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兵家大争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白塔zZ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014 KB   上传时间:2013-04-07 13:29:48

  “不瞒泾阳君,这武威城中,寻我贾诩的人不下五六波。有寻我为助力的,也有要杀我贾诩的。此时泾阳君的实力在武威城中无人能挡,所以贾诩特来寻求庇护。”贾诩苦笑说着,杀他的人很多,有他拒绝的人,也有关东士族以及大汉传承势力。

  “大哥,据说长安汉军发出悬赏,能拿贾先生头颅者,可爵封都亭侯!”郭亮在一旁说着,见到贾诩的打扮,他也知道自己为什么找不到贾诩了。贾诩的打扮就是纯现代人,那种获得传承的现代人扮相!

  “传令!封闭城门,绞杀一切非我大秦的武装势力!”公孙策扭头下令,武威城中有不少有‘士’身份的闲散天兵和神将,想必就是这群人要杀贾诩。

  “泾阳君不必如此,只要绞杀汉军势力即可。他们如今在城西一座院子里落脚。大军开过去,他们肯定会自己跳出来!”贾诩急忙劝道。如果杀了太多无关人员,会增加不少无端的麻烦。

  “伏晓光,这事就交给你无当飞军了!”公孙策说罢,将自己腰间的雁翎刀解下,抛给伏晓光。

  “尊君令!”伏晓光转身就走。身后跟着几个亲兵,毕竟武威城不是自己的地盘,做什么都要谨慎。

  “先生,请!”公孙策拉着贾诩,贾诩笑着点点头。他对公孙策的杀伐果断,以及从谏如流有了一定的认识,可以说公孙策的表现,基本上合格了。

  ps:本章还是由楚萌萌上传,你们家白塔大大买船票去了!大大们,你们怎么看?给小楚来点收藏吧?

  第九十六章 街亭马谡现

  十一月初七,公孙策与父亲等人途径山人县,祭拜祖先。公孙厉从埋葬先人的山坡走下时,公孙策发现自己的父亲多了一股暮气。

  十一月初八,大军越过武山县,赶赴天水郡成纪县。

  “当初就是在前面不远处的街亭,我们将韩遂刺杀。现在想起来,还真够刺激的!”返程的路上,公孙策经过哪里,就会将哪里的发生的战事说给众人听。

  他对西北一行,认为最危险的只有三场战斗,第一场是面对李乐的白波军,敌我比例悬殊,如果不是安梦纠正了他对弩兵的使用方法,那一战绝对会败;第二仗就是西域归途中被回鹘伏击包围;第三战就是刺杀韩遂。

  如果不是成功刺杀韩遂,将西凉八部握在手里,他会被张重华阻挡在金城之下,寸步难行。就算攻破金城,他也会伤筋动骨,而且功劳也不会那么炫目。封君之事,想来也是无稽之谈。

  “明天就是公历二十一日了,想起来真的很是可笑。和传言的末日相比,我们经历的可以说要比末日恐怖无数倍。”刘雅蝉裹着厚厚的皮袄,外面还套着一件加宽鱼鳞甲,整个身子看起来就像水桶一样。头上缠着一层层的围巾,只露出两颗漆黑闪亮的眸子。

  “末日?我从来不信那个!就算死,我要看清楚我是怎么死的。”公孙策发现,这天气是越来越冷了,要比往年不知道寒冷多少。而且今年这个冬,下的雪已经有半米厚了,说是末日也差不多。

  “报!”刘云骑着马在厚厚的积雪中奔驰,高声大吼。

  “你到后军去,可能还有战事。”公孙策示意卫士,一名卫士牵着刘雅蝉的马缰就往后走去。刘雅蝉扭头,漆黑的眸子望着公孙策,公孙策只是点点头,让她安心。

  “说吧,怎么回事!”公孙策也很奇怪,这一带可是他当初亲自扫荡过的,如果没有敌情,斥候不会那么大声的禀告。

  “君上,街亭有汉军镇守!守将是蜀汉安远将军马谡!”刘云带来的消息,让公孙策一愣。

  马谡?失街亭,被诸葛挥泪斩掉的马谡?这家伙怎么也复活了?还占据街亭?他猜测,可能马谡也是对生前战败很是不甘心,才会复活占街亭。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人。少有才名,与四位兄长并称为“马氏五常”。

