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簪缨问鼎_分节阅读_第105节
小说作者:捂脸大笑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1.11 MB   上传时间:2017-03-18 14:50:46

马儿还在嘶鸣,人却已经定住了心神。和他们的主帅一样,燃起了熊熊战意!

“王隆,带两百人攻城!其他人,随我迎敌!”奕延毫不迟疑,下达了军令。

在他的命令声中,第二声雷鸣,再次响起。如同响彻天际的战鼓号角。

王隆面上赤红,双臂颤抖,大声道:“得令!”

这是激动,亦是狂喜。难怪郎主会命他们今日出战!难怪营正会如此沉得住气!有这样的天威相助,焉能不胜?!

在日食和雷弹的夹击下,没有人能够保住士气。奕延看都未看城池,调转马头,策马而行。在他身后八百精骑紧紧相随,向着不远处的汉军营寨冲去!

怎么会出现日食?援军营中,主将也慌了神儿。遇上日食这种凶兆也就罢了,紧接着,远处城头竟然传来轰然巨响,就像是神雷落入了城中。谁可曾听说过,日食还能落雷?!

难不成是因为他们元日兴兵,才会让上天震怒?可是打来的明明是晋军,为何雷会落在阳邑城中?

脑袋乱作一团浆糊,下面亲随也不省心,迭声询问,是否要退兵,抑或鸣金击钲,吓退天狗?还未等他做出决断,又有雷声响起。

这雷,可非刚刚那种响雷,而是连绵不绝的滚滚闷雷,是千百马蹄声同时作响,才会有的动静。有敌来袭!在他反应过来时,一队骑兵已经冲了出来!列阵迎敌?来不及了!

箭弩齐张,这八百骑兵,就如最精锐的匈奴铁骑一般,纵马骑射。矢若飞蝗,扑向营中!在这些杀神背后,是仍未消退的天日异变。暮光昏昏,残阳带血,就像从天空,从日头中冲出的凶神恶煞一般!

两道防御,瞬间被撕了个粉碎。接着,是大营。如那尚未平息的惊天巨响,铁骑长驱直入,撕裂了这两千人马。哪还有抵抗的念头,就如被恶狼袭扰的羊群,兵士们四散而逃,莫敢相敌!

长长的马刀横空劈下,又一颗人头飞上半空。远处的雷声消弭,占据天阳的黑影,也退了个干净。

奕延勒紧马缰,一振刀身,暗红血浆滴在了地上。在他面前,已经没有一个能够站立的敌人,两千援兵,死的死,逃的逃,哪还能威胁攻城的大军。

“不用再追了,全数回城!”奕延收刀入鞘,冷静下令道。

遇上这样的异变,匈奴应当很难立刻组织人手,再来攻城。现在最重要的,是固守阳邑,还要把多余的兵马撤回上党。

葛洪和王隆能攻下城池吗?这个问题,根本不在奕延的脑海之中。

当奕延带队回到阳邑时,南门已经大开,时不时还有仓皇出逃的兵将。看到又来了一支浑身浴血的人马,这些逃兵哆哆嗦嗦跪了下来,只盼能得条活路。之前的日食还不到一刻光景,但是已经生生击碎了他们的勇气。与人相争,还有胜负可言。与天争呢?不求降罪,已是最好的结果。

奕延并未看这些降兵,策马入城。之前王隆应当是先派兵士攀上墙头,再从内打开城门。往日这样的硬攻,怎说也要折损成百上千人马,可是今日,不过是几具倒伏路旁的敌军尸体罢了。

士气为之夺,还有谁能坚守城池?

正面战场,也早就结束了战斗。葛洪亲自迎了出来:“奕校尉可是击退了援兵?”

“两千步卒,只是前驱。”奕延的目光在对方身上一扫,只见葛洪也是身上染血,显然是亲自出战了。这么快夺下城池,倒是不愧主公的信任。

“后军还会到吗?”葛洪并没有问奕延是如何取胜的,他比其他人更清楚这位府君心腹的战力。现在最重要的,还是阳邑城的城防问题。

“攻城应当暂时不会。”奕延道。

他没有追击溃兵,为的也是把今日的战况传扬出去。得知日食落雷之后,又有多少将领,敢立刻领兵,来攻阳邑呢?

