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冲喜[重生]_分节阅读_第50节
小说作者:绣生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569 KB   上传时间:2021-02-02 11:33:51

  这是个直臣,一生清贫,两袖清风,从不沾染朝堂之争,只兢兢业业履职。

  李凤岐与他来往虽然不多,却对他十分敬重。

  说话间,乔海仁已经被请了进来。一身官服穿得板板正正,发须花白,面如橘皮,只一双眼睛十分清明,藏着锐利。

  他上前拱手:“王爷,王妃。”又看向李凤岐的腿,关切道:“王爷的腿疾可好?”

  李凤岐请他坐下,命下人上茶,笑道:“乔大人何时也会说场面话了?”

  他的腿疾是借口,满朝皆知。

  “非场面话。”乔海仁摇摇头,不苟言笑:“王爷腿疾一日不愈,北疆便少了一名猛将。”

  “我便是不良于行,也能护住北疆。”李凤岐挑眉,亲自提起茶壶,给他斟了一杯热茶。

  “那王爷为何不肯护住这上京城?”乔海仁端起茶盏,看着起伏的茶叶,长叹了口气,复又放下,语重心长道:“若当真让殷氏度过皁河,最先受苦的还是百姓。”

  中州冀州虽距上京不远,但叛军一路急行而来,所带辎重必定不多。加上天寒地冻不宜久战,一旦他们过了皁河,必定会有一番搜刮以补充兵力。

  最先遭殃的是周边的城镇村庄,以及其中百姓。

  他在朝为官多年,历经沉浮,不是完全不懂朝中纷争,这些日子永安王与皇帝之间的明争暗斗,他也不是看不明白。甚至在得知永安王中毒后王府发生的诸多事情后,他也能理解永安王所做作为。

  只是在他心中,百姓永远在最前。所以他才不得不厚起脸皮,亲自走了这一趟。

  从前永安王落难,他未曾相助一分,如今却要伙同其他人逼他以德报怨,实在厚颜。

  李凤岐看懂他的愧疚,并不在意,他语气平和道:“先前之事,乔大人不必愧疚。此事一是李踪封锁消息,二则是我并不愿在局势未明前多有牺牲。”

  以他的地位功绩,李踪当初趁他中毒将他囚于王府折辱之事若是传出,朝堂中不可能无人替他说话。此事一则是李踪有意隐瞒,消息不灵通的只以为他是被囚于王府养病而已;二则是他早做准备,令五更暗中传话,提醒心腹官员不必为他与李踪起冲突。

  当时他中毒卧床不起,若是亲近他的朝臣为此与李踪起了冲突,恐怕李踪会借机清理他的人,届时这些人白白牺牲不说,他重回朝堂后,料理殷承汝也不会像如今这般顺当。

  乔海仁微讶,随后明了他的用意,拱手道:“王爷高义。”

  李凤岐摆摆手,也不与他绕弯子,直言道;“乔大人来这一趟,我也不与大人绕弯子了。皁河之役,我绝不会插手。但大人之担忧,也不会成真。”

  乔海仁仍有疑虑:“王爷何处此言?”他直言不讳道:“陈云庸才,神策军养尊处优,无论如何都不是殷氏对手。”

  这些年殷家盘踞云容,实力不可小觑。尤其是殷啸之,虽然年事已高,但在李凤岐横空出世之前,他在军中颇有声望,亦是将才。只是这些年年纪大了,方才不再显山露水。

  北昭将才青黄不接,除了李凤岐,他想不出军中还有谁有把握与殷啸之一战。

  李凤岐手指沾了茶水,在石桌上画了数个圈,手指滑动间,他道:“云容都督府辖下,分中州、冀州、陆州。中州为殷承梧所掌,冀州原也是殷承汝镇守。陆州则是殷啸之的心腹将领漆典坐镇。三州加起来,兵力约有十二三万,但如今,殷啸之只点了八万兵马,而陆州并未有动静。”

  他点到即止,看着乔海仁笑道:“我这么说,乔大人该明白了?”

  乔海仁沉吟片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起身道:“是老臣将王爷看低了。”李凤岐不是不管,而是不需要管。

  京畿三州,既是守望相助,也是互为犄角。如今殷氏反叛,中州冀州随之而起,陆州却并无动静,足以说明漆典与殷啸之在此事上并未达成一致。漆典是殷啸之的副将,跟随他多年,对中州冀州情况极清楚。若是他出兵驰援,叛军必会面临困局。

  而殷啸之若是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必定也会对其有所顾忌,不敢贸然过皁河。毕竟过了河,想再退回去,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场仗,恐怕没那么容易打起来。

  “大人一心为民罢了。”李凤岐摆手。

  乔海仁得了答案,神色舒展许多。再三拜过李凤岐后,方才告辞离开。

  待人走了,叶云亭方才出言道:“王爷就这么告诉乔侍中了,不担心他转头告知李踪破局之法?”

