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玄宗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赵扬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968 KB   上传时间:2013-08-11 10:36:12

  该曲共三十六段,分为散序(六段)、中序(十八段)和曲破(十二段)三部分,其配器选用磬、筝、箫、笛、箜篌、笙等金石丝竹。

  散序为李隆基记忆月宫之乐加以自己的神奇想象而成,歌与破则是吸收天竺的佛曲主调,再加以李隆基梦仙的曲调混为大曲。该曲以清乐为主,追求一种文雅的气氛,因而少用羯鼓等乐器。

  开场之时,场中寂静无声,这时一曲玉笛之声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显示了寂寥的天际之中,人之遐思游移往复;既而金、石、丝、竹次第发声,其迤逦的吹弹之声奏出了月宫的纯洁及虚无缥缈的意境。

  今日奏乐之人皆为当时著名之人,李龟年执筚篥,贺怀智弹琵琶,薛琼之持筝,黄庭兰操琴。散序中以笛声为主,当然少不了以笛闻名的孙处秀和李漠,吹奏时此二人其实为辅,主吹者则是当今皇帝李隆基。

  为了创作此曲,近来李隆基近乎痴迷,那几日定谱的时候,手中常持玉笛,每当想起韵律即拿起玉笛定调。今次首演,最善羯鼓的李隆基遂持玉笛为曲谱定音。

  散序进入第六叠之后,趁着乐声的背景,李龟年展开其浑厚低沉的嗓音悠悠唱道:

  仙人十五爱吹笙,学得昆仑彩凤鸣。

  始闻炼气餐金液,复道朝天赴玉京。

  玉京迢迢几千里,凤笙去去无边已。

  欲叹离声发绛唇,更嗟别调流纤指。

  此时惜别讵堪闻,此地相看未忍分。

  重吟真曲和清吹,却奏仙歌响绿云。

  绿云紫气向函关,访道应寻缑氏山。

  莫学炊笙王子晋,一遇浮丘断不还。

  李龟年是时为男声歌唱第一人,其低沉的嗓音宛如夜空中传来的天籁之声,浑厚细腻绕于耳旁,令人久久挥之不去。此歌词说的是仙人吹笙的事儿,其用到散序曲尾,很好地将月宫仙界及人间美景结合在一起,极具飘飘欲仙的韵味,与李隆基当初的梦境暗合。

  既而散序奏罢,场面上稍微沉寂片刻,李龟年用筚篥吹出了异域的风情,曲谱由此进入中序的第一叠。筚篥声中,透出了法曲的庄严及佛曲的宝相,兼有明亮的欢快之意。就见身着绿纱的少女依次而出,竟有九十四人之多,俄而一女身披白纱衣,拖曳长袖被簇拥着走了出来。场面上舞者九十五人,即合了“九五之尊”之意。

  就见白纱女子在群女的簇拥下,忽而散开,忽而聚拢,身姿随那乐声而摇曳。那白纱女子的舞姿最为优美,其轻盈旋转若雪花飘舞,疾趋前行像受惊的游龙,那纤纤素手似柳丝一样娇美柔软,舞裙团起时仿佛白云升起。

  这白纱女子就是杨玉环了。

  吹笛稍歇的李隆基凝目注视杨玉环,看到她美眉流盼,有说不尽的娇美之态,那舞袖翻飞,更有道不明的万种风情。心中就暗暗想道,此女为何一入此场就仿佛换了一个人儿呢?她那舞姿要胜过广寒宫仙女的飘逸,莫非是上元夫人招来的仙女萼绿华的化身吗?

  中曲十八叠繁富华丽,乐舞相配,若跳动的珍珠撞击玉片一样亮丽清脆。杨玉环其间一面轻舞,一面顿开嗓子唱道:

  翠蛾列坐层城女,笙笛参差齐笑语。

  天颜静听朱丝弹,众乐寂然无取举。

  衔花金凤当承拨,转腕拢弦促挥抹。

  花翻风啸天上来,裴回满殿飞春雪。

  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佩相嗟切。

  流莺子母飞广寒,仙鹤雌雄唳明月。

  李隆基当初选此词为歌时,对此词并不满意,然又无他词为替,只好聊为充数。孰料任何歌词经杨玉环唱出来,皆如莺啭燕啼,端的是绕梁三匝余音袅袅,使李隆基又复痴迷不已。

  乐舞进入曲破十二叠之后,是为全曲高潮,以舞蹈为主,其繁音急节、乐音铿锵,终曲时节奏变慢,仅舞不歌,随着乐音渐远,杨玉环等舞人随那乐音愈缓,最后如凝固一般。

  《霓裳羽衣舞曲》实为当时法曲之首,后来有人写诗赞道:

  ……

  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舞时寒食春风天,玉勾栏下香案前。

  案前舞者颜如玉,不着人家俗衣服。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

  娉婷似不任罗绮,顾听乐悬行复止。

  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擫弹吹声逦迤。

  散序六奏未动衣,阳台宿云慵不飞。

  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

  飘然转旋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

  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

  烟蛾敛略不胜态,风袖低昂如有情。

  上元点鬟招萼绿,王母挥袂别飞琼。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

  翔鸾舞了却收翅,唳鹤曲终长引声。

  当时乍见惊心目,凝视啼听殊未足。

  ……

  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觱篥沈平笙。

  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

  ……

  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

  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

  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

  由来能事皆有主,杨氏创声君造谱。

  君言此舞难得人,须是倾城可怜女。

  吴妖小玉飞作烟,越艳西施化为土。

  娇花巧笑久寂寥,娃馆苎萝空处所。

  ……

  杨玉环自中序开舞,兼而歌唱,曲终之时,已是香汗淋漓,娇喘连连。李隆基急令宫女前去替她揩汗,又对她叹道:“天降你来佐我啊。此曲若无你来配歌配舞,焉能美妙如斯?”

  杨玉环美颜如花,娇声笑道:“陛下说得不对。若无此等美妙之曲,焉能有此歌舞呢?”

  李隆基闻言笑道:“呵呵,想不到你也学会逢迎溜须了。”

  杨玉环本想说话,又见周围人多,只好将话语咽了回去。

  是晚二人共浴之后,杨玉环素手轻捋李隆基之须,笑道:“三郎,妾溜此须,只觉得意甚恰切,有什么不妥吗?”

  杨玉环现在早没有了初见李隆基时的惶恐和矜持,二人相对时,杨玉环言笑不忌。近六旬的李隆基眼见这个妙人儿在侧,心间似乎又返回青年时代,身子也变得轻飘飘起来。

  杨玉环从此一直待在宫中,奈何她没有后妃的名号,依旧为女道士的身份。宫内之人眼见这个不尴不尬的人儿得皇帝专宠,宛若武惠妃当日在宫中的地位,也就人人在意。宫内下人往往呼妃嫔为“娘娘”,她们无法用此称呼,就别出心裁呼杨玉环为“娘子”,杨玉环听来顺耳,也就乐于接受。

  《霓裳羽衣舞曲》在宫苑中演练多次后,到了来年的“千秋节”,就在“花萼相辉楼”前向群臣演出。

  秋阳高照,花香袭人,就听箫管悠悠,琵琶铮铮,《霓裳羽衣舞曲》开始响起。既而舞者入场,该舞曲进入了高潮。她们伴着乐声的节奏,婉转绰约,轻盈飘逸,锦靴沙沙,及至杨玉环一袭白装出场,那翻飞的云袖伴着柔软的腰肢在场中曼舞,令百官看得呆了:此女舞姿甚好,脸上容色淡定而高贵,分明是广寒宫的仙子下凡嘛。

  此时杨玉环依旧为女道士身份,在宫中被人呼为“娘子”,宫外虽有一些传闻,许多人惜不知详。百官一面观乐舞,一面啧啧称赞杨玉环实为天人。

  寿王李瑁也在当场,他闻听身边之人称呼杨玉环,又观台上的杨玉环神采飞扬,脸色白中透红,身段愈发婀娜多姿,显见她离开自己的这段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由此心中五味杂陈,竟然涌出辛酸之意。

  这种辛酸之意万万不敢显露在颜面之上,李瑁心中这样想,脸上又偏想摆出欢娱之意,可惜他的这种功夫万万不及李隆基,脸上就显露出一副强颜作笑的木然之色。

  杨玉环从此再未回寿王宅中,李瑁起初甚为伤心,那几日在宅中指东骂西,性情一时变得很暴躁。及至他慢慢平静下来,又与妹妹咸宜公主和驸马杨洄商议了数回,这种暴躁又转为深深的恐惧了。

  杨洄昔日曾助武惠妃谋废太子,心思就较之李瑁兄妹要灵动许多。他听了杨玉环入宫的过程,根本不相信她去编舞的鬼话,心中已隐隐猜知皇帝的真实心意;及至李隆基下敕度杨玉环为女道士,又知杨玉环那日入宫后再未返回,心中更明其真实内情。杨洄知道,自从武惠妃逝后,寿王兄妹少了庇护之人,由于此前树大招风,今后务必小心在意。

  杨洄悄悄对李瑁说道:“事情很明白了,玉环入宫非为编舞,也非为女道士,她应该成为圣上的后宫之人了。”

  李瑁并非傻子,当然略知真情一二。

  杨洄继续说道:“寿王,还记得高力士说的那番话吗?”

