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摄政王_分节阅读_第1节
小说作者:胶东大葱/蝎子兰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955 KB   上传时间:2019-01-10 15:18:13

《摄政王》

作者:蝎子兰

文案:

帝国风雨飘摇,油尽灯枯的皇帝梦见日月坠于海——弥留之际,陛下喃喃低叹:日月,没矣……

先帝没有来得及看到,天崩地裂的万顷惊涛中,一条玄龙肩负日月出东海,直入苍穹。

终有日月丽天,天下大安。

鲁王李奉恕安安稳稳活到二十二岁,期间在山东默默种了六年葱。兄长撒手人寰,太子年幼,一朝天降大任,进京……摄政去了。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老读者作证,本人写的故事BE过么╭(╯^╰)╮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天之骄子 朝堂之上

主角:李奉恕,王修

孤臣幼主

第1章

  摄政王当得真挺憋屈。

  对于李奉恕来说,可能区别在于在山东种大葱还是在乾清宫种大葱。

  李奉恕从小到大安分守己。兄弟几个他出身最糟,亲娘是个嫔,死得还早。其他兄弟,即便都是庶出,亲娘或是皇帝青梅竹马或是皇帝一见钟情要不然娘家势大财大,最不济能唱能跳有点撩拨男人的特长。他娘……来得悄无声息,走得悄无声息。李奉恕深刻怀疑,要是没自己的话,皇帝压根不会记得她。

  李奉恕的爹,景帝,是个各种意义上的炮仗。景帝出生就是太子,打小就受宠,脾气不是一般的大。景帝的老子宣帝性子比较懦弱,给御史言官欺负得半死。有些话皇帝不能说皇帝儿子可能说,宣帝乐得有个儿子给他出头。景帝益发骄纵暴虐。景帝亲娘,当时的皇后甚至都怕他。景帝即位,脾气简直不能叫脾气,叫霹雳。贩夫走卒脾气大那叫莽夫神经病,皇帝暴躁那叫君威难测。一般皇帝打人都是让大汉将军动手,景帝爱好自己亲自上,挽起袖子对着臣子宫人儿子连踢带打。宣帝唯唯诺诺谁的话也听,御史言官皇室宗亲跳得不能更高,哪儿都有话说。景帝性子躁烈动不动暴跳如雷,大晏朝不能更和谐。可见不论是皇亲国戚的金屁股还是文曲星下凡之后的清贵屁股,都是怕打的。

  景帝前朝臣子后宫嫔妃揣摩圣意全都有各自一套独门绝技,使着看家的活儿讨好景帝,只除了一个人,景帝六儿子,李奉恕。

  李奉恕亲娘早死,皇后可怜他没娘就抱到自己宫里养着。说实在的也没亏待他,因为嫡出的太子也不是日日都能看见自己亲娘的,皇家要脸面规矩。伺候的宫人们没必要尽心竭力,也不至于偷奸耍滑,李奉恕自己一个人浑浑噩噩长大。

  六皇子没亲娘,看着好像也不是天纵英才,皇帝几乎忘了他,天时地利人和,宫斗水深火热的要紧关头都把他漏了。娘娘们花儿粉儿小曲儿地斗,皇子们诗啊文啊骑射啊地撕,见面一句话里十个机锋,一个假笑里十成毒。

  ——六皇子自己站在自己的小院里看着砖缝里的枯草发呆。

  李奉恕不懂得宫斗的精华关窍,察言观色的能力也没比这一宫人精高哪儿去,机锋打到他身上他也未必能明白。景帝发作他,他就木木地跪着,任打任骂。在景帝看来他那个德性,不是梗着脖子不服气就是对着自己老子甩脸子,肝火更胜,怒骂他“骄横跋扈,放肆狂妄”。

