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美食录_分节阅读_第7节
小说作者:吃吃汤圆呀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44 KB   上传时间:2021-06-16 19:37:56

  外头窗棂里站着几个人,却正是外头大厨房的胖大厨与顾大厨几人。

  “听说康师傅来了,我们帮着小厨房搬大米,顺道过来瞧瞧您。”顾大厨点头哈腰,又推了推身边的厨子一一介绍给慈姑,待到胖大厨时,他笑道,“这位姓庞,庞通胖,被人起个诨号叫胖大厨。”

  搬运大米哪里用的上厨子们搬?想必是找个借口来瞧瞧慈姑才是真。

  诸人想到这一层,潘长娥便有些莫名的生气,在旁边嘀咕道:“瞧见人家年轻便巴过来,男人着实是……”只不过无人听见。

  胖大厨笑眯眯踮起脚往里头打量:“康师傅那豆腐是如何切得的?我在外头瞧不大清。”说完便顺理成章进了厨房间。

  内宅的厨子们都是女性,可大家都是劳苦人便也不讲究这些,再说他们都是互相认得的,是以诸厨娘们也不反对。

  那豆腐已被慈姑移入蒸锅,炖个一小会儿便取出,果然清香扑鼻,如花般清新。

  潘大厨顺顺当当帮慈姑接过手里的垫布:“康师傅,您那一手技艺当真了得,您若是不嫌弃,便收我们为徒。如今您便是我们的头儿,我们便是您的徒弟,还请您莫要推辞。”

  原来是来拜师学艺,慈姑哭笑不得。

  “您莫叫我康师傅,叫我慈姑便是。至于收徒嘛……”慈姑沉吟片刻,“师门传承,不知道我师父她老人家怎么讲。不过你们倒是可以来学艺。”

  听说可以观摩,大厨们纷纷眼睛一亮,这些个安身立命的功夫谁愿意传承给别人?好些个名厨做菜时身边人都是赶出厨房的,能叫他们来看已经是大恩赐,自然各个哈腰感激。

  这边有些心思活络的厨娘也坐不住了,迟疑问:“那我也能看么?”

  潘长娥狠狠瞪了那倒戈的厨娘一样,谁知人家压根儿不惧又回瞪回去,谁不想多学些压身技艺呢?

  “自然可以。”慈姑拍拍手,潇洒笑笑,“这豆腐看着难,实则讲究手眼刀合一,练多了便好。”

  于是接下来王侍郎家下人们的菜式里便多了豆腐,酱烧豆腐、黄焖豆腐、豆腐汤,只不过唯一的共同点便是那些豆腐都是粗细不一的条状……

  慈姑的蒲公英豆腐端上去便得了郡主的赞赏,听宫嬷嬷说她又多喝了许多汤哩。慈姑听完才心里安定下来,琬珠郡主是有些过分的瘦了,从前是因着孕吐也是无法。今儿哄她多喝些鸡汤,也是滋补之法。

  只不过担心郡主晚上饿,便又起了烤炉,和面揉面做了一锅糖蜜酥皮烧饼,嘱咐了别的厨娘后,这才又包了两个往张官人诸史子文籍铺去接大哥下工。

  诸史子文籍铺外头围着一群探头探脑的顽童,各个提心吊胆打量里头,张大官人相貌凶顽,正拧着眉头端坐堂中,前头站着一个总角小童。

  想是小童做了错事,被张大官人问了几句,已经吓得涕泪横流,门口的小童们各个吸了口气。

  慈姑却不怕张大官人,走进去招呼一声,张大官人这才放开小童:“日后每日正午来我店里领个馒头,莫要再偷。”

  大松附耳告诉慈姑,原来这小童家贫,被坏人指使来偷盗书籍,反被会些拳脚功夫的张大官人捉住,只不过问了两句,又没有严刑拷打,可偏偏他生得像个钟馗,小童便吓得什么都招了。