  马谡的哥哥马良,与诸葛亮是至交好友。后来刘备与东吴战于猇亭,败军中马良战死。所以诸葛亮对马谡很是扶助,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

  马谡才器过人,熟读兵书,好论军计。时任丞相诸葛亮对马谡很是看重,尽管刘备临死托孤时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不认为刘备说的是对的,将担任太守的马谡任命为自己的参军,也就是参谋。经常和马谡谈论军事,往往都是不分白昼黑夜,很是尽兴。

  建兴三年,诸葛亮征讨南中,马谡为诸葛亮定下攻心之计,诸葛亮深以为然。因为两人再次想到了一块,所以可以肯定的说,诸葛亮有将马谡培养成继承人的意思!

  建兴六年,诸葛亮统率十万蜀军出祁连山北伐,当时军中有宿将魏延和吴懿等人。大多数人都认为先锋会从这些宿将之中挑选,因为这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而诸葛亮力排众议,提拔马谡率两万人为先锋。

  当时蜀军北伐,凉州就有天水几郡郡守响应,魏国又没有防备,形势可谓一片大好。马谡的先锋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占据街亭,将魏军堵住,给后续蜀军拖延时间。毕竟蜀道艰难,还要梳理刚刚占据的地方,这些都是要花费时间的。

  街亭的特殊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一个必争之地,谁抢到谁受益,没抢到的只能自认倒霉。诸葛亮出其不意的北伐,让魏国措手不及,所以马谡率先占据街亭。街亭易守难攻,理论上就是先到者先得,后到者不得。

  这只是理论,马谡先到街亭,有条件占据险要地点,有时间修建工事。只要积极防御,对手是很难攻破的。

  但马谡没有这样做,街亭一带有略阳、街亭、陇坻三个据点,因为这里是三岔口,就三个。

  其中只有略阳、陇坻这两个据点是天然屏障,最是有利于防守。而街亭没有城,只有山,虽然险峻,前不挨村,后不着店,在三处据点中,最是不利于防守。

  从来没有人规定战争的地点应该在哪里,而是两军在哪里发生冲突就会在哪里交战。马谡先到,他把部队驻扎在哪里,魏军就会在哪里和他发生冲突。

  马谡把部队驻扎到街亭山上,副将王平认为街亭山一无水源,二无粮道,如果大军被魏军堵在街亭山上,断了粮道和水源,那就彻底悲剧了。

  但马谡先是揭王平的短处,你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家伙哪能了解他马谡胸中的沟壑?马谡又说,占据街亭山,居高临下,只要魏军来了一口气杀下去,可以说是势如破竹。

  而且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所以他把大军驻扎在山上,就是要断了士卒的后路,让他们一心杀敌,这样的话,肯定能大破魏军。

  此时的街亭,马谡的蜀军还是布在山上,这些蜀军身形涣散,是鬼军,不是军魂。一个个在雪层上飘荡,浑浑噩噩,无思无想。

  马谡一身单薄丝衣,他现在是鬼将,并不是神将。温度对他而言,无关痛痒。他抚着琴,琴声中他在等待公孙策,他很早已经知道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

  他的失败,并不是他没有按诸葛亮的命令去做,而是从刘备给他下了那个断定之后,就注定要悲剧。

  刘备给他的评价,就极大的限制了马谡的发展。而诸葛亮又很看重他,对他一再提拔,无视刘备临死的对马谡的评价,这让周围的同僚怎么看?更后来的北伐,诸葛亮镇压了所有人的意志,任命马谡为先锋,还派了一个以听话而闻名的王平为副将,就是希望马谡能在这一战中脱颖而出。

  但马谡的心更大,诸葛亮给他的任务是守,守住了就是大功。只要不出意外,这就是一场白送的大功。可马谡想表现自己,他认为守并不能突出他的能力,他要证明自己是很有才能的,只要他能大胜,说明诸葛亮的眼光要高于刘备!