葛洪心中不由一松:“如此最好。城中还有千余降兵,十几处火情,待控制之后,就要严守城门。还请奕校尉回禀府君。”

作战任务已经完成,下来就要固守城池了。为了避免被敌军堵在城中,奕延立刻要带手下人马回转上党。

看了眼城中有条不紊的灭火、整编队伍,奕延微微颔首,随着葛洪向府衙方向走去。

坐在大殿之上,刘渊只觉脑袋有些发木。

昨日正旦,元会刚刚开始,就出现了日食。按道理说,朝廷应当有太史令监察天象,可是汉国初创,哪能找到这样的高级人才。立国第二年,就这么碰上日食,实在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好在群臣乖觉,纷纷进言,说此乃晋国衰亡之招。才把气氛挽回了几分。

但是今日,战报从前线传来。阳邑被晋军夺回,而且是在攻城之事,发生日食,还出现了天降落雷的异象。

这个消息,简直就像抽了刘渊一记耳光。日蚀,阴侵阳,臣掩君之象,有亡国。这要亡的国,究竟是晋国,还是他的汉国?!

“有多少人,见到了落雷?”许久,刘渊才开口问道。

信使哪敢隐瞒,赶忙道:“从阳邑逃回的三百残兵,还有当日前去援助的刘微部一千余人马,都亲眼所见。雷声之大,数里可闻。”

这样的规模,还如何能瞒得住?怎么潞城有雷,阳邑也会落雷?上天就如此眷顾那个梁子熙吗?!

再攻上党?夺回阳邑?只要日食化雷的传闻不散,他手下兵将,如何敢硬拼这个佛子?!而且有这么一出,汉国又会不会遭受什么天谴,出亡国之兆?

见主上面色难看,侍中王育上前一步,进谏道:“王上兴兵,为的是争夺天下。如今居离石一隅,王威未震。不如趁此机会,命将四出,定河东,一鼓南下。先克长安,再以关中之众席卷洛阳。如此,鸿基可成!”

这话的意思清楚明白。现在打上党,已经不那么符合国家利益了。与其跟驻守上党的那位佛子死磕,不如换个方向,先打河东,再从司州方向攻击长安。只要能拿下长安,建立基业,正式称帝,再从关中方向攻打洛阳就简答了。

这话说的妥帖,让刘渊面上一松。不过他的性子,也相当谨慎,思索片刻后才道:“如今司马小儿在长安附近对峙,我军南下,会否让河间王与东海王联手向抗?”

晋国内战越厉害,越符合刘渊的利益。如果攻打河内,让两人心生警惕,化干戈为玉帛就糟糕了。

侍中刘殷也出列道:“王上勿忧。司马氏心思浅薄,积怨又深,未必能联手一处。如今天寒地冻,不宜出战。待到两方决出胜负,再南下也不迟。”

这是极为老成的主意。鹤蚌相争,渔翁得利,两位司马郡王已经打了一年,早晚要分出胜负的。若是长安被攻破,他们再抢起来,也简单许多。

长长呼出胸中闷气,刘渊颔首:“此正乃孤之心意也。”

既然强敌难克,就先从河东动手吧。河东还有盐池,若是能夺下,自然更好。

至于上党……刘渊冷冷一笑。出战即遇日食,梁子熙这个臣,掩的是汉国之君,还是晋国之君呢?

第165章

“阳邑城中焚毁房屋百余, 还有一千多降兵, 多为之前投城的晋军。”只待了两日, 奕延就率部返回,还带回了俘虏的降兵。葛洪与一千兵士,驻守在了阳邑城中。

“降兵中有将领吗?”梁峰皱了皱眉。之前他也听令狐况说起过, 投降的乃是士族出身的几位将领,若是留这些两面三刀的家伙,恐怕会惹出麻烦。

“攻城之前阳邑出了叛乱,那些人都被匈奴人杀了个干净。”这是最官方的说法,实际上, 却是葛洪和他一起做出的决断。兵卒可以留, 但是投降的将领就靠不住了。万一回头再遇上敌人, 又去献城,真是防都防不住。

梁峰一听这话, 就知是里面的内情, 不由松了口:“如此便好。只是阳邑一城, 如今也不算好守。城中粮草还够吗?”

