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玄宗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赵扬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13-08-11 10:36:12

  李隆基此时的脑海里晃过一个念头:今后如何避免同样的事件重演?

  李隆基的思绪虽纷纭万千,毕竟是一刹那的念头,他还要专注于眼前之事。他对刘幽求说道:“若葛福顺他们能够得手,擒拿韦太后之后,剩下的事儿就看你的了。”

  刘幽求知道李隆基说话的意思,他们事先已多次商议:宫中得手之后,首要者须取得皇帝之玺印,如此方能在宫中拟诏敕连夜发出,以安定局势。刘幽求闻言后答应了一声,问道:“擒拿?殿下难道还想让韦太后活到天亮吗?”

  陈玄礼插言道:“殿下,这个老淫妇就交给我了。请放心,我不会让她活到天亮的。”

  李隆基没有接腔,他抬头仰望星空道:“嗯,时辰已交三更了。不知崔日用和张暐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刘幽求道:“请殿下放心,他们纯粹是瓮中捉鳖,现在应该已经得手了。”

  这时,宫内传来了巨大的鼓噪声,陈玄礼喜道:“殿下,看来福顺他们已然攻门而入,现在已至凌烟阁了。”

  黑暗中的李隆基满脸欣喜,知道今日的事儿已有九成胜算,他晃动了一下手臂,然后向宫内一挥,说道:“好吧,我们出发。”

  第十二回 祸首贼臣大浪去 新贵贤者逐波来

  韦太后是夜唤来了马秦客侍寝。两人在那里颠鸾倒凤,连战两番,马秦客抖擞精神使出百般手段,将韦太后侍候得眉开眼笑,通体舒泰。事罢后,韦太后枕着马秦客的臂膀含笑说道:“你很好哇,现在愈来愈让我舒服了。”

  马秦客急忙谄笑道:“微臣此生最大的幸事,就是能够侍奉太后之万一。只要太后满意,微臣即为最大的满足。”

  韦太后含笑不语。

  马秦客又道:“太后,微臣的事儿应该办一办了。”

  “什么事儿?”

  “微臣现在还是一个六品官儿,以这等身份来侍奉皇后,实在有点低。微臣以为该升一升了。”

  “这事儿好办,不过一句话就行了。你先任中书侍郎,明儿个我吩咐宗楚客马上办。”

  马秦客顿时大喜,又在韦太后周身抚摸起来,并送上一个长长的吻。谁知韦太后已然筋疲力尽,她轻轻推开马秦客,嗔道:“罢了,我身子还如你那样的结实吗?早点睡吧。”

  很快,韦太后沉入甜蜜的梦乡中。睡梦中,她头戴通天冠,身穿大衮服,在那里威风八面地指点江山,那势头绝对把则天皇后当初的威风都盖了下去。只见百官庶民都俯伏在自己的脚下,他们山呼万岁,自己慨然受之。

  韦皇后此时一个激灵醒了过来,她听明白了,那并非山呼万岁的喊声,而是鼓声夹杂着巨大的喊叫声,感觉这些声音就在宫中,且离自己很近。韦太后一面呼叫掌灯宫女掌灯,一面推醒身边犹在酣睡的马秦客,问道:“马卿,你听,这是些什么声音?”

  马秦客迷迷瞪瞪不辨东西,随口应道:“是啊,深更半夜,他们鼓噪什么?”

  韦皇后到了此时,开始感觉宫内有变。她毕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当初太子重俊举事也是深夜发动,其情景与眼前何等类似。想到这里,她拨开帐幔跳了下去,一面自顾自地穿衣,一面说道:“不对,事情有异。快起来,我们找个地方躲避。”

  马秦客也急忙下榻穿衣,并问道:“躲避?太后,我们到什么地方最好?”

