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在年代文里暴富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春山犹枝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21-07-11 19:55:59

  镇小的校长姓张。

  李校长推着自行车,跟着王干事走了,校长媳妇端着切好的瓜,一脸迷惑:“啥事这么着急,瓜都不吃一口……”

  这一走就是大半天,中午干脆没回来,一直到傍晚,李校长才推着车子回到家。

  校长媳妇拧了把毛巾递过去:“擦擦脸,看你一头汗。”

  趁着他擦脸的时候,忍不住问:“啥事这么着急,开会也不该这时候开啊?”

  按照以往经验,开会要么在快放假的时候,要么快开学的时候,现在暑假刚放十几天,哪都挨不着,开什么会。

  李校长神色恍惚,一副没回过神的样子:“不是开会……”

  “那是干啥?你咋跟丢了魂似的。”

  沉默了一会儿,李校长突然问:“你妹子之前说,要给咱捐粉笔的,是沈家那个……”

  “沈猫儿!”这名字吕娟今天刚提过,她记得可清楚:“就是沈家那个城里的,最有出息的娃。”

  “确实有出息啊!”李校长叹了口气,又忍不住笑:“沈猫儿是小名吧,人家大名叫沈鱼。”

  “我管他猫儿还是鱼,欸不是,你咋突然想起他来了?”校长媳妇儿灵机一动:“他真给你们捐粉笔了?”

  搞不好是她猜对了,那个沈猫儿看学校放假,就把粉笔捐到教育局去了。

  “是捐了粉笔,但是也不止粉笔。”

  校长媳妇儿没好气推了他一把:“跟我卖什么关子,爱说不说!”

  李校长脸上的笑都兜不住了,引得他媳妇儿更加好奇:“难道捐了很多粉笔?”不然咋笑成这样,脸上褶子都笑出来了。

  “很多,特别多。”李校长眼睛亮极了:“不光给我们捐粉笔,还要捐新的教学楼,新的宿舍,下雨天的时候,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房顶漏雨了。”

  “……”

  “你说,这是不是天大的好事,沈家的那孩子,可真有出息!”

  “……”

  “你咋不说话?高兴傻了?”

  校长媳妇儿伸手探了下他额头:“老李,你今天出去是不是中暑了,晕了头了?”

第151章

  恰逢暑假,学校不用上课,正是改建的最好时候。

  如果再往后拖,学生一开学,原地动工就会影响学生上课,等到寒假,土地冻结实了,更难动土。

  所以伍康跟当地官方协商好之后,沈鱼二话不说就掏钱了,趁着放假把旧房子扒掉,该修的修该建的建,不用上油漆,只简单刷一遍腻子,不刷油漆的话,不需要晾晒太久。

  而且不知道伍康怎么跟官方谈的,他只需要出建材费用,改建学校的人工由官方负责,又给沈鱼省了笔钱。

  这笔捐款当然不是一次性拿出来,沈鱼把钱给伍康,由伍康分批支付给官方,统筹监管,毕竟沈鱼不可能一直留在这里,不就之后他就要回兴城等自己的高考成绩了。

  中途伍康给沈鱼传话说,领导想见见他,还想给他发表彰,被沈鱼给拒绝了,还特别表示,捐款人是他这件事,不用特意隐瞒,但也不用特意宣讲。

  他想做这些事,本身也不是为了换一个表彰。

  当地官方办事相当效率,刚协商好,人员就陆续安排到位了。

  对于沈鱼的惊叹,伍康很不理解,这种好事不赶紧落实了,难道还要拖拖拉拉等变故发生吗?

