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簪缨问鼎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捂脸大笑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17-03-18 14:50:46

卧槽!头晕眼花的喘了几口气,梁峰的意识渐渐回笼。幸亏没有仆役在……等等,抵在他腰侧的,肯定不是匕首吧?还让不让他有个适应过程了?!

梁峰挣扎着抓住了对方的衣襟:“你腿上的伤!还有缝针!再胡来就没救了!”

“主公……”奕延的声音里居然有些委屈。

然而梁峰是谁?太懂男人那点龌龊想法了,他根本不吃这套,急匆匆退后一步,捡起拐杖,塞进了对方怀中:“适可而止!”

看着那人红润的嘴唇,还有带上了霞色的面颊,奕延用力吸了口气,压住了那差点爆发的蠢动。

主公没有拒绝。

只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忍下所有。等养好了伤,他们有的是时间。

心底最后一点忐忑,也化作乌有。奕延看着对方背影,又吸了口气,才拄着拐杖缓缓跟上,进了房中。

第279章 传代

“阿兄, 如今苟晞督豫州, 必会寻我等麻烦。不如学那刘越石, 早下江东!”书房中,谢裒低声道。

自从司马越暴亡后,他那庞大的僚属群, 也成了无根之萍。按道理说,这些人还可以重归朝廷,另寻出路。可是苟晞为人暴戾残忍,之前许昌城破,就干脆利落的杀了东海王的长史潘滔, 后来又派人暗中截杀了东海王被遣返封国的一干亲眷。这样的品性, 又大权在握。哪是好应对的?

原豫州刺史刘琨就极为干脆, 称病辞官,去了江东。应当是投在琅琊王司马睿麾下。如今想想, 匈奴势大, 北地纷乱, 说不定什么时候又燃战火。远避江东, 确实是个理想的选择。别说是刘琨,如今世家大半都有南逃之意,只是看动作够不够快罢了。像那河东裴氏,就是一时不察沦入贼手。就算能逃过苟晞的责难,若是遇上匈奴来犯,照样不还是家破人亡?!

谢裒说的极是入理,然而坐在案前的谢鲲摇了摇头:“与其远涉江东,不如前往并州。”

什么?谢裒有些不敢置信的重复了一遍:“去并州?并州岂不更险!”

并州本就在匈奴伪汉之侧,一旦刘渊发兵攻打洛阳,上党首当其冲要陷入兵祸!更何况并州刚刚同幽州打了一场,朝廷还封鲜卑人当了幽州都督,显然是与对并州起了猜忌之心啊!此刻前往,岂不是自投火海?

谢鲲却长叹一声:“江东虽好,但是我谢氏门第不彰,就算去了怕也不会被琅琊王重用。而此去江东如此多士族,必会同江左著姓相争。北人南人素来不睦,还不知要惹出多少祸乱。与其如此,不如北上并州一搏!”

谢裒素知阿兄貌似轻狂放纵,但是内里极为聪睿克己。一改家学,尚玄逐风,不过是为了振兴谢氏一门。他的每一个举动,也都深思熟虑,绝非轻率而为。

可是这选择,实在是太过令人惊骇。他把胸中疑虑问了出来:“梁氏根基浅薄,并州群狼环饲。若是一时不慎,才是灭顶之祸。阿兄,为那梁丰,真的值得犯险吗?”

“我曾于在王太尉府中见过梁子熙。”谢鲲似乎忆起了往事,沉吟道,“此子风姿之胜,令诸贤失色,怕是与当年的何尚书、嵇中散不相仲伯。那日他未曾赋诗,未曾清谈,甚至连酒都未喝。然而聊聊数语,足人心折。我本以为他不过是因为仁善,所以能安顿州郡。可是幽并一战,绝非如此!”

在幽并一战落下尘埃后,越来越多人听闻了其中内幕。光是挺进并州的兵马,就足有八万。司马越暴亡之后,王浚还率四万心腹亲征。结果呢?原本的八万兵马折了大半,王浚更是遇袭身死,满门皆休。光是抗住了那么多鲜卑兵马的进攻,就让人惊诧。何况之后的千里袭杀。

这已经不是州郡格局了!

此乃乱世,人尽皆知。可是大多数士族,还是坚守正朔。哪怕数任司马郡王争权,也没多少人生出谋逆之心。无他,只因他们的身家性命,都系在司马氏一朝。若是没了天子,他们的家业是否还能保住?

