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美食录_分节阅读_第51节
小说作者:吃吃汤圆呀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444 KB   上传时间:2021-06-16 19:37:56

  她固然知道当初定了亲,却不知道是与哪家,奶娘素来不提过去旧事,她便也压根不知。

  濮九鸾点点头。

  慈姑犹豫抬起头:“那与我……是你?”

  濮九鸾摇摇头。

  慈姑瞪大了眼睛。

  “是……是宝轩。”濮九鸾呼了一口气,心里莫名的轻松。

  他并不知慈姑与侄儿的婚约,这些天瞧来,宝轩似乎天生对慈姑有几份亲近,也不知是不是俗世人常说的姻缘天定,反正濮九鸾每每瞧见宝轩在慈姑跟前,心里便升腾起一些说不明道不出的情感,他不敢分辨那情感到底是不是担心惧怕。

  何况他也能觉察出慈姑对宝轩并不排斥,甚至两人之间还有些许的亲密。

  濮九鸾心里不是不担心,他比起宝轩自然有许多优点,可那些优点在慈姑眼里重要么?或许她就想寻个像宝轩一般憨憨傻傻的丈夫,人又毫无机心,两人一起吃吃喝喝玩乐汴京,做个富贵闲人。

  这种猜测像一只毒蛇,每每在他心绪放松时冷不丁蹿出来咬他一口,叫他魂飞魄散。

  如今说出口,心里轻松许多。

  他垂首单等着慈姑宣判,手指紧张得蜷缩起来。

  谁知慈姑竟然“噗嗤”笑出声:“宝轩?!”似乎听到了什么了不得的笑话。

  嗯?

  濮九鸾迟疑得抬起头。

  慈姑犹在闷笑:“我娘可真没有眼光,怎的与我说了个傻子?”唧唧咕咕笑个不停。

  居然是这般反应么?

  濮九鸾从早晨就沉甸甸的担心忽然全部烟消云散,他迟疑着问慈姑:“若是你有意,我可帮你达成心愿。”话说出口,连自己都感受到冲天的醋意。

  慈姑摇摇头。她敬谢不敏,才不要嫁给个傻子呢。那傻傻呆愣的模样,在眉州乡下活不过三天。

  濮九鸾松了一口气,心里像是吃了蜜一般又甜又美,他扯了扯衣领。

  慈姑一愣。男子修长的手指肆意扯住衣领一角,有力而遒劲,似一株青竹,直勾起衣领一角,淡青色滚边下透出月白的中衣一角,而那衣领之上鼓起的喉结,无端散发着浓郁的男性味道,她脸有些发红。

  却见濮九鸾从衣领下扯出一根系绳,绳子一角垂着一个指环,他将系绳解下,将指环递给慈姑:“那便收着这个罢。”

  慈姑惊愕出声,她顾不得礼数,从自己衣领下也拽出那枚素不离身的指环,惊讶打量着濮九鸾手里的指环。

  一样的蓝□□滴,一样的造型,一样的琉璃材质,唯一不同处是慈姑手里的指环内侧多了一抹浓郁蓝色,是因着这地方最初有一个矿点,随着年岁扩散开来,想来这琉璃指环刚造时两者一定相同。

  她看了好几遍,瞪圆了眼睛:“这……这是为何?”

  小娘子眼珠子圆溜溜瞪大,又可爱又呆萌,她素来端正机智,少见这般小女儿形态,濮九鸾看得认真:“我也不知。”

  他婆娑着自己手里的指环:“这是我娘当初留给我的,叫我以后若有心怡的小娘子便将这指环戴在她手上。”

  慈姑打量着自己的指环,喃喃自语:“可当初我娘说,这指环是定亲的亲家亲手给我戴上的。莫非……”她想到一种可能性:“莫非你们濮家每房都有一枚指环,专门用作定亲?”

