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劫道_分节阅读_第33节
小说作者:阿堵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635 KB   上传时间:2021-08-22 20:28:52

  安裕容促狭一笑:“只别叫杜家误会了就成。”

  “误会什么?”

  “误会成替你给黎小姐下聘哪。”

  徐文约拍他一把:“你可别给我上人家里胡说八道去!”神情却不似从前斩截。转换话题道,“杜家世居京师,书香门第,听说有好几位适龄小姐。我看不如给你牵个线,省得老大不小荒唐度日!”

  “咳!咳咳……”安裕容被口水呛住。颜幼卿赶忙递了茶水给他。

  安裕容连喝几口,才正色道:“徐兄,万万不可。”

  徐文约也正经起来:“有何不可?我看你也该考虑考虑终身大事了。你既认我做兄长,正当为你牵线搭桥才对。”

  安裕容见徐文约一脸严肃,不是说笑,转脸看颜幼卿睁大两只眼睛,正愣愣瞧着自己,想了想,才语气郑重道:“徐兄,实话与你说,我早已心有所属,非卿不可。你可千万别给我乱牵红线,免得误了别人家女孩子。”

  “胡说。”徐文约不肯信他,“你要真是心有所属,非卿不可,还能琢磨这半晌才往外说,可见是现编的假话。真有这么个人,便是我不知道,幼卿还能不知道?是罢,幼卿?”

  “啊?”颜幼卿不提防问到自己头上,“啊,徐兄说的是。”

  安裕容看他一副犯傻愣怔神气,也不知在想什么,无奈笑笑。眼见徐兄无论如何不肯信自己,索性装模作样,满脸尴尬,凑过去耳语:“徐兄,咱们是兄弟,我也不瞒你,我这个……心中有疾……”

  “你说什么?”徐文约惊问,不敢置信。

  “在西洋大陆时就专门去看过医生,不是身体的问题,确实是……心中有疾。”不等对方追问,安裕容强笑道,“这事于平日生活,无甚影响。我并未将之放在心上,你听过便是,不必在意。”

  徐文约已然完全懵住:“这……怎会如此……唉,好罢……”

  安裕容知他误会了自己话中意思,却故意不加解释,只摇摇头,示意不必再提。

  凭颜幼卿耳力,即使安裕容刻意压低嗓音,也该能听出大半。可惜他脑中全是峻轩兄“心有所属,非卿不可”八个字,来来回回有如念咒,以致回过神时,已不知他二人所言究竟何事,睁大眼睛望过来,安裕容拍拍他脑袋:“以后告诉你。”

  “哦。”想说什么,又不知要说什么。记起之前的话题,问:“峻轩兄,你代徐兄去杜府拜访,也去徐兄报社京师分部帮忙么?”

  “帮忙是一定要帮的,具体如何行事,还需从长计议。”

  徐文约硬生生把念头从兄弟“心中有疾”一事中拔出来:“只叫你峻轩兄经营个小报分部,未免屈才。我那边顺便照应即可,尽可以有别的打算。”

  安裕容还向颜幼卿道:“这个回头再说。你先上京师,安安分分听从调遣,有了确切落脚点,给我们来个信。我这边交接好了就过去。快则十余日,慢不过一个月。我自会想法联系你。”

  田炳元只给了颜幼卿三天工夫,三日后他与吴瀚生便要启程回京。徐、安二人便就如何交代身世,如何与韩三爷、胡老板等人告别,诸般事宜一一想到,切切叮嘱。明知颜幼卿少年起便在外闯荡,又是心有成算之人,还是当真如同照顾幼弟一般,尽可能面面俱到。颜幼卿少年独立,纯属迫不得已,对长者宠爱关怀实则相当受用,对两位兄长所言,无不听从应承。

  说完海津这头,徐、安二人又开始预测他乍抵京师之后,可能面临什么局面。颜幼卿想起一事,问道:“徐兄,我听韩三爷介绍,那位田司令,是总统府副司令官。他既是大总统心腹中的心腹,为何不是正司令官?不知那正司令官又是何等样人?”

