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郑屠_分节阅读_第316节
小说作者:奉旨把妹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78 MB   上传时间:2013-07-28 13:52:20

  就算在以前当朝廷与京东路还维持着表面上的和平时,去京东路宣旨都是一件颇具危险性的事情,那就更别说现在这种双方正在剑拔弩张的时候了,谁要这个时候去宣旨,万一这道圣旨激怒了那位郑大藩镇,谁也不敢保证那位大爷会不会一怒之下让宣旨大臣来个光荣殉职,所以,满朝文武包括宫里的太监们,谁都不愿意接这趟差事,只是无论怎样,也总得有个人去吧?也就在这个时候,宰相蔡京向朝廷举荐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张叔夜!

  蔡京为什么会推荐张叔夜,这还要从上一次张叔夜去招安梁山军说起,按理说在上一次的招安谈判中张叔夜作为招安副使是有功劳的,哪怕真的没有功劳也该有苦劳吧?只可惜不是这样,张叔夜自从谈判归来就被彻底冷落,仅仅只得了个御史台的闲职,究其原因只有一个,便是因为蔡京在里面捣鬼!

  当初张叔夜就是因为正直不阿、不畏强权、秉公执法而得罪了蔡京,被蔡京设计一贬再贬,最低时竟被贬去看守草场,待遇与落难时的林冲几无差别,直到过了很久才被朝廷重新启用,但蔡京并没有放过他,又再次设计将他贬出了东京,使他远离了大宋的权力核心,直至后来任职济州才引出了其后种种。

  而在上一次他与赵良嗣招安梁山贼寇返回东京后,蔡京一看那个讨厌的张叔夜居然又回来了,这对眼里向来揉不进沙子的蔡大人来说还了得?这可不行,只要有蔡宰相在,你张叔夜就别想过一天好日子!

  于是,蔡京又靠着权势几经运作,结果,张叔夜虽然因为招安一事得到不少殊荣,但实际的东西却没落下什么,只得了个御史台的小闲职,再次远离了大宋的权力核心。

  直至昨日,当皇帝与众臣商议好了对付京东路的细节后,皇帝便问众臣到底该派谁去京东路宣旨?

  蔡京心中不由一动便想起了张叔夜,哼哼,像这等危险重重,极有可能有去无回的差事要是不交给张叔夜就简直太对不起他曾经给本相制造的那些麻烦了!

  蔡京想定立刻向皇帝推荐了张叔夜,他说,当初招安梁山贼寇就是张叔夜惹出来的,若没有张叔夜,哪会有接下来的这些麻烦?现在派他去了结此事自然是再合适不过了。皇帝一听还真是有道理,当即同意,这便在第二日的早朝上,在下旨的同时也任命张叔夜为宣旨大臣,即刻赶赴京东路宣旨。

  话说张叔夜得到这个消息后简直是哭笑不得,心中也不由暗叹这辈子跟那郑临风怎么就是扯不断那些联系呢?他都已经“躲”到御史台来了,可还是没能躲过冥冥之中那只叫做“命运”的大手。

  其实,张叔夜很清楚,他之所以会被安排在这御史台当个闲职都是蔡京搞得鬼,可他并没有因此而愤怒或者难过,因为在御史台中,他的那个清静到甚至有些冷僻的办公地点对他而言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实话实说,当初无论是出于什么崇高的目的,即便他再清楚郑临风才是民心所向,可暗中背叛大宋依旧是他心中一道深深的永远也抹平不了的伤疤,在良知与忠诚面前,他迷失了,他不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是继续帮那郑临风对付朝廷?还是倒戈一击,将计就计的帮助朝廷对付郑临风?就在这个时候,蔡京那自认为“打击”他而将他“贬”至御史台的举动却正好帮他有了一个选择,那便是,既然两边都没法帮,那就暂时逃避好了。他真的很想感激蔡京,感激蔡京让他到了这样一个清静的地方,让他远离了朝廷的核心,让他不至于再夹在大宋与京东路之间。

  而自从到了御史台,张叔夜的心情果然好了许多,有事的时候就处理处理公务,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书,练练笔,除了偶尔听几位深居于此、郁郁不得志的同僚聊起朝廷反击夏国、大战东南、招安朱武与平定京西的事,别的他都不再去管,他就像是一个隐士,隐藏在纷乱嘈杂的朝中,过着如闭关者一般的生活。

  可谁知,他逃避了麻烦,麻烦却没有让他逃避掉,当这一天的早上,他被几名匆匆赶来的同僚拽着出去接旨的时候,他就明白,好日子要到头了……!