  “这里离献化门不远,那里有飞骑屯营。我们先入此营,再观下步行止。”献化门的飞骑屯营属于北军节制,韦太后此时想起那次入玄武门躲避的情景,然现在鼓噪之声已在宫中,玄武门显然已失守,再去玄武门根本不现实,只好求其次到献化门。

  马秦客答应了一声,急忙穿衣蹬靴,然后说道:“杨均此时也在殿侧侍候,我们两人保护太后前往屯营。”韦太后素爱与他们一同就寝,孰料太后单唤了马秦客一人,杨均不敢走远,只好独自在侧殿独寝。

  韦太后答应了一声,然后向殿外走去。马秦客急忙跟随。他们到了殿门口,发现杨均正在那里探头探脑,原来这厮甚是灵动,听到鼓噪声急忙穿衣出外,其动作要比太后快了许多。

  马秦客唤了杨均一声,两人遂一人搀着太后的一条臂膀,他们深一脚浅一脚向西首的献化门走去。

  宫内的喊声震天,听其声音又要比刚才的位置南进不少。黑暗中的韦太后骇然失色,只有一迭声地催促两人快走。三人心里甚急,又是一阵猛奔,他们浑身上下很快大汗淋漓。

  这样好歹到了献化门,马秦客大声向守门卫士喊道:“太后到此,速来接驾。”

  献化门约驻有飞骑兵三百人,由一名薛姓果毅都尉率领。他们闻听宫内的鼓噪声皆醒来集于门前,薛都尉更派出三人前往鼓噪声处打探。按照宫中规制,守卫兵士只许在该门守卫,不可踏入宫中一步,然现在事发紧急,什么也顾不得了。

  薛都尉闻听皇太后到此,急忙列队迎候。火光中,就见两个男人搀扶着韦太后,他们皆衣冠不整,模样着实狼狈。马秦客说道:“赶快在营中腾出一处静室,请太后入内安歇。”

  薛都尉急忙将他们引入营中,将自己日常居住的地方让出来请韦太后入内。韦太后入室后坐下,然后喘息半天,问薛都尉道:“你是何人?”

  薛都尉道:“禀太后,卑职为北军飞骑果毅都尉薛某。”

  “嗯,薛都尉,宫中声响你也听到了,估计有人作乱。这样吧,你速去传韦捷和韦濯领兵来这里见我。”

  薛都尉躬身答应,心里却暗暗叫苦,外面一片黑暗且一片混乱,到什么地方去找这两个人呢?

  薛都尉出门后,就见那三名入宫探事的兵士回来了。薛都尉将他们引入城楼下的暗影中,悄声问道:“宫中到底是何状况?”

  其中一人答道:“禀都尉,我们靠前观察,原来是万骑在那里闹事。领头的两人我们识得,一个叫葛福顺,一个叫李仙凫,他们手中持有四个脑袋,说是高嵩、韦捷、韦播、韦濯大人的。

  “嗯,他们说些什么?”

  “他们说韦太后毒死先帝,欲谋逆篡位,今日他们要诛灭韦党,迎相王为主。”

  “他们在那里吆喝什么?”

  “他们每到一门,皆拿那四个脑袋示众,然后将这一番话说出。说也奇怪,各门兵士闻言皆欢呼起来,然后弃甲投顺。”

  韦捷与韦濯在北军中也曾立威一番,使其中下层军官怨气不小。这薛都尉也是北军的一位资深果毅了,深明眼前形势,他闻言后喃喃自语道:“奶奶的,大势如此,老子一不做,二不休,眼前有一个天大的礼物,何不抢占先机呢?”

  他说罢召来数十人,吩咐道:“大家随我入内,听我的号令,把刚才入营的三个人统统斩首。”

  有一名兵士询问道:“薛都尉,我刚才识得他们,那是皇太后呀,如何能下手?”

  薛都尉伸指示意此人来到自己面前,然后挥刀将其砍翻在地,他伸袖抹了一把刀刃上的血珠子,狰狞说道:“谁再啰唆,此为榜样。什么皇太后,她现在已然不是了。我们拿下她,大家都有好处。”

  众人轰然答应。

  韦太后看到薛都尉带领一帮人闯入室内,尚未感到有异样,问道:“薛都尉,这么快就回来了,找到他们了吗?”

  薛都尉答应了一声,说道:“禀太后,已然找到了。”然后拔出刀来当空一挥,大声喝道,“大家动手。”