  徐文约抚额:“倒是差点把这一桩给忘了。总统府护卫队,应该是大统帅亲任司令官,故副司令官就是最高职务了。听说大总统还是大统帅时,便兼任着亲卫队司令——这位对待身边人,向来以平易亲和著称。不过几年前,半壁江山在手,位高权重至此,据说还经常到各处军营巡视,与普通军士同锅吃饭。”

  安裕容接道:“否则你以为,为何底下人对他如此忠心不贰?分明是前朝北新军,却成了他祁某人私兵。太后死了,皇帝退了,偏他不但不倒,还能扶摇直上。昔日曾有人以曹孟德比祁保善,谓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以今日事实论,曹孟德可还不如他。”

  徐文约轻叹一声:“乱世奸雄又何妨?只盼治世能成明主。”

  安裕容沉默片刻,最后道:“但愿如此罢。”

  这些话颜幼卿插不上嘴,便坐在旁边默然倾听。发觉茶壶见底,下楼进到厨房,颇为笨拙地泡了两杯高馡。峻轩兄其实很喜欢喝这种又苦又涩的西洋饮料,徐兄似乎也不讨厌。果然,峻轩兄闻见香味,笑得十分开心,眉眼间简直就像闪着金光,叫他莫名移开视线,不知为何不敢与之对望。

  徐文约顺手接过杯碟,道了谢,依旧思索此前讨论的问题。这时冲颜幼卿道:“你若当真进了大总统护卫队,难免遇见许多政府要员。这其中有原北方军政府官员,也有不少南方临时执政府来的人。虽说南北联合,实则斗争始终存在。分化拉拢,在所难免。说不定就有人专从卫队入手,欺你初来乍到不知应对……”

  安裕容喝了几口高馡,加入教导行列:“外人好防,反是内贼难防。便是总统府卫队内部,想必也有亲疏远近之别。你们这些新进去的,与原先就在的老人之间,必有矛盾冲突。而新人当中,恐怕唯独你无所倚靠,既无家族,亦无门派,最容易遭遇排挤欺凌,甚至被推出去做靶子。论武力,我们用不着担心你,但切记小心陷阱,莫中了他人算计。总统府内人际关系必定复杂,若真是不慎发生意外,凡事自保为先。有人找你麻烦,万一难以解决,不要惊动他人,径直去寻田炳元、吴瀚生这两位。无论如何,你是他们替大总统挑的人,就得为你做主。”

  徐文约点头称是,面带忧色,接着道:“这些都还是小事。只要政局稳定,便不致发生太大的意外,怕只怕……”

  颜幼卿忍不住问:“政局不是基本稳下来了么?”所谓南北斗争,从两位兄长分析来看,不过就是南北方争夺联合政府某些职位罢了,属于正常政治斗争范畴。

  “话虽如此,却并非没有动荡的可能。”借由《时闻尽览》江宁总部的关系,徐文约通常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来自南方的最新消息。

  “南方革命党的几位党魁,最近一直在鼓吹重组内阁。”

  颜幼卿不是很明白:“这是要做什么?”

  徐文约解释道:“目前总统虽然是定了,联合政府却是临时的。大抵一半成员属大总统手下,一半成员来自当初迎接祁大统帅南下的南方特使团。这些南方特使,普遍对北方比较友好。因此说是南北联合,实际上仍是大总统占优势,拥有最终决定权。革命党中有几位党魁,很不满意其独揽大权,以为与专制无异,违背共和精神。主张由国会议员选举中获胜之执政党任命总理,重组内阁。最近这些日子,他们……闹得有点凶。”

  安裕容还是头一回听徐文约提起此事,顿时心下了然:“执政党任命总理,重组内阁,势必分薄大总统权力,祁保善想来不会高兴。他若真心维护共和,或者有可能妥协。若只是伪善欺世,革命党如此咄咄相逼,他定不会坐以待毙。”

  徐文约皱眉道:“正是如此。然而……话说回来,于今复兴伊始,国家权力太过分散,未必足以维持当下平稳局面。各方有识之士,为国体政体之辨,各执一端,争论不休,愈演愈烈,叫人莫衷一是。”

  一时三人均陷入沉默。最后还是颜幼卿开口:“大总统也好,革命党也罢,既然能达成和谈,成立联合政府,想来双方都是肯顾全大局的罢?这么些厉害人物,想必最后总能拿出个好办法来。”