  可冤枉他了,他就是单纯的,没表情而已。

  景帝挺快就把自己气死了。死那天宫里不太平。李奉恕十五,没人提他出宫建府的事儿他就一直住在宫里,那天睡到半夜爬起来看满地火把,四处是兵卒跑步时摩擦的声音。娘娘们皇子们的鸡争鹅斗有了结果,嫡出的太子名正言顺地继位,就是死了以后的成帝。

  李奉恕没站过队没害过人,成帝或许是不想搞太绝,封他个鲁王扔山东去了。第一山东离得近便于监管,第二成帝对李奉恕印象不算坏,山东也算富庶之地。

  离宫那天,下着小雨。李奉恕一点留恋也无,逃命似地跑出了皇宫,跑出了京城。他一直觉得脖子上掐着一只手,稍稍用点力就能掐死他。京城在他身后越来越远,渐渐看不见了,追不上他了,他觉得脖子上那只手松了松,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在山东的日子乏善可陈。鲁王府是景帝朝就闲置的,一片荒芜,新晋鲁王刚下马车,王府里还没收拾妥,乱七八糟兵荒马乱。鲁王府的大奉承一看李奉恕心肝儿就颤,这位主仿佛不像好伺候的样子,十几岁的年纪一身杀伐之气。李奉恕抬腿走进院子,盯着鲁王府地面上的石砖看,石砖缝儿里钻出杂草,异常顽强地活着。鲁王殿下看得专注,仿佛终于找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属官下人缩着假装自己是鹌鹑,呼吸都含着半口气。

  高而威严的龙子凤孙冒一句:“种什么好活?”

  所有人瞄鞋尖,一个黑眼睛的年轻人操着浓重的胶东味官话说:“葱吧。”

  李奉恕看他一眼,年轻人临危不惧不卑不亢,端着风仪站得挺拔。瘦,高,单薄,一对黑龙晶似的眼睛,有勃勃的神采与……笑意。

  李奉恕把兴趣从地砖挪到年轻人的脸上:“你……是哪个?”

  年轻人掷地有声:“回殿下,我叫王修,是仪宾。”

  鲁王殿下李奉恕刚刚抵达山东,记住一个人,叫王修。

  于是鲁王开始六年的种葱生涯。他基本不出门,也不咋爱搭理地方官员。没有王妃,对美女美男全都没有兴趣,天天种葱。整个鲁王府倒真正“郁郁葱葱”。

  全是葱。

  鲁王的葱能长到比人高,酒盅粗细。鲁王不爱搭理人所以进项寥寥,胶东仪宾王修灵机一动把他种的葱都拿去卖,打着“鲁王亲种,王府大葱”的噱头。没想到销量不错,大葱外面看着就是有点粗,剥两层下来味道又鲜又冲,特别下饭。

  京城把鲁王给忘了,鲁王自生自灭。

  谁知道鲁王自得其乐。

  大奉承发现这位主就是长得凶,其实挺好打发。平时就爱蹲着种个地,以葱为主。

  胶东仪宾蹲在一边感叹:“王爷的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鲁王两手泥,大高个子蜷着,听王修大大方方的响脆马屁。

  胶东仪宾王修乐呵呵。

  王修原本就是豁出去了。才学还是有的,起码二十岁中举,不是啥天纵英才在大晏朝也算数得着的。爹娘给的外表也好,长身鹤立一表人才,要不然不能进王府当仪宾负责礼仪接待,要知道一般情况下这个职位上的可都是王爷女婿后备役。有才有貌,可惜了,家里太穷,中了举没钱打点找差事基本和没中一样。接着往下考吧,也可以,看着爹娘饿死在自己眼前。既无法上下打点也无法接着科考,偏偏别的本事没有,一辈子心眼儿都用在读书上了。一个举人给人当西席王修也咽不下这口气。

  正赶上山东天降一个鲁王。说是现从宫里带人来不及了,直接在山东招吧。王修把心一横决定去试试运气,好歹是份差事。家里几天没开锅,王修把裤腰带勒得紧了些。他基本上到了山穷水尽,逼得自己只想笑,摸着腰带盘算,如果应聘倒也好,人家不要呢,就用这根裤腰带吊死在鲁王府门口。

