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纯美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穿到古代搞建设_分节阅读_第98节
小说作者:风中蝴蝶   小说类别:耽于纯美   内容大小:743 KB   上传时间:2013-12-18 18:36:45

  符畴对自己母国被兼并没有什么感想,只对导师的自杀愧疚得他喘不过气,杨贺连着安慰了他几天,收效不大。

  杨贺和卫仲商量了一下,两人抬脚走向底仓,底仓的房间最大,住着季图一家大小。

  果然如两人所料,符畴正跪在船舱房间门口处,他旁边放着一个木盘,木盘上是南埠特有的几种水果,一种是葡萄,一种是大苹果,还有一种是晚季水蜜桃。这些水果是符畴在南埠买了带上船来的。符畴原来给季家送过几次,都被师母扔掉了。

  “符弟,回去吧,汝师母现在还在悲痛中,以后等她平静下来想明白,就会原谅你的。”杨贺走到符畴身边劝慰。

  “会原谅吗?”符畴抬头,他现在消瘦得厉害。

  “当然,这不是你的错,是那唐王想脱罪才逼死你恩师。你恩师也是愚忠,向昏庸残暴的君王效忠注定没有好结局。这样众叛亲离的昏王,连你叔父都说过,唐国被吴国兼并是好事,可以活人无数。”东海之滨山凹战役前,符畴的叔父还是敬戴唐王的。

  “可我恩师没能活下来!”符畴双目无神,季图对他一向疼爱,七八年的教导恩情由不得符畴不愧疚。

  “你恩师没有活下来,可你恩师的家人还在,你可以暗地里照顾他们。”卫仲压低声音劝解,想用这种方式将符畴从消沉中拖出来。

  “不错,我可以代替恩师照顾他们。”符畴仿佛找到了赎罪之路,眼里有了光彩。

  杨贺和卫仲见符畴神情松动,连忙将他搀扶着离开。

  底仓房间并不黑暗,上方有两个木窗兼出气口,房间里也很干净,住着季妻和季图的两个儿子儿媳加三个孙辈,另外还有三个忠心的家仆。杨贺劝解符畴的话,除了最后那段声音低沉听得模糊,其他都听得清清楚楚。

  “娘!吾父之死怪不得符学弟!”季图的小儿子轻轻说了一句。

  季妻本来一直闭目端坐不语,听到小儿子为符畴说话,睁开眼瞪了小儿一眼,季图的小儿子立刻闭口不言。

  季图服毒的时候以为自己替唐王顶了罪,唐王总会照顾好他的家小,结果季图的尸体体温还没有散去,家小就被唐王命人捆绑了连着季图的尸体一起送到吴国。

  季妻那时以为一家大小必死无疑,让她意外的是吴国没有处置季家,反而让符畴出面帮着料理季图的后事。季妻无法对吴国生出恨和怨言。她心中最恨的是唐王,对符畴的感情比较复杂,符畴跟季图求学时,季妻对他照顾良多。现在丈夫因符畴指证而丧命,季妻不能否定丈夫的一片忠心去恨唐王,只能将一腔怨恨都发泄到符畴身上。

  虽然符畴帮着火化了季图的遗体,尽全力照顾她一家大小生活,季家一家大小能搭船回唐,也是符畴跟郑钰铭请求得来的。

  季图的大儿子从母亲的举动中判断出,母亲对符畴的态度已经松动,因为季妻这次没有矫正小儿子对符畴的学弟称呼。

  “娘,小二要到船舷上透透气。”季图的大儿媳看到丈夫递过来的眼色,连忙跟婆婆提出请求,小二是她的幼子,向来得季妻喜爱。

  季妻睁眼瞧了瞧孙儿,不敌孙儿渴求的眼神,轻轻点头默许。

  季家大小跟郑钰铭和吴王笙乘坐的不是一条船,船上护卫对季家只普通监视,只要不跑到船只要害舱位,上船舷透风什么都不限制。

  季图的大儿媳带着三个孩子到船舷吹了会海风,回来时将符畴留在船仓房间门口的水果端了回去,季妻看见小孩在啃食水果,翻身面对舱壁装着不知。

  符畴第二天来送水果时,发现门口只有空木盘,不由精神一振,自此慢慢从消沉中解脱出来。

  船队顺风满帆日夜航行了两天到达小海湾,东北郡的郡守许惟已经等在海湾港口码头迎接王驾。王颉见到自己的得意弟子,两人是一通叙旧,南学院的学子们看到学长,也是争着上前叙话。