阳邑现在处在敌占区, 虽然治下还有一县,但是想要在敌人眼皮底下耕种,恐怕没什么希望,只能靠补给过活。真正恢复县治,要等匈奴退兵才行吧。

“粮草在战火中烧了些,不过还算充足。”奕延答道。

“如此便好。”梁峰唯一思索,对身旁段钦道,“回头派令狐将军前去晋阳报信。要尽快打开通道,与晋阳取得联系。”

这可是当务之急。就算司马腾离开了并州,这个州的治所和行营,也依旧在晋阳。只有尽快打通消息网络,与城中守军取得联系,才方便之后行事。这个任务,交给出身并州豪强的令狐况,再合适不过。

段钦心思通透,立刻点头:“主公放心,如今在晋阳驻守就是令狐将军的从叔。不过如此一来,得胜的消息,也要上报东赢公了。”

这种大事,想瞒也瞒不住的。梁峰一哂:“如此大胜怎么不告知朝廷?只是长安那边战事凶急,东赢公未必会回转并州。”

只胜了一仗,说不定下来还会面对什么局面。司马腾就算再长出个胆子,也未必会回来。但是一战不会,若是多大几次胜仗呢?一旦并州安定下来,怕是立刻要有人跑来摘桃子了。

这简直就是个前狼后虎的难解之题。刘渊自然是敌人,司马氏也未必是朋友。加之日食这么个奇葩战例,他的日子恐怕会更难熬了。

但是做都做了,梁峰也不会现在来纠结,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一仗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吗?

“除了第一波援兵外,匈奴可还派了兵来?”梁峰问道。

“未曾!”奕延答得干脆,“只来了几队哨探。连之前逼近的大军都退了十里,应该是不会再攻城了。”

又是日食,又是落雷,足以吓得任何神智正常的人为之却步。这才是梁峰想要的结果!

“如此甚好!马上就要立春,吩咐十县鞭春,开始耕作!还有今年雨水太少,要注意防旱,蝗虫杀灭也要尽早启动。”这可是他从匈奴手里抠出来的时间,今年一定要多收几斗粮食才行!

“春耕不成问题,但是如今上党兵制,也当有所变化。”段钦惦记的事情,可不仅仅是耕种一事。

如今上党的兵员成分可太复杂了。梁府家兵大量输入屯兵和朝廷军队之中,这带来的非但是战力的提升,也是制度上的混乱。梁府正兵享的可是免税军田制,朝廷将领则是有薪俸的,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问题。

而且随着军力的不断增加,兵额也发生了变化。自三国起,将军衔就有泛滥的趋势,到了晋朝,一军满员不过一千五百人。而如今几经扩充,梁府设定的营编织,已经恢复到东汉时的千人编员,再扩下去,就必须成军了。

“趁春耕之时整编,屯兵免役制度推行下去。至于奕延手下那些朝廷兵将,也要想法纳入体系。”梁峰沉吟片刻,终于道。

不打仗了,正好可以改革兵制。以后他的手下的人马只会越来越多,不能再讲究下了去。不过说回来,之前封了乡侯,现在又胜一场,怕是要晋升县侯。他手下的私兵数量再扩一成,也不会是问题。面子上的事情,就算司马腾再不愿做,也是要做个样子的。否则他人不在并州,要如何才能用人征战?

“下官晓得。”段钦道。

指尖轻轻在桌上一弹,梁峰起身:“去办吧,这几个月休养生息的时间,一定要好好抓牢了!”

只盼那些姓司马的家伙,能打的再凶一点,抽不出时间给他添乱吧。

“上党大胜,还躲回了阳邑?”见到邸报,司马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逃出并州时,不是没见到匈奴兵马的可怕。怎么梁子熙短短半年时间,就能胜了两场?!

如今居然请功的文书都送上了案头,这样的胜仗,如何能不赏?可是赏了,又让他怎能心甘!仔细又看了两遍捷报,司马腾的面色更沉。居然在正旦起兵,还赶上了日食,这是岂能是吉兆?