可是没人想过。五十年前,天下还属曹魏;百年前,乃以刘为国姓!

那匈奴伪汉,不过戎狄,就算立国,也不值得俯身去投。可是若真有曹孟德、刘玄德这样的雄主呢?又该如何去选?

现在,他看到了一个身具佛名,在短短三年间异军突起的卓异之人。幽并一战,何异与官渡?

是南下,还是北上?是恪守正朔,还是另择明主?

谢鲲是真的心动了。他自幼熟知经史,却投了老庄,纵酒狂歌,清谈玄辩,为的是什么?不过是谢氏一族。而今日,一条蹊径放在面前,如何能不心动?

这个决断,才关乎谢氏百年兴衰!

谢裒何其了解兄长,只看其神情,就知他心意已定,不由叫道:“阿兄……”

谢鲲抬手,止住了弟弟的话头:“梁氏出自陈郡柘县,本就是谢氏近邻。梁子熙又在并州大兴制科,选贤任能。只这一点,就对我兄弟大为有利。想兴谢氏一门,怎能随波逐流?不如拼上身家,搏上一搏!”

谢氏出自陈郡阳夏,梁氏则出陈郡柘县,本就是近邻。当初在王衍府上,两人又曾见过,也算有了一面之缘。若是梁子熙真的重视贤才,应当不会拒他于门外。只要有了官身,自家还怕不能胜任吗?

见兄长说的干脆,谢裒也缓缓握紧了拳头:“既然阿兄如此说,那便试上一试吧。若真不妥,至少还有江东可去。”

这也是大实话,不过谢鲲并未放在心上。这一去,恐怕才是天渊之别。

“阿父……”“阿父……”

那童稚的呼声响了两次,梁峰才醒过神来。只见梁荣面带忧色:“孩儿可是耽搁了阿父的公务?”

饶是脸皮够厚,梁峰还是老脸一红。难得陪儿子读书练字,他却走神走到了天边。想的还不是什么正经东西。干咳一声,他道:“无事,为父只是想起些琐事。”

的确是“琐事”。这些天处理完了手头堆积的公务,他回后院的时间更长了些。大半倒是耗在了奕延那边。

开始他的心思真的颇为单纯。奕延在回来后,表现出一些战后创伤综合征的特征。噩梦连连,精神焦虑,甚至过分依赖。恐怕是此次远征太过残酷凶险,对他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创伤。梁峰又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自我折磨?

于是陪伴和调笑多了起来,还有些刻意让他转移注意的手段。效果还算斐然。不过当奕延渐渐恢复了正常,这事情就变味了。怎么说那小子也是热血方刚的年龄,心爱之人守在身侧,又是两情相悦。哪能忍得住?

就算是身上有伤,小动作还是越来越多。梁峰原以为自己对这事会有些排斥心理,但是实际呢?素了好几年,稍微给点火星,就能烧起来。要不是奕延真有伤在身,俩人还不知闹到哪步了呢。

有一就有二,一来二去,变成了食髓知味。梁峰自身的“隐疾”又没痊愈,这么钓在眼前,实在煎熬的够呛。哪能不时时惦记着?

不过再怎么瞎琢磨,也不该这时候走神。讪讪接过儿子呈上的字帖,梁峰看了起来。这两年小家伙的字也有些模样了,从钟繇入手果真是明智之举。

“荣儿笔力渐长,再过些时日,就能习阿父的字了。”隶书毕竟是如今主流,钟繇又是其中大家。扎稳了根基,再学新奇的楷体更好一些。毕竟梁峰当年是被老爷子按着学的书法,功底有限,实在不宜拿来做范本。

梁荣点了点头,却还有些欲言又止。梁峰笑着揉了揉儿子发顶:“荣儿可是有心事?”

看着父亲笑脸,梁荣终于点了点头:“孩儿从先生那里听了些话,十分惶恐……阿父,你要做魏武吗?”

这话可是直白的要命。梁峰不由一哂:“不是魏武,只是……有了些平乱世的志向。”

这话让梁荣有些发昏,思索了片刻才道:“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这是《孟子·尽心章句》中的一句,也是从民贵君轻这一理念,延伸出的革命思想。梁峰没想到梁荣能够一语中的,心中不由轻叹一声。看来崔稷、范隆他们教得极为妥当。

神情郑重了起来,梁峰答道:“荣儿所言不差。社稷只是其次,民安才是根本。若无此心,争权不过是祸乱之始,正如司马诸王十来年生出的大害。”

梁荣神情中有些纠结。《孟子》他是学过的,但是所学的东西里,更多还是君君臣臣,忠孝之说。若是要改了司马氏社稷,岂不是篡夺天下?他身为父亲的独子,面对又该是什么?