  大宋与那郑临风早晚还有一战,他是早有心理准备的,他知道,以他当日在京东西路所目睹的一切来看,那郑临风绝不会仅仅满足于此,所谓的招安,不过是那郑临风的缓兵之计,而这一天终于要到来了!而经过长达一年的沉思,张叔夜其实早已想通,他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他对大宋的留恋,所以,与其说是他想逃避责任,不如说是想逃避继续背叛大宋的行为,但很可惜,大宋再一次……

  张叔夜长叹一声,往外走去准备接旨,好吧,既然躲不过去,那就坦然接受好了!我张叔夜不求闻达于诸侯,只求……问心无愧吧!大宋啊大宋,这可是你自己的选择……!

  出了屋,在张迪口传圣谕后,张叔夜起身面色如常的接过圣旨后立刻对张迪说道,“公公,我要回家去稍稍收拾一下,与家人道别,不知可否?”

  张迪轻轻一叹点点头道,“张大人请速去速回,不要让我为难。”一边说着,他还用同情的目光看了看张叔夜,因为他知道,这趟差事极度危险,只怕这位倒霉的张叔夜张大人是有去无回了,在这种情况若还不让人家回家去跟家人道个别,那就有些太不近人情了!

  张叔夜感激的朝着张迪拱了拱手,然后他转过身来,朝着已朝夕相处一年多的诸位同僚轻轻一笑,便转过身大踏步走了出去。

  谁都没有想到,张叔夜虽然的确是立刻回了家,但他并没有直接去见家人,而是直奔自家的厨房去了,只见在厨房中,一个满脸朴实的中年人正在独自准备着张家全家的饭食,此人叫于汤,乃是张叔夜在一年前就雇佣了的一个厨子,专门给张家老老少少做饭,此人厨艺虽然一般,但人老实实在,也和气,深得张家老少的喜爱与尊敬。

  当张叔夜一进厨房于汤就发现了,顿时,一抹惊讶之色瞬间闪过他的脸庞,一年多了,这是张叔夜第一次进厨房!

  几乎在刹那之间,于汤整个人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只见他把手中的炒勺往边上一放便向张叔夜抱拳道,“大人!”那样子根本不像是已在张府老实本分做了一年多饭的厨子,倒像是一个行事果断的军人!

  张叔夜对他变化竟像是毫无惊讶之色,只是点点头便道,“时间紧急,我只能说一遍,你速速将消息传回京东,我会在路上尽量拖延一些时间。”

  于汤干净利索的回道,“是!”

  张叔夜道,“朝廷准备对夏国开战,并决定像上次一样让天道军派出大军去西北助阵,此刻旨意已下,由我作为宣旨大臣去京东路宣旨。不过,朝廷此举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想借此寻到借口好对京东路开战,请统帅尽早做出对策!”

  说罢,张叔夜头也不回就离开了厨房,这才开始去前院找家人“道别”去了,厨房再度冷清下来,只见于汤重新拿起炒勺炒起了菜,脸上依旧挂着憨厚的表情,就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602,大战大京东(5)

  几日后,当张叔夜果然还在来的路上磨磨蹭蹭的时候,那消息已及时通过特殊途径被已最快的方式传到了京东路统帅府,只是郑飞看过消息竟一下子没忍住笑了出来。

  吴用等人见了不由奇道,“统帅有何喜事?”

  郑飞笑着把纸条递给他们,“你们也看看。”

  吴用等人接过一看,非但没有任何一个人笑,他们脸上的表情甚至还更加的疑惑了,显然是还没明白郑飞为何发笑。

  郑飞微微一笑问道,“你们觉得张叔夜说得对吗?”

  吴用点头道,“张大人说得很对,朝廷此举就是要故意激怒咱们,只要咱们拒绝了,他们就能以自己“抗旨不尊”为由讨伐自己,为开战寻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正所谓师出有名。”

  “我呸!”郑飞笑骂道,“师出有名?这纯属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想打就打,打仗需要理由吗?这些日子我还一直好奇他们会在何时发动突然袭击,没想到他们居然主动来告诉咱们他们就要准备动手了,真是愚蠢至极!吴用,我问你,‘师出有名’难道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吴用等人这才明白郑飞为何发笑,众人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脱了裤子放屁?还真是很形象的比喻,众人也不由笑了起来,吴用也接着回道,“是这样的,师出有名,便等于有了充足的理由,将自己置于了道德的制高点,所进行的行动就是正义的行动,能得到百姓的支持,更能让将士拥有信念的支撑,同时,师出有名才能在后世留下正面的名声,而不至于就算胜了,也会为后世所唾弃,所以还是比较重要的。”