  实际上这局看似危急,实则十分易解。

  叛军最大的问题便是长途奔袭,粮草不足,加上天气恶劣,耗不起。上京看似不堪一击,但只一个拖字诀,就能拖死殷氏。

  更何况加黎州在其后方,前方陆州随时可能出兵驰援。前有狼后有虎之际。殷啸之若是足够明智,便不会轻举妄动。

  事实上,叶云亭也一直没想通殷啸之忽然陈兵皁河到底意欲何为,但凡他没有昏了头,这时候应该是盘踞中州冀州,逐步攻占相邻的禹州樊州,扩充兵力,再图谋南方州郡,便可与上京分庭抗礼。更何况禹州樊州富饶,还接壤东夷,不论进退都有路可走。

  天寒地冻的时节,长途奔袭攻打上京,实在是下下策。

  “大公子七窍玲珑心,竟然连这也想不明白?”李凤岐闻言,嘴角微微勾起,揶揄地看着他。

  “……是我愚钝。”叶云亭有些赧然,他确实没想明白这一层。

  破局的法子实在太简单,若是李踪知晓了,只需陈兵皁河,按兵不动。便能逼退叛军。若是再狠一些,拖到殷啸之不得不撤兵之际,再暗中派加黎州兵马在中州冀州地界设下埋伏,趁其士气低落人困马乏之际突袭,便能一网打尽。

  他想不明白,李凤岐既然不打算帮李踪破局,为什么又要将破局之法告诉乔侍中。这不就是间接告诉了李踪?

  李凤岐眯着眼欣赏他面上绯色,他捻了捻手指,压下了碰触的欲念,倾身靠近他,眉眼含笑道:“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大公子若是愿意叫我一声老师,我便告诉你。”

  “?”叶云亭缓缓皱起了眉。

  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凤岐替他答疑解惑,他叫一声“老师”本也无妨。但他的语气太过暧昧,总有些不怀好意的感觉。

  李凤岐见他面露迟疑,又靠了回去,欲擒故纵道:“不叫便罢了,这问题简单得很,大公子自己也能想出来,”

  “……”他越这么说,叶云亭越抓心挠肺地想知道缘由。

  他嘴唇蠕动片刻,到底经不住诱惑,低声叫了一声“老师”。

  这词他本是叫惯了,从前没少如此唤常裕安。但现在对着李凤岐喊出来,总有种强烈的羞耻感,叫他脸颊都有些发热。

  他甚至垂着眼睛没敢看李凤岐。

  “王爷这下愿意为我解惑了?”

  李凤岐眉目欢喜,细细咂摸了一下这里面的滋味,方才不紧不慢地告诉了他答案:“我之所不怕乔海仁告诉李踪,是因为就算他说了,以李踪多疑的性子,也不会信。”

  当初是他一力主张让乔海仁官复原职,如今他谁也没见,唯独只见了乔海仁。还告知了乔海仁破局之法。

  以李踪之多疑,恐怕只会以为乔海仁是他的人,对其生疑。

  更何况,这中间还有个韩蝉,他总觉得,殷啸之的反常举动,与韩蝉脱不了干系。

  他靠进椅背,一手支着额侧,笑眯眯地看着叶云亭:“大公子想不明白,是因为将李踪看得太高了。”他凝着叶云亭温声道:“李踪可没有大公子这么通透聪慧,一点就通。”

  “……”叶云亭被他夸得撇开了眼。

第54章 冲喜第54天 御驾亲征(补)

  李凤岐的说法很快就得到了印证。

  李踪果然没有采用乔海仁之建议, 而是再命使臣赶赴前线督战,同时又连下两道圣旨,命加黎州与陆州尽快出兵驰援。

  皁河的陈云迎到了使臣, 接到了圣旨。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迎战。

  他虽然平庸无才,但也不是看不懂形势的蠢货。这些日子叛军在皁河对岸安营扎寨,唯有殷承梧带领小拨人马越过结冰的河面, 时不时挑衅一番。这做法不像是要动真格,更像是在戏耍他们。

  他隐约觉得其中有些不对, 但使臣送来的圣旨命他务必将叛军阻击在皁河,等待援军赶来。他只能将那点不对劲的猜测抛到了脑后去,在使臣的监视下,点齐人马主动迎战。

  神策军第一次主动出击。陈云命副将带人到河边叫阵。

  对岸的殷承梧听着营外动静,丝毫未被那副将的叫骂激怒, 他淡淡一笑, 给殷啸之斟了一杯酒, 沉声道:“那小皇帝果然没采纳永安王的建议。”

  殷啸之端起酒杯,却不饮。将酒杯在手中转了转:“他做贼心虚,怎还会信永安王的话?”他阴沉一笑, 将杯中酒尽数洒在窗外:“按计行事,我必要取他项上人头祭你小弟!”