  这一战,可以说马谡要推翻刘备给他的评价,他要跳出刘备对他的影响。蜀国的国运也是如此,只要守住街亭,就可以和西北连成一体,甚至还能取得西域,对蜀国而言,这是翻身的一仗。

  马谡要翻身,就要大破魏军;蜀国要翻身,只要守住街亭就成。坚守的成功几率要远远高于进攻,这一战对蜀国至关重要,所以诸葛亮要让马谡守。但将兵在外,马谡要攻,诸葛亮又有啥办法,只能祈祷,祈祷马谡能够大胜。

  按照马谡的计划,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只要魏军断了粮道和水源再进攻山上的蜀军。这时候的蜀军就彻底陷入了死地,只能奋起,进行搏命一击。确实能够做到居高临下,一气荡平魏军。

  可是魏军的将军是张合,五子良将之一,从青年开始就吃这口饭的人,吃了二十多年,经验很是老道。他带着五万精锐,先是包围街亭山,断了山上水源粮道,再击败王平。之后没有进攻,而是放火烧山,这个出乎马谡预料,所以马谡悲剧了,蜀国悲剧了,连带着诸葛亮也悲剧了。

  马谡的才能,众将都是看在眼里的,他率败兵而回,诸位将军劝他躲起来,害怕诸葛亮当场将他斩杀。负责捉拿马谡的人是丞相长史向朗,他抓住了马谡,出于他与马谡友情,还有和马谡亡故兄长马良的情谊以及对人才的怜惜,又将马谡放走。

  丞相长史,等于是诸葛亮的秘书长。是个很大的官,由此可见向朗也不是草包、散漫之人。跟着诸葛亮,担当诸葛亮的秘书长,起码性格要和诸葛亮一样,那就是严格执法!连向朗都不顾法律的行为来看,马谡的才能真心很高。

  后来马谡被抓住,在监牢里还没与诸葛亮见面就身死。蜀汉十万北伐军无不落泪,除了哭马谡死的可惜外,还在哭北伐大业功亏一篑,再无希望。

  当时向朗放走马谡,被诸葛亮追究责任,免了官职,赋闲十几年!要知道向朗和诸葛亮等人都是荆州老乡,个人才能也是出众,蜀汉少人才是众所周知的。连人才都可以这样处置,可见诸葛亮执行律法有多么的苛严。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马谡弹着琴,念出一句后世流传的歇后语。悔恨自己没有没有克制住私心,加上他还要洗刷自己的名声,所以他带着追随他的部众复活了。

  “将军,泾阳君来了。”说话的是将军张休,他与另外一名将军李盛在街亭之战后被诸葛亮斩首,还有将军黄袭的兵权被夺。他们三人跟随马谡,目标和马谡差不多,只是想为自己正名。

  “马谡?”公孙策孤身踏雪而来,手里拄着青龙戟,腰里悬着雁翎刀。他站在马谡不远处,他觉得奇怪,他已经认出了马谡鬼将的身份。此时日光被白云笼罩,鬼将鬼兵虽然可以出现,但滋味绝不好受。