  众人一拥而上,分别扯紧了三人,就见三道白光一闪,三人的首级顿时滚下地来。

  可怜尊贵而美貌的韦太后,就这样不明不白做了刀下之鬼。让她感到欣慰的是,两位榻上之伴也随同她命丧黄泉,其在阴间的路上不至于孤独,如此就有了不少慰藉。

  所谓墙倒众人推,薛都尉认为韦太后找到自己,实乃天赐良机。以此来邀赏,定可官升几级。人在关键时候反目,非为大义,非为小人,实因其自身利益使然,那也怨不了别人。

  婉儿在寝宫中闻到鼓噪声,她先是坐立榻上倾听良久,然后作出了自己的正确判断:事情果然来了,李氏宗族不忍太后革命,决然动手了。

  婉儿令人掌灯,然后派出一名宫女悄然出外打探,她自己从腰间取出钥匙,抬步向墙角的那只描金木箱走去。

  这只木箱的钥匙由婉儿独掌,平素不许别人染指。她打开木箱,小心地倾身从箱角处取出一个小小锦包,然后移步来到灯下,解开锦包上的丝结,从中取出折叠着的丝绢。

  婉儿将丝绢按在自己胸前,眼睛微闭。看得出来,这方丝绢对婉儿十分重要,大约她事先已筹谋良久,到此关键时候方才取出。

  这时,那位探事宫女跌跌撞撞闯入门内,惊慌失措地喊道:“娘娘,大事不好了。”

  婉儿反而款然坐下,斥道:“有什么事值得如此大惊小怪,慢慢说!”

  宫女敛了一口气,禀道:“婢子闻听鼓噪声在凌烟阁处,就小跑着前去。婢子到了凌烟阁在暗处细细观察,发现是万骑反了。”

  “嗯,都是些什么人?”

  “婢子不甚清楚,只见众人皆向一人禀报,婢子依稀听众人呼年轻人为临淄王。”

  婉儿心里顿时了然,临淄王即是李隆基,其背后定是相王和太平公主在那里指使,这也印证了婉儿此前的判断。

  宫女急急说道:“娘娘,赶快逃吧,婢子离开时,他们已然大张火把向南面行进,很快就到这里了。”

  “逃什么?”婉儿斥了一声,然后大声喊道,“都起来,到殿门外列队。”

  殿内的近二十名宫女闻言纷纷出外,她们在门外列成两队,人手或持灯笼或执团扇。婉儿缓步出殿,站立在两队之间,她环视宫女们一眼,轻声说道:“随我走吧。”

  宫内于是有了这样一种奇观,宫内此端喊杀震天,两列执灯青衣宫女缓步行走,显得不慌不忙,很明显她们正迎向声响最大处走去。

  李隆基到了凌烟阁前与葛福顺等人会合,他在行进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错误,就是不该放钟绍京出去。宫内道路曲折,钟绍京最为熟悉,眼下正是用得到他的时候。他当即唤过一人,令他快马去传钟绍京入宫。

  葛福顺向李隆基禀道:“殿下,真是想不到的顺利。各门守卫闻听擒拿韦太后,皆二话不说纷纷加入队伍。他娘的,这老淫婆实在不得人心,就是我们不反她,她也难以长久。”

  李隆基抚慰了他们几句,然后唤过葛福顺和李仙凫道:“你们还是兵分两路,一左一右逐殿搜索,像韦太后、上官昭容、尚官柴氏、贺娄氏,以及女巫第五英儿为首恶,务必擒拿。”

  葛福顺道:“殿下太麻烦了,何必擒拿他们,‘咔嚓’一刀结果了她们最为省事。”

  李隆基点头道:“嗯,你们可以便宜行事。不过到了太极殿,你们不可入内,可将那里团团围住。”

  于是,两队人马散开后大张火把,呈扇形向前搜索前进。

  李隆基面向刘幽求和普润说道:“我们也走吧,听说上官婉儿的寝殿内笔砚齐备,我们就奔向那里。待寻来皇帝玺印之后,该是你们忙累的时候了。”

  这时,钟绍京气喘吁吁地赶到,李隆基马上说道:“绍京兄,你来得正好,你熟悉宫殿内的布置,我给你二百人,由你负责把各种玺印找到,并马上送到上官婉儿的寝殿,将之交给刘兄使用。”

  钟绍京点头答应,他大致知道玺印的所在。由于太后专权,其将所有玺印收归到显德殿,由自己亲自看管使用。那么只要到了显德殿,这些东西就唾手可得。

  说话间,就见一彪人马斜刺里大张火把飞速而来,李宜德见状带人上前盘问,他们说了几句话,李宜德即后转身来到李隆基面前,禀道:“好叫主人欢喜,那个老淫婆已被飞骑兵宰了。他们由一名薛都尉带领,现在前来找主人请功。”

  李隆基大喜,说道:“好哇,让他们把首级带来瞧瞧。嗯,让他们大多数人退后等待,来三四人即可。”李隆基心细如发,深明此黑夜里什么事儿都可发生,因此百般警惕。

  薛都尉带领两名从人走了过来,他们将韦太后的首级放在地上,然后请李隆基验看。

  李隆基问道:“嗯,怎么成了三人?”

