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家皇后又作妖_分节阅读_第83节
小说作者:弱水西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7 MB   上传时间:2020-12-29 18:37:31

  一番排查,总算有了线索。射杀众人的箭头卸下后,是三叉尖口,刚好能完美匹配上燕安王部下的箭头。

  如此,最直接的证据有了。

  动手的导火索也齐全了。

  由于三大巡察使包括了当今王爷,御史清流和一代老臣,死伤又尤其巨大,手段尤其残忍,所以群情激愤,上至皇帝下到平民,无不声讨燕安王。就是后宫也展开了好几轮的资助。荣华还大手一挥,直接捐了令荣安目瞪口呆的三千两白银作为表率……

  朱永昊“顺应民意”,一纸《清塞檄文》下发。大军开拔。

  然而,燕安之地却也揭竿而起了。

  一因所有罪证燕安王皆不认,他不甘不愿被冤枉,他愤恨痛苦。二为燕安地百姓,为了燕安地官员,为了燕安地长治久安,他不得不反抗。

  然而还有最重要的,则是燕安王世子,即朱承熠也在那千人之中——死了!

  朱承熠是燕安王唯一嫡子,王位的继承人,却这么荒唐死了!

  燕安王怒不可遏,也散布了讨伐檄文。声称如此悲剧,分明是现皇帝自导自演,口口声声被迫害,实际是为了以正义姿态撤藩,事实真正违背太祖遗愿,残害血脉的正是现皇帝!

  然而大周上下处于受害者位置,燕安王的说辞被看作了垂死挣扎和走投无路的狡辩和栽赃。

  至于朱承熠的死,朱永昊只轻描淡写解释到:

  朱承熠是自己主动要求加入巡查队的。巡查队身负使命,又有风险,他之所以答应朱承熠,既是念在亲属关系上,希望之有将功补过之心,又希望以朱承熠的身份来保护巡查队顺利进入燕安地。哪知他尚未公布此消息,队伍还没完全进入燕北之地,便遭了暗杀……可见是天意……

  事实从燕安王发布檄文那一刻便已经输了。不管先前所有证据的真假,此刻的他已是板上钉钉的谋反罪。

  就这样,朱永昊得偿所愿,终于站在了最完美的位置用最适合的借口发动了这次战争。

  他,顺应天意,响应民意,众望所归!

  当时的征北大将军,正是朱永昊最信任且倚靠的虞博鸿。

  历经了七个月又十八天,大周军赢了。

  然而虞博鸿回信里却并不是很高兴。

  后来他吐露:之所以这场战争得以迅速推进和收场,很大一部分原因归功于与燕安军多年不死不休的鞑军反戈一击之缘故。燕安军被前后夹击,插翅难飞,焉有不败之理?……

  然而就这一点,当时的说法,是燕安军多行不义必自毙。完全弱化了鞑军这莫名其妙的出击。

  若没有多年后再起的战事,包括荣安在内的大周人还真得以为燕安军皆是混吃等死,败絮其中的酒囊饭袋……

第127章 改变那结局

  当时大胜,举国欢庆,燕安王一行被押解入京。

  谋逆罪的下场,可想而知。

  抄家是必然,燕安王府被撤,财富充入国库。燕安王一脉直系全被砍头。旁亲也皆流放岭南,永不得回京。就连嫁人多年的长宁郡主也自缢了。

  据说燕安王被砍头前仰天长啸,义正辞严。

  说他能做的都做了,他全力抗敌,鞠躬尽瘁。他为了打消皇室疑虑,把唯一的嫡子送入京城,却害死了儿子。是他对不起儿子!他确实有愧先祖。却不是因为造反,而是因为没能完成先祖宏愿,没能彻底赶跑鞑子,更遗憾在位者其心不正,被利益蒙蔽双眼,终有一天会自食恶果。大周将败!国运将衰!时局将乱!百姓将苦!……

  无人知晓那是预言还是诅咒,但却莫名烙在了不少人心中……

  那一日京城大暴雨。

  然而纵是滂沱大雨,洗刷着污秽,可空气里却始终弥漫了一丝血腥。一连多日,皆是不散。

  荣安记得,因为爹立了大功,那段日子,朱永昊还留宿她宫中好几次。他每回都喝不少,让荣安赞他,让内侍夸他,他就爱听对他的歌功颂德词。

  他说他盼了多年,筹划了多年的计划,终于实现了。从今往后,他的政绩又多了一笔。他要成为千古明帝,他要永载史册!

  然而如此喜庆境遇下,朱永昊半夜却总不踏实。屋中必须点灯,枕边必须放刀,睡前必须喝安神汤。但纵是这般,他一夜都要醒上多回。

  当时的荣安只是以为他殚精竭虑,对他心疼照拂,此刻想起却又是别一番滋味……他是恐惧心虚啊!