见梁荣那副表情,梁峰轻叹一声:“荣儿想这些,早了。就算改社稷,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与其担忧,不如从能做的事情做起。”

梁荣立刻问道:“孩儿能做什么?”

“小至家府,大至州郡。荣儿已经有了爵位,更能得封邑。这一切,要如何治理?”梁峰反问道。

“要牧民,使其安居。那纳谏,远小人近君子。”梁荣从小就知道自己要担负的,说起来还算头头是道。

“嗯。一家如是,天下亦如是。”梁峰颔首,“只是还有诸多灾祸罹难,需要一一应对。荣儿尚且年幼,不妨慢慢学来。总有一天,会继承为父留给你的一切。不论是家,还是国。”

这句话让梁荣神情一振。是啊,他所要继承的,所要延续的,终归都是父亲传下的东西。如今他年纪尚幼,帮不上太多忙,但是他身边的所有人,都在教他助他,让他掌握更多能够牧民理政的东西,甚至兵书军事,哪样也未曾懈怠。

这正是父亲对他的期冀,是他必然会担负起的责任。而这,远比从未谋面的天子,更为重要。

他必须快些长大了。梁荣再次在心底默念。

看着儿子那张肃然的小脸,梁峰笑了:“临近秋收,荣儿随我去近郊转转吧。”

唯有看过那些田间地头的百姓,亲手尝试劳作,才会让这么个出身士族,甚至可能继承大业的孩子,懂得他要维护的究竟是什么。如若自己真的要掌握这天下,他希望留在身后的,是一个能够治平天下的明主。而非另一个司马王朝。

看着父亲和煦的笑容,梁荣那颗纠紧的心,也缓缓落在了原处。没有任何抗拒,他牵住了阿父的手,一如既往跟在他身侧,向门外走去。

作者有话要说:  谢鲲之前出现过,调戏美人被砸掉两颗牙那位。谢裒没露过面,但是他有一个儿子大家一定熟悉,名叫谢安。

第280章 送别

大战过后, 除了人事调动之外, 也少不了兵马重整。地盘扩大了一倍, 立功建勋的将领也要封赏擢迁。这一档子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分毫不逊于政事。不过好在将军府早就有了规程,重新编军也没出现太多混乱。

这次军事改革最基本的基调, 就是把原本只用于梁府的军事结构,向州郡兵马渗透。参谋部成了其中关键一环。

把原先梁府三军的参谋营扩充为部,由将军府选拔人才,调配诸军。参谋部主要负责传达文书、搜集情报、提供作战的相关资料和建议,撰写战后总结等。主要任务就是辅助作战, 作战计划只供参考, 不能越权指挥, 更无权惩治将领。

简单来说,参谋部有些像当世的军师或是私人僚属, 又兼具了部分监察职能。但是与后世监军不同, 所有参谋人员也是要为作战负责的, 属于武官系统, 而且不得干预军事长官的各项命令。同样,参谋部的任命来自将军府,领兵者可以申请调换,却不得以任何理由杀害参谋部官员。一旦发生此等情况,就代表这支部队有脱离掌控的嫌疑。

当初梁府三军设置参谋营时,不少人还以为这是为了没什么身家的泥腿子配个参军。但是此项措施一经推广,才显示出了真意所在。可以说相对和缓的收紧了对于各军的控制权,有效的遏制军队私属化。在这个诸将拥兵自立山头的乱世,恐怕也只有并州这样简明的军事体系,能够推广如此手段。

但是好处也十分明显。军中不少将领出身贫贱,根本请不起靠谱的参军,打仗凭的是经验和直觉。参谋部可以帮他们完成大部分作战准备,减少了失误的可能。而对于那些出身士族,本就有私人幕僚的将领而言,也是一道防护锁。私人幕僚不得干涉参谋部运作,但是能提出各项作战建议,列入参考范畴。

