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簪缨问鼎_分节阅读_第94节
小说作者:捂脸大笑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17-03-18 14:50:46

蹶张弩的制作工艺,远比手弩麻烦,造价也要贵上三倍不止。就算是潞城府衙,也没法大量给兵士配备。

梁峰皱了皱眉:“步兵对战骑兵,终究还是要靠弓弩。长矛阵对于少于己方的骑兵还行,若是两军人数对等,恐怕无法克敌。”

这也是千百来打出的战斗经验。就像汉时名将李陵,五千精于弓弩的步卒对上三万骑兵,硬是靠长戟手和盾手为拒马,弓弩手在后列阵,把敌人打的落花流水。后来敌军增加为八万,李陵还且战且退,打了数天,杀了匈奴将近万人,直到弓箭储备告罄,方才落败被擒。

要知道汉时,每位弓手携带的弓箭为五十支。按照十日的储量计算,保守估计,这一战就消耗箭矢二百五十万枝以上。面对这样的装备优势,就算是全盛时期的匈奴骑兵,也不敢撄其锋芒。

同样,大宋能够硬抗辽、金、蒙三者数百年,也是因为其军备超乎常人的发达。神臂弓、八牛弩等等利器,加上火药和堡垒战术的运用,才让那些游牧民族狗咬刺猬,无从下嘴。

如今他们这点人手,对抗匈奴数万强兵,也必须从远程战上想些办法。

思忖片刻,梁峰道:“也许能做些霹雳砲,用散弹或是其他弓弩,再作一条防御阵线。”

古代所说的砲,其实是指投石机,故而用“石”字偏旁。霹雳砲,乃是三国时曹操手下的谋士刘晔进献的投石车,因声如霹雳命名。后来马均对其进行改良,制出旋风砲,堪称是攻城一大利器。

然而把这东西用在野战,却是谁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奕延摇头:“怕是不行。霹雳砲准头堪忧,更何况需要多人拖拽绳索,拉梢装石。太耗费人力。”

这话让梁峰一怔:“拖拽绳索?”

“霹雳砲需要盛放石块为弹,另一边,自然要靠人齐力拉梢,让石块弹出。”奕延见梁峰不明白,便仔细解释起了投石车的构造。

听奕延这么一说,梁峰才反应过来,原来中国古代的投石车,都是人力驱动的。一边放石弹,一边垂下绳子,由青壮同时拉动,依靠这股力量,让石弹射出。普通单梢投石车,就要由四十人拉拽,若是换了大型投石车,要上百人才能发射。耗费人力且不说,根本谈不上准头。所以只能攻城这种目标极大,又不能移动的时候,才能使用。

这忒么是影视剧误我啊!梁峰不由苦笑。古代战争片里,可都是机械投石机,一开机关,火球就嗖嗖往敌人城池里飞,哪出现过人力驱动的?不过这样,倒也解释了为何蒙元攻打南宋时,使用的回回砲会让宋军大惊失色,无法抵抗。恐怕就是当时西方的配重式机械投石车传了过来,攻击力远胜人力投石车吧。

不过知道了症结所在,问题就好解决了。他手下的能工巧匠可不少,又有大数学家刘徽的两位亲传弟子,还能造不出可以升降刻度,保证精确性的机械投石机?归根到底,不过就是力臂和力矩的问题。再培养出一批可以校准射程的射手,组建一个“砲”兵营都够了。

“霹雳砲我会让人改进,做成小型,不靠人力拖拽的样式。射程在三百步左右。届时便可以用霹雳砲和蹶张弩作为第一和第二防线,随后则是弓手。如此层层消耗,抵御匈奴骑兵也就有了把握。”梁峰最终拍板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自从深入了解这个时代的金属制造水平之后,梁峰才发现,如今造火药简直是异想天开。不说铁、铜匮乏的问题,就是让炮管内壁光滑这一点,就没办法实现。任何现代化造物,都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需要各式各样不同的工业体系同时作用。而跨越这个鸿沟,绝不是一拍脑袋就行的。