  北学院的学子不认识许惟,不过他们都知道许惟被认命为东北郡最高行政官,就是因为他提拔考试考了第三名。

  许惟在东北郡三年的政绩只比霍思中差了点,每年的地方业绩评定中,许惟业绩一直是佳。学子们明年都会参加提拔考试,联想到他们以后会像许惟这样受到重用,会干出一番事业,学子们心情比较激动。

  小海湾已不是原来只有十几户村民的小海港,原来的村落处已经变成一个两万多人的城市,城市以装卸货物和捕海鱼为主要产业,因为盐很便宜,这样渔民出海捕捉到的海鱼可以腌制保存,腌制的海鱼供应东北郡和东海之滨。

  小海湾现在的居民百分九十以上是原来的唐民,四年前唐王战败后才成为吴人。小海湾的居民没有南埠人富裕,不过可以比得上王都康城百姓。人们能吃饱穿暖,一半的居民翻新了家中草屋,另一半已经计划改建自己家中的茅草房。小城镇的人们脸上大都洋溢着满足,此处充满生机。

  船队在小海湾逗留了一天继续北上,这次是从海面进入北方大河跟海的交汇口,沿着大河直驶唐王都。唐王都如今已经改名为新城。

  大木船进入到刚被兼并的唐地后,人们马上感觉到,两岸景象就跟吴国境内很不相同。大家没有上岸,看不到具体情况,只感觉走动的人变少,田地中的庄稼长得蔫蔫,到处弥漫着一股萧条。一直到木船停靠在新城附近的码头,新城周围热火朝天干活的人们发出的口号声,才让他们感觉到了活力。

  第 170 章

  郑钰铭和吴王笙夫妻一行从新城附近的河岸码头上岸,一身黑色盔甲的楚朝辉带着马仁等人已站在码头上迎接。黑色闪亮的盔甲衬得楚朝辉身材更加伟岸,在人群中特别显眼。郑钰铭远远将视线定在楚朝辉身上,两人目光一经相遇,便不能移开。

  郑钰铭和吴王笙是以犒赏在唐地作战的吴兵名义北上,来的时候,木船上装载了大量的水果美酒等食物,在小海湾停留又收购了那里渔民刚从海上捕捞到的海鱼。

  木船一靠岸,水师士兵先往岸上搬运犒赏物品。跟随楚朝辉前来迎接的士兵们,看着装载得满满夫人骡车牛车从面前经过,一个个嘴巴不停咽着口水。

  士兵们呆在唐地已经一月有余,唐地物资匮乏,连从唐国贵族家中查抄出来的粮食都是粟、黍这些粗粮,精细的稻米和面粉要从吴国运输到唐。运输跟不上趟,士兵们的日常饭食便以半粗半精细搭混,士兵们早就想念在吴国的伙食。郑钰铭和吴王笙这次带来的丰富食物,能让吴兵们一饱口福。

  碍于众目睽睽之下不能跟郑钰铭有亲近举动,楚朝辉一直忍到吴王笙夫妻在唐王宫住下,随行人员都散到各自住宿处休息时,楚朝辉才一脸严肃地宣布,他有重要国事要跟总理事汇报,汇报期间禁止任何人或狗来分神和打扰。

  当天晚上,唐王都临时军事总指挥部大门紧闭,大牛在隔壁房间呼呼大睡,木头蹲在卧室门外委屈了一宿。

  楚朝辉汇报的时间太长,第二天,郑钰铭直到中午才从卧室大床上爬起。等他清洗穿好衣服出来,楚朝辉正在卧室旁的办公处接见刚从楚国赶来的黄钟。

  “黄钟,公子适那里情况怎么样?”因为交通不便,郑钰铭只接到公子适成功将赵轩引回赵王都的消息。

  “禀公子,左宜已经帮公子适领着军队退到了楚国境内,准备在楚边境河流建立据点,以后可随时骚扰赵国。”黄钟这次在楚国呆了一个多月,带着手下帮公子适借到兵马,筹集调度充足的物资帮公子适对赵发动偷袭。