  燕安王被剿灭后,虞博鸿留在了燕地两年多的时间,重新编制和整顿地方军。期间他也与鞑子有过几次交锋,然而他虽想打,可对方却都是试探性的交锋。

  燕安之地平稳,加之朱永昊作为皇帝的疑心病又开始发作,他开始不放心虞博鸿了。

  虞家兵权越来越大,又是外戚,这些让能力平平,但心高气傲的朱永昊有些忧心。于是虞博鸿被调回了京城。燕安地,则被朱永昊的娘家舅舅颜岑接管。

  然而没多久,燕安地开始不太平。

  鞑子屡屡南下,刚开始还有些顾忌,在发现颜岑虽名号响亮是老牌勋贵家出身,但纸上谈兵能力远强于征战之力后,自然无所畏惧。在一次偷袭中,鞑子直接活捉了颜岑,并一口气南压百里地。

  大周好不容易平定了燕安地,声威正是如日中天,哪容贼子如何挑衅。朱永昊对鞑子宣战,并集结了三十万兵力,宣布御驾亲征。随后,他带着多年拥戴他的朱永霖及一众心腹,意气风发北上了。

  虞博鸿求请陪同,朱永昊非但拒绝,还调走了他的几乎所有兵权。

  然而,对敌情认识不足,判断有误;对自己期望过高,能力有限;对刚结束燕安王战事此刻再起硝烟时机不对这一现状认识不清;再加上急于求成,兵力,武器和物资的补给不足……本以为以十倍兵力战之,可以速战速决。

  可战争才开始了两个多月,周军便被拖住了。对方人数虽少,但对方老道的骑兵相对于周军的步兵,灵活机动,优势明显。再有地形上,习惯上和对周人的了解上的经验优势,对方几乎是一打一个准。

  整个大周都被拖进了战争的泥沼。所有的物资和银钱都源源不断流入了大战的无底洞……

  开战的第四个月,朱永昊中了埋伏,若不是一众死士相护,连包围圈都出不来。好不容易返回大营后,他将大军暂时交到了朱永霖手上。

  朱永霖拍胸保证一定拼尽全力阻挡鞑军,毁灭鞑军。朱永昊伤重,急急回朝,抵京抢救了半年,最终一命呜呼。

  荣华成了太后,荣安成了太妃,新皇登基。

  但新皇年纪小,权力暂被架空,一切政务由内阁处理,太后过目。

  而北地又是经过半年战乱,周军不但负多胜少,死伤无数,朱永霖还屡屡被敌军打得四处逃窜,战线越来越往南,留下了一个又一个的笑话。

  燕安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内地也因为多年战事未平,税收越发严苛,物资匮乏而引起物价上涨,民怨也随之越积越重。

  多少人这才开始想念燕安王,想到曾数百年如一日平稳的燕安地,想到有燕安地挡着鞑军从来难以逾越的战线,想到燕安王临死前那番慷慨的言辞。一时间,对朝廷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大。

  朱永霖终于扛不住了,一连派了七拨人回京要求议和。荣华和廖家也表示支持。

  朝廷最终决定停战。然而此刻不想停的却是鞑子。经过这两年,当日燕安王打下的疆土早已被鞑子回收,还更近了一步。想要停战,他们自然要拿够好处。于是鞑子开出了一系列过分打脸的条件。

  虞博鸿愤慨至极,再次要求带兵出征。这一次,却是荣华阻止了他。

  “内忧外患,爹在,京城才能稳固。”他若走了,她,小皇帝,廖家谁来守?他们又能放心谁来守?

  于是,协议签订。

  笑话一般,泱泱大国竟是每年要赔款给一帮喂不饱的鞑子。多少文人恨恨,多少将士不平。然而受苦的,还是百姓。多少人不堪重负,直接导致了盗匪猖獗,难民流民数量急剧扩大。

  往年水患干旱灾病发生时,朝廷还有充足余粮和钱银去赈灾,然那几年,国库空虚,实在做不到了。

  记得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一石普通粮也从平常的五百七百文涨到了近十两银。饭,是完全吃不起了。

  更糟的是,燕安王的下场历历在目,大周其余三大塞王都是吓坏了。

  那几年,谁也不敢闲着,纷纷在暗中扩兵,悄悄屯粮,磨刀霍霍,以防某日会落得与燕安王一样下场……

  于是,荣华的那几年并不好过。

  虽然她依旧锦衣玉食,努力无视乱象,可朝堂上的压力还是一波波袭来。此外,不甘被架空的新皇也一直忿忿不平。荣安则一直努力照顾着这两个她生命里最重要的人。

  新皇几次私下冲她发脾气,责怪荣华和先帝。

  新皇怒骂朱永昊胡乱贸然对燕安王动手,才导致了之后不可控的一切发生,才导致他登基后竟是面对如此乱摊子。

  荣安刚开始还劝,可后来儿子不耐烦,冲她喝到:“你懂什么!燕安王本无罪,朱承熠本也不用死,那千人之死都只是父皇一手策划的好戏!是他亲手亲自策划了那场血案!他才是始作俑者!