如今,他确实能提前于时代,但是最多也就是一步两步。而这一步两步积少成多,方才能拖动胜利的天秤,落在他这一边。

“若是能有射程三百步之神兵,属下定能让敌骑无近身之法!”奕延对梁峰的话,倒是毫无怀疑之心。主公在奇工巧技上,无人能敌!他说能做到的,就一定能做到。夜袭时都能制出流星坠营,莫说区区一个砲车。

面对奕延这无条件的信任,梁峰不由笑道:“如此最好。”

这时,两军营官齐齐登上了山丘。王隆面有得色,孙焦则愤愤不平,显然是不甘心就此落败。

见两人神情,梁峰板起了面孔:“这一仗,各有得失。作战报告,一人呈上一份。分析战例,再整合出新的战略构想。奕延,这两支新军,便交给你了。”

这话,立刻让两人冷静了下来。看到踏前一步的,面冷如霜的上司,不由暗暗叫苦,生出同病相怜之感。

山下,救护营的护士已经入场,救治起受伤的兵士。马儿长嘶,烟尘飘荡,一派繁忙景象。

作者有话要说:  梁少:呵呵,人拉的投石机老子木有见过(冷漠脸

第147章

不算宽敞的厅堂中, 摆放着十余张书案, 每张案前, 都端坐着一位年轻士子。如此多人挤在房间里,却没有半点嘈杂之声,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响。

陈崇也在埋头抄书。家住屯留, 他是过完正月十五,方才来到郡府的。原本只打算在书馆中抄上一个月的书,就返回家中。谁料一进书馆,他就被这里的藏书迷花了眼睛,一口气待到了现在。亏得书馆之中开设了专门为士子准备的宿舍, 否则他连驿亭恐怕都住不起了。

饶是如此, 带来的钱粮也花的七七八八。就像现在, 还未到晌午,他的肚子就开始哀鸣, 叽里咕噜叫个不停。也亏得书房里饥肠辘辘的人很是不少, 还有抄书抄的忘了吃饭的, 他这腹鸣, 才不至于惹人注目。

不过就算饿的要命,陈崇也未停下手中毛笔,反而更专注了些。在他笔下,一个又一个字落在了微黄的纸面上,就像流淌的泉水,让人心旷神怡。这是他抄写的第二十本书了。只要抄完了这册,他就可以用换来的五册白纸,抄写自己想要的书目。

陈崇不像其他人那样,得了奖励的书册,就慌忙去抄些东西。而是仔仔细细把抄过的每本都记在心中,拣选值得抄录的,准备回头一起抄下来。郡府送的纸册相当厚实,若是字写小些,恐怕能抄更多!

抱着这样一腔热情,饥饿仿佛也离得远了。陈崇一笔一划,仔细把竹简上的文字誊抄在纸面上,分毫不敢懈怠。

又写了半个时辰,窗外有钟声响起。像是被这声音惊醒了,众人纷纷放下手中纸笔,摸出随身携带的木碗,向外走去。

陈崇赶忙也收好纸笔,起身跟在了人群之后。这是书馆发放粥水的时候,每天两次,人人都可以领到两碗热汤。有时还不是米粥,而是加了蛋花和菜蔬的肉汤,配上干粮下肚,能顶半日的消耗。

对于到书馆抄书的贫苦士子而言,这可是难得的美味。陈崇自然不会错过这重要的一餐。

距离耳房还有十来步,一股浓郁的香气就飘了出来。陈崇嘴里立刻分泌出了唾液,这味道,是鱼汤!

