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保护我方反派剧本_分节阅读_第183节
小说作者:你的荣光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45 KB   上传时间:2024-03-13 20:34:07

  娶她们就是为了能跟孟昔昭接上关系,不让她们再去做事了,那不就等于白娶了吗?

  只是……这样一来,想得太透彻了,金珠那颗稍稍激动起来的心,也就这样平静了下去。

  为何要嫁人呢?嫁人要受桎梏,夫君所能给的,恐怕都不如郎君给她的多。

  这事,还是以后再议吧。

第94章 白纱

  他们在隆兴府不能久留, 本来就已经耽误了这么久的时间,若还磨磨叽叽的,天寿帝那个暴脾气, 估计提着四十米大刀来砍了他们的心都有了。

  也不用命人收拾什么,一得到孟昔昭等人要回去的消息, 金珠立刻就吩咐众人, 把行囊全部收拾好,只等着他们过来, 就跟着一同上路了。

  金珠银柳紫藤三个貌美丫鬟不必说,肯定要跟上, 滕康宁和石大壮, 这俩技术人员,如今也算是功成身退, 可以一起回去了。还有他一早就答应好的,贾仁良贾主簿,人家眼巴巴的等着呢, 孟昔昭大手一挥, 带上带上,都带上。

  唯一意见相左的人, 是谢原。

  对于孟昔昭的要求, 他婉拒道:“隆兴府如今稍有起色,谢某作为同知, 不可擅离职守,况且此番被擒,谢某并未立下什么汗马功劳, 谢某知道,大人让我与您一同回去, 是想要为我请功。大人,谢某愧不敢当啊,不如,还是等我再做出一些功绩来,也好在官场当中,多一些底气。”

  孟昔昭觉得他这人死心眼,有机会就抓啊,非要等到真正的建功立业了才回去,那要等到何年何月?可任他怎么说,谢原都是十分好脾气的婉拒,最后,孟昔昭幽幽的瞥他一眼,转身走了。

  谢原以为他这就打消了想法,谁知道,一刻钟之后,太子来了。

  谢原:…………原来不是打消了想法,而是回去搬救兵了。

  这里没有外人,如今也不是特别急迫的情况,太子和谢原对面而坐,两人都感到有些尴尬。

  虽是血浓于水,但多年的疏离,以及只通过书信了解对方,终究是不如经常见面的人亲近。

  多奇怪,谢原能为了崔冶豁出命去,可就这样面对面的坐着,他竟然连句该说的话都想不出来。

  眼看着气氛就要这么一默到底了,终于,太子开了金口:“隆兴府的运作你便不要再操心了,回应天府去,我需要朝中有我的人,且那人必须完全为我所用,不能有一丝一毫背叛我的可能。”

  谢原一愣:“郁都头他们不算吗?”

  太子:“郁浮岚是侍卫亲军,他又不能上朝。”

  顿了顿,似乎是发现自己的语气有点硬,沉默一会儿,他说道:“表哥,多年隐忍已经走到了尽头,接下来,不是更进一步,便是被打进尘埃当中,我需要你帮我,也需要谢家重新起复。”

  谢原睁大双眼。

  除了很小很小的时候,这还是第一次,太子叫他表哥。

  心潮起伏了一瞬,就像高高的浪头,激烈的冲天而起,然后,又因现实的一盆冷水,就这样四分五裂在海面之上。

  太子的结局,就是他们谢家的结局。

  进则生,退则死。

  但说实话,哪怕不进不退,这些年,谢家也跟死了没多少区别了,要不是自尽容易让皇帝找到把柄,再一次的对谢家发难,他祖父,房陵老郡公,早就下去找女儿,对她磕头致歉了。

  是人就有心气,谢原一潭死水般的心,在离开应天府之后,便几次三番的产生波澜,如今,这死水,终于变成了活水。

  在想通的那一瞬间,谢原微微的笑了一下,他长得本就与太子相似,此时,两人更是越发的相像。

  谢原已经做好了决定,他和太子之间的气氛好像也没这么僵硬了,他甚至有心思跟太子开个玩笑:“是孟大人让殿下来劝说我的吧,我也算是沾了孟大人的光了。”

  太子看他一眼,从他的话里听出来,他好像已经知道了什么,左右这位是自己的表哥,太子也不在乎他发现了,还特别理直气壮的回答了一句:“你知道便好,记得去跟二郎道个谢。”

  谢原:“…………”