  安裕容洒然一笑:“徐兄,幼卿说得对。你我就别在这杞人忧天了。那些个大人物,谁也不是蠢的。如今大好局面,得来殊为不易。举国思安,民心思定,再掀风浪,未必讨得了好去。”

  三日后,颜幼卿登上开往京师的短途列车。

  出发前他没有再与安裕容、徐文约告别。悄悄见了嫂嫂一面,仔细交代一番。侄儿侄女那里,只知道小叔出远门做生意去了。

  倒是韩三爷出面,在仁和居专门摆了几桌饯行宴,不单胡闵行、王贵和全程作陪,连鑫隆金大也亲自来了,与颜幼卿称兄道弟,好不热络。颜幼卿应对此等场面,向来话少说,酒多喝,反倒叫人觉着分外豪爽,直率可靠。一场饯行宴,喝掉不知多少瓶芦台春,皆大欢喜。

  出发前夕,田炳元、吴瀚生果然再次细问颜幼卿身世背景。颜幼卿未加隐瞒,直接说了祖父名讳。又点明自己曾迫于情势,不得已与山匪为伍,最终伺机脱身。听说他曾亲身经历了兖州奚邑劫车案,那两人甚为吃惊。打了几个电话之后,吴瀚生神色有些难以言喻,向颜幼卿道:“傅中宵去年就死了。”

  颜幼卿大吃一惊:“他不是接管了奚邑城,还当了那个……什么军长?”

  “是兖州护国独立军军长。听说是剿匪途中中了流弹,运气不好,一枪打在心口,当场就断气了。独立军人数本来就不多,几次剿匪颇有损伤,最后便撤了番号,打散到其他部队里去了。”

  颜幼卿半晌说不出话来。傅中宵本是横行一时的山匪头目,劫持人质换来个军长位子,屁股还没坐热,竟然就因剿匪而死——这件事,实在是讽刺到叫人不敢相信。

  田炳元打个哈哈:“幼卿老弟,过去那些事,就不要再多想了。你是个有福气的,好日子在后头哪。”

  “那……傅中宵手下师爷曹永茂呢?也死了么?”

  吴瀚生道:“此人不曾提及,未知下落如何。”

  田、吴两位明显没认为颜幼卿身世经历有何不妥。他于是抛开思虑,将这一页彻底翻过。

  同行上火车的,共有三四十余人。颜幼卿以为此行直奔京师,心底难免生出一丝期待。谁知车行小半日,停靠在一处小站时,田司令招呼大伙儿下车。吴秘书倒是留在车上,不多时便继续往京城去了。

  颜幼卿等人这才知道,接下来的三个月,将留在此地军营学习军规,操练枪法。三个月后学无所成者,只有灰溜溜打道回府一条路。田炳元亲自任教官,又有另一位军中射击高手出任副官,监督每日操练。

  军中生活辛苦乏味。大总统护卫职责重大,荣耀非常,田炳元一面晓之以大义,一面动之以重利,兼之候选者均是习武之人,身负家族厚望,虽操练艰苦非常,十之八九都坚持了下来。田炳元深知这些年轻人就是自己手中后备力量,将来还可能借重其背后家族宗门,故操练虽毫不含糊,日常待遇却并不差,甚至允许写家信回去报平安,只是信件必须开封检验后方能进出。

  颜幼卿以给兄长汇报的口吻,简单明了交代了近况,寄往海津《时闻尽览》报社。不数日,收到一个包裹,看封皮当是峻轩兄手迹。内中并无只言片语,只有跌打药物若干,护肘护膝两套,还有一叠子绵软结实的西洋布棉袜及内裤。

  颜幼卿功夫枪法俱佳,即使不爱多言,人缘也不算差。熟稔些的知他并无父母,看见东西纷纷起哄,这般体贴,必是小媳妇心疼情哥哥。

  颜幼卿闹了个大红脸,奈何无从分辩,索性闭嘴认了。

第38章 君子本爱财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安裕容早起步出房门,眺望一阵远处天边飞鸟的掠影,收回目光,转向院中挂满青果的几棵枣树,前人诗句不由得浮上心头。寒霜沁履,晨露侵衣,吟着诗踱了两圈,正要回房,瞧见一名伙计捧着热腾腾香喷喷的油饼与糖火烧进来,忙将人叫住:“给我来两个油饼一个火烧,有豆浆没有?”