没想到今日竟然有鱼汤,前面的士子也激动起来。赶忙排好队列,一个个把碗递在守着汤锅的仆从面前。那仆从也是个圆滑之人,根本没有倨傲神态,反而一脸笑容的把汤盛上,还时不时叮嘱两句“小心烫手。”、“这分量可够?”之类的问候,简直体贴到了极处。

终于轮到了自己,陈崇赶忙递上了木碗,那仆役轻巧的舀了满满一碗,递了回来:“郎君小心烫手。”

陈崇接过木碗,走到了一旁的排桌上,此刻桌上已经并排坐了数人,他也不嫌拥挤,挨着另一人坐下。今日的鱼汤熬的浓稠,呈奶白颜色,上面漂浮着几段葱花,细细闻来,还有点姜辣。鱼腥味被彻底盖了下去,只能看到上面漂浮的丁点油花。

这样一碗汤,在这春寒料峭的时节,简直让人胃口大开!陈崇掏出怀里揣的干粮,撕碎之后泡进鱼汤之中。干硬的饼子浸满了汤汁,立刻变得松软可口。用木勺舀起,他痛痛快快吃了起来。

都是年轻人,又辛苦抄了一上午书,谁还在乎吃相?旁边也净是吞咽喝汤的声音,陈崇惦记着今天的书稿,吃的比旁人还要快些。不一会儿就吃完了一碗,又起身去盛了一碗汤,想用汤水把肚子填饱。

这时,身旁有人聊起天来:“真的可以前往府君举办的上巳游宴?”

“可不是嘛。我听说只要在书馆抄书的,都有资格参加宴席……”

“啊呀,难不成府君要提拔我们?”

“也许是要开郡府的庠序,让我们也能进学?”

吃饭时这么闲聊,简直有失礼仪。但是听到这些,谁还在乎礼仪啊!前后左右无不竖着耳朵听那几人闲谈。陈崇喝汤的动作都慢了些,府君真会让他们参加上巳游宴?那不是士族才有资格去的吗?他们这些寒士也行?

然而一碗汤喝到了底,那边的讨论也没说出个所以然。陈崇叹了口气,清洗过木碗后,又快步回到了书案前。与其担心这个,不如先好好充实学问,只要才学扎实,总有出头之日!

只是陈崇没料到,这个日子来的如此之快。

几日后,便是上巳。果如那几人所言,府君请书馆众士子赴宴。饶是有些心理准备,陈崇也紧张的不行。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衫,他跟随书馆众人,一起来到了漳水河畔。

漳水分清浊两支,清漳水发于太行山脉,水质澄澈。浊漳水则分三源,皆出自上党,泥沙较多,水质浑浊。又因其水势大,在先秦时被称为“潞水”,故而河畔城池,才名潞城。这样一条浸润滋养了一方水土的大河,当然最适合成为上巳游宴的场所。

并未用绫罗做成帷帐,也没有铺设织锦地衣,太守府只是简简单单选了一处青山绿水所在,摆开宴席,一派天然雅趣。因此就算衣着简朴,出身不高,众寒门士子也不会觉得与这里的气氛格格不入。然而当那位新任太守出现在面前时,陈崇还是生出了自惭形秽的感觉。

这位府君,形貌简直无法用言辞描绘!不论是面容还是风姿,都堪为灼然上品,皎皎似明月,朗朗若清风,让人见之忘俗!

刚刚放下的一颗心,又绷紧了起来,陈崇只觉额上都要冒出汗水。这样一位名士,会如何考校他们?吟诗作赋,琴乐相合?哪怕只是考经史易理,也不会那么容易!而他身为寒士,就算这些日子读了不少新书,底子仍旧薄的可怜,如何能在这位府君面前展露才能?

并没有关注下面这群士子,身为太守,梁峰先主持了祓禊仪式。和去岁晋水河畔的雅乐歌巫不同,这次的祓禊简单庄重,由巫者奉铜盆献水,再用柳枝洗濯污祟,随后取鸡蛋顺水而下,为民增福。

做完这一切,真正的踏春宴方才开始。

并未摆出玩乐姿态,梁峰端坐主位,对下面众人道:“今日上巳,本当曲水流觞,尽享春景。然则匈奴势大,危我上党。故而今日,当考校诸君,选材任贤。”

这话一出,台下哗然。在座的可并非只有寒士,也有不少士族子弟。见惯了上官游乐踏春,却从未见到这种把上巳佳节,都用于考校的。怎能不惹人惊讶?

然而有人惊,同样有人喜出望外。陈崇双手握在膝头,身体微微发抖,那些人说的果真不错,这是要选材啊!可是这么多人,能选上自己吗?

