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簪缨问鼎_分节阅读_第40节
小说作者:捂脸大笑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17-03-18 14:50:46

雕版印刷最让人头疼的,是雕刻木板的时间。费时费力,又要小心不能错字,否则一个板子都要毁掉重制。但是雕版一旦制成,印刷装订就简单了。只需晾干墨迹,仔细对折缝好,黏上外封,就能制出一本美观大方的书册。想想自己能带几个不识字的仆妇做出如此精美绝伦的新书,朝雨就觉得兴奋异常。郎主真乃天授之才,如此妙的法子也能想出!

这制作周期还算可以,如果五名女工采取流水线装订,恐怕效率更高一些。想了想,梁峰取过一页白纸,跟叠歌词本一样左右对折了几下,递给朝雨:“《金刚经》可以细细装订,《伤寒新论》就不必了,只要照这样把纸页黏在一起,折叠一下便可。”

《金刚经》是主销货品,再怎么精细都不为过。《伤寒新论》却是免费赠送的副刊,就必须控制成本了。用普通麻纸加上折页装,既清爽又简单,不失为一个法子。

“对了,《伤寒新论》务必要仔细校订,不能写错一个字,不能漏掉一个字符,这是救人根本,不可轻忽。”梁峰再次正色吩咐道。

因为是医书,梁峰在《伤寒新论》上花费的功夫着实不小。第一次在刻板中引入了“句断”。古代书籍是没有标点的,全靠师长指引,才能辨别文意,阅读经卷。而在私人注释中,则会用上“。”和“、”这两种符合,也就是古称的句断了。这当然是统治阶级控制知识传播,使其高尚化的一种手段。但是放在医书里,却很可能成为误导他人的陷阱。就算会遭人诟病,梁峰可不能看着好好的医书传错了样子,反正送的不要钱,按他的心意来就好。

这虽不合规矩,但是朝雨也清楚有无句断对阅读的影响,点头应是后,便退了出来。

书坊如今跟织造房一样,都在主宅之中。朝雨快步绕过回廊,以手掩鼻,踏进了庭院。院子里依旧是木屑飘飘,呛人的很。几个工匠正在雕琢手里的木板,他们各有分工,有的平整木材,有的雕花装饰,唯有手艺最好的四人,小心翼翼的雕刻着板上文字。

这是需要集中精神的活计,朝雨不敢打搅,移步来到院角。只见卫佛奴一人坐在木案前,小心翼翼的刻着一副图案。

这是郎主专门延请画师,描绘的祗园讲经图。只见画上,佛祖结跏趺坐在菩提树下,单手拈花,唇带微笑。树影婆娑,也遮不住他身后灿灿金轮。下方,诸弟子或坐或跪,或仰首凝视,或颔首垂眸,全神贯注听着佛祖所说。远处屋舍憧憧,朦胧可见,不似中土模样。

这幅画笔力平平,但是胜在人物众多,结构鲜明。更惹人注意的,是中间那位佛祖。淡淡几笔勾画,就让佛祖面上显出股出尘清雅,又俊美异常。那低垂的眉眼之间,透着慈悲怜悯,又隐隐有几分梁家家主的影子。

之前画里的佛祖,是这副样子吗?朝雨看了眼正在潜心雕刻的卫佛奴,并未开口。无人知晓佛祖的真实样貌,但是梁府奴仆之中,郎主便是他们的神佛。如此画像,才配得上这精美刻本!

又看了半晌,朝雨才抽身,向着一旁制成的雕版走去。

从武乡返回,弈延在路上足足花费了十余天时间。就算郎主给他准备了足够的干粮和银钱,这一路也人精疲力竭。

如此多杂胡,太容易招惹是非了。多亏那五匹神骏非凡的马儿,和梁峰事先准备的信物,才让这队人躲过了兵卒盘查。一路上日夜兼程,担惊受怕,当来到梁府外,看到那些已经收割完毕的田地,和穿行在棚户中的流民,不少人都哭了出来。他们世代以农耕为生,怎能不知,这是一片能够活人的乐土。

知道是弈延回来了,梁峰专门迎了出来。看到张依旧苍白,也依旧俊美的面孔,弈延眼中一热,跪在了地上。

“主公,我带族人回来了。太多人出门逃荒,只剩下些老弱,还请主公责罚……”

这些人里,壮年劳力还不足三分之一,更多是妇孺和老人。看着黑压压跪倒一片的人头,梁峰走到弈延面前,伸出了手:“何罪之有?都是人命,应该去救。”

这跟他想的不太一样,但是老人孩子也可以从事一些不那么耗费体力的杂活,每一条性命,在乱世之中都弥足可贵。更何况有了这些亲眷,那些出门在外的男丁,也总有归来的一日。

没人比弈延更清楚梁府每天耗费的钱粮,以及养这些人,需要浪费的花销。他并未起身,就这么直挺挺的跪在梁峰面前:“主公想救更多人的,不论是羯人还是流民。”

