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废太子生存指南_分节阅读_第148节
小说作者:寻香踪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10 KB   上传时间:2021-05-22 18:24:43

第169章 合纵

  面对如此多的难民, 驻守边境的将领自然不敢掉以轻心,连忙增兵加强巡逻与防守,不再放难民入关, 因为担心其中混入了西戎细作。

  难民们都在关口前齐刷刷地跪下央求:“官爷, 求求你们, 行行好,让我们过去吧!我们也是走投无路了, 若是还留在西戎, 就要成为戎人的口粮了。戎人缺少粮食, 便要杀我们当口粮。”

  难民都是西戎境内的汉人,他们平时在汉中平原耕种,向西戎官府缴纳重税, 替西戎养兵养朝廷。

  然而遇到事情的时候, 第一个被牺牲掉的也是他们。这一次关中平原发生严重洪灾, 房屋毁损,粮食颗粒无收, 然后朝廷的赋税却分毫不能少。仅剩的余粮交了税之后,家中是连锅都揭不开了。

  西戎朝廷却不会对他们有任何同情,更不可能从官仓中拿出粮食来赈济他们。更何况西戎本身也缺粮,如此一来, 汉人便成了西戎人的储备粮,女人与孩子尤其受欢迎。

  边关将士听到这个,顿时想起了传说中的两脚羊,当初胡人大乱中原的时候,一旦缺乏口粮, 就杀汉人充饥, 还给汉人起了个名字, 叫两脚羊。

  没想到这种事直至今日还未绝,实在是令人发指。

  边关将领听说此事,便向州刺史请示,刺史也不及向朝廷汇报,便作主将难民放入。

  不过要求对难民进行严格的盘查,以免有西戎兵混在其中。同时也要加强戒备,西戎兵极有可能就跟在这群难民后面,随时会袭扰安国。

  果不出所料,难民后面就跟着大群的西戎骑兵,他们在难民中掳掠女人、孩子和财物,手段之卑劣,令人发指。

  西戎骑兵还结成上百人的小队,越过边境,偷袭安国境内的村镇,往往是抢到粮食就走。他们都是轻骑兵,来得快去得快,每每等安国将士赶到,敌人便已经逃了。

  好在并没有太大的人员伤亡,因为地处边界,躲兵乱已经成了百姓本能的反应,损失最多的往往是粮食、牲畜等财物。

  裴凛之早就注意到了这些,写奏章回京,向萧彧禀告自己的出兵计划。

  萧彧知道跟西戎一仗在所难免,便准了奏,命闵翀安排后勤,为大军开拔西戎铺后路。

  其实安国不少地方还在遭遇严重旱情,按说并不适宜打仗,所幸这两年种植杂交稻,粮食丰产,家家有余粮,即便是秋季颗粒无收,百姓也不用担心饿肚子。

  朝廷就更不用担心了,粮仓都是满的,广、交、崖三州不受旱情影响,粮食丰产,可以为朝廷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

  以吴州扬州的自然环境与条件,完全可以开发成为天下粮仓。只是萧彧在此经营的时间有限,吴扬一带的水利建设远不及他用心经营多年的广交崖三州,是以目前来说,广交崖三州才是真正的天下粮仓。

  只要广交崖三州不闹饥荒,萧彧便有足够的底气。

  裴凛之亲自率领十万大军开拔,陈兵于梁州,等待补给抵达,随时准备向西戎发动进攻。

  西戎今年歉收,再耗上数月,他们便会缺粮,届时出兵,才是最佳的时机。裴凛之也不着急,他就在梁州练兵,顺便收拾那些不长眼睛自己往上撞的西戎兵。

  苦不堪言的梁州百姓终于安定下来,恢复了正常生活。

  百姓通常对打仗深恶痛绝,对官兵也是避犹不及,因为官兵一来,他们就得遭殃,糟蹋庄家还是小事,还会抢掠东西,甚至还会欺凌百姓。

  但现在的官兵跟从前的相比,简直就是脱胎换骨,只在他们自己的营地范围内活动,安分守己,从不骚扰百姓,若不是听说,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多的军队就驻扎在这儿。