当听到府君开始出题时,陈崇愈发抖的厉害了。太难了!原来梁峰所出之题,非经非易,也无辩难谈玄,而是问策!以一地治政为题,考校在座白身士子,这岂是好应对的?纸笔发在了手上,陈崇却觉得脑中空空,想不出如何作答。随便写些冠冕堂皇的话,应付一下?几次提笔,几次放下,陈崇咬了咬牙,从农事落笔。

这也是他来到书馆,才读的农书。大多数士子抄书,只捡五经和各种注疏,对其他名录的书,并不怎么在意。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经史方才是治学之本。然而陈崇抄写的书籍,范围更广一些。

一则,太多人抄录经史,抄本已经足够,书馆有意分流,让士子们多抄些其他书目。陈崇不愿跟人争抢,就选了不少地理、农事之类的书籍抄录。二也是他本人的一点小心思。只要这书馆不关门,总有一天,他能见到那些经史注疏,甚至可以择其优者自己抄了带回家。但是杂书可就不行了,就算是他,恐怕也不舍得把珍贵的纸张用于这上面。所以能多看,便多看些,抄写一遍加深记忆。这样自己所知,也会广阔几分。既然能成书,自有其珍贵之处,怎能错过?

如今看来,这个选择还真没错。至少笔下不至于空泛无物。

一篇文论写了大半个时辰,身边已经有不少人交了答卷,陈崇才勉强写完。仔细又审了两遍,他吞了口唾沫,把答纸交给了一旁仆役。然而交上之后,陈崇心中又生出懊恼悔意,自己写的是不是太过直白了?本来就是农事,又是平铺直叙的写法,哪有半分文笔可言?这样的答策,岂不让人看低?

简直如同身处炭炉,陈崇只觉心中火烧火燎,又惧又悔,恨不得立时离席,逃个干净。然而府君阅卷竟然比所料快上许多,不大会儿功夫,竟然已经开始点评优者,唱名对问了。逃也逃不掉了,看着一一上前的士子,陈崇只觉万念俱灰。

果真还是士族居多,有几个还得了府君称赞。也是,士族盘根错节,深入地方,不少人极为清楚时政,能够对答的,自然更多。而他们这些寒门子弟,若非天赋异禀,又有哪个有机会接触这些?

正是心灰意冷,一个清亮声音突然响起:“陈文焕何在?”

一个激灵,陈崇坐直身体:“小,小子便是!”

只见主座之上,那位玉人望来,陈崇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起身,快步走到了台前,再次跪倒施礼:“小子便是陈文焕,参见府君。”

梁峰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你是书馆抄书的士子?我记得抄写最多的几人中,便有你的名字。”

陈崇简直都跪不稳了!府君竟然还关注过抄书的数量?他一心攒空白纸册,倒是比旁人要多抄几本,没想到竟然入了府君的眼!可是自己竟然写了一篇如此糟糕的文论,他是不是已经浪费了最好的机会?

谁料梁峰一笑:“未曾想,还有人从农事入手。你可是抄了几本农书?”

陈崇结结巴巴道:“是,是有此事……农,农事为生民之本,小子才,才想了解一二……”

“有这份心,便是难得。”梁峰颔首道,“经世之才当属台阁,却也要有脚踏实地之人,为民造福一方。你的策论意虽不新,却也有可取之处。明日到郡府,听候差遣吧。”

这话一出,台下便是嗡嗡一片。谁曾想,一个寒门士子竟然凭借农事得了府君青眼!当世所选,不都是品藻德行,风姿文韵吗?怎么会如此量材?!

然而府君所说,在座又有谁敢驳斥?陈崇脑袋一片昏沉,哆哆嗦嗦拜了下来。他入选了?被府君看重,可入郡府了?哪怕只是为一小吏,也比自己所想,要快上许多了啊!

一股热意升腾,冲入眼眶。陈崇咬紧了牙关,控制着自己不要泪洒当场。他自幼家贫,身世又不出众,更没有那些脍炙人口的才学傍身,但是府君仍旧点了他,因为他的勤奋,他的用心。这样的上官,才是他梦寐以求,可为效死之人啊!