  李瑁对妹妹及杨洄可谓坦荡,早将其中详细过程一五一十告诉了他们。

  杨洄道:“高力士说过玉环入宫对寿王大有好处,这句话看似为威胁之语,其实为一句衷心之言。唉,自从贞顺皇后逝去,寿王少了庇护之人。若玉环今后常在圣上身边,其念及昔日与寿王的情分,对寿王定有相护之意。”

  李瑁闻言心中不禁苦笑,以此等情分换来后半生的平安,委实尴尬了些。

  杨洄告诫道:“寿王啊,所谓一荣则荣,一损则损,寿王能得平安,则为我等之福。寿王近一段时候最好慎言慎行,如此方为避祸之道。”

  李瑁此后果然谨遵杨洄之言,平时多待在宅中,绝足不出户外,对媵妾及下人说话很少,愈发变得无声无息起来。

  虽然如此,李瑁心中犹自忐忑。“千秋节”之后,李瑁由于做妥了一件事儿,得到了李隆基的夸赞,他方才心稳下来。

  宁王李宪进入今岁之后,身子渐弱且病重卧榻。“千秋节”之时,他强撑病体来替皇弟祝寿,归家后旬日有余,竟然阖目而逝。

  李隆基闻此噩耗,竟然颓坐于座中,为之伤感不已。李隆基亲兄弟中,二哥李成义、四弟李隆范、五弟李隆业此前已先后逝去,大哥再逝,世间仅留李隆基一人。是年李隆基为五十七岁,他那一时刻心中忽然涌出了无尽的恐惧:难道死亡就如此容易不期而至吗?

  死亡向为人类的最大恐惧所在。李隆基贵为君王,面对着眼前这个自己亲手打造的花花世界,心中想到若一旦撒手离开,该是何等的不忍啊!

  李隆基正在这里心伤大哥逝去,又兼胡思乱想的时候,李瑁请求入见。

  李瑁此时已披上孝服,入殿后即伏地恸哭不已,竟然不肯起身。高力士见状,只好上前将他搀扶起来。

  李隆基明白李瑁的来意,其眼含泪水,哽咽道:“瑁儿此来,莫非心伤你大伯逝去吗?”

  李瑁禀道:“儿臣乍闻此噩耗,心中顿时大乱,就想入宫向父皇请求一事。”

  “嗯,什么事儿?”

  “儿臣自幼得大伯抚养,实恩同父皇。儿臣想请父皇准许,今日起儿臣即着孝服至大伯灵前守制。”

  李隆基闻言,起身赞道:“好哇,不忘宁王养育之恩,真为大孝之人。瑁儿,你能这样,我心甚慰。”李隆基说话至此,眼观李瑁脸上涕泗横流的模样,脑中忽然浮现出武惠儿当时的美颜,心中就平添了一股柔情,也就对李瑁多了一些爱意。他又转向高力士说道:“高将军,寿王此行须彰扬天下,可嘱有司拟诏颁发,使天下知闻此事。”

  李瑁此举大获李隆基赏识,他自己也因之心安许多。

  李瑁退下去后,李隆基又归于座上胡思乱想。他想起了“千秋节”与大哥会面的情景,他们当时并排而坐,待观罢舞曲之后,李隆基笑道:“大哥,此曲系我殚精竭虑所作,还算妥当吗?”

  李宪也是幼通音律,这些年为藩王,为了免除弟弟的猜忌,多在府中探乐弄律,由此愈发精进。

  李宪当然知道此曲为弟弟的呕心之作,其曲、舞、歌浑然天成,实为少有的佳作,少不了赞颂一回。他最后又说道:“中序之后,其曲大约混有凉州所献《婆罗门曲》吧。此曲虽佳,然宫离而不属,商乱而暴,君卑逼下,臣僭犯上。发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之咏歌,见于人事,臣恐一日有播迁之祸。”

  古者以宫、商、角、变徴、徵、羽、变宫七种,李宪深识音律之阶,将《婆罗门曲》宫、商二音编排与宫、商二字之义相映,进而将音律引申到国家大义上,就有了这些见解。

  李隆基闻言默然。

  李宪又道:“陛下不弃,我可将相关音律稍加改动,如此就可变其大义。”

  李隆基道:“大哥身体欠佳,就不用再劳神了,还是由我自己改动吧。”

  李隆基想到此节,心想今后再也难见大哥颜面,不禁悲从心间来,由此失声号恸,高力士等人陪在一侧,闻声也不禁潸然落泪。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54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玄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