  “黄钟,这次行动干得漂亮!赵轩一定很气愤,他有没有追进楚境跟公子适交战?”郑钰铭忍不住夸奖黄钟,以郑钰铭对赵轩的了解,自负的赵轩必然不肯放过公子适。

  “赵太子原想追进楚镜追杀公子适,只是北方戎人南下抢劫,赵国西北边郡告急,赵轩被迫放过公子适北上抗戎。”

  黄钟的后续计划,本来是想利用公子适引赵轩进犯楚镜,激起楚赵矛盾,挑拨赵楚发生战争。计划因为戎人南下抢劫流产。黄钟见暂时利用不到公子适,对手下和左宜吩咐了一些事宜便返回达城跟郑钰铭汇报,黄钟坐船回到南埠,郑钰铭和吴王笙刚好乘大船从海路去唐地。黄钟只能搭乘南埠运输物资北上的大木船追赶。今天上午,黄钟才抵达楚朝辉的军事总指挥部。

  “戎人南下抢劫?”郑钰铭脸上笑容收敛,他对这些游牧民族抢劫方式还是了解的,那是种野蛮血腥的抢劫。

  “不错,戎人这次南下抢劫规模很大,好似十几个部落结盟一起行动。”楚朝辉点了点头,肯定消息的真实性。北部干旱严重,许多草原上牧草都枯死,戎人牛羊牲畜成批饿死,戎人面临灾荒,这些游牧部族不南下抢劫的话,他们熬不过寒冷的冬天。

  黄钟去楚国谋划公子适借兵伐楚事宜,他手下取得了情报便直接向楚朝辉汇报,楚朝辉两天前已经知道戎人大规模南下进犯的消息,只是昨天晚上忙着跟郑钰铭亲热,还没来得及告诉郑钰铭。

  “唉,都是生存不易啊。”郑钰铭不是纯粹的民族主义者,对南下的游牧部落,他除了憎恨戎人抢劫时的残暴,还对这些北方部族有种怜悯。在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上,许多北部游牧民族最后都是被汉族融合同化。

  “戎人进犯赵国,倒让赵轩无法顾及唐国。”赵轩领了赵国大半兵力去抗击戎人,让楚朝辉在吴赵边境可以少费些心力。

  “既然赵国自顾不暇,我们兼并齐鲁的计划是不是更有把握?”郑钰铭看向楚朝辉。

  让郑钰铭意外的是,楚朝辉脸色凝重地摇了摇头:“进军齐鲁的计划要搁浅了。”

  楚朝辉话音一落,郑钰铭和黄钟两人脸上都是惊讶。

  “是有什么变化了吗?”

  楚朝辉将一叠密信摊在办公桌上:“黄钟,你拿回去好好研究研究,看完就来见我。”

  “诺!”黄钟伸手捧起那叠文字都是鬼画符的密信,跟郑钰铭和楚朝辉行了礼离开,回军部情报办事处去研究密信内容。这些密信都是齐鲁两地的探子送回,黄钟这个情报头子去了楚国,情报处的负责人就将密信送到楚朝辉手中。

  “朝辉,送回的消息到底是什么内容?”郑钰铭等黄钟走后,急忙跟楚朝辉询问。

  楚朝辉走进郑钰铭身边,一只手握住郑钰铭的手掌,将郑钰铭带到长木椅上坐下:“据探子送回的最新消息,齐鲁两国准备联盟。”

  “什么?两个死对头竟然握手言和?是谁促使他们化干戈为玉帛?”郑钰铭脸上都是惊奇。

  “唉,是我们灭唐太快造成这种局面。”楚朝辉微扯嘴角,吴军伐唐只用了五天就将唐王都攻破。

  在周围诸侯君主的意识里,带着辎重行军的军队,光从吴国边境行军到唐王都都需要花费这个时间。而吴国仅仅用行军时间就破了唐王都,逼着唐王自焚,这种闪电作战速度实在太吓人。

  “我们并没有显露兼并齐鲁的意图,为什么齐鲁两国国君会这么惧怕我们?”郑钰铭皱眉,齐鲁如果真的联盟,吴国攻打起来比较吃力。

  “我们大军北上讨伐时,唐王派了位老臣子出使齐鲁,想跟齐鲁结盟一起对抗我们,说服齐鲁两国国君握手言和的人正是这位老臣子。”