  “正是在下,马谡堵住泾阳君的归路,只为讨一处安身之处。”马谡起身抱拳。他相貌与楚萌萌类似,并不是很帅,但五官之间自有一种韵味。

  公孙策对于马谡的看法,一直停留在参谋一词上,见他投靠自己虽然想不明白自己有什么优势,贾诩投靠自己似乎可以说得过去,但马谡投靠,他虽然欢迎,但是想不通其中关键。

  “马谡本以为泾阳君能闯下这番基业,想来也是英雄了得的人物。怎么眼光,与常人无异?”马谡手一挥,地上的琴消失,手下部队开始集结,似乎要走。

  “能得马幼常效力,孤之幸也!”公孙策难得的吊了一句古话,很多酸酸的古话,很简单的几个字,实用性可以说是很强非常强。

  “泾阳君欺我?”马谡问道,眼神凌厉。

  “一句不假,字字属实。”公孙策做事就是本性,毫不作假。

  “马谡拜见君上!”马谡当即跪拜,身后三名将领紧随其后,接着街亭山上无数的鬼军跪倒在地。

  公孙策一把扶起马谡,只见满山的鬼军化成黑气扑入马谡四人身躯。四人身躯再次凝聚,成为了神将,他们适应了新的身躯后,纷纷打了一个寒颤。

  公孙策一把解下自己厚实披风,搭在了马谡身上。

  PS:网接上了,掉了两个收藏,痛心ING……

  第九十七章 见秦王

  远远望着高耸的咸阳城,公孙策心中感慨万千。从他离开这里,再到返回,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自己与咸阳,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三哥,咸阳令李斯就在前面等你。”公孙恩半路等待,他一身黑色主调,不缺鲜亮的盔甲让公孙策一愣。不过想到秦王将公孙恩召为散骑常侍也就释然,这个散骑常侍不好当,当上了待遇自然也是极厚。

  “家里都还好吧?”公孙策低声询问,生怕刘雅蝉听到。

  “一切都好,三哥现在威名远播,好多人都来当咱的门客!不过大多数都只是天兵,很少有能带兵的。”好像在炫耀,公孙恩竹筒倒豆子一样,说的很详细。

  不久咸阳令李斯的身影出现在公孙策眼中,似乎他现在的地位,和李斯差不多高低。李斯的职比他高,权比他大,但爵位不如他,而且他手中有兵!

  “奉王命,咸阳令李斯出城五里迎接泾阳君西征凯旋!”李斯裹着棉衣,整个人已经彻底复活,一张清瘦的脸说不上难看,虽有气度,但在公孙策看来,还是有点讨厌的。

  他可是深深的记着,李斯为他传授虎符时的场景。他被李斯小小的坑了一下,跪了老半天,这让他很不爽。

  “知道了,我手下儿郎怎么安排?”公孙策人不下马,姿态高昂。

  “城中军营足以安顿泾阳君麾下健儿,只是随军家眷就进不得咸阳。”李斯脸上挂着淡淡笑容,不以为意。

  “城中军营?我看还是在城外扎营吧。一万多人太乱了,进城不方便。”公孙策哪里愿意把兵都带到城中,被人堵在城里,说话一点底气都没有。

  “大王已在城中军营中赐下酒肉,犒赏泾阳君麾下健儿。又在建章宫设下宴席,招待泾阳君与诸位将军。”李斯哪能让公孙策在城外驻军,咸阳此时直属兵马只有五万,公孙策一部就要一万三四千,又是百战精锐,不能不防。

  “李斯,孤是大秦封君。孤的臣子,并不是秦王的臣子!”公孙策很直白表示了自己半独立性的身份,公孙策已经知道董卓不久也要率着平西军返回咸阳。之后是其他各路将军,所有将军里,自己的兵力是最少的。

  所以他才会被允许先行率部返回咸阳,秦王收他的兵,并不是贪图他的那一万兵,而是要他做个表率,只要公孙策把军队上交,后来的董卓三万人,也就要上交,再之后苻坚、高仙芝都要交兵权。

  “可他们吃的是大秦的俸禄!而他们更是大秦的子民!”李斯强调说道,对此公孙策在马上哈哈大笑。

  “李斯,你要记清楚!出咸阳时孤从大秦只拿了一枚虎符!平定西北,十成功劳里,孤自认能有三成!”公孙策说罢,冷哼一声,很不屑李斯的强盗逻辑。

  李斯还要开口,公孙策大手一挥,将他制止。

  盯着李斯,公孙策将虎符掏出,一把丢给李斯,说道:“虎符还给你,内有符骑一千,步兵两千。回去给秦王说,不是我公孙策自私,而是如今世道纷乱,秩序不存。手中无兵,我公孙策睡不安稳!”