  慈姑便从包袱里掏出四个糖蜜酥皮烧饼递了过去:“承蒙张官人照应我哥哥,送您几个烧饼尝尝。”

  张官人接过那烧饼,只见上刷着一层金黄的蛋液,使得烧饼外皮焦黄,金黄的酥饼上面均匀撒着雪白的芝麻粒,还涂上厚厚一层褐色蜜糖,叫人一看就有了食欲。

  张官人先喝了一回彩,再看烧饼一个个大小均匀,用手一捏,“蹦”一声,最外面一层焦黄的脆皮发出清脆的声音,纷纷掉落下来,簌簌有声。

  他年轻时也是风流冠盖满京华的浪荡儿,会吃会喝,掰开时心里便明白,一听便这酥脆声便知烧饼好吃。

  从烧饼裂开的端口便见原来酥饼脆皮之下还有很多层,立体丰富,层次分明,清晰散发出茴香、麻酱的香气。

  再咬一口,先是触碰到蜜糖,甜滋滋的,而后是酥脆的饼皮,而后便是绵软的饼体,鼓鼓作响。

  上头蜜糖又甜又浓,与咸香的饼体碰撞,雪白的芝麻颗粒蹦跶在舌尖,更觉酥香可口。

  掉了包袱皮渣,张官人舍不得扔,用手捏起送进嘴里,最后索性将烧饼两手捧起,好叫所有饼渣都落在手心。

  他先吃掉一个,又斟下一碗茶汤咕噜咕噜灌下去,大叫一声“痛快!”

  而后又拿起一个,从斜对门叫提篮叫卖糟卤肉的小贩那里割了一块猪头肉。

  再从腰间抽出一柄镶百宝的匕首,将猪头肉削成薄厚相宜的薄片,再一刀将烧饼剖成鼓鼓开大,用刀尖挑着猪头肉夹入烧饼中。

  这才两手捧着烧饼夹猪头肉,大口一张“啊呜”一口咬下去。

  “咔嚓咔嚓”焦黄的酥皮碎在嘴里,猪头肉丰腴的肥肉在舌尖颤巍巍颤动,几乎要融化在嘴里,瘦肉不柴,反而浸满卤料香气,卤香味与烂烂的口感相结合,叫人直流口水。

  这样的组合,定要大口大口吃才尽兴。大口吞咽间,猪头肉在唇齿间卤香四溢,入口则化;烧饼厚实,咸香齐备,惹人吃了一口又一口。

  张官人几口下肚,烧饼就着肥肉的一并融化,原本饥肠辘辘的肠胃瞬间得到满足。

  外头春风吹来,夕阳余晖照耀,端的是无边豪情当然而生。

  他两下便吃完饼,大喝一声便拿出佩剑,在门前空地比划起来。

  兄妹二人  :Σ(⊙▽⊙“a

第10章 螺蛳烧芋头

  张大官人舞剑舞得虎虎生风,颇有侠客之风,兄妹两人看得兴致勃勃,旁边邻人也凑过来道:“张官人惯常这样,来了兴致便舞剑喝酒,与常人不同。”

  “痛快!痛快!当浮一大白!”张大官人舞了几招便停了手,咂摸着馋酒。

  “我正要与寻哥哥去逛夜市,让他买些回来给您。”慈姑在旁凑趣,两人方才寻着机会出了书肆。

  大松这才有机会结结巴巴:“这位张官人,当真……与常人不同。”

  “怕什么?哥哥踏实做活,他还能拔剑相向?”慈姑安抚哥哥,又说起今儿想去瞧瞧店铺之事。

  原来她今儿不死心又去了一趟当铺,却仍旧是杳无音信,店家索性拿出二百两银子与她赔偿,已经是十倍赔偿,便也只能认了。有了这许多钱,便能早日开自己的小食铺。

  大松瞠目结舌:“可,那是你娘……”他收住了接下来的话,见慈姑不语,便也黯然。

  两人便往汴京最繁华的马行街夜市去,想寻摸看京里做生意的门道。

  马行街夜市每天开张到晚上三更,可等到五更却又开张,中间不过歇两更,几乎是昼夜灯火通明,是汴京最热闹之处,人都说就连蚊呐都在马行街绝了迹,因为街边燃烧着的马灯发出的烟雾气,竟然稠密到能将蚊子都驱赶走。