  总而言之,整个事件进程,以极快的速度进行。

  前脚李校长还因为“白日做梦”被老婆嘲笑,第二天县里请的施工队就来到了镇上,沈鱼给的捐款,换成一批一批的建材一起被拉过来。

  不少闲的没事干的人顶着大太阳去看热闹,热不热?热死了,七月盛夏,太阳毒辣的要把人皮肤晒裂了。

  但心头更火热,谁家还没个要读书的娃娃,自家没有亲朋家也有,现在没有以后也会有。镇上的学校好了,受惠的是读书的孩子们,没有人不感到高兴。

  校长和老师们收到紧急通知,把学校里放着的东西搬走,尤其是那些旧房子里的。

  看见坑坑洼洼的围墙、低矮漏雨的土坯房被推倒,李校长又是高兴又是心疼,这房子还能用呢,他原本还在攒瓦片,想把屋顶给修一修。

  这话不能说,一说他媳妇儿就要锤他:“得了便宜还卖乖,还舍不得,看看你那笑得,嘴都要咧到耳朵了!”

  被嘲讽了,李校长想矜持一点儿,可是那笑容根本收不住。

  他让媳妇儿在家熬了大桶的绿豆汤,提到工地上分给做工的工人,谁要喊人干点儿啥,他冲的比工人还快。

  也不光他一个,还有许多老师,隔壁镇小的教务人员,甚至是镇上的百姓,都赶了过来。

  今天我家送一桶绿豆汤,明天他家送两壶解暑茶,缺点儿什么工具,谁家有就直接送过去了。

  还有听到消息的学生家长赶过来,乡下男人,盖房子这种事多多少少会一点儿,有时间就来搭把手,当个打下手的小工不成问题,所以新教学楼建设的速度特别快。

  后来沈鱼再去邮局打电话,收到了吕大姐硬塞过来的一篓子香瓜,沈鱼莫名其妙,吕大姐挤眉弄眼道:“我知道是你……”

  她指了指学校方向,“放心,我不跟别人说。”

  虽然不明白做了这种大好事,为什么不能好好宣扬宣扬,但她姐夫叮嘱了,说人家不乐意高调,那她肯定不能出去乱说。

  这沈家的凤凰儿心眼太好了,这种人活该他发财。

  随着学校这边动工,两个村子协商后,路也开始修了。

  沈爷爷跟这村长一起去参加过讨论,后来跟沈鱼说,原本方家坪村的意思是,从他们村到镇上路,由方家坪村出人工,上坎子村到方家坪村的路,由上坎子村出人工。

  但是后一段路比前一段要长大约三分之一,而且路况也远远不如临近镇子的那段,修起来肯定会比较慢。

  过不了多久又是农忙,到时候不一定能忙的过来。

  经过一番扯皮拉锯,最后上坎子村村长祭出沈鱼这个法宝。

  听说修路的水泥竟然是上坎子村沈家那个特别出息的孩子捐的,方家坪村的话事人终于松口了,感情他们是跟着占便宜,那肯定不能只管自己。

  最后商定的是,先按照之前的方案开始修,等方家坪村修完他们村到镇上的路,再掉头回来修他们村往上坎子村的路,这样就接上了。

  沈鱼不知道这样一截一截修成的路是什么样的,也没时间留下来细看了,转眼在乡下老家已经待了十多天,过了七月二十,高考出成绩的日子越来越近,他得回兴城等自己的成绩和通知书了。

  沈鱼离开之前,仔细想过如何带动家里人致富的问题。

  他认真琢磨过,留在村子里,要么养殖要么种植,这是目前最合适的道路,总不能在村里办厂吧?不合适,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

  至于后世比较红火的农家乐旅游村之类的,现在的社会环境,还远远没发展到那个地步,现在都是一心想往城里奔的时候,谁闲的没事想来乡下吃土。

  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得在农业上下功夫。

  他有这个想法,具体怎么实施却不太清楚,两辈子都是在城里长大,对这方面真的不了解。

  但他知道,光靠种粮食是发不了财的,尤其是这种靠着家里几亩口分田,就算再精耕细作,粮食产量是有上限的。

  他不懂,就去找懂的人,他爷种了一辈子地,这片土地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他最清楚不过。

  听他说了大致想法,老爷子问他,有没有什么方向,养什么种什么,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

