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废太子生存指南_分节阅读_第79节
小说作者:寻香踪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10 KB   上传时间:2021-05-22 18:24:43

  短短半月之内,便招募到了五千新兵。

  剿贼是一次极佳的动员会,还有很多人因为不够条件入伍而觉得遗憾。

  萧彧也觉得不能浪费机会,便提出了全民皆兵的想法,跟学塾差不多,几个附近村子的成年男子可集中起来进行训练,称为民兵。

  一旦有外敌来袭,便能组织有效的防御。

  姚陶听见此法,直拍手叫好:“其实此法最适宜在中原各州推行,这样一旦遭遇外敌入侵,至少能进行自救。”

  萧彧摇头:“若是普通的步兵,民兵尚能抵抗一阵,若是碰上胡人的铁骑,就完全无法应对。”况且兵器也不对等,民兵只有棍棒,没有刀剑。

  裴凛之说:“至少也不是任人宰割的鱼肉。我从军中抽调人手下去训练。”

  萧彧对他说:“凛之,务必要严明军纪。军士下乡,绝不能败坏崖州军的形象和威望。我们崖州兵是为保护百姓而存在的,而不是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的旧官僚。”

  他担心的是崖州军士驻村之后,开始作威作福,大吃大喝不说,甚至还与村中小媳妇大姑娘发生一点旖旎之事,这是严重破坏崖州军威的表现。

  裴凛之点头:“此事我会重点提点。”

  萧彧说:“每位下乡的军士都自备口粮和被褥,或者发放饷银,可在村民家中做饭或者搭餐,切忌私拿百姓家中的一切物品,甚至是一个鸡蛋。”

  姚陶听见萧彧这么说,顿时肃然起敬:“郎君御下如此严厉,何愁不得民心。”

  萧彧说:“将士们本就是百姓纳粮供养的,百姓除所纳粮食之外,并不欠将士们任何。即便有百姓爱戴军士,愿意主动送东西给军士,也不能收受。实在推辞不了,便要等值购买。”

  姚陶听到这里,不禁摇头:“自古至今,我未曾听过见过军队与百姓能相处得如此融洽。”

  萧彧微微一笑:“姚大人未曾见过,那我们便要亲手打造出来这样的队伍。”

  “若是军民相处如此融洽,何愁天下不平。”姚陶感慨。

  萧彧笑道:“那便请诸卿与我一同开创这太平盛世。”

  裴凛之与姚陶齐齐拱手:“原为郎君效犬马之劳。”

  姚陶离开之后,屋里只剩下了萧彧与裴凛之。

  裴凛之问:“郎君可曾见过这样的队伍?”

  萧彧点头:“曾经有一支起于微末的农民起义军,就靠着这样铁一般的纪律,将三万队伍发展为百万雄师,最后一统华夏,开创了太平盛世。”

  “农民起义竟有这样的成就?”裴凛之显然十分诧异。

  萧彧点头:“当然,领导这支起义军的都是各个阶层的进步精英,这样的纪律便是他们创建的,非常管用。人心齐,泰山移。人心若是成了一盘散沙,纵有百万大军也无济于事。”

  裴凛之颔首:“多谢郎君教诲,凛之明白了。”

  萧彧说:“回头再将我说的这些补充进军纪中,让人人都牢记于心。凡有违抗军纪者,便要批评责罚。赏罚分明,士气才能提高起来。”

  新兵入伍,裴凛之又忙了起来。

  除了训练新兵,他还从军中挑选出了上百名出色的军士,派往崖州各乡村进行民兵训练,一时间崖州境内到处都是练兵的身影。

  崖州百姓都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有一股蓬勃的生命力正在崖州迸发出来,大家伙的精气神都提升了不少,干活都有劲了不少。

  一辆马车在萧府门口停下,姚陶从车上下来,眉头紧锁,一脸愁容。

  门房看见他,忙打开大门:“姚大人里边请。”

  姚陶问:“郎君可在家?”

  门房点头:“在的,正在接待客人。”

  姚陶说:“那便劳烦去通报一声,就说有要事禀告。”

  “是,姚大人稍坐片刻。”

  萧彧正在接待居默,办学塾的事萧彧征询过居默的意见,要不要在赛人寨里也办一所。

  居默考虑再三,还是拒绝了,因为赛人并不通官话,而派去的夫子肯定也不会说赛话。

  萧彧一想也是,双方语言不通,是没法教学的,看来只能等居岩去改变了。

  这次居默过来看居岩,萧彧便趁机与他商谈募兵一事,他希望赛人也能踊跃入伍。

  因为这是融合赛人的好机会,只有越来越多的赛人融入到汉人中来,整个塞族才能更快地与汉人融合。

  居默正好也有此意,决定从赛人寨挑选二十名勇士入伍,不过为了以防排挤,需要裴凛之亲自带队。

  萧彧也答应了,可以将这些赛人培养成裴凛之的亲兵。

  门房在外头禀报姚陶来访,萧彧便说:“我知道了,你马上请姚大人来书房。”

  居默起身,去看侄子练武。

  居岩最近练功都是赖峰指导监督的,因为裴凛之实在太忙,除了教授功法,检验成效,并不能亲自指点练习。

  赖峰的武功也非常不错,教得也用心,吉海和居岩最近都有很大的进步。

  姚陶穿过回廊,看见几个孩子在院子里练功,男女都有,练得有板有眼,旁边还有一个小不点也在手舞足蹈地打拳,看得人忍俊不禁。

  赖峰还煞有介事地蹲下来,矫正阿平的姿势,小家伙练得更来劲了。

  萧彧在书房里见到姚陶:“姚大人此时前来,可有急事?”