  幸而李奉恕不知道自己的王府差点面临如此风险,对王修不错。在王修看来,虽然这个鲁王天天蜷在家里憋着,看着一点也不那啥,贵在好糊弄,脾气不错。

  脾气当真不错,一次无意间撞见王修光着身子用井水冲洗,夜里白白一大条两溜小排骨,都没说什么。那之后,才真的算记住王修的名字。王修颇有自知之明,李奉恕铁定不是因为自己的姿色。

  然而老天终究是看李奉恕不顺眼。四平八稳过了六年,京城又宫斗,成帝翘辫子了。翘辫子不要紧,太子刚三岁,主少国疑。景帝直系儿子剩了俩,粤王李奉念,鲁王李奉恕。臣子们决定迎一个王爷进京监国摄政,粤王是来不及了,鲁王刚刚好。新晋太后拼死反对,奈何太后的娘家不能以一当十,对抗不了整个文官集团。太后天天抱着皇帝哭,惶惶不可终日。

  当年可是老皇帝认证的,鲁王骄横跋扈。摄政王,王莽就是摄政王!可怜他们堂堂嫡出的太子如今登基还要受制于一个小人得志的庶子,哪有他们娘俩的活路哟!

  鲁王进京那天整个京城都在窃窃私语。鲁王不在的这几年市井流言翻着花样地编,景帝骂过他骄狂,他如今在流言里比得上梁冀。

  可惜李奉恕浑然不觉自己在话本里还能如此有魄力,他拉着大葱和王修,怀里揣着葱种,打老远看见皇宫张牙舞爪的剪影,抿了一下嘴。脖子上那只手,终于又掐了上来。

  鲁王回京欢迎仪式一切从简,鲁王没有异议。太后领着小皇帝绕来绕去试探来试探去,李奉恕一部分听明白了懒得理,剩下一部分没听明白懒得想,沉默以对。他生得高大严肃,五官轮廓很深,这六年种葱太阳晒得棕黑,微低着头就像陷在影子里,十分有一种沟壑城府深藏不露的错觉。

  太后心里悲从中来,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跟鲁王周旋。鲁王没应付他,盯着三岁的皇帝看。皇帝也盯着他看,两只属于景帝的眼睛。皇帝像景帝,也像成帝。景帝暴虐成帝狡诈,景帝之前还有很多帝,一代一代亲娘宫斗自己宫斗自己老婆儿子宫斗的胜出选手的优良血脉一点一滴完美地汇集在皇帝身上,他还会有儿子,儿子再斗下去,而且会乐此不疲。

  摄政王看着皇帝和太后几乎是瑟瑟地依偎在一起,笑了一下。他原来,是作恶来了。

第2章

  天承六年十月二十,小皇帝李启烆,在鲁王敕封诏书上用了宝。一片恹恹的白孝中,鲁王正式摄政。天上没异象,地上没祥瑞,民间没动静。摄政王走马上任的开始显得四平八稳,甚至于乏味,丝毫没有影响到小民的生计。

  李奉恕正式摄政第一天,啥也没干。皇帝坐太和殿正中龙椅,他坐左边新加的大椅,堂下朝臣吵成一团。难为三岁的皇帝沉得住气没尿裤子。朝臣还没把李奉恕揣摩透,看他沉着脸很能唬人的样子,心里都有点惴惴。历来摄政王就不是什么好词,不和皇帝你死我活都不称职。首辅力主迎鲁王,老神在在。

  众人顾虑到鲁王跋扈的名声,恐怕不好相与。何首辅经历过景帝成帝,伺候过俩神经病而屹立不倒,很是让人尊敬。比较粤王和鲁王,粤王是景帝老儿子,景帝死的时候才九岁,现在也刚十五。他本人也无不良记录,无奈有个能作天作地作死的娘,把当时的皇后现在的太皇太后恶心得够呛,景帝一死,封他个前无古人的粤王,滚蛋就国了,一去三千里,基本等同发配。