  沈鱼把自己琢磨出来的一些路子告诉他,种植业的话,可以考虑种果树、种药材、种经济林等等。

  上坎子村两面临山,不缺山林,沈鱼不懂这山好不好,他跟虎妞三林子几人去山里玩过,只觉得植被丰茂,山地应该不算贫瘠。

  药材不好种,技术要求高,这个沈鱼其实不太建议,但如果爷爷觉得合适,他可以找专业人士过来教。

  果树其实也算经济林的一类,不过经济林包含众多,茶树、油桐、花椒树等等,成规模种植,都能收获巨大的经济利益。

  养殖业就更多了,鸡鸭鱼猪牛羊甚至大鹅,只要养好了,肯定不愁卖钱。

  就沈鱼知道的,给他炸鸡店供货的雷厂长,他的养鸡场规模,已经扩大了五倍,现在是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肉食的需求也更旺盛,以前买不到,没钱买,现在市场放开了,东西好就不愁卖。

  不管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如果家里人想干,他会尽力提供帮助,找技术人员,或者寄相关资料回来学习,甚至是资金方面,他都能给予一些帮助。

  沈老爷子听他说完,沉思良久,他知道,孙儿说的是对的,光靠种地,顶多只能让家里人吃饱饭,想更进一步,难。

  他们年纪大了,一辈子窝在村子里,享孙儿的福,日子好过,可其他小辈呢,也一辈子留在乡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

  “主意你能出,要啥学习资料,也麻烦你,但是这钱你不能出。”沈老爷子坚定道。

  自家这些年日子好过了,几个儿子的小家庭都存的积蓄,多少他不清楚,但不至于一点儿拿不出来。

  公中再凑一凑,种树也好养东西也罢,几百块钱,能先把摊子支起来。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刚开始没经验,规模弄小一点儿,一边尝试一边学习,等摸到窍门了,再慢慢扩大规模。

  稳扎稳打,步子走的稳一点,错不了。

  而且这是给各家提供发财的路,更不能让猫儿出钱,赚了还好说,这钱能还上,要是赔了呢?

  猫儿肯定不会让长辈们填这个亏空,但他又不欠他们的,安国安富他们是他儿子,又不是猫儿的儿子,不能这样欺负人,趴在孩子身上吸血。

  沈鱼知道爷爷是为他好,虽然他不差这点儿钱,但心里还是觉得高兴。

  因为是让各家自己选路子,老爷子考虑了一下,干脆把儿子儿媳妇召集起来,开了个会,专门商讨沈鱼提出的致富路。

  他的想法是,这种事肯定有风险,大家公开的讨论,愿意干就干,不愿意干不干,不强求,以后别后悔就成。

  不愿意冒险的,以后看见别人发财别眼红,愿意干的,赔了钱也别抱怨,都是自己的选择。

  沈鱼也觉得老爷子说的是,他想得再好,要是叔叔伯伯们觉得还是种地好,那他总不能逼着他们去做别的。

  不过沈鱼低估了他在家里的威望,一听说是他提出来的,个个竖起耳朵,听得特别认真。

  他们家猫儿这么出息,又不会坑他们,提出来的肯定是好事,哪个傻子会不愿意。

  搞得沈老爷子再三强调,这种事肯定有风险,要是赔了钱,谁都别怨。

  沈安兴急着听后续,嘟囔了一句:“种地还得看天气,干啥事没风险,咱又不是小娃娃,这点儿事都承受不了。”

  “听你的,插什么话!”被老爷子敲了一扇子,老实了。

  沈老爷子把沈鱼说的那些,给几个儿子还有儿媳妇儿又讲了一遍,其实不是多难得的想法,只不过现在他们脑子还没转过弯儿。

  前些年土地山林,都还是国家是集体的,山上的树都不能随便砍,家里鸡只能养两只,谁能想得到直接包山种树呢。

  但沈鱼一点破,众人就各自有了些想法。

  放他们讨论了一阵,沈奶奶也凑在里头,给大家出主意。

  毕竟是刚开始,像药材茶树这些以前没接触过的,直接就被排除了,养牛这种成本比较高的,也不怎么热门。

  让沈鱼没想到的是,最终目标主要集中在了养殖业。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54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3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在年代文里暴富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