  听他提到平白丧命的小弟, 殷承梧面色也一阵发沉, 他仰头饮完酒, 将酒杯重重搁在案上,冷声道:“孩儿这就去迎战!”

  ……

  雪花纷飞之中,神策军与殷家军第一次大规模交战。殷家军似有不敌,逐渐往对岸后撤。副将见状大喜,振臂一呼, 领兵趁胜追击。

  结了厚实冰层的皁河之上,冰面湿滑,时不时还有突起的尖锐冰棱,人甫一站上去,连身体重心都难找到。

  副将本想乘胜追击,但踏上了冰面,才发觉形势不对。神策军这些年养尊处优,少有对敌,此时别说在冰面上战斗了,在冰面上稳住身体都是难事。反反观殷承梧一方,他们似早有准备,将某种锯齿般的圆环往靴子上一套,便一改先前溃势,步伐稳健、声势大涨朝他们杀来——

  “中计了!”副将一惊,立刻命旗手传令撤退。然而兵卒们惊慌之中往后撤退时,却根本无法控制身体,不少兵卒跑了两步便滑到在冰面上,其他士兵见状,只能更加小心翼翼,但如此一来,撤退速度势必慢了下来。敌军眨眼间已到眼前。

  殷承梧看着狼狈不堪的神策军,嘴角撇开一丝冷意。他□□向前,扬声道:“给我杀!一个不留!”

  ***

  神策军大败的战报传回上京,满朝静默。

  下朝之后,李踪召集几名重臣在政事堂议事,连避嫌的叶知礼也破例召了去。

  李踪坐于上首,下头太傅韩蝉,常侍崔僖,中书令叶知礼、门下侍中乔海仁,尚书令魏书青,兵部尚书戚邵等人分坐两列,均神情肃穆。

  “陈云又败了。”李踪朝前倾身,目光扫过几人,缓缓道:“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乔海仁首先出言道:“陛下,臣先前所提之法——”

  “侍中大人不必再提。”李踪抬手打断他的话,不愉道:“叛军都打到了皁河来,将朕的颜面踩在了脚底下,若是朕一味回避,不敢应敌,世人该如何看待朕,如何看待北昭皇室?!避而不战,此乃懦夫所为!”

  “是啊。”崔僖附和道:“侍中大人怕是年纪大了,胆子也跟着变小了。”

  “……”乔海仁嘴唇张合,到底满面颓然地坐下了。

  难怪永安王半点不介怀地告知他破局之法,原来是早有所料。他瞧着面色各异的同僚们,只觉心中一阵苍凉,如今坐在这里的,有几个是真心想平息叛乱,又有几个考虑到平白战死的兵士与无辜被牵连的百姓?

  尚书令魏书青接话道:“叛军不平,不足以彰显天威,只是殷啸之领兵多年,能力不俗,一时半会恐寻不到能与他对抗的将领领兵。”

  “若不是永安王中了毒寒了心,如今又何至于到此地步。”戚邵扫过上首皇帝与下位韩蝉,嘲讽一笑。

  “戚大人如今说这话又有何意义?”韩蝉冷冷瞥他一眼:“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永安王如今所为,不过是证明他早生异心,眼下以此为借口推诿罢了。”

  戚邵皱眉:“无凭无据的,太傅可不要含血喷人!”

  “够了。”李踪一拍桌面,打断了两人争辩,他面色难看道:“今日是寻诸卿来商议如何退敌的,而不是来当着朕的面吵架斗嘴的!”

  他凝着戚邵一字一句道:“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戚爱卿可是对此不满?”

  戚邵敛眸:“臣不敢。”

  “那便继续议正事吧。”李踪扫他一眼,看向韩蝉:“太傅可有良策?”

  韩蝉沉吟片刻,道:“神策军接连战败,气势颓败。加之陈云平庸无能,领兵不善,吃败仗乃是情理之中。反倒是叛军接连胜战,气势大涨。如今之计,唯有寻一有声望有能力之将领领兵,方才能重振士气。”

  这事李踪也不是没想过,只是如今武将青黄不接,除开李凤岐,竟一时寻不到合适人选。

  “可如今并无这样的将领。”

  韩蝉却是轻轻笑了笑,他抬首看向李踪:“依我看来,不必寻其他人,陛下便是最合适的将领人选。”

  此话一出,满座皆惊。

  乔海仁还是忍不住道:“陛下身为一国之君,安危关系国本,如何能以身涉险?!”

  戚邵也不赞同:“陛下未曾领兵作战,御驾亲征,有失稳妥。”

  其余人不发一言,显然也觉得此举太过冒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31页  当前第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0/13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冲喜[重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