  官兵一来,那些隔三差五过来抢劫的西戎兵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官兵就好似护身佛,令人安心。

  百姓心中也是头一回觉得,原来官兵是这么可靠可爱的存在,是以对这次出兵也分外支持,赶走西戎人,从此以后再也不用提醒吊胆过日子。

  将士们在梁州好整以暇地操练,对面的西戎人却没法像他们这样气定神闲,因为是真的缺粮食,往年缺粮的时候,就朝南面安国这只肥羊薅羊毛,如今十万大军压境,他们就算想,也没那个胆子敢再来薅。

  既然安国动不了,那就只能朝东边的东戎与西边的吐谷浑动手。东西戎以黄河为界,分而治之,非封冻期,要过黄河不易,戎人以骑兵为主,马匹要渡河就更难了,思来想去,西戎便将魔爪伸向了西边的吐谷浑。

  吐谷浑也是戎人的一支建立的,单于姓慕容。吐谷浑人极为骁勇善战,但是人少,虽然国土面积不亚于西戎,但所治人口仅有西戎的十分之一。

  吐谷浑人是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以游牧为主。今年北方雨水多,但洪涝灾害与他们无关,倒是难得的水草丰茂,是以牛羊膘肥体壮,喜煞个人。

  本来以为能安心过一个肥美的冬天,未料竟遭遇了西戎轻骑兵的袭击,有几个小部落皆被被劫掠,老人男人几乎都被杀,牛羊马群与女人孩子则被抢回去当储备粮与奴隶。

  是的,尽管同样是戎人,他们依旧会同族相食。

  吐谷浑单于慕容景得知此事异常震怒,因为他们与西戎曾经是盟友,甚至还算姻亲,共同应对北方的柔然人,后来因为吐谷浑单于与西戎皇帝之间的一些私事,两国关系交恶,就断绝了盟友关系。

  但两国之间也达成了默契,你不动我,我不动你,始终相安无事,从未有过战争。

  没想到西戎现在竟然主动出击,实在出乎慕容景的预料。慕容景当即调集兵马,准备与西戎放手一战。

  与此同时,他还亲自写信给裴凛之,要求与安国结盟,共同对付西戎。

  这慕容景是个脑子极聪明清醒之人,他知道自己的军队再怎么骁勇善战,也无法与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抗衡,便学会了合纵连横,与自己没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安国联手,共同对抗西戎。

  毕竟西戎一直都是安国的眼中钉,去年还打得热火朝天呢。

  慕容景这一步棋走得非常对,信送到裴凛之手里,便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裴凛之知道萧彧志在天下,这个天下,主要是指长城以南的中原地带,至于往西走,能拓展多少,如何拓展,还没有具体的计划。

  吐谷浑与党项尚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之内,就算要考虑,那也得等拿下东西戎,驱逐柔然人至长城以北后再说。

  因为慕容景的提议,裴凛之决定提前出兵。

  太初七年九月,裴凛之率大军从梁州出发,出秦岭,直奔潼关。这一路上,他们遇到的阻力稀少,几乎是没什么抵抗,大约是西戎将主力全都压在了西线与吐谷浑的对抗上,这一带的守兵撤至潼关以内驻扎。

  潼关地形险要,左右皆是山,中间的狭窄通道仅容一车一马通行,守军只要在通道那端守住,几乎就很难突破。

  西戎在潼关驻扎了三万兵力,不可谓不重视,毕竟潼关一破,长安便马上就要失守,这等要事,西戎自然不敢掉以轻心。

  这样的雄关险隘,要打下来自然是费力气的。先锋将领率兵攻打了两次,皆无功而返,死伤也很惨重。

  裴凛之思前想后,决定用点奇招,否则光在这里耗着,伤亡惨重不说,也太打击士气了,仗就没法打了。

第170章 交锋

  潼关之所以难攻下, 是因为山高路陡,只有一条两山相夹的狭长山谷,守关方只需在山谷两侧布置士兵, 居高临下投石放箭, 攻方军队就是活靶子,避无可避, 几乎没有还击的余地。