  饶是听说了不少马行街的轶事,兄妹二人站在市桥仍目瞪口呆:

  长街延展,几条街巷沿着汴河交叉纵横,皆挤满了店铺和人群,琴瑟悠扬,灯火辉煌。头面、冠梳、领抹、珍玩等各色扑卖摊子前挤着比试运气的顾客,拎着鱼龙船儿灯、玉栅小球灯的仕女们端庄走到街巷间,一群小娘子们腰间齐齐儿挂着一色的异巧香袋儿嘻嘻哈哈奔跑而过,留下一股子木樨香香气,算命的先生摇着卦铃,口中念叨着“时运来时,买庄田,换老婆”,路过的汉子动了心立住了脚步,却被老婆扭着耳朵揪走。更不用提夜市上各处能见小食摊,热气腾腾的食物与热情叫卖声不绝。

  两个乡下孩子被这万丈红尘震撼得无以复加,好半响大松才拍拍腰间新得的工钱,豪气地问慈姑:“今儿尽管吃,哥哥有钱。”

  因着是想试一试别家手艺,慈姑便也不客气,等两人走完一条街,手上便已经满满当当拎着了澄纱团子、罐里鸡丝粉、鲍螺滴酥、香辣灌肺、豆儿糕等诸物,慈姑嘴巴里还塞着杨梅糖。

  殊不知附近一座三层酒楼上,正有个人透过窗棂冷冷打量着她。

  那女子一身暗绿色裙裳老气横秋,固然眉眼清秀些可也算不得倾国倾城,人山人海也不带帏帽出行,此时嘴巴里不知塞了什么鼓鼓囊囊,毫无仕女风范。

  呵!就这?老大就派出这么个人来勾引自己?

  不过想起这小娘子先是又不知道哪里来的手段复制了娘给自己的指环,下午在当铺时更是毫不犹豫便拿了掌柜赔偿的二百两银子,显然城府极深,耐心也极强,一个还未及笄的丫头便有这等演技,濮九鸾又立刻收起了轻慢之心,决定暗暗观察。

  走过这一圈,她心里已然大致有数:这里的食摊大致分为高中低三档,价位中等的食摊也是数量最多的食摊,自己若要开食摊,最稳当的选择也便是中等价位。

  至于做什么吃的,汴京城里居民比老家眉州富庶,一日得以吃三餐。可也有许多百姓人家是空着肚子来逛,自然这一顿便要在食摊上解决,因而这食物便不能太单薄。

  慈姑便忖度:食谱主打面食,再加些鸡鸭签、姜豉、葱泼兔之类的小菜,一则可以成为吃面的小菜,二来也能吸引那些用过晚膳吃不下汤饼的人。

  想好了要卖什么,慈姑便又与哥哥寻着马行街上有无转让的食铺,不过这却有些难。

  满汴京谁人不知马行街夜市热闹?既是闹市中心又离着官府近,许多衙门的官员小吏休沐后大都会经过这里,便是外地人进京也都先要来此地慕名游玩。这里的食铺又怎么会缺人?

  她四处询问的消息很快便被身后的疾风传到了镇北侯耳里。

  濮九鸾端着满杯酒,瞧那点茶婆婆灯火通明下敲盏打拍,嘴角浮现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不过是一个食摊,寻一个给她便是。我倒要看看她能耍什么花样。”

  疾风点头应是。退下后心里却嘀嘀咕咕,不过是一介小娘子,有什么可值当的?可转念一想,侯爷肯定想反客为主,抓住大房的把柄,便摇摇头自去布置。

  是以当慈姑第二天晚上再到马行街夜市寻觅食铺时,便看见北山子茶坊左近一处小食摊上贴着大大的“转让”二字。

  看摊的是个青年男子,见兄妹俩探头探脑,便立刻搭腔:“两位可有意接手我这摊子?”