  否则如何逼得燕安王主动举起反旗,如何逼得大周上下支持他撤藩。他如何去斩获威望成就他的名声。他那么做,只是想要名垂青史,他更害怕死后会被人戳脊梁骨骂他违背太祖遗愿,怕留下他弑杀亲族的污点!

  还有兴王,他就是个呆子!他根本就威胁不了父皇也没有什么用,可父皇却厌恨这个挡在辈分排序上让他必须恭谨善待的长兄。有兴王在,兴王才是父皇那一辈永远的嫡长子!父皇是用最完美的办法除掉了这个碍眼长兄!

  他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却将大周在往战乱上送!还有鞑子,听到他要灭了燕安王,自然振臂高呼万岁。燕安王一脉,与他们打了百年,血海深仇,此刻有人代劳,自然让他们造什么文书都愿意,送多少口供和人证都情愿,让他们如何配合都答应。可到头来呢?反而便宜了那帮鞑子!”

  儿子唾沫横飞,拍掉了一桌子饭菜,激动地青筋爆起,当时的荣安惊呆了。她那时才隐隐意识到,或许自己对朱永昊的了解连皮毛都未达。

  “母妃,人心险恶,您在虚伪繁华表象下活着,又能懂什么?”

  暴躁的新皇哪哪儿都看不惯,越发急于亲政,越发不满荣华的懈怠和偏安宫中的模样。

  他几次提出亲政,可荣华却觉得还能等一等,廖家的实力还可以继续扩充一二,所以荣华一推再推,迟迟未能给出准确时间。

  这才有了后来,新皇毒杀荣华只为迅速夺权,只为赶紧亲政……

  今晚,往昔一幕幕袭来,荣安注定难眠。

  所有的症结都在燕安王。不不,准确说,是朱永昊的除王大计。

  他贸然打乱局势,导致一发不可收拾。偏偏他又没有收拾残局的能力,最终闹了个早死下场。他若真有本事,就该堂堂正正去拿权,又如何会诡计一出出。

  燕安王冤枉委屈,他的报应说到底发生了。早先出钱出力灭杀他们之人到头来也都多少得了报应。因果循环,倒是一报还了一报。

  所以,没错,朱永昊就不该成为皇帝。这个人,眼高手低,以完美君子形象示人,可能力有限,为人虚伪卑鄙,他才是关节点啊!

  前世的荣安的确稀里糊涂,今日从朱承熠的立场一思量,这才将前世今生的种种全都连到了一块儿。

  朱承熠两次千里而来,都只是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下的一番挣扎。他不是没有努力,而是没能挣得过!

  燕安王那里有所察,所以他第一趟,应该是亲自来找出了燕安地的最大威胁。

  不管他是用了什么方法,总之他找对了。正如爹的暗示,挑唆两地关系的,正是朱永昊。

  而就朱承熠此刻的能力和位置,并不足以将朱永昊拉下太子位。所以他能做的,只能是毁坏朱永昊与虞家的联姻。在他看来,爹有能力,兵权在握,还得了圣上信任,是一号相当危险的人物。

  一旦两家结亲,那么朱永昊实力大涨,对燕安地出手是早晚。

  再加上荣华身上的凤格传说,让他将目标锁定在了太子和虞家身上。

  荣安深以为然。

  朱永昊最终选择荣华,也是在多番的考量下选定的。

  颜家表妹好是好,可亲上加亲的意义不大。毕竟皇后便是颜家出身,他还怕某日颜家会抛弃他不成?

  常家虽是老牌勋贵,有许多老族人脉,但那到底是早先的关系。哪怕再根深蒂固,但随着兵权被卸,常家显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

  陶家那样学士之家确实不错,不管前朝后宫都能帮上他大忙。然而这样的选择却不足以拉大他和兄弟们之间的差距。毕竟众皇子都有一共同点:便是没有兵权。那才是可望不可及的。

  相比下,荣华母族身份上有前阁老的人脉,父族身份上有兵权,她本身还有凤身之名,无疑是最好选择。事实也证明,前世在定下太子妃之位后,朱永昊与其他皇子们差距顿时有了明显的拉大。曾被朱永昊视作劲敌的八皇子,从此也再入不了他的眼……

  所以朱承熠是有过考量的。

  当日他跟着荣华应该本打算是要找到爹或荣华的弱点把柄,哪知一下跟到了荒郊野地那个庄子