自己定不能辜负这份赏识!

深深叩伏在地,陈崇噙住了泪花,再次向台上之人顶礼而拜。

第148章

三月过去了, 天气渐渐炎热起来, 再过些时日, 便要立夏。农事日益繁忙,上党境内却越来越安稳起来。

之前上巳踏春,着实让不少人脱离了白身, 进入太守府任职。有人留在了府衙,亦有人下放县城,做了佐吏。但是不论官居何位,这些人的出仕,着实让上党士人们有了盼头。这两年大乱, 之后的中正考评未必能如期举行, 但是府君依旧会擢拔贤能, 安定上党,这样的态度, 反而比任何言语都更有效。

而几位出身书馆的寒门士子, 更是让新成立的书馆迎来了一次人数上的飞跃。越来越多的士人走出了家门, 前往郡城。非但上党十县, 就连临近的乐平国也有人前来投奔。趁着这大好机会,郡城的庠序重开,开始招收学子,讲经授业。虽然如今学堂里没几个名师坐镇,但是对于乱了数年的上党而言,还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情。

有了官面上的治平,下面的百姓也能放心过自己的日子。之前开工的邬堡,如今已经差不多都建设完毕,水利设施更是初具规模,就连各地的官道,也都进行了修整。加上太守府下派的防疫医官和指导农事的农官,更是减少了疫病发生,让那些目不识丁的庶民们第一次学到了一些称得上科学的农业知识。

种种叠加,就构成了一种惊人的向心力,莫说是那些信佛的百姓,就连不信的,也在家中立上长生牌位,只盼这位神人一般的府君,能够长长久久待在上党,保佑他们在这乱世中,得一隅安身之地。

当然,巴望着府君庇佑的百姓不少,却也有一些,恨不得能永远不见到这位佛子。正如面前这些。

经历了小半年的苦役,之前投降的六百多匈奴骑兵,如今只剩下四百,个个面黄肌瘦,神色萎靡。自从被俘之后,他们没有一日可以休息,天天都在垒砌城墙,平整道路。没有足够的粮食,没有充足的冬衣,就连逃生都毫无可能。一旦有人生出异心,就会成队连坐,被屠个干净。

这样的生活,简直犹若炼火鬼蜮,一天天耗尽了他们的希望,夺取了他们的傲骨,让这群可以驰骋战场的匈奴铁骑,变作了一群目光呆滞的行尸走肉。

而最让他们恐惧的,则是那个让流星坠于营中,摧毁了一切的男人。

因此,当梁峰再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这些人颤抖了,畏惧了,如同丧家的野犬一般,跪在了尘土之中。

看着这群桀骜不在的匈奴人,梁峰平静开口:“尔等屠我百姓,攻我城池,当尽诛之,以儆效尤。”

这话简直如同彻骨冰水,浇在了那群降兵头上。然而那人立在他们面前,高高在上,耀眼金光笼在身后,宛若佛光护体,让人生不出半点反抗的心思。在他们心中,何尝没有懊悔,没有绝望。为何要来到这潞城,来冒犯这位不可冒犯之人?也许唯有一死,方能恕清自己的罪孽。

看着那群瑟瑟发抖的降兵,梁峰话音一转:“亦或,我可饶你们一命。只要尔等效忠于我,任我驱驰,为我赴死。就像我身侧这些羯人。”

在梁峰身后,还站着数十名羯人兵士,他们个个身材魁梧,脊背挺直,如同侍立在佛祖身边的金刚力士。而最靠前的那位,面容冷绝,一双灰蓝眸子,目蕴杀机。

佛子是可以用胡的,他座下本就有胡人兵士。在乡野间的传说里,更是药师佛之十二大将,七千夜叉的说法。他们逃过了神罚,偿过苦役,亦深深体会到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恐惧。此时此刻,佛子问他们,愿不愿效忠?

他们当然愿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6页  当前第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簪缨问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