  “有意自然是有意,却不知价码如何?又是为着何事要转让?”慈姑轻摇手中的纸团扇,不慌不忙。

  果然不可轻视。

  疾风心里暗暗思量。这小娘子手里的纸扇用竹篾扎成,看着歪歪扭扭,纸张亦糊得乱七八糟,还能瞧见旁边竹柄上沾着些许干掉的浆糊,做工粗糙,显然没什么钱,或者她“演得”没什么钱。

  能叫这样的人成交生意,自然是将价格报低些。

  因而疾风便想出了个极低的价格:“食摊里头全部东西打包二十两银子。我爹过世了,我急着回乡哩,是以才转让出去。”他昨日打听过行情,马行街最便宜的食摊都要五十两银子,自己将价格说得这般低,不由得这小娘子不动心。

  谁知慈姑拍拍大松肩膀,两人转身便走。

  !

  疾风慌了,这要是完不成侯爷交代的任务可如何是好?

  情急之下居然悲悲戚戚带了些哭音:“我急着用钱,两位却缘何转身就走?”

  慈姑这才回过身来,两手怀臂上下审视他:“适才我才问过一家铺子,要价九十两银子,为何您这里价格如此低廉,可是食铺从前有什么……怪处不成?”

  所谓买食铺说白了是买许可。

  所谓的食铺,不过分为雨棚、前柜、布蓬布屏而已。买这些物件并不用花费多少。花那许多银钱,实际买的是在官府的报备。

  大宋官府有专门的街道司管辖这些摊贩,既不可离官府衙门过近,又不可与民宅过近,更不可随处倾倒菜汤残羹等,否则便会有穿青衫的小哥毫不客气请你去衙门走一趟。要不任何人都能在夜市上摆个摊,岂不是乱了章法?

  是以这食铺并不便宜,动辄便要百两银子。

  侯爷果然是侯爷。一瞬间疾风的心里涌动起对侯爷的无限钦佩。

  小娘子这等刁钻,这等细致,怪不得不能掉以轻心,要严加防备。

  他将先前心里那些轻敌收起来,拿出平日里当差的机灵郑重:“说起来,一来我是着急用钱,二呢,实不相瞒,家母逼着我回去成亲。小娘子听分明,我这二十两卖的只是这木柜、布屏风,要买这摊位,可还得另附五十两。而且,我比别家便宜,是因为我要白银交付。”

  大宋民间大都用铜钱结算,要像演义话本里那般动辄掏出多少银子却是难得。

  民间白银紧缺,便有银票或铜钱结算,一贯算作一两白银。反正寻常百姓买菜买物不过是几十几百文,也不碍事。

  这人要白银。市面上能小门小户人家全部家底也就这么多,怪不得他价格比别人出得低些。

  慈姑却正好有当铺掌柜赔偿的白银。

  兄妹俩互相交换了眼色。

  一个走过去,摸一把木柜,嫌弃掉漆。一个则说连连摇头,嫌此地僻静,顾客罕至。

  疾风心中大喜,俗话说挑货人才是买货人,这两人挑剔不已,分明是想买下。

  于是少不得打起精神,扮做个正经生意人,讨价还价,死咬不放。

  最后六十六两白银成交。

  少了四两银子,慈姑却要他将锅碗瓢盆尽数都留下才算,

  又问他管辖此地的街道司小哥们的忌讳、管辖此处的官府衙门每季的炭敬、冰敬等琐琐碎碎的事体。

  小小年纪却懂这其中许多门道,不由得让疾风不警惕,怀疑此人当真是大房静心培养出来的。

  实际上他不知道,当年慈姑在乡下钓螺蛳烧地瓜的好日子没有延续太久,康家两老相继病倒,慈姑与大松失了学去脚店帮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页  当前第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美食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