  鲁王年少的时候没摊上什么好词儿。景帝就骂过他一回统共八个字,民间给润了润色成了八百字明君教子,明君发神经把自己弄死之后扩充成了八千字,成帝即位有了个话本,骄奢淫逸欺压百姓的“潞王”被不拘哪个青天大老爷为了正义铡了又铡。这回成了摄政王,戏曲回目都出来了。

  大多数人都认为粤王应该比鲁王好拿捏。要不怎么说只有一个人能当首辅呢,眼界就不一样。

  当时文臣分了两派,一派支持迎鲁王,一派支持迎粤王。粤王到底还是输在路途遥远,鲁王轻车从简,先进京了。

  文官们做了充分的战斗准备。毕竟鲁王声名在外,真要是个梁冀,就一定要豁得出去。这权利交接的档口可是文死谏的绝佳时机,整个大晏朝都虎视眈眈,成帝陵还没修好,成帝的棺材还停在乾清宫呢。自古死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白死。宣帝优柔寡断,真要惩治撒泼的大臣,人家坐念唱打一套活儿都使完了,就等着天子一怒给他的一副铮铮傲骨画龙点睛。景帝可不,塞了嘴拖下去直接打,半句废话也不要有。因此宣帝实际上脾气挺好个人,风评民意甚至不如景帝。都知道景帝不吃诤臣那一套,也不给自己时间唱大戏,名声根本落不下,一顿打只有同僚知道——同僚知道有个屁用。景帝朝的大臣反而都跟鹌鹑似的。人善被人骑,皇帝也一样。

  其实现在也像唱戏。摄政王坐得板板直,面沉似水看着大臣们激烈地吵架。他算看出来了,吵架也是有技术的。毕竟一个早朝从天没亮开始到晌午将近两个半时辰,一直不住嘴地打舌头架还不用喝水,并且得保证嗓音洪亮气势不输,摄政王自己都不行。这是基本功,再往上的,谁明着给谁结尾实则下绊,谁跟谁争得面红耳赤其实落衙回去好得一起喝酒。

  吵架的嗡嗡声很催眠,摄政王越来越困。早朝完了还有午朝,中午吃了饭根本没法睡觉。很久没起得比太阳还早的李奉恕困得有点犯恶心,皇帝还在那儿坐着呢。真不愧是成帝的种,虽然浑身奶膘坐龙椅里就是一坨,但是还是挺像模像样的,天不亮就能起来,比摄政王都能熬。

  李奉恕昨天收拾带来的葱收拾一下午,腰酸背痛。带来的葱真心不少,四辆大马车里塞的全是葱。本来还想送送人,被王修坚决反对了。李奉恕看葱就跟看花似的,有的人凭味道就能分出牡丹品种年岁,他也是一样的,葱是宝贝,理气通络,解热祛痰。可惜除了他,别人不这么想。

  朝臣底下还在激烈争论。李奉恕都忘了他们在争啥,极有可能他们自己也偏题万里。摄政王决定稍微挪挪屁股,将一条胳膊撑在大椅扶手上。一屋子中老年男人实在是没啥看头,李奉恕眼神乱飘看着看着看到藻井上。他一直听说龙椅上面悬把大锤子,太和殿实在是高,加上有层层布幔,看不大清楚。

  群臣忽然停了争执,愣愣地看摄政王。摄政王随意歪着,一支胳膊撑在扶手上,仰着头向上看。比起历朝历代像被罚坐一样的皇帝,摄政王这个姿势够狷狂孟浪的。皇帝实在挨不住好奇,转过脸来看他。摄政王不紧不慢地把目光从藻井上放下来,似笑非笑地看着群臣,忽然问道:

  “孤听说这龙椅上都悬着大锤。有违天意的人坐上来便会被大锤砸死。是么。”

  大臣们惊恐。小皇帝到底小,霎时眼红要哭不哭。李奉恕懒洋洋站起来,高大健硕的影子哗啦把皇帝给遮了。他伸长胳膊伸了个懒腰,不紧不慢道:“今日起,皇帝午朝免了。皇帝年幼,仍需读书上进知礼明理,午膳过后歇一歇下午用作读书习字。你们吵够了?”