  *

  随行人员全部整装待发,车队再次前进,过了北城门,就算离开了隆兴府,北城门这边聚集的百姓比南城门还多,因为北城门这里,前些日子,刚立好了纪念碑。

  孟昔昭当初说的是,谁捐款,谁就碑上有名,但他不知道的是,工匠们把他的名字,刻在了第一行。

  百姓们一个劲的嚷嚷着,让他去看那个碑,然后又语无伦次的感谢他,让他以后有机会了,一定要再回来看看。

  这些面孔有孟昔昭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临出城门之前,孟昔昭还是没忍住,从车驾里钻出一个脑袋,然后用力的对大家挥了挥手。

  不知是谁眼尖,突然高喊一声,我看见知府大人了,然后百姓们的情绪瞬间激动起来,要不是有官兵拦着,他们还要追上来,继续给孟昔昭送行。

  过了好久,孟昔昭总算把脑袋又伸回来了,他感慨道:“百姓知恩图报,本性纯善,只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赏到这一点。”

  什么刁民恶民流民,上位者给下位者起的外号,数出来能有一箩筐。

  太子看他被晒的,额头上出了薄汗,便从怀中掏出一方雪白的帕子,替他擦了擦。天气热,但车驾里有冰盆,用的冰还是从南诏皇宫薅来的羊毛,大家都不心疼,重新享受了一会儿凉丝丝的温度,感觉周身已经舒适下来了,孟昔昭便喟叹一声,歪着身子,靠在了太子的肩膀上。

  太子垂眸看他,见他一脸百无聊赖的模样,心里又开始产生一些不能写的念头。

  他低下头去,正要食髓知味的,再次按着他,品尝那双唇的味道,而这时,孟昔昭冷不丁的开了口:“你说,等回去之后,陛下会给我升什么官职?”

  太子:“…………”

  气氛正好,为何要提那个老鳖三。

  好好的兴致就这么没了,太子默了默,先把憋屈的心情酝酿回去,然后才思考起孟昔昭的问题:“有三种可能。”

  孟昔昭坐起身,好奇的问他:“哪三种?”

  太子回答:“一,无人使坏,父皇也龙心大悦,再加上孟参政等人对你的表功,如此便可升你为正三品的官职,但做尚书,你年纪太小,恐不能服众,左右散骑常侍也是正三品,且在中书门下,虽是实权官,可到底还是要听两位相公的话,这个更适合你,也适合让你多待几年,多历练一段时间。”

  孟昔昭:“…………”

  不得不说,崔冶是真敢想啊。

  朝官的正三品,那是什么概念,整个齐朝正三品以上的人员,连退休的加宗室的全部都加到一起,还没五十人呢。

  一整个国家的地位前五十啊,人均顶着一个花白头,他一个十八岁的混进去,他自己听着都觉得悬。

  默了默,孟昔昭又问:“第二种呢?”

  太子:“二,便是从三品了,从三品的官员里,学士居多,可……”

  他轻笑一声,似乎是想照顾孟昔昭的情绪,不过没照顾成功:“想当学士,须得经过科举,二郎的学问,到底是差了一些。若父皇想中规中矩的给你升官,便应当是让你做个同等级的侍郎,六部侍郎,如今没有空缺,说不得你还要再等一段日子,等到年底,父皇升了别人,才能来升你。”

  这跟孟昔昭想的差不多,尚书,那是一部之长,天寿帝要是脑子没什么问题,就不可能把他放上去,但侍郎就不一样了,地位等同副部长,没有那么打眼,而且权力职能都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侍郎的上升空间,其实比尚书大,很多人做到尚书就做到头了,而侍郎,过后还要去别的地方继续熬呢。

  显然这也是孟昔昭想要的结果,他笑了笑:“若能做侍郎,我想去做吏部侍郎。”

  管官员的变动,也适合他做一些事情。

  太子望着他,并没有立刻就附和他,说他一定能当上,而是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希望二郎能得偿所愿。”

  孟昔昭听出他的话外之意,不禁歪着脑袋问他:“怎么,你觉得我当不了吗?”