  郑飞却摇了摇头,脸上一片不屑道,“错!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众人听了都知道,这是《孙子兵法》之《始计篇》的话,乃是天道军学院的必学科目。

  只听郑飞继续道,“相比师出有名,我更倾向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因为那才是打胜仗所必须的!我才不要什么所谓的道德制高点,在战场上‘道德’能值几个钱?你‘道德’高,敌人就不会杀死你吗?命都没了的话,你就算拥有再多的道德又有什么用?咱们天道军能走到今天,靠的不是沽名钓誉,也不是说空话套话大白话欺骗百姓和将士们,百姓和将士们的眼睛是雪亮的,谁也骗不了他们!咱们靠的是务实,靠的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到了今天,并且以前是,以后也会永远是,我希望大家都能记住我的话!表面文章少做,多做实事!”

  “是!”众人齐声道,感触颇多。

  吴用接着问道,“那咱们应该怎么回复朝廷?”

  郑飞冷哼一声,道“他们不是想往脸上贴金吗?那就让他们贴!回绝他们!而且要狠狠的回绝他们!激怒他们!他们发怒就会犯错,咱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吴用点头道,“是,属下明白了!”

  郑飞接着问道,“咱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吴用回道,“请统帅放心,如今咱们粮草充裕,支撑整整一年也不在话下。十万新兵也已投入进了紧张的训练中去,武器装备全部皆以到位,将士们信心满满,只要宋军赶来,定叫他们有来无回!”

  郑飞满意的点点头,却见吴用似乎并没有把话说完,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禁奇道,“军师可还有什么想说的?”

  吴用轻轻点了点头这才道,“是的,说实话,宋军来多少都不怕,我只是担心那朱武……,根据咱们在京西的密探回报,岐山军的战斗力非常的强悍,而那朱武似乎也铁了心归降了大宋,咱们必须小心应对才是!”

  郑飞听罢脸色顿时一沉,只听他冷冷念道,“无妨,这个朱武……你可一定要来呀……”

  +++++++++++++++++++++++++++++++++++

  又过了几日,张叔夜一行终于抵达了京东路,如往常一般,郑飞站而接旨。

  张叔夜宣读完圣旨便将圣旨送到郑飞的身前,郑飞随即单手接过,态度傲慢而无礼,张叔夜见状表情似乎很愤怒,但他忍住了,只是说道,“齐国公,旨意已下,请齐国公尽快给与答复,下官还要回京去……”

  却还没等他说完,就见郑飞突然朝着他冷冷一笑,然后就将圣旨扔在了地上。

  张叔夜惊得目瞪口呆,他随即反应过来刚要去捡起圣旨,却见圣旨上又多出了一只脚,只见郑飞踩着圣旨道,“答复?这就是老子的答复!刚封锁了老子的京东路,这又来让老子出兵帮你们打仗,当老子是傻子吗?”

  张叔夜眼见圣旨被辱差点当场晕过去,他伸出颤抖的手指着郑飞怒道,“你……你……,你这奸贼……”

  张叔夜的随从可都看傻了,心中都是叫苦不迭,完了完了,张叔夜这一骂,只怕连命都要被骂没了。

  果然,郑飞的脸色瞬间就阴沉下来,他唰的一声拔出刀就朝张叔夜走去。

  张叔夜昂首挺胸,脸上毫无惧色,而且骂的居然更欢了,他身旁的随从想上前却又不敢上前,就在郑飞即将来到张叔夜身前时,吴用突然冲过来急道,“统帅,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要传出去只怕是要被人笑话的。”

  一听这话,郑飞才面色一动停住了脚步,但他还是一副怒气未消的样子,只见他突然又伸手一指张叔夜喝道,“来啊,给我乱棒打出去!马上赶出京东路!”

  话音刚落,便将冲过来几名手持大棒的军士,这些人二话不说上前便打,张叔夜的随从这才敢赶忙拉起张叔夜就往外跑,狼狈不堪。

  很快,张叔夜等人终于逃走了,但还是隐约能听到张叔夜义愤填膺的怒骂声……

  +++++++++++++++++++++++++++++++++

  七日后,张叔夜一行返回东京并如实向朝廷报告了宣旨的详细经过,皇帝一听气的肺都快炸了,这个无耻贼人,站着接旨还没跟他算账,居然还敢这么对待圣旨,他这是是要造反吗?!