  “小店并无早点,这是别的客人从隔壁食铺要的。”

  “那你也替我要一份来,油饼要夹酱瓜丝,豆浆多放白糖。”安裕容一面说,一面往外掏钱,下意识多掏了几个铜板,预备赏给伙计做小费。

  那伙计十分高兴:“客人稍待片刻,我送了手头这些立刻回来。”

  安裕容却忽然顿了顿,转口道:“罢了,既是就在隔壁,我自己过去,吃个新鲜热乎也好。”说完便往外走。

  伙计看他做派,知是出手大方的主,颇舍不得这份赏钱,见人几步出了院门,只得悻悻然放弃。

  食铺果然就在隔壁,外间围了不少工匠苦力之类在买油饼火烧,屋里却没坐几个人。安裕容进门寻了个清静位置坐下,看看墙上菜牌,还有卤蛋馄饨羊杂汤牛肉面之类的精细早点。海津与京师虽属毗邻,然饮食口味上差异颇大。陡然见到曾经吃惯的许多食物,安裕容食指大动,脱口便叫了一碗馄饨,一碗羊杂汤,外加油饼火烧,还想再来个卤蛋,忽地回过神,硬生生打住。纠结片刻,将价钱最贵的肉馅儿馄饨退了。

  自嘲般微微摇头哂笑。怨不得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自从打定主意要攒钱置业,立志精打细算,不再胡混乱花,似这般纠结自嘲光景时不时就要出现一回。仔细想来,活到二十六七,这辈子仿佛从没在银钱上如此计较过。早年间不必提,再如何不得父兄欢心,吃穿用度、娱乐花销上头,可从来不曾被家里亏待。千金买笑、万金豪赌的荒唐事也不是没做过。哪怕在西洋大陆漂泊时,口袋里经常穷得叮当响,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到手一个钱就敢花两个,懒得去想将来如何。

  所谓“一掷千金浑是胆,家无四壁不知贫”,年少轻狂,实乃一言难尽。

  因此刚开始下定决心时,安裕容自己都没什么底气。几个月过去,依然需时常刻意记得提醒自己,慢慢改掉那与生俱来的大手大脚纨绔习惯。纠结无奈固然常有,其过程却也并非如最初想象的那般辛苦,反而别具一种充实甜蜜。一日日盘算规划,一步步经营累积,曾经盘踞心头深入骨髓,无论何时何地皆无法磨灭的茫然无措与漂泊无依之感,竟渐渐有了消散之象。仿佛一粒种子落入心田,扎下根去,任他世间百代兴衰无常,天地逆旅过客匆匆……那种子便是依托,那心田——便是归处。

  切得细细的酱瓜丝均匀铺在油饼上。安裕容用筷子将油饼对折夹起,慢条斯理咬一口。味道真不错。油饼外皮酥脆,内里柔韧。酱瓜丝咸香清爽,恰到好处地解了油腻。若是酱瓜丝里多滴些香油,再拌点儿炒熟的白芝麻,就更好了。

  一面吃,一面想:幼卿骨子里,是多么端方的一个人。他必然不喜欢自己满身奢靡颓废习气。做朋友,甚至做兄弟,尽皆无妨。若是长相厮守,时日久了,难免不成怨府,还是早日改了为妙。幼卿重情义,肯担当,处事细致稳重。于今颜氏嫡支阖府上下,就剩了他一个成年男丁,嫂嫂侄儿都是他的责任。他不为自己打算,乃是形势所迫。若条件允许,他大约是很渴盼能安居乐业,踏踏实实过日子的。自己年长几岁,理当以他为重,想他所想,为将来做长远打算。

  便是因为存着这样的念头,安裕容忽然转了性,预备勤俭节约,积极经营,努力攒钱置业了。恰逢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买宅子买地,投资建厂,均是不错的时机。安裕容离开海津前夕,把手头仅剩的几样值钱玩意统统变卖掉,有限的存款尽数从银行提取出来,一半投在徐文约的报社,一半投在仁爱医院新开的分院。且琢磨着到京师之后寻个挣钱营生,争取尽快在距离总统府不太远的地界买一所宅子。

  倘在早些年,即便再欣赏喜爱对方,他大约也不肯这般屈己下人,折节相交;更不会营营汲汲于经纶世务。如今却不但不以为苦,反倒乐在其中。抑或是因为浮华飘摇的日子过得太久,无形中生出了厌倦之意,自从识得颜幼卿以来,除却越来越喜欢对方性情人品,偶然间还会羡慕对方专注郑重、毫不敷衍的生活态度。

  并非不曾犹豫过。然而那犹豫终究敌不过一日胜似一日的喜爱,与一日胜似一日的思恋。国破了,家亡了,不想竟还有一场老天赐予的缘分……岂敢辜负?