  太子意味不明的笑了一声:“若要我来说,哪怕是当朝宰相,二郎也当得,可这朝堂,终究不是我的一言堂,你父亲、你兄长如今都在朝,你又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他们怕是不愿意见到你升的太快。”

  双拳难敌四手,连天寿帝当年都被打压成那个德行,不得不想阴招来害死皇后,他们几个后起之秀,当然更拗不过集体的反对。

  孟昔昭自己就说道:“那便是你说的第三种情况了,他们有意的打压我,用年纪和家庭来牵绊我的手脚,但看在我立功的份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将我贬官,左不过就是不升我,那,我便只能捞一个正四品的中书舍人当当了。”

  若是半年之前,天寿帝说,要孟昔昭做中书舍人,孟昔昭肯定是狂喜的答应下来,可在半年之后的今天,他就觉得,中书舍人这个小官,有点配不上自己了。

  崔冶就是这个意思,但是看着孟昔昭这微微翘起的嘴角,崔冶突然福至心灵,明白了过来:“二郎有什么想法?”

  孟昔昭看他一眼,没说自己的想法,而是提了另一个事:“我打算自己开府了。”

  崔冶一愣,转而笑起来:“好事啊,虽说二郎还没成亲,但依你的官职,早就可以独自开府了。”

  孟昔昭幽幽的看向他:“我想独自开府,是因为我觉得,若我还住在参政府,别人不方便来找我,我爹娘都在,若是一般的人也就罢了,若是地位高一些的,免不了会被他们问东问西,那多麻烦呢。”

  崔冶听着听着,脸颊上泛起粉红,他抿着唇,不禁低声笑了笑:“二郎考虑的十分周到,那人若知道你为他开府,他定是要好好谢你一番。”

  孟昔昭:“……”

  免了吧,你是谢我还是谢你自己啊。

  摇摇头,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孟昔昭继续说道:“只是开府,我觉得还不够,殿下,不如咱们再进一步?”

  崔冶愣愣的看着他,意识到孟昔昭在说什么之后,他脸上的粉红,顿时变成了艳红。

  这、这么快?!

  他们还没……还什么都没准备呢,未告知高堂,未拜过天地,更未清扫干净障碍……

  崔冶心里是既激动,又忐忑,他不禁询问:“二郎,你可知你说的是什么?”

  孟昔昭:“我知道啊。”

  他嘿嘿笑着,对崔冶勾了勾手,然后亲密的凑过去,在他耳边耳语一番。

  在听的过程中,崔冶从神情激荡,到表情凝固,再到面无表情,最后,孟昔昭还直起腰,对他求夸奖:“怎么样,我这个主意好吧?”

  崔冶保持着最后一点的假笑:“好,真是好极了。”

  ……

  *

  在最热的日子里,这一行人终于回到了应天府。

  上一回崔冶回来,他们那个送亲队伍只有几百人,而如今,这是一个凯旋队伍,不,应该用军队来形容他们,四千精兵护送着前方的战利品和众人,城门一开,听说了消息的百姓们顿时乌央乌央的跑过来,朝他们扔鲜花绢帛,有的还扔干粮点心,孟昔昭清晰的听到某个侍卫嗷的一声,等他打开窗户看过去,就看见那个侍卫吃痛的捂住自己的额头。

  ……这就是传说中的痛并快乐着吧。

  南诏被打下来了,最高兴的人是天寿帝,其次就是这些百姓,战乱结束,往后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詹不休因为打头走在最前面,而且骑着高头大马,而且又是这样一个英俊的酷哥,惹得道路两旁春心萌动,就属扔到他身上的帕子最多。

  好在这不是百花街,不然肚兜可能都飞过来了。

  谢原也不差,他虽是文官,但因为是后加入的,而且他不愿意搞特殊,所以这一路也是骑马回来的,看见这凯旋的队伍中还有如此温润的郎君,未嫁的小娘子们几乎要激动的昏过去,要不是里面还混着官兵,她们都想冲下来,问一问他有无婚配。

  这俩人吸引了大部分的火力,看得孟昔昭满心羡慕。

  他眼巴巴的看了一会儿,然后扭过头,问崔冶:“你说我要是也在下面骑马,是不是也有很多女孩想要嫁我啊?”

  崔冶闻言,盖上茶盏,对他笑得极为好看:“哦?那二郎想娶几个?”

  孟昔昭:“…………”

  0个,野花哪有家花香呢。

  ……

  按规矩,大军凯旋是要让百姓们观看的,因此迎接他们的人,并没有等在城外,而是全部站在东华门之前,外面的集市也不让摆了,全都撤出去,给凯旋队伍腾地儿。

  远远的,看见这群人慢慢走来,看清了他们身上、还有马车上面挂着的红红绿绿,闫相公不禁感慨。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一代的年轻人,终究是起来了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54页  当前第1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83/2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保护我方反派剧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