回乡这些时日,是弈延第一次主动离开梁峰身边。没了日日操练,没了凶恶敌人,也没了那个能够时时刻刻,吸引他目光的男子。弈延开始睁开眼睛,看向身旁。

他看到了无数悲苦之人。那些和他的族人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在贫瘠的土地上垂死挣扎的农户;那些身披佩刀持槍,骨瘦嶙峋,如同饿虎豺狼一般的兵卒;那些背井离乡,为了躲避刀兵,却横死路旁的流民。

这世道,跟他离开家乡时一样,从未好转,反而越发让人恐惧。梁府就像一道屏障,遮住了他的目光,让他耽溺在了微小的幸福之中。然而主公,从未被这道假象迷惑。那些曾经说过话语,如同惊雷般回荡在他的耳畔。

“有大船落水,即将沉没。万人皆哭,救是不救?”

“明日也无妨?谁知明日又会发生什么?”

一句句话,一个个看似古怪的举动,都指向了一个方向。他想救人,竭尽全力,想方设法,救下更多性命。

之前,弈延不懂,晋阳城中的百姓,为何会如此疯狂。然而这些日日夜夜,回荡在他耳边的祈祷,却让弈延懂了。那些身处地狱之人,何其需要这样一位救主。也许主公原本就是神佛的化身,才会如此悲天悯人,垂怜他们这些凡俗。

所以这一次,弈延跪下了,双膝跪地。

看着那张年轻的面孔,梁峰微微颔首:“是的,尽我所能。”

他的声音淡淡,并无太多起伏。然而弈延就像被抽了一鞭,俯首拜到在了他面前。

“愿为主公马前之卒。”

他身后跪着的所有羯人,也尽皆垂下了头颅。就像虔诚的,正想佛祖顶礼膜拜的信徒。

梁峰伸出了手,轻轻抚在那低垂的发顶之上:“有你这句话,我很高兴。”

他不再说“效死”,也不再只为自己的安危考虑。这一趟远行,让弈延肩上多出了几分重量。就像一把锋锐无比的宝剑,终于有了剑鞘,敛起了无匹锋芒。这个小家伙,长大了。

接着,梁峰抬起头,对那些跪倒在地的羯人说道:“从今往后,这里便是你们的家园。我会给你们分发牲畜、农具,你们则要动手盖屋,开荒建渠,营造防御工事。若想活下去,便要辛勤劳作,为自己赚得口粮。”

他甚至都没说为奴或是佃客,只是对他们说,这就是新的家园。那些能够听懂汉话的羯人,无不呜咽出声。而那些听不懂的,亦能听出他语气中的和善。

跪在地上,双目浑浊的老者费力抬起了头颅。只见濯濯阳光中,一位俊美无暇的郎君,立在众人之前。那人的风姿何其卓然,然而笑容却温柔可亲,犹若佛祖拈花垂目。

像是被那光芒灼伤了双目,他仓皇的垂下了头颅,再次诵起经文。被他的声音感染,佛声响起,绵绵不绝,有汉语也有羯语,交融在了一处。

梁峰笑笑,不以为意,对弈延道:“行了,回府吧。安置他们,还要不少功夫。”

弈延从地上站了起来,却并未迈步,而是牵过了自己那匹乌丸骏马:“主公,骑它回去吧。”

梁峰挑了挑眉,这小子居然也敢让自己骑大马了?不过这样更好。运了运气,梁峰踩在马镫上,刚想上马,谁料一只手撑在了他的小腿上,轻轻一托。没费什么力气,他便稳稳跨坐在了马背上。

弈延收回手,牵起了马儿的缰绳,向着庄内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金刚经用的是包背装,大概是宋代出现的。医书用的是经折装,唐代就有啦。不造歌词本的话,想想奏折就知道啦至于句断,其实就是后世的句读(dòu),《说文解字》里就有提到。这些符号私下断句时会用,但是一直到宋代,也只有少量书籍会刻印标点。古代真是想方设法不让人学会读书啊囧

第59章 乘风

莲池里的花苞早已落尽, 王汶看着满池碧荷, 黯然心伤。洛阳被围已有将近两月, 战事依旧没有消止的兆头。如今成都王以平原内史陆机为前锋都督,统领大军逼近洛阳。想那陆士衡乃东吴名将之后,又少有奇才, 文章冠世。若是一战击溃了洛阳守兵,可如何是好?