  唐王自焚时,唐国老臣子刚刚到达鲁国王宫面见鲁国国君。鲁国跟齐国十几年的仇恨,并不是唐国老臣嘴巴说说就能抹平,再说吴国伐唐师出有名,鲁国上下觉得唐国引来吴国大军压境是自找,跟鲁国无关。唐国老臣在鲁国王庭上下游说了两天无果,只得黯然离开去齐国游说。

  老臣子带着使团还没有走到齐国境内,吴军攻陷唐王都,唐王在王宫珍宝阁自焚的消息就传来了,跟着一起传来的还有唐国贵族被抄家的消息,老臣子的家族就是其中一个。

  大秦惯例,抄家和满门抄斩流放是连在一起,老臣子听到自家被抄家的消息后,以为全家都已被吴治罪,坐在地上就嚎啕大哭。哭完后,老臣子觉得自己反正是光棍了,一横心,决心走遍周围诸侯国,促使诸侯国共同联盟抵抗吴国,为自己的一家老小报仇雪恨。

  老臣子先是写了长信给鲁国国君,信中陈述吴国军队的强大可怕,信末则是嘲笑鲁国君臣身侧有猛虎窥伺不自知,等到以身伺虎便晚矣。

  老臣子命人给鲁国国君送去长信后,继续前行去了齐国。在齐国王庭上下也是如此说辞,齐国君臣态度跟鲁国一样,老臣子气极之下,大骂齐国君臣站在深渊一侧不自知,现在不自救,总有落到跟唐国一样的境地,到那时,齐国王庭君臣的封邑和家产都会被吴人夺得精光。说到激烈处,老臣子一头碰在齐国宫殿的石柱上,血溅齐国王庭。

  面对老臣子满头满脸鲜血淋漓,齐国王庭上下动容,开始认真搜集吴国伐唐细节。当齐国王庭上下知道吴国士兵所向披靡,仅用了五天就攻破唐王都后,齐国国君慌张了,派了使臣出使鲁国商谈联盟事宜。

  “怎么就抄了这老臣的家?”郑钰铭真没想到唐国还有这样的能人,如果不抄这老臣的家,这个老臣子会不会不这样豁出去以死劝谏?

  “这老臣对自己狠,对他封邑上的奴隶和百姓更狠,从他家中抄出的粮最多,他封邑上饿死的人也最多。”楚朝辉冷冷一哼,唐国老臣本来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出使齐鲁。

  “齐鲁联盟后,要兼并他们得多费财力了。”郑钰铭长叹口气。

  “我估计不仅仅是齐鲁联盟。”楚朝辉眉头紧锁。

  “啊?周围诸侯国不会都结成联盟来对付吴国吧?”郑钰铭这时开始紧张了。

  “哎,都是闪电灭唐把他们吓的。”楚朝辉摸摸下巴,要早知道有这样后果,他就让马仁和周成悠着点打了。

  郑钰铭开始思索对策:“看来对齐鲁只能不动了,当务之急,我们得派使者出使各诸侯国传达善意。”

  楚朝辉琢磨了一下,脸上忽然露出古怪笑容。“跟诸侯国搞好关系很有必要,不过齐鲁两国照样得动!”

  “怎么个动法?”郑钰铭扯扯楚朝辉脸上肌肉,感觉楚朝辉想出的对策必定很上不得台面。

  “晚上没人的时候告诉你?”楚朝辉一想出对策,整人一放松言辞就轻佻起来。

  郑钰铭挑挑眉,狠狠推开楚朝辉不安份的手,站起身朝楚朝辉微微一笑:“你现在可以不告诉我,不过以后晚上你都给我一个人去动!”

  “喂!钰铭,我说开开玩笑而已”楚朝辉见郑钰铭丢下自己头也不回地朝外走去,急忙离开椅子追上,拉着郑钰铭将自己的计划详细告知。

  两天之后,郑钰铭向秦天子和四周诸侯国都派去使者,先是说明吴国起兵伐唐的原因,然后申明吴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诸侯国,希望跟所有诸侯国和平共处,共同效忠大秦天子。

  黄钟看完各地送来的情报去面见楚朝辉和郑钰铭,三人关在房间密谈了一整天。第二天,郑钰铭下令将情报部扩建为情报司,黄钟从情报局长升为司长。

  黄钟升官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扩大齐鲁地区的情报网络,向齐鲁地区增派情报员。增派的情报员原籍都在齐鲁地区,他们化妆跟随商队进入到齐鲁境内,很快脱离了商队,融进齐鲁百姓之中。