  “不可能。”濮九鸾摇摇头,“这般剔透晶莹的琉璃难得,何况是雕刻得一模一样。”

  两枚一模一样的琉璃指环,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慈姑脱口而出:“莫不是这两个是一对?”她说完后就恨不得咬住自己的舌头,低头不语,脸泛起红晕。

  濮九鸾却不取笑她,他将自己手里的指环第二次递给慈姑:“我现在给你,你要么?”

  他才说完濮夫人要他将此物给自己心怡的小娘子,此时又要将指环递给她,其中意味不言而喻,慈姑犹豫了一瞬,便接过指环,低头“嗯”了一声。

  她垂首不语,玉白的脸上似乎沾了一层桃花粉霜,濮九鸾喉结一动,心里微颤。

  慈姑想了一想,又问:“宝轩知道么?”

  “不知道。”濮九鸾摇摇头,“他只知道黄家与濮家有婚约,却不知道你就是黄家娘子。”

  慈姑略一思忖便开始担心下一层关窍:“待官家下旨封赏我时他自然会知道真相,可若是那时濮家二房又认这门婚约呢?”

  她若是得以平反,又有官家封赏为乡君,说不定濮家会屈于名声应下这门亲事,到时候她又当如何?

  “不会,有我在。”

  他的声音很是笃定,叫慈姑无端地心安。只不过——

  慈姑攥着娘留下的指环犹豫:“这是我娘留给我的,当真舍不得舍弃呢。”

  濮九鸾摇摇头,也不去劝她:“想留便留着罢。”

  又过了几日,濮九鸾问慈姑:“可要去祭拜父母?”

  慈姑吃了一惊,濮九鸾才说:“当日二老被仓促埋掩于乱葬岗,我这些日子一直托人查找当初的守墓人,最近可算寻到,又请了道士堪舆点穴,明儿是个下葬的日子。”

  慈姑嗫喏两句,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兀自回灶房里做了四色点心,又梳洗沐浴,换了干净衣裳,第二天便随濮九鸾去爹娘墓前。

  道士在放鹿山间瞧了个背山靠水之处,这座山本是汴京城里百姓安葬之处,慈姑见周围地势高起,墓地里又整整齐齐栽着松柏等物,便知濮九鸾耗费了苦心。

  慈姑将自己做好的芝麻糖糕、松瓤枣糕、海棠果卷、新茶脆酥摆在父母坟前,又好好儿烧点了带来的香烛。这才认认真真给爹娘磕了几个头。

  当初父亲严厉,母亲慈爱,却总是纵着慈姑,由得慈姑无忧无虑长大,说到底慈姑今日能够自信果敢,少不了爹娘一份功劳。

  这些年她东躲西藏,颠沛流离,居然连未给爹娘立碑。当初在眉州,每到七月半,奶娘都会悄悄儿背着邻人们带她去十字路口河边桥口与爹娘烧纸,边供奉香烛还会边念叨,告诉卢氏她如今年纪多大,又认识了多少字,会绣了几方帕子。

  却不曾想如今能在此处归葬爹娘。

  她烧完香烛后濮九鸾也拈了一炷香供上,小声在心里念叨:黄大人,黄夫人,今后慈姑有我照拂,还请你们放心。

  等两人从坟前起身,坐上回汴京的马车后,濮九鸾瞧了瞧慈姑瘦削的背影,道:“你哥哥当初因着年纪不到十六便被流放琼州,我已经派人去寻他的踪迹了,只不过路途遥远,海边浪急风大,要等好几个月才能渡海,如今还不得音信。”他本想待有消息再说,可今日见慈姑郁郁,便先说出来。

第62章 拆骨肉炒煎蛋米粉

  琼州地处大陆南端, 流放途中要穿越整个大宋国土,路途遥远,又要经历瘴气, 又要遇着毒蛇猛虎, 待到海边后又要等待时机过岸。若是运气不好,光是在岸边都要等待好几个月。

  许多衙役押送犯人到此处后不耐烦再等, 索性将犯人推到海中,报一个暴病上去。

  即便是到了流放地, 或是被送入屯昌羊角岭开采水晶矿, 或是被送去山间采伐沉香, 或是协助渔民下海捕捉玳瑁、砗磲, 更甚者还会被派去盐田做苦役,这每一种都是极其凶险的活计, 能活过一年的都寥寥无几。