见司马腾面色不对,高主簿赶忙道:“将军,此乃大胜,不赏不足以安军心啊!”

最惹人生气的,也正是这点。司马腾冷哼一声:“当然要赏!升官加爵,拨给钱粮!让梁太守好好守住上党!”

这话里隐含的意思,高主簿听得清楚明白。分明是要让梁子熙转为守势,不允许他在随意参加对匈奴的战役了。用这样的法子,阻止一个能臣建功,不是不可以。但是时机上,总是显得有些不妥。

高主簿犹豫了片刻,最终也没有开口进言,而是道:“上党兵寡,自当固守为上。待到扫平长安乱党,东赢公自可回返并州,主持大局。”

这话,才是司马腾最爱听的。神色稍稍好了一些,他开口道:“前几日河间王送来了张方的头颅,想要求和,被阿兄拒之门外。长安守不了多长时间了。”

这也发展,也同他关系甚密。虽然仓皇逃出了并州,但是司马腾是带着兵来了,这支人马,立刻让本就分崩离析的东海王阵营恢复了元气。其后各方又是征战又是挑拨,打了足有数月,河间王一系的人马,开始呈现出溃散之势。

原本还有十万关中大军,但是河间王贪生怕死,错过了最佳的迎战机会,只让张方固守霸上。这下可就给了东海王大好机会,加之王浚又派出了几千鲜卑骑兵助阵,一来二去,更是让河间王开始胆寒。

一切的原因,不过是张方自作主张,把天子迎入了长安。张方本人桀骜凶残,如今势力大涨,根本不受掌控,加之正旦时出现的日食,更是让河间王惊惧万分。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他指派张方曾经的恩人郅辅前往张方营中,取了这个凶神的脑袋。

用锦盒呈上这颗头颅,他向东海王求和。谁料对方根本没有接纳的意思,反而督促各军向关中进发。如此一来,失了大将,又没换来宽恕,河间王算是岌岌可危了。

对于司马腾而言,这当然是个极好的消息。已他在这次大战中的功劳,封王应当不在话下。只要在最后攻打长安时拼一把,拨个头筹也未必不可。到时候兄长迎回了天子,他也就有余力对付并州那群虎狼一般的匈奴了。

想到这里,司马腾道:“既然夺回了阳邑,命令驻守晋阳的司马瑜、周良、石鲜等部,再攻离石!只要能打下离石,刘渊老儿,便不能兴风作浪了!还有上党,当为大军提供粮秣!”

这命令极为阴损。既不让梁子熙接触战功,又要让他为大军后路负责。实在算不得好差事。不过高主簿知晓,这已经是司马腾忍了又忍的结果了。谁让梁子熙胜的这么轻松?不是拆了弃州而逃的东赢公的颜面吗?

不过想想,长安的战事应当持续不了多长时间了。就算如此而为,也没什么大错。待到东海王夺回天子,身为胞弟的东赢公,身份也能水涨船高。这次撤出并州,还真是应了天意。至于上党那两场胜仗,说到底也是东赢公任人唯贤,并不算坏事。如此一来二去,可不就落尽好处了?

不敢怠慢,高主簿提起笔来,飞快写起了文书。这道命令,跨越了东海王麾下十数万大军,向着上党而去。

第166章

“东赢公有令, 开春之后派兵再攻离石。上党为后援, 为大军提供粮秣。”捷报递出十余日后, 终于传回了文书。可是在官面文字背后的东西,实在让人懊恼。

听梁峰如此说,身旁几人面上都有些变色。这样的文字游戏, 谁能听不明白?不外乎是想阻止府君继续建功,还要把粮食压力往这边倾斜。之前两场大战,是有了封赏。但是升官加爵还要等朝廷批复,钱帛粮草也没见到影子。一场仗打下来,好处没见着多少, 担子倒是背负一堆, 简直能让人心生怨憎。

崔稷面色就不怎么好看:“上党收容流民如此多, 哪里还能支持大军粮秣?!不如去信东赢公,就说大战惨胜, 死伤过重, 无力支应大军讨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96页  当前第10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5/19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簪缨问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