  安裕容便是如此这般,怀着最罗曼蒂克的企盼,行动上却努力向普罗列塔利亚特看齐,在皇城禁宫西面寻了一家旅舍做临时住处。此间离禁宫不过数里,即使步行也只需一个多小时。而总统府就设在禁宫西南侧万象楼。京师西面是碳薪木石等物资进入皇城的必经之道,亦是皇城垃圾废料运出京师的唯一路途,故这一片地方离禁宫不远,住的却都是世世代代为皇家卖苦力的本地百姓。安裕容选了家档次偏高的旅舍,价钱不说与海津租界比,就是与下河口稍微繁华些的地方比较,居然还要便宜不少。

  吃罢早饭,收拾停当,安裕容决意先去一趟杜府,替徐文约拜望杜家老爷,顺便与杜家大公子结识一番。杜府位于城东,与旅舍恰成相对之势。安裕容雇了一辆人力车,顺着皇城金水河玉阑桥外朱雀大街前行,自西向东,恰从禁宫门外经过。望见那一片朱红的宫墙与金色琉璃瓦殿顶,安裕容终究还是没忍住,叫车夫靠路边停下,坐在车里默默端详。

  深秋的阳光斜斜照在这一片宫殿上,沉肃壮丽的朱影与辉煌闪耀的金光交相辉映,似乎与从前每一个宝光华盖銮與登殿的大朝会日并无不同。然而目光下移,却见紧闭的宫门两侧,空旷冷清,再无金甲银戈的御前禁卫列队而立。百余步外,竟然沿着宫墙脚摆了一排摊贩推车,正在售卖瓜果菜蔬。禁宫是京师中心所在,御街乃交通辐辏之途,这么一打眼瞅去,围拢一堆挑拣讲价的人还真不少。

  安裕容一时说不上来心中是何滋味。

  当日登船出海,前往西洋大陆,曾想过就在异域他乡了此余生。最后却没忍住回了国。申城上岸,眼见故国改朝换代,面目全非,闪念间也曾犹疑是否要北上谋生。转头就马不停蹄买了火车票。落脚海津后,心中笃定不到迫不得已不入京师,谁能料想安顿不过两年,终究还是主动回了这个地方。

  几名妇女拎着装满果蔬的提篮自宫门前慢悠悠走过。安裕容轻叹一口气,向车夫道:“走罢。”

  车夫很会揣摩顾客心意,问:“客人要到近前去瞧瞧不?加两个铜子,绕禁宫兜一圈。若赶上运气好,还能打敞开的角门瞧见里边走动的太监宫女。北边墙外还能看见御花园里的假山树木,可清楚呢。”

  安裕容笑笑:“多谢你,不必了。”心想,御花园的假山,小爷五岁就爬过。御花园的树木,也曾折过它几根枝丫。

  瞥见车夫盘在头顶黑油油的大辫子,问:“你这辫子倒是留着,怎的没剪?”

  车夫道:“那些个学生娃年轻好时髦,还有官家老爷们要守新规矩,才上赶着剪辫子。我一个拉车的,剪不剪没人计较。辫子剪了容易,留起来可难。我听说,皇上可还在这宫里头住着,谁知道什么时候又回来管事了呢?客人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安裕容没答话。算起来皇上今年也是十四岁了。搁在过去,正是举国上下大张旗鼓张罗大婚仪式的时候。一别多年,且不说没机会见面,即使见了面,恐怕也是相逢不相识,形同陌路罢。