  这便是安国将士两次冲关无果的原因。

  裴凛之命人扎了不少草人,找来上千头牛、驴子,将草人捆在牲畜背上,然后分批驱逐它们,趁着夜色赶至隘口,再点燃爆竹, 牛群受到异响惊吓, 拼命往山谷中跑,造成有千军万马奔腾的阵仗。

  守在山谷上方的西戎军听见动静,以为安军来袭, 便拼命朝山谷中放箭、扔石头。

  待第一轮箭雨与石雨放过之后, 安军又开始驱逐第二批牛群继续冲关。如此几轮, 山头西戎守军的石块便消耗得差不多了,毕竟石头占地方, 数量是有限的,扔完就没有了。

  待再也没有石头从山头滚落下来时,安军终于发动进攻。将士们都身披铠甲, 铠甲对弓箭有一定的防御作用,只要没有了石头, 冲过去伤亡就少得多。

  等到了关口前, 安军再不迟疑, 用早就准备好的火药轰炸潼关城门。这一次裴凛之没有吝惜火药,为了减少伤亡,接连炸了好几轮,终于将固若金汤的潼关关口给炸开了。

  这一仗从夜晚一直打到天亮,潼关守军见大势已去,这才丢盔弃甲朝身后的潼关县城逃去。

  裴凛之没有乘胜追击,因为潼关以西便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以后要面对的,便会是骁勇善战的西戎骑兵,每一场都会是恶战。他们需要好好修整,并且做好行军计划,再全面进攻。

  潼关失守,消息传到长安,顿时如炸开了国。潼关距离长安不过三百余里,步兵最多只需几天就能到。若是骑兵,那就更快了,两三日也便到了。

  也就是说,安军已经逼近长安,若是潼关县城失守,长安危矣!

  西戎皇帝元坦紧急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并发金牌召集正在攻打吐谷浑的主力军往回撤,同时派出西戎最勇猛的将领穆坤率两万将士去潼关县城拦截安军。

  根据得到的线报,西戎骑兵数量在十万左右,西戎男子自幼在马背上长大,个个骁勇善战,人人皆兵。

  而安国的骑兵加起来也不到一万,跟西戎骑兵比起来,实在是不太够看。裴凛之不敢掉以轻心,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连萧彧都参与到其中来了。

  三日后,安军开拔至潼关城外,与西戎军对阵。

  安军向潼关城内的西戎军叫阵,但是西戎军拒不出城迎战。

  裴凛之与萧繇等将领商讨:“潼关的西戎军与上洛郡及汉中的不一样,那些地方多为山地,以步兵为主。这里的西戎军以骑兵为主,不擅长守城,也不愿意守城。他们拒不迎战,肯定是在等援军,算算时间,援军差不多也该到了。”

  萧繇语气有些懊恼:“骑兵从长安到这里,想必这两日也该到了。早知我们该提前过来攻城的。”

  裴凛之摆摆手:“无妨,我们就算提前一两日过来,也未必能攻下潼关城。不妨休整好了再打,援军从长安奔赴至此,想必也是人困马乏,倒是我们的好机会。”

  果不出所料,第二日,穆坤便率领两万骑兵气势汹汹地赶到了。城内守军见援军一到,顿时松了口气,赶紧出城迎接,当然,主要是担心援军来得匆忙,太过疲惫,会被安军偷袭。

  裴凛之对偷袭没多大兴趣,西戎骑兵多且勇,他才多少骑兵,都是宝贝疙瘩,不能随意冒险。

  如此以来,两军对垒的局面便定了下来。

  潼关原守军三万人,在潼关之战中损失了一小部分,加上穆坤的援军,人数不到五万,主要是骑兵。

  安军十万人,仅有不到一万骑兵,从实力上来说,可以说毫不占优势,因为一名骑兵的战力相当于两三名步兵。

  所以裴凛之并没有主动发动进攻,而是等对方主动出击。

  穆坤是西戎最勇猛的将领,他一人之力几可抵百十人,为西戎第一战神,从未有过败绩。所以这次面对十万安军,也十分自信,因为骑兵优势太明显了,一旦冲阵,对付步兵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轻松。