  薛都尉道:“禀殿下,除了太后首级之外,另两个为其奸夫马秦客和杨均的脑袋。”他起初仅知是万骑之人在这里起事,后来得知领头者为临淄王李隆基,不禁大喜过望,明白这一宝彻底押对了。

  “好,薛都尉,你深明大义,立下大功,事情过后朝廷定会重重赏你。眼下事情紧急,你还要继续出力,一者,你要保管好韦太后的尸首,不可在混乱中遗失;二者,从现在开始,你要听从钟总监的号令,现在须往显德殿搜索。”

  薛都尉顿时跪倒在地,心里狂喜,口中说道:“末将谨遵殿下号令。”

  “去吧。”李隆基挥手令他们离开,自己带领一帮人奔往婉儿寝殿。他们刚刚过了拐角处,就看到那群奇特的宫女,顿觉奇怪,刘幽求带人迎上前去。

  上官婉儿并不认识刘幽求,她看到有人来迎,急忙趋前道:“来者是谁?我为上官昭容,特来迎候临淄王殿下。”

  刘幽求还是识得这位才名满天下的宫中奇女子的,他听到婉儿说主动来迎李隆基,心里大觉奇怪,想不通他们什么时候做成了一路。其心中怀疑,口中犹问道:“本人正是临淄王的属下,敢问昭容,你深夜迎候殿下,到底有何要事?”

  婉儿此时明白刘幽求的背后肯定有李隆基,遂大声说道:“贱妾心向唐廷,早与太平公主私下沟通。殿下今夜举事,大遂贱妾心愿,特来投效殿下以供驱使。”

  刘幽求哼了一声,斥道:“上官昭容好大的名声,谁不知道你与武三思、韦太后沆瀣一气,怎么又突然成了反水之人?我劝你呀,早早束手就擒,若殿下恩典,你许是能保下一条命来。”

  婉儿眼见事态紧急,急忙从胸前摸出那方丝绢,挥向刘幽求道:“口说无凭,我有证据。先皇遗制让相王辅政,正是贱妾与太平公主一起谋略而成。此方丝绢,正是当初所草遗制,你一看便知。”

  刘幽求接过那方丝绢,展开后借着火把之光扫描了几眼,赫然正是传说中的李显遗制。当初太平公主入宫参与遗制草拟之事,他与李隆基也是知道的,他一时拿不定主意,遂向婉儿说道:“你在这里稍待片刻,待我向殿下禀报。”

  “好呀,你可速去。记住,其中的幽微之处,太平公主最为知晓,若殿下存疑,可天亮后找太平公主求证。”

  刘幽求点点头,转身向后走去。

  李隆基阴沉着脸立在那里,他听清了两人对话的大概,心中早有了决断。

  刘幽求将素绢递给李隆基,并说道:“殿下,看来上官昭容早就与太平公主联络,从他们共同让相王辅政来看,此人还是有功的。”

  李隆基不接丝绢,只是冷冷地说了一句:“杀了她!”

  刘幽求显然于心不忍,急忙止道:“殿下不可!若果然有此事,将来太平公主知道,她会怪我们的。”

  李隆基冷冷地看着刘幽求,并不吭声。

  刘幽求又道:“再说呢,此人文名满天下,若殿下杀了她,定会寒了天下文士之心。”

  李隆基开口道:“寒了天下文士之心?一个人纵然有天纵之才,然心底龌龊,没有正义,其才具又有何用?再说了,眼前的乱世,皆是这几个女人造就而成,这个上官婉儿惯会见风使舵,首鼠两端,实为极大的祸胎。刘兄,从今日起,你要记住,不要让我说第二遍话。”

  刘幽求在火光中见到李隆基那坚定而阴沉的神色,这是他以前很少见到的,其心底竟然涌出一阵莫名的寒意。他知道不宜再多说话,遂转头对李宜德说道:“你去,速将其头斩下。”

  李宜德抖动了一下手中的利刃,疾步向婉儿走去。

  婉儿早把那方丝绢看成是自己的救命稻草,若韦太后一直权柄在手,此丝绢就可永压箱底;若李氏宗族势起,此丝绢又可证明自己是拥立相王的立功之人,那么自己就可摇身一变成为李氏宗族的功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玄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