  不过,皇帝对张叔夜的表现很是满意,当即重重赏了张叔夜。

  第二日一早,这个消息传到朝廷,满朝一片哗然,讨伐郑临风的奏折瞬间堆满了皇帝的书桌。

  紧接着,按照原定计划,皇帝首先剥夺了郑飞的一切职务爵位,并下令正式组建讨逆军,封嘉王赵楷为郓王,统领讨逆军向京东路进发,征讨京东路伪经略安抚使郑临风!

  同时,皇帝下旨还依旧留在东京的朱武,命他派大军即刻北上勤王,与朝廷大军一起征讨梁山贼寇。

  满朝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朱武的身上,谁料朱武竟然很痛快的就答应了,他说,他非常愿意为朝廷效力,派大军参战!

  皇帝与大臣们一听都是高兴到了极点,一切都在按他们的计划进行着。

  可朱武接着就说,他还有三个条件,若都满足,他不但会派兵,更会直接派出二十五万大军,说到做到!

  这三个条件便是。

  一,朝廷负责二十五万大军的所有粮草需要。

  二,朝廷派出整个京师火药局加入大军,并归他统管。

  三,他要当讨逆军的副统帅,并有权调动宋军的部署来配合岐山军的军事行动!

  603,大战京东(6)

  朱武在提出三个条件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对于第一个条件,他说仅靠一个两浙路要养几十万大军,其实负担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的重,收支也只能勉强的维持平衡,而打仗打的不只是军队,更打的是钱粮,以两浙路目前的财力根本无法支撑几十万大军去京东打仗,所以这笔钱粮的开销只能由朝廷来承担,否则他也只能是有心无力。

  对于第二个条件,他的理由则是在上一次平定京西叛乱中,郑临风秘密送给房山贼寇的火器威力实在太大了,这说明郑临风手中肯定还有更多更厉害的火器,咱们去跟他们打,如果手中没有火器的话,势必会吃很大的亏,生产火器,尤其是大量的火器势在必行!只是现在距离开战十日已不多,短时间内肯定无法制造出大量的火器,而就算制造出来了,再从京师运到京东战场不知还要耽误几天的时间,所以最佳的办法是将整个火器作坊整体迁往前线附近,随时制造火器并供应军队!

  对于第三个条件朱武则表述的很隐晦,他说太子殿下与他之所以能及时而顺利的平定房山贼寇,除了太子殿下的英明领导,还和太子殿下与他的相互信任、通力合作有着重要的关系。比如在平定房山贼寇的几次关键大战中,他手中的岐山军都是作为作战主力来使用的,大仗恶仗几乎都是岐山军冲在最前面,而他之所以敢如此毫无顾虑的打仗,就是因为太子殿下非常的信任他,把许多大宋军队的指挥权也交给了他,让他可以把那些军队安排在他最需要的地方来支援、策应岐山军。所以这次他才会恳请朝廷也可以将郓王殿下的部分军事指挥权也分给他一些,让他可以像上次一样指挥部分大宋军队为岐山军提供强有力的支援,让岐山军在最前面冲锋陷阵的时候,不至于担心陷入孤立无援或后方失火的不利境地!

  皇帝与几位大臣立刻就朱武所提出来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对于朱武所提第一个条件的理由,皇帝与几位大臣都是嗤之以鼻,谁不知道两浙路是个富甲天下、鱼米之乡的地方?莫说是以两浙路的财力物力养活三十万大军根本不在话下,便是再养三十万也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朱武所说的什么财力不支的理由根本就是借口!不过这也很正常,人都是有私心的,又让朱武出兵,又让朱武出钱粮,白白给大宋打仗也不现实。

  皇帝与几位大臣商量了片刻就决定同意朱武的第一个条件,虽然支撑二十五万大军千里奔袭所需要的费用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钱财,不过只要能让朱武出兵,只要能让岐山军与京东贼寇恶战一场来个两败俱伤,只要能最终消灭京东贼寇光复京东路,这个代价还是很值得的!

  不就是钱吗?给!

  朱武的第一个条件就这样被顺利通过了,皇帝与几位大臣又开始继续讨论起了朱武的第二个条件,诚然,朱武所说的理由很充分,如果京东贼寇手中真的有更多更厉害的火器,大宋确实也需要大量的装备才能不吃亏,只是火器局之类的京师火器作坊乃是大宋历来掌控最严格的机构,为了保护火器,从来都没有过迁出京师的先例,就更不用说是派往战场前线去了,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大宋以后还怎么再生产火器?而且更关键的是,若将火器局以及里面的火器师都交给朱武,再被他学会了如何制造火器怎么办?甚至,被他趁机也积攒下大量的火器怎么办?