  西戎援军是午时到的,他们稍作休息,便开始吹响号角,擂起战鼓,准备开战,似乎根本都不把几日奔波的疲劳放在眼中,打算速战速决,打完仗了再休息。

  裴凛之命骑兵列于阵前,待敌人快进入床弩的射程之中,便令骑兵从南北两边迅速撤离。己方骑兵刚刚撤离,藏在骑兵与盾牌后面的床弩便显现出来。

  改良后的床弩不仅射程远,而且还是多箭齐发,能射中三里开外的目标。

  而且床弩还是轮番上。西戎骑兵离安军还有老大一段距离的时候,就遭受了第一波床弩攻击,不少奔腾的战马中箭到底,将马背上的骑兵摔在地上,有的直接就被摔断了脖子。有的摔下去没事的,却躲不开后面奔驰而来的马蹄,死伤惨重。

  前面的马匹一倒,后面的节奏就被打乱了,不少马儿直接被前面的马匹绊倒在地。

  但数万骑兵还是源源不断地冲上来,床弩的优势是射程远,杀伤力大,但也有明显的缺点,过于笨重,装机慢,不够灵活,射了两三轮,西戎骑兵就近了,床弩就赶不上敌人行进的速度了。

  待敌军靠近时,床弩很快就被往后撤,换上弩枪,弩枪比普通弓箭射程远,攻击力大,而且比床弩要灵活不少。

  几轮□□过后,已经进入了西戎骑兵的射程范围内,西戎人骑在马上,弯弓搭箭,终于朝安军发动了正式攻击。

  裴凛之大喝一声:“盾!”

  立即便有盾手举起盾牌,格挡住来自西戎骑兵的弓箭。

  与此同时,裴凛之又大喝一声:“列阵!”

  盾牌后面的步兵纷纷开始列阵,十几人为一个单位,有人持盾,有人持弓,有人持刀剑,有人举着两丈长的长矛,随时准备对付西戎奇兵。

  之前往两边撤的骑兵也开始从左翼与右翼开始主动进攻。

  等到西戎骑兵冲到安军阵前时,已经有数千西戎骑兵折损了,这是穆坤没有想到的,因为这跟他们长年以来接触的安军太不一样了,这种杀伤性武器以前从未见过。

  而且很快,穆坤还发现,这一支安军的战力比他从前虐待过的安军也要强得多!士兵训练有素,进退有序,明明是他最瞧不上的最弱小的步兵,却似他们手中的长矛一样锋利,随时都能将勇猛无比的西戎勇士挑翻在地。

  这阵法是萧彧与裴凛之、萧繇等人反复商议后才定下来的,西戎骑兵勇猛,是典型的进攻型对手,单体攻击力太强,防守就会薄弱。

  而单一的步兵各方面都很弱,但是胜在步兵灵活,可以团结一致,利用配合与头脑弥补自身的不足,用这种灵活的小型阵法来对付骑兵是再合适不过了,不仅可以攻击,同时还能防守。

  穆坤以为只要骑兵跟安军短兵相接,那就能形成巨大的实力碾压,让安军心惊胆寒,纷纷溃逃,却未料第一次交锋,便踢到了一块铁板。

  情况还跟他预料的相反,敌方损失不大,己方却在已经损失了好几千精锐。

  穆坤眼见着己方士气溃散,败局已定,连忙鸣金收兵,暂停了这场战争。

  裴凛之并没有乘胜追击,敌方是骑兵,要逃命不是他们能阻挡的。清点战场的时候,发现己方的伤亡仅有对方的十分之一,裴凛之长吁了一口气,看来这个阵法是真奏效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9页  当前第1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8/169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废太子生存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