  第171章

  九月初,赵国西北边郡一片狼藉,边郡除了有高墙保护城邑,没有被戎人攻破得以幸免,那些防护薄弱的村寨中一片残破,到处是戎人抢劫撤退放火残留下的残垣断壁,残垣断壁之下是烧焦惨不忍睹的尸身,村寨中来不及逃脱的妇女和壮丁被戎人掳走,其他人等都被砍杀。等到戎人退去,幸免遇难的人们从野外或者山沟返回,废墟中寻找亲人的遗体,四野悲泣声绵绵不断。

  赵轩带着从赵唐边境撤回的三万兵马,一路急行,八月底包围了正村寨抢劫的两千余人大股戎人。三万对两千,赵军没有悬念地将戎人全部歼灭。赵轩看到村寨被戎人扫荡后的惨状,怒火中烧,将俘获戎人一个不留,下令全部处死。

  赵军追赶到边境时,戎人南下抢劫已接近尾声。被赵军全部歼灭的这股戎人是负责断后一个的部落。赵军就地稍事休息就北上追赶,想把被戎人掳走的百姓追回。追了两天,一直追到赵国境外附的庸国,才追赶上零星押着战利品慢腾腾回返的戎人。

  赵轩一边分兵解救被戎人俘虏的百姓,一边令主力急追满载财物和女人行走缓慢的戎人大部队。戎人得到后面有几万赵军追赶的消息,匆忙将影响行走速度的载物丢弃,减轻马匹负荷速向草原撤退。戎人撤离路上到处散落是物品和尚有余温的尸体,有些没有当场断气,还在血中泊蠕动。这些野蛮抢劫者将影响他们逃跑的妇女和壮丁都杀死了才丢弃。

  一路惨状,让追赶士兵红了眼,赵军虽然使了全力追赶,还是止步于附庸国的边境,附庸国再往北就是大秦宗亲的封邑,赵轩没兴趣也没能力帮天子贵胄驱赶戎人。

  戎人南下抢劫的人数只有万余,数量虽只有赵军的三分之一,但是游牧民族是从小马背上长大,对他们来说,骑马飞奔如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赵军骑兵即使有马镫帮助稳固身体,双方交起手来,赵军骑兵一对一也不是游牧民族对手。

  赵轩下令停止追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粮草问题。

  戎人一路烧杀抢留下的都是废墟,赵军粮草沿途无法得到补充,全军携带物资不能持久,即使远远可以看到戎人马匹奔跑扬起尘灰,赵轩还是不得不下令全军止步回返。一支没有粮草的军队如果被物资丰富的戎人包围,会有全军覆灭危险。

  躲高墙内幸免遇难附的庸国国君和贵族,见到赵轩嚎啕大哭,他们命是保住了,财产损失很大,防御不坚固的农庄都被戎人抢劫一空,眼看寒冬就要来临,缺衣少食的情况下,没有外界救济的话,附庸国国内的平民百姓无法安然过冬。

  赵国境内西北边郡同样遭受戎灾,赵国财政都不能救济全境内百姓,既然都自顾不暇,赵轩除了好言安慰附庸国君臣,没有许下帮助承诺。

  附庸国君主和贵族失望地目送赵轩率领大军离去,没有外援,依靠自力生,这个小国人口能有一半熬到明年春天就不错了。

  赵轩返回境内郡城,一边分出军粮救济难民,一边派人回王都筹集物资。这几年冬季总是提前,如果不调集物资来西北救灾,等到十月份冷空气南下,百姓饥寒交迫中将生存不下去。

  “殿下,吴国报纸送来了。”伯耀手上捧着一叠报纸来见赵轩。

  赵轩正纸上统计地方官吏送来受灾情况,见到伯耀手中的报纸,人有点恍惚。

  从赵唐边境被迫返回援救王都,到后来追赶公子适,北上抗击戎人,赵轩忙得马不停蹄。每期必看的吴报因为他行踪不定无法及时送至,赵轩已经有一个月没有阅读吴报。

  “唐国国内百姓竟然如此凄惨,唐王暴虐可比戎人!”赵轩按照日期一一翻看,越看到后面越唏嘘。

  “吴国这样厚待唐地百姓,兼并唐地可说得不偿失,这公子明太过挥霍。”伯耀跟赵轩后面速扫视报纸内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7页  当前第9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8/11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穿到古代搞建设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