  综上所虑,皇帝不想答应朱武。可不答应的话,又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万一直接拒绝朱武再引起他的不满,他再反悔又该如何?

  皇帝犹豫了,不知该怎样应对此事,就在这个时候,太子与郑居中等人站了出来,他们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建议,那便是有条件的对朱武做出让步。

  他们建议,朝廷可以派出火器局及所有火器师,只是不能交给朱武,而是依旧必须留在大宋军中由郓王负责管理,朝廷则保证火器局生产出来的火器将优先供应给朱武。如此一来,朝廷就既满足了朱武要求将火器局带往前线,可以及时供应火器的要求。又可以依旧将火器局掌握在手中,能有选择性的供应给朱武火器,从而就避免了让朱武掌握生产火器的技术,以及让他趁机囤积火器的隐患。

  皇帝一听果然有道理,接着就问询起郓王等人的意见,郓王与童贯等人一想,这事对自己也没什么影响,随即都表示了赞同,就这样,皇帝随即采纳了太子与郑居中的建议。

  至此,朱武的三个条件已经有两个基本得到了解决,但接下来的第三个条件却着实遇到了麻烦,如果说朱武的第一个条件是在要钱,第二个条件是在要东西,那第三个条件就是直接在要权了。而且朱武虽然没有明说,但众人都听出了朱武的弦外之音,朱武的意思分明就是在说他相比太子,他并不信任郓王。他要事先在得到宋军的指挥后他才敢让岐山军冲到最前面去打仗。

  众人立刻产生了严重的分歧,郓王、童贯等人首先站出来坚决反对答应朱武,大军的指挥权要是交给了朱武,那还要郓王殿下去做什么?而且将军权交给朱武也是隐患重重,谁敢保证朱武不会借此暗坑大宋一把?万一朱武指挥有误导致大宋军队损失惨重,那这个责任究竟该由谁来承担?!

  太子与郑居中等人则认为可以答应朱武,因为朱武说得是实话,上一次在平定房山贼寇中,就是因为太子答应了朱武在每次大战前所提出的如何部署其余宋军来配合他的请求,他才同意将岐山军派在了大军的最前面,而事实也证明朱武的部署是正确的,几次关键时刻,正是由于朱武的部署,才让负责策应的宋军及时支援,压制住了房山贼寇的绝地反击。再者,朱武也说了,他愿意派大军冲在最前面去厮杀,他并不是真要将朝廷大军据为己有,他只是想有那么几支大军待在他的后方,听他的命令可以快速给他支援而已,这个要求很过分吗?人家都舍得去拼命了,你若连这点合理的请求都不答应,那岂不寒了人家的心?谁还敢给咱们卖命?

  皇帝听了细细一想,终于还是觉得太子与郑居中等人的话更有道理一些,他决定同意朱武的这个请求,不过郓王等人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答应朱武可以,但依旧要有所限制,不能任其所为!

  很快,根据皇帝的这个思路,大臣们就有了对策,便是可以任命朱武为讨逆军副帅,并可以在开战前指挥宋军围绕岐山军做出部署,但条件是岐山军必须冲在最前面,而宋军只负责策应。

  随后,朝廷对三个条件的答复就由张迪出宫去转述给了朱武。

  “吴国公,圣上的意思就是这样,您的意思是……?”张迪问道。

  朱武却面露纠结之色,半响没有说话。

  张迪一看才又道,“圣上说了,吴国公不必急着答复,让您再考虑清楚。奴家这就回宫了。”

  “好,多谢公公。”朱武感激的起身相送,同时从怀中取出一个小荷包塞进了张迪手中。

  张迪一愣,“吴国公您这是……?”

  朱武微微一笑道,“这是在我来之前公主托我交给公公的,公主说以前在宫中时公公没少关照,公公的好,她是记在心里的。”

  张迪赶忙推辞,朱武又让了让,张迪这才不好意思的一笑将荷包塞进了怀中,“那就多谢公主与驸马爷了,奴家告辞了,请留步,留步!”

  张迪出了屋,一路走到府门上了轿子,而当轿帘刚刚放下的一瞬间,他突然迫不及待的从怀中取出了那个荷包,待打开荷包把里面薄薄的三张纸抽出来一看,饶是跟在皇帝身边久了对各种财富早已见怪不怪的他,竟也禁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然后他便慢慢又将荷包塞回了怀中,脸上在堆满喜色的同时还带着一抹深深的感叹。

  “怪不得京城现在人人都说驸马爷的好呀……!只怕……大宋不久之后又要出一位权臣喽……”

  604,大战京东(7)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89页  当前第3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6/38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郑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