  姚陶用袖子擦了一下汗,从袖子里掏出一封信来:“朝廷急函,要求崖州提早征粮,押送一百万斤粮食去吴县仓库,要求六月二十日前务必送到。往年都是十月才交。”

  萧彧说:“拿来我看。”

  姚陶递上信,又说:“除了粮食。朝廷还催要珍珠,以往都是十斤珠,这次要求二十斤,不过时间倒没那么紧迫,要求九月前上贡。”

  萧彧看着急函皱眉:“战争是不是已经开始了?”

  姚陶点头:“我猜应当是。只是该如何与朝廷交差?”

第79章 丰收

  萧彧沉吟片刻:“拖, 拖到不能再拖,便摊牌吧。”

  姚陶不解:“何谓摊牌?”

  萧彧想起来这个时候应该还没有牌九,便解释:“就是公开, 不藏着掖着了。”

  姚陶有些担忧:“朝廷会派兵前来吧。”

  “还能再拖上一段时间,应该没那么快。”

  萧彧想的是,最好能等到闵翀回来, 到时候就多个善战的水师将领,新兵训练也有些日子了, 不是完全去当炮灰。

  姚陶问:“那就不提前征粮了?”

  萧彧说:“按原计划征吧,我们自己也要做一点准备。马上就要夏收了, 应该会有不少人纳粮了。”

  “珍珠也不收了?”

  “不收了。但这个不能提前走漏消息, 若还有人以珍珠抵赋税, 便依旧收珍珠。”萧彧说。

  姚陶退后一步, 拱手弯腰:“下官遵命。”

  萧彧说:“姚大人不必心慌, 这事有我撑着呢, 若是事败,我们定能保证姚大人家小安全, 只是将来或恐会离乡背井一些日子。”

  他若事败,姚陶必然是脱不了干系的,死罪是免不了的, 甚至还会株连三族,他不能连累他至此,将他们送往海外避难还是做得到的。

  姚陶深深拜了下去:“谢郎君体恤。若真事败,只求郎君安顿好我家小即可,姚某愿为理想赴死。”

  萧彧感动不已:“姚大人既然这么说了, 萧某定然竭尽所能, 守护好崖州的百姓。”

  裴凛之一回来, 也直奔萧彧的书房:“郎君,接到北边来的消息,梁王与朝廷开战了,就在五月初一。”

  萧彧说:“我已经从姚大人那儿得知了消息,朝廷快马加鞭,送来了急函,要从崖州征调百万斤粮草。”

  “这粮草是断不能送去的。”裴凛之斩钉截铁地说。

  “当然,先拖着吧,等到实在隐瞒不住了,我便揭杆称王。”萧彧说。

  裴凛之听到萧彧坚决的语气,眼中露出赞许之色,郎君的态度是越来越坚定了:“那我便加紧练兵,准备应战。”

  萧彧点头:“辛苦凛之和将士们了。”

  其实要不是突发战争,萧彧这边还是有不少喜事值得庆贺的,他播种的第一代杂交水稻可以收割了。

  第二批杂交水稻也到了收割期,有了新的杂交品种。

  从水稻的生长状态来看,崖州稻作父本占城稻作母本的子代是最好的,稻谷颗粒饱满,稻穗结子最多。具体怎么样,还是要收割了才知道。

  裴凛之领着将士们如火如荼地操练,崖州也进入了争分夺秒的一季稻收割期。

  这一次收割水稻,许多人家都多了铁镰刀,收割起来的效率显然要高出不少。

  收割那几天,萧彧也亲自下地了。但刚下去没一会儿,就被大家伙赶上田埂了,谁忍心看细皮嫩肉的郎君干这种粗活啊。

  萧彧站在田埂上,看着稻田里割禾的割禾,打谷的打谷,挑谷的挑谷,忙而不乱,井然有序,自己去了确实只能添乱。

  他对大家伙的表现非常满意,唯独对打谷的方式不满意,有的是用一个木桶,年富力强的人手里捏着稻杆,用力在木桶壁上摔打,成熟的稻谷便纷纷脱落下来。

  还有的干脆将水稻割下来后,直接挑到家门口,用竹竿敲打脱离。

  这样不仅费力气,效率也极其低下。

  萧彧皱起眉头,想起自己小时候暑假时去外婆家玩,还看到过人力打谷机。当然不是现在这种,而是脚踏式滚轴打谷机,当时还好奇去踩过几下。

  那个原理似乎不复杂,但是需要硬度比较高的精铁。

  萧彧想起这个,便转身回屋,开始在纸上画设计图,反复琢磨了许久,才终于确定下来。

  然后叫来木匠,让他根据自己的绘图打造出一个模型来,又经过反复的尝试和修改,最后终于做出来一个能够踩动的打谷机模型。

  再让铁匠根据这个木头模型打造出铁滚轴。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半月之久,第一台滚轴打谷机终于成功了。

  只是这个时候大部分水稻已经收割了,并且都开始插上二季稻了。

  但村中还是有小部分成熟得稍晚一点的水稻,萧彧便将这台新机器借给这些村民试用。

  不出所料,这台机器打谷的效率完全是摔打式的几倍,原本一亩地全家累死累活要忙两天,现在一家人半天就打完了,而且还轻轻松松。

  这简直就是天下百姓的福音,有了这个,以后还怕收割稻子吗?

  白沙村的很多村民都富有了,纷纷跑来打听这样一台打谷机需要多少钱,准备买一台。

  萧彧只收了铁的成本以及人工成本,尽量将价格压到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内,毕竟这关系到国计民生,要尽快将打谷机推广开来才行。

  在打谷机制造出来之前,萧彧种下的杂交水稻就已经收割好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7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废太子生存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