  群臣面面相觑,李奉恕道:“那散了。”

  说罢,他一步一步走下丹墀。他实在太高,或许他是像了那个开国的太祖,每个动作肌肉都隐蕴着力量。他穿过那群读书人中间,老的少的都要微微瑟缩一下。许久不见的生物本能告诉着这些大人物们危险。

  京城里一直服国丧,到处白布都没拆。京城里本来的鲁王府需要修缮,现在去踹宗人府的门估计也来不及。干脆自己找人弄一弄算了。还要收拾一下那个花园,看看土地能不能种东西。那帮东西鼻孔都快长脑门上了,可真是求不动啊。

  娘的。

第3章

  王修是摄政王的狗腿子,所以被李奉恕塞进了中书省,目前是七品的都事。

  摄政王去上朝,王修去报道。

  一个乡下土炮举人呼噔成了七品京官,不被排挤那像话吗。虽然中书省已经是个摆设,王修第一次去值房,来来往往的人看着他笑。他询问找谁录名,他们笑。他转晕了问路,他们还是看着他笑,他们就是不会开口说话。从值房到花园都很寂静,上空单只飘荡着王修胶东味浓重的官话——他们就是要让他听听,好好听听,他自己这满嘴的土渣子。

  摄政王下朝就回家,京城鲁王府新晋的大奉承姓刘,是宗人府调来的,惴惴地揣摩这位殿下的心性。揣摩来揣摩去,竟然只有一样:不搭理人。

  摄政王是真的谁也不搭理,轻易也不要烦他。刘奉承小时候在街上听说书,说兽王老虎吃饱了喝足了自己趴着,等闲不要去招惹,还能保一命。这位鲁王真心不像皇家锦绣堆里长出来的芝兰玉树,一身疆场上带下来的杀伐之气。可是山东这六年好像也没发生啥战事?即便有战事,一个王爷用得着上战场么?

  摄政王撸着袖子在家拆捆好的大葱。进京来得急,在山东没晾得完全干透,捆在一起路上闷着了,有些葱表皮甚至发烂。他把前襟往裤腰带上一塞,然后把拆开的大葱小心地摆在各种能摆的气流良好的地方,等表皮完全干透。京城的鲁王府生机盎然,葱气冲天。

  “葱是好东西。”

  他自言自语。

  鲁王府,或者摄政王府里的下人都被他赶到一堆挤着,谁也不能碰他的葱。他亲自搬运拆解晾晒,几十斤几十斤地扛来扛去不假人手,活像在囚笼里被着自己的猎物打转的困兽,在无声地咆哮。有个皇后塞来伺候的丫鬟忽然就哭了。

  李奉恕扛着一捆葱差点被绊着。地上蹲着个人,傻不愣登地看他忙来忙去。李奉恕伸脚踢踢他的屁股:“起来。”

  王修抓着根葱仰脸看他:“王爷,你的葱不错。”

  李奉恕嗯一声。

  王修盘腿坐下,剥开一棵半人高的大葱表皮,大口大口啃起来。他家穷,太穷,他很小还不算要脸的时候经常去掐别人小摊上的葱叶子。一般人买葱不怎么吃叶子,他掐几下摊主不会说什么。于是那几根葱叶子就成了他口中可以丰富一下贫瘠记忆的味道。那时候他想要的,是一整棵的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7页  当前第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1/1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摄政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