  公孙策冷峻的眼神下,李斯带着三千符兵灰溜溜的走了。

  “此时的大秦,正是最虚弱的大秦!这样的机会也只有一次,下次,可就没这么好的机会了。”公孙策对身后部下说道。

  “大秦各地尚需大军镇守,清剿残余乱军以及邪灵,无法抽调、集结。此时大秦军力不足五十万,而君上与平西将军董卓联手就有五万人,而且都是潜力极高的天兵,只要不出意外,这五万人就是今后最精锐的一批军队!”陈宫为大家分析道,这些迟早都要说,心思多的神将已经想通,现在说出来就是让所有人都明白。

  “苻坚一部五万人,高仙芝、封常清集团还有西北降服那些小势力,加起来也要将近十万人!加上前面五万人,这可就要二十万人!大秦的军力,包括咸阳这五万人,都是被困死的军队!虽有三十万,为了大秦的根基,这三十万,是不能轻易调动的!”陈宫的语气很平淡,这一路过来,公孙策已经已西北各路势力取得了联系,那就是死保军权。

  “正如公台所言,我们的这二十万人都是活军,可以随意移动的!现在各地都已经平稳,发展会是主旋律。想要取得对外话语权,就要看哪个国家拥有的活军多!可以说,大秦对外作战的军队,都在我们三方势力手中!”公孙策兵力是其中垫底的存在,不过有董卓这个铁杆盟友在,无人敢轻视。

  “我手中的军队可以解散,但绝对不能交给秦国。就算要解散,也不能平白无故的解散。如今的世道,比战国还要乱,能让我放心的,只有你们!”公孙策很重的军阀心理,说到底还是兵家传承与本性作怪。

  “必为君上大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众将抱拳齐说。

  “咱儿子的心,是越来越黑了!”公孙厉对自己媳妇感叹,他从自家祖坟离开后,已经对人世很多东西看的很淡的。只想一家人富足平安,除此之外,只希望自己的孙儿可以多一些。

  可公孙策野心勃勃的样子,让他心忧。他知道这事只要操作不当,绝对会大祸临头。咸阳的五万秦军虽然不能离开咸阳,但收拾公孙策这万把人还不是问题。

  “想太多也是没用,儿孙自有儿孙福。”陈燕也在马车上看到了自己儿子跋扈的样子,除了觉得有点陌生之外,余下的就是高兴和担忧参半。毕竟跋扈也是本事的体现,更是招惹祸端的不二途径。

  公孙策率军在咸阳城西靠水扎下营寨不久,李斯又来了。

  “大王于建章宫设宴,召泾阳君赴宴。”李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找上公孙策,公孙策咧嘴无声笑了笑。

  “注意警戒,坚守营寨;有人挑衅,就地格杀!”公孙策带着二百亲骑随李斯赴宴,临走当着李斯的面下达了军令。

  对此李斯心中苦笑,这个公孙策死抱着军权不放,确实让人头疼。不过大秦需要西北诸将手里的军权,最好的突破口就是公孙策。除了公孙策兵力最少外,和他是个现代人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李斯研究过现代人,所以知道现代人最讲究的就是价值。此时正是公孙策手中军权最值钱的时候,所以只要价格到位,他相信公孙策会将军权交上去。至于公孙策的态度,可以理解为就是对现有的条件不满。

  今日咸阳城内很安静,劳作的奴隶难得的有了一天休息的时间。大街上无数的门缝被悄悄打开,门缝的那一头是一个个眼睛,透过门缝望着宽阔的街道。

  因为泾阳君公孙策返回咸阳,他们才能休息一日。心中感激公孙策外,他们更多的就是好奇,公孙策和他们一样,是现代人,虽然获得了吕布的传承。但一个现代人能在大秦三个月内成为封君,这对他们来说,是很有鼓舞性的。

  大街上,一排排的大秦中尉军精锐站在寒风里,脸冻得通红,身姿挺拔,巍然不动,如同山岳。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3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9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兵家大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