  安裕容既然决意要陪颜幼卿上京师来,自然将种种情形都做了揣测。当初知道他离京的人不少,知道他从申城港口出了洋的却是没有。皇上还在宫里头住着,那么从前的旧人或许也有许多还在京里头住着。然而这些年变故迭起,意外频生,安裕容自认不仅改头换面,更堪称脱胎换骨,想来昔日故人们大概也都有了不一样的面貌,无法轻易辨认了。

  连禁宫门前都成了集市,曾经一张张高贵骄傲的脸,大约不会比宫城的砖墙更经得起岁月搓磨。

  莫名想起十几岁,自己模样最好的时候,被人含沙射影地嘲弄:“玉容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安裕容回头眺望,目光冷淡:寒鸦日影依旧,昭阳殿如今没准已被野草淹没了。

  转开念头,想着幼卿还有两个月才能从军营里出来,自从重逢以来,似乎从没分隔这般久过,相思之苦颇有点儿难熬。又想不过两个月时间,须尽早寻个挣钱门路,搬出旅舍,安置一处住所,好叫幼卿早些习惯常与自己同住。

  杜府之行,便算是重归京师第一站罢。

  “早听文约说安贤弟人中龙凤,今日一见,果然令人心折。”杜家大公子有个十分老派的读书人名字,叫做召棠,字芾然,一身行头却相当时髦,西装领带革履,手执镏金司第克(文明杖)。年纪与徐文约不相上下,却已有了发福之相,身材肥圆,笑容可掬,是极易与人亲近的样貌。

  两人坐在小花厅内喝茶叙话,都是善于交际之人,不过三言两语间,便似故友知交,十分投机了。

  安裕容已经拜望过杜家老太爷,送上徐文约精挑细选的厚礼。杜老爷年逾古稀,成日不做别的,专事颐养天年。见面后安裕容仔细留意,大约先入为主的缘故,勉强能把眼前老者与从前偶尔照过面的侍读学士杜翰林对上号。察其言行神色,杜翰林对于曾经的蕴亲王府二公子,显然是毫无印象了。真当他是世居海津不出名的儒商之子,未过门的外孙女婿之友。说是受准外孙女婿之托前来拜访,其实不过上门攀交情拉关系的晚辈,不远不近寒暄一番便罢。

  安裕容放了心,言辞应对愈发游刃有余。加上徐文约在杜府大概确实有几分面子,见完长者,被杜召棠单独请入花厅叙话。

  安裕容观杜府位置格局,应当一直没怎么变过。府内陈设还是过去翰林府的派头,奢华中透着庄重,却也添了电灯电话、唱片机西洋毯之类时新用品。安裕容心内暗暗感叹,这位杜翰林果然深谙平安之道,几番改天换地,杜府不但未曾受到冲击,甚至做到了抓住时机,再上层楼。多少旧朝风云人物,今时今日境况,恐怕远远不如这位昔日五品侍读学士。

  杜召棠暗地打量安裕容,心底赞了声好一位风流人物。他近年来热衷西洋物事,安裕容模样出挑,气质不俗,衣着打扮更是入了杜大公子的眼。将手里文明杖递过去,笑道:“闻说安贤弟喝的洋墨水,精于品鉴西洋舶来品,你帮我瞧瞧这根手杖。南边来的朋友新送的,我有心回礼,又怕失了轻重。”

  安裕容接过来摩挲几下:“西洋绅士惯携手杖,一说由皇帝权杖演化而来,一说从骑士佩剑改良而来。总而言之,唯身份高贵有德之士方可携带。芾然兄这根手杖,红木包银,末端嵌以牛角。贵气端庄,简洁大方。这弯头手柄是今年的新样子,海津租界里也才流行起来。芾然兄的朋友确是有心。不过就我所知,送这个东西,除非嵌金镶宝,否则实际价值毕竟有限,更多的还是个情谊,是个雅趣,好比国人送梅兰馨香,文房墨宝。”

  杜召棠拍手赞道:“安贤弟果然有以教我。不是深通西洋文明,如何解得这般清楚。”言罢,又问起海津租界流行风貌,西洋大陆奇风异俗。安裕容见识广博,言辞风趣,却又并不卖弄,二人相谈甚欢。杜召棠说得兴致高昂,起身邀安裕容进了书房,帮忙相看自己各色西洋藏品,又叫侍女取了私藏的好茶叶出来,重新沏了一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页  当前第3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3/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劫道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