  濮九鸾这些日子早暗暗探查了其中内情,知道凶多吉少,只怕黄家那位郎君已然夭折。只不过这要瞒着慈姑, 他只劝慰慈姑:“你哥哥当初十岁左右,身子也康健, 说不定在琼州已经安置下来了。”

  慈姑心里明白, 当初奶娘救了她之后这几年没少托往来的行人打听琼州之事, 可惜琼州太过遥远, 岛民一般不出海, 往来的官员和商人也不是他们这样的小民能接触到的。是以奶娘与她都已接受哥哥已经没了的事实。

  她动动嘴唇:“多谢。”

  她从昨日便嘴唇干焦起了一层, 今日一直蔫蔫儿, 应当是想起家事心里郁结,濮九鸾心疼不已却不好安慰,他倒一杯茶水悄悄递过去。

  慈姑接过茶杯, 道一声谢。她没头没脑忽然:“大哥当初一弹弓将爹珍藏的西晋玉瓶儿打碎,最后背着爹娘去五岳观门口寻了个江湖艺人,花了五十两银子才请对方将玉瓶儿粘住。”

  “谁知那人不过是个糊弄的,爹那天在书房里与人议事,忽得一声,好端端立在那里的玉瓶儿碎裂当地,爹不知所以,还感慨玉瓶有灵,听见他们说俗世经济气得玉瓶不堪其扰索性自戕,写了一篇《悼玉瓶赋》悼念了一番。”

  慈姑说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温馨的黄府,调皮捣蛋的大哥,温柔的娘亲,板正的父亲,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可应当恨谁呢?始作俑者秦王已死,当初决策的太上皇已死,便是恨也没个具体的仇人来恨。慈姑身影瘦削依在车壁边,两眼茫然。

  “我娘走了以后我便一直是一个人。”濮九鸾瞧着她轻轻道,他眼睛盯着虚空,似是在发愣,“我那时最恨别人阖家团圆,恨别人父慈子孝。直到我有一天在军营里遇上一位同袍,他将我娘给我缝的腰带扯了去,我跟他打了一架,才知道原来他生来就没有娘。”

  “世上百样人便有百样磨难,各有各的苦衷,有人得到过又失去,有人却从来没得到过。”濮九鸾又给她倒杯水,“且看开些,毕竟也曾得到过,已经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幸运。”

  *

  马车行至东华门,外头市井熙熙攘攘的声音逐渐响起,还时不时有小贩叫卖:“《朝报》、《朝报》!”又喊:“《汴京美食录》!且看一碗米粉背后的一桩奇案!”

  这销售话术着实厉害,慈姑掀开车帘打量,果然立刻就有一群人围着那小贩:“与我买一份!”,大树下还有个说书人正绘声绘色拿着那份《朝报》讲述。

  濮九鸾也凑过去叫疾风买一份朝报:“与我一份《汴京美食录》。”

  小贩将朝报递过来:“您可真有眼光!这份朝报着实火热,如今汴京城里说起朝报,只有两种哩,一种是其他朝报一种便是这美食录。”

  濮九鸾接过朝报,拿给慈姑看。

  慈姑展开朝报,只见正中央便写着几个大字“吃米粉引奇案”,她忍不住吸了口气:“这汪三爷,如今可真是什么都敢写。”

  “这市井里头不讲究多高雅,要的便是骇人听闻引人入胜。”濮九鸾淡淡分析其中缘故,“他这般用笔,定然会比别人多引来些目光。”

  慈姑又有些担心:“这般大张旗鼓写这案子始末,若是官家怪罪下来……”

  濮九鸾摇摇头:“他不会。”如今坊间已经有不少说书人在讲这桩案子了,可见官家自己就恨不得将此事渲染得人尽皆知,好名正言顺收回左冰手中的权柄。

  慈姑放下心来,再看那篇文章洋洋洒洒写道:“话说这日一佳人进了康娘子脚店,她年方二八,生得眸若秋水眉如山黛……”她看得直摇头,将手中朝报放下:“汪三爷如今越发跳脱了。”

