让你少喝酒,你看看你,宴会还没结束就醉的没谱了都。”

  这时,坐在角落的年轻校官晕乎乎站起身来,快步走上前拉了蔡锷一把,他对黎元洪说道:“还请副总统见谅,松坡将军确实是喝多,属下先扶他回去休息。”说着,要拉蔡锷离去。

  蔡锷挣脱了一下,笑嘻嘻的说道:“谁说我喝醉了,这叫酒不醉人人自醉,我是醉在牡丹花从中,得意,得意啊。”

  黎元洪也分不清楚蔡锷到底是真醉还是故意借醉针对吴绍霆,既然这蔡松坡不给面子,也省得让其再在这里喧闹了。他对那年轻的校官说道:“百里,赶紧拉走,赶紧拉走,都醉成这样了,去吧去吧。”

  吴绍霆一听原来这年轻的校官竟然是蒋百里,顿时忍不住仔细打量了一眼。

  蒋百里,原名蒋方震,字百里。中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首位获得日本天皇赐刀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先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及代理陆军大学校长。蒋百里最重要军事论著集《国防论》中首次提出了抗日持久战的军事理论,日后白崇禧、毛x主席等人的相关言论、理论均有百里的影子。

  此时的蒋百里由昔日浙江都督府总参议直接提拔为总统府一等参议,平日与蔡锷来往颇为密切,也是日后蔡锷打响护国战争的得力助手之一。

  吴绍霆本来向上前与蒋百里打一声招呼,好歹是一代中国军人的骄傲,可是他发现蒋百里从始至终都没正眼瞧过自己,就连刚才替蔡锷道歉的时候,对方也只说“请副总统见谅”,压根就没替到自己的名号,可见这两位对自己是一致有意见。他心中很是不解,蔡锷和蒋百里好歹都是正直的人,难道在他们眼中,自己是邪魔外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61页  当前第17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4/46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1908大军阀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