如此一来,各军将领在战前准备时要轻松不少,乃至那些善战的猛将,也不会因为粗率出现重大失误。只这一点,就不知提高了多少胜算。

顺理成章,张宾这个谘议参军,兼领了参谋长的职位。

其后则是军队的归属。梁府当年的部曲,已经彻底化作了勇锐、霹雳、虎狼三军。以梁府部曲为根基,屯兵为血肉,形成了梁峰私人的军事力量。其余屯兵,分作几支,派给了李骏、田堙等新提拔的将领。州兵则以兵户为主干,由令狐盛等晋阳朝廷任命的将领统帅。

而整编要做的,就是把预备役和正兵区分开来,某程度上实行精兵政策,减少空饷,增加屯田。一旦战争发生,能就地拉起一支大军,减轻粮食压力。操练和军法也随着整编深入各军,至少要做到军队战力基本持平,万一临战调兵,也能迅速组成建制。

还有这次幽并大战的参与者,尽数加官厚赏。庆功宴安排在了晋阳,办的轰轰烈烈,让不少百姓对当兵这事,有了改观。随后则是调令。其中调动最大的,就属老三营。毕竟都是心腹,能力和忠诚度都极为可靠,放远些也能安心。剩下前往并州其他郡县的将官,也开始安排,准备成行。

分离在即,送别宴总是要有的。就连奕延这个还在养病的,都被叫了出来。

“当年跑得满地乱吐,谁能想到还有今日?”张和笑着举杯,“多亏将军鞭策啊,咱们这屋里,有谁没挨过?”

如今有了杂号将军的头衔,掌勇锐一军,张和这个习惯笑脸迎人的,也有了点威仪。不过处在诸将之中,仍旧是最温和的那个,这两年还读了点书,都快浸出墨水味了。

王隆闻言哈哈大笑:“那是你,我可没吐过!”

打是都挨过,但是吐还是分人的。王隆可是当时队中为数不多的羯人,又颇有骨气,哪肯丢这个丑?就算东西都到嘴边了,也能咽回去!

“说你胖就喘起来了。当年就属你挨的多!”孙焦在一旁嗤笑道,“刚成亲那会儿,想偷偷溜回去,结果屁股都快被打烂的又是谁?”

“嘿!总你比整日扫茅房好得多吧?”王隆毫不留情的揭穿了对方的老底。当年孙焦闲不住,总是想跟奕延比箭术,输了就扫茅房,害得他那伍都快染上臭气了。

一群人都是一个兵营出来的,糗事简直数不胜数。现在说起来,别提有多眉飞色舞。

“将军,将军,你都不知这次庆功。主公他可是亲手把勋章赐给我的啊!”刘恭这个后来才加入虎狼营的,多多少少有些插不上话,不小心喝多了,就缠着奕延絮叨,“那么大的点将台,我一个人走上去!哎呦这个怕的,简直比当日冲蓟城城门还哆嗦!将军啊,主公他怎么能长得如此好看……”

这话一不小心说秃噜了,奕延剑眉一挑,捡起个枣子,精准无比的扔到了对方嘴里:“喝你的酒去。”

被噎得说不出话,刘恭倒也不反驳,吭哧吭哧啃起了枣儿。一旁王隆颇为不甘的嚷嚷道:“都是营正把我支回并州!这种大仗都捞不到边!唉~营正啊,你这腿啥时候能好呢?咱们虎狼营可少不得你啊!”

这人一诉苦,就爱叫奕延营正。

孙焦在边上嘿了声:“你小子别想偷懒!这次骑兵建军,一群刚上马背的新兵蛋子,用得着将军操心吗?”

“那也是骑兵!总比步兵强!”王隆梗着脖子吼了句。

“要跟我们练练吗?看看万箭齐发,你们那群猴崽子能逃什么便宜!”孙焦也杠上了。

张和这祝酒的也赶不上趟了,赶紧拉架。

一群人乱哄哄的,连一旁乐伎舞伎都顾不上了,只顾着笑闹。

奕延倚坐案前,举杯听着,面上也带出了点浅淡笑容。当初他麾下的队长伍长可不止这么几个。但是有命活下来,又顺利升至将军的,着实不多。经历过一番生死之后,对于这军中情谊,倒是更珍重了几分。如此胡搅蛮缠,也只觉得亲切。

“对了,阿和你家那婆娘,啥时候生娃?”王隆掐了一阵,突然想起了正事,赶忙问张和,“这要是生的晚了,说不好几年都见不着啊!”

张和面上露出了喜色:“就这几日!都请姜医生看过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6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簪缨问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