  跳脱归跳脱,却在汴京城里火了起来。

  从前是有不少人看他写的《美食录》,可从未有如今这般大的热度。

  当朝宰相涉案本就稀奇,受害者又是美貌歌姬,还夹杂着些后宫秘闻,天家妃子,百姓早就对此事颇为好奇,汪三爷这文章写得直白通俗,又多抓住市井俚民的心理,将整个案件娓娓道来。

  许多人其实一开始是冲着看这桩奇案才买的朝报,看完奇案之后再看后头还写着康娘子拔霞供店里近期推出菌菇汤底,顿时来了兴趣,呼朋引伴往康娘子店里去瞧瞧。

  更何况许多人对那奇案中所说的米粉着了迷,纷纷带着朝报来康娘子店中询问要吃这一碗同样的米粉。

  只不过这米粉如今只在康娘子娘子脚店里出售,许多男子都无法买到。慈姑略一思忖,便寻了桃娘来商量。

  她问桃娘:“你如今既然没想好要作甚营生,不若与我一起开一家康娘子米粉店如何?”

  “这……”桃娘瞪大了眼睛。

  慈姑接着说服她:“你回乡也是举目无亲,倒不如留在汴京城里好。如今有我们照应,倒比在乡下孤身一人的好。再说,你既然一心想跟着我,我却不需要仆人,不如你与我合伙开店。”

  桃娘想一想却也是这么个道理,便点了点头。

  慈姑便与她在康娘子脚店的斜对面租了一间铺子,挂上招牌“康娘子米粉脚店”,这家店男客女客皆可进去,专卖米粉。

  慈姑在永平坊那些熟练的厨子们里头筛选一二,教会他们如何做这卤肉粉,便叫他们受雇于店中。桃娘虽不会做饭,却熟知好吃的米粉应当是怎样,她便来负责店中米粉的品质。更巧的是她在道观里跟着道姑们学了识字,还会打算盘,便正好将整间米粉店的生意盘了下来。慈姑说好与她五五分成,这间米粉店就此开了张。

  开张第一天便客人爆满。

  一开始自然是冲着案子来的。人都知道那位“二八佳人”便是这家店的老板娘,当即有不少人来店里吃那一碗销魂的米粉。还有不少人同情桃娘的遭遇,来帮衬她一二,更有许多人也如桃娘一般亲人被卖零落四处,偷偷来她店里吃一碗米粉以供慰藉。

  等到热度下去后,便来了许多觉得这米粉好吃的回头客。

  汴京城里如今不少南地人,时间久了便都思念家乡美食,可是汴京的米粉为着好运输多是南方运来的干米粉,干燥无味,而康娘子米粉店的米粉是现磨现做,桃娘是个脑子活络的,索性将石磨搬到店门口,派了个年富力强的伙计每日里磨那石磨,米香阵阵,米浆粘稠,更惹得往来顾客熙熙攘攘。

  进到米粉店内,先引入眼帘的是灶前热气腾腾一锅高汤,据说这汤汁里加了猪棒骨、鸡架熬煮而成,小火咕嘟常年不熄,汤汁奶白浓稠,散发出阵阵香味。

  点一份米粉,但见一个美貌娘子利索在白锅中煮入丝滑的米粉,翻上几翻后盛入粗陶大碗中,舀一勺奶白的高汤,而后问客人:“要甚浇头?”

  客人咬着指头打量柜台前一排大碗,里头有浓油赤酱的红烧鸡块、色泽红亮的卤鸭、肥瘦相间的大刀白肉、切成细条的豆角肉丝、炖得软烂的拆骨肉炒煎蛋、大蒜叶爆炒鸡胗……一眼望去竟然看不完,直叫人眼花缭乱。便是每顿吃一种,也得吃二十多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7页  当前第5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美食录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