有这样的忧思,就连满园秋色,都无法让王汶安心沉醉了。轻抚手中麈尾,他自怔怔出神, 一位侍婢小心走上前来:“郎主, 梁郎君府上的信使求见。”

“哦?”王汶这才稍稍振作精神, 开口道,“招他进来吧。”

梁子熙可不同于他人, 就算再怎么忧心忡忡, 王汶也不会把梁府信使拒之门外。不多时, 信使就走进了庭院, 跪地道:“启禀中正,我家郎主制了两册新书,特取来于中正赏鉴。”

什么书还要赏鉴?王汶好奇心起,招手道:“拿来我看。”

一个木盒奉了上去,王汶打开盒子,便皱了皱眉,怎么不是卷轴?

盒中放着几本方形纸册,有如一叠小笺粘连一处。他随手拿起一册,只见白纸之外覆着深色笺纸,隐有幽香,上方是梁丰那笔妙书,工工整整提着《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几字,字周围还有方框圈裹,纹饰辅之。只是一个封面,用心之巧便让人啧啧称赞。

翻开封面,入目乃是一张画,正是当年梁丰所述的祗园讲经场面。这画可没有先本,但是构图巧妙,笔法细腻,尤其是中间金光大盛的佛祖,和他身后的婆娑雅园。只是看着画上景象,就能想到当年那场讲经盛会。把画作于如此短小的书册上,还能一笔不乱,其用心确实让人赞叹。

再翻下一页,则是《金刚经》的正文。页内装饰与封面相仿,乃是把纸一折为二,设计精巧雅致。不论是那些隔开文字的均匀墨线,还是侧边装饰的枝蔓花纹,无一不透出书者心思。把纸如此折叠,粘成一册,可比寻常卷轴要节省地方。若想时时研读,只需把这册书带着身上即可。

“如此巧思,不愧是子熙。也不知作这一本花费了多少时日?”王汶不由赞道,反反复复看了几遍,才放下手中书册,去拿下一册。

然而当看清下一本模样时,他不由惊咦出声:“怎么又是一本?”

的确,盒中摆的,跟他刚刚看的那本别无二致。不论是封面的题字,还是正文的纹饰,甚至连佛画的线条都一笔不差,简直就像凭空变出了两本似得。王汶只是讶然片刻,突然明白过来,这恐怕是印出的吧?

印信古自有之,如今士族之中,也有自雕闲章的雅事。他当然清楚印出来的图章会是如何模样,只是从未想过,连书都能如此来印。这真可谓别处心裁,神来之笔!兴致勃勃把三册一模一样的经书翻了一遍,王汶才笑着取出了下面的书册。这个倒不如《金刚经》来的精巧,用的也不是藏经纸,而是寻常麻纸。似乎是把数张纸粘在一次,反复折叠,并成一册。书名则是《伤寒新论》。

只是翻了几页,王汶便道:“这是姜太医所著遗作?”

姜太医病死之事,他也早有耳闻,加之姜达被困洛阳,梁丰也有来信问询。对于这家祖孙,王汶多少也有些惋惜,没料到梁丰竟让用此法,把姜太医所写的医书也刻印成书,上面还标了不少句断痕迹,显然是不想错漏原文。

草草翻过一遍,王汶掩卷长叹,对阶下信使道:“这样的书册,做来怕是花销不菲?你家郎君有心了。白露,领他下去,待我写了书信,一并送回梁府吧。”

除了书信,还要带些良药珍玩,子熙如此耗费心力,是该一谢。

于此同时,拿到新书的,还有一人。

禅房之中,老僧缓缓翻动面前两册一般无二的《金刚经》,久久不语。一旁侍立的念法早就看出了这书的端倪,不由道:“师父,这经书似乎是用印章之法印出来的。梁子熙何苦如此费时费力?”

“费时费力?”老僧用手指轻轻拂过书上佛像,开口问道,“如今寺中抄写一本经卷,能收多少布施?”

“像《金刚经》这样一卷,要有米五斛,钱两万吧?”念法答道。抄经也是寺里一项重大收益。不少虔诚妇人,会向僧人求经,已求经内愿力。这样的经书,自然也不便宜。

“若是佛子印出精美佛经,你会再到寺中求经吗?”老僧淡淡问道。

念法反应极快,悚然一惊:“他想卖佛经?!”

“这样一本经书,若是只要二、三十石米粮,定会有人趋之若鹜。”

如今已经秋收,粮食一石不到八百文,二十石也不过两万钱。比起僧人誊抄的简陋经书,这种处处精美,又出自佛子之手的印制经书,恐怕更受欢迎。

念法脱口而出:“这怎么能行!”

然而话一出口,他又闭上了嘴巴。这当然能行!《金刚经》本就出自梁丰之手,人家若是拿来贩售,恐怕任谁都不能横加指责。这是功德,亦是果报,只能由梁丰独自享用。可是他若要刻印其他佛典呢?长此以往,寺中岂不是是要大受损失?!

“寺里也要弄些匠人,刻印经书!”念法立刻道。

能够打败刻印速度的,唯有刻印本身。只要寺里有了匠人,精心制作刻本,何愁斗不过梁子熙的心思?!

老和尚却摇了摇头:“他行,你不行。”

念法并不是愚笨之人,瞬时明白了师父话里的意思。梁丰有佛子的光环在身,不论印制什么,都不会让人觉得心有不诚。相反,买到他府上的东西,只会让那些虔诚信众自以为得到了佛祖庇佑。君不见晋阳藏经纸,都万金难求了吗?

而寺中则不同。人家要的就是僧人手抄的版本,也唯有手写,方能蕴含愿力法力。若是刻印……难不成还要吹嘘自己给经书开了光吗?

这简直是先天软肋,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

“就让他如此把抄经的好处都捞了去吗?”纠结半晌,念法还是忍不住问道。这可事关寺里的收益,轻忽不得。

老僧沉默片刻,道:“你去梁府走一遭吧。带上《四十二章经》和《佛说盂兰盆经》,请梁施主代为印制。本寺愿出一百五十石米粮,换这两册经书各五十册。”

这两本经是现今最热门的抄录名目,合计字数还不如《金刚经》多。不过一百五十石米粮,还是略少了些。

念法迟疑一下:“梁子熙会肯吗?”

老僧笑笑:“梁施主自有定夺。”

没想到送上两本书,竟然会招来一个和尚。当听到对方说要在他这里刻经,一百五十石粮食印两本各五十册书,并且预先支付五十石后,梁峰差点没笑出声来。

这是来谈定制批发业务了啊!

堆出妥帖微笑,梁峰道:“主持有心弘扬佛法,梁某怎敢推诿。不过刻板之后,并不是只能印五十册,若是多出册目呢?”

念法含笑对答:“本寺愿奉五石粮秣,收取多出经卷。”

这就是五十册之外,多印的部分会适当涨价了?这价格可比预设的零售价便宜不少,而且如此一来,怀恩寺就能成为梁府经书的代销点,有效避免他的刻本冲击抄写市场。这群和尚还真颇有商业头脑。

不过这个合作项目,对梁峰而言,也并非没有好处。之前《金刚经》大概花费了二十多天才完成制版,养书坊这些匠人,一个月则要耗去十余石米粮。这两部经书加起来,字数还不如《金刚经》多,刻板必然更少。加上纸墨损耗,一百五十石绝对是纯赚,更别提后续的印刷增值。若是能把定制业务长期持续下来,光是这块的收入,就足以养活书坊之中的匠人了。

而且和尚们花了这么多钱粮,也不会廉价卖出经书,从另一方面也能让他的主打产品《金刚经》保持身价。此时正是粮价最便宜的时候,梁峰怎么错过这个打响名头,快销产品的好时机。

“法师慷慨,倒显得我有些悭吝。”梁峰笑道,“不如这样吧,我再赠贵寺五十本《伤寒新论》,由诸法师自行布施,也算全了怀恩寺的活人之功。”

没想到梁丰如此大方,念法心头不由闪过一点愧疚,看来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他也堆起了笑容:“梁施主才是心怀苍生,小僧自愧不如。”

两人面上带笑,各怀心思,敲定了这笔买卖。有了新的合作伙伴,刻印版《金刚经》的消息立刻飞速传了出去。有王汶的热情背书,又有怀恩寺的极力推荐,那些排不上队买藏经纸的士族,立刻对这套印版产生了兴趣。最后经书的价格定在了二十石米粮每册,还包含木盒和附赠的《伤寒新论》一本。

如此便宜的价格,简直出乎众人想象。高门就不用说了,二十石根本不值一提。而对于那些地方豪强和小士族而言,这点米粮也算不得什么。因此短短十数日,《金刚经》刻本就卖出了五六十册。就连郭郊,也在梁峰的“友情让价”中,以十石的“低廉”价格购入了十余本经卷。已经跟着梁府跑了几次晋阳商路,收获颇丰,县尊自然兴高采烈,让属下带着经卷沿着太行径一路东行,销往了司州诸郡。

司州历来高门云集,就算战乱也很难影响这些阀阅贵胄的生活。而且比起近在眼前的战局,还是雅致经文更受名士们的推捧。因此,梁丰梁子熙这个名号,也随着那新奇经书,传扬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咳咳,《四十二章经》是真的存在啊,东汉译出的,经文相当短小,大概全文只有两千多字。大家莫要出戏啊XDDD还有看到不少读者提到的活字印刷,呃,可能之前的有话说误导了大家。活字印刷在这个时代并不适合,成本太高,技术难度太大,并不如雕版来的划算。事实上古代活字印刷也从未真正流行,毕竟汉字不是二十六个字母,繁体字也没有常用字三千的说法,造字模和排版压力都太大了,还是用人力比较省钱。梁少这么穷,当然怎么便宜怎么来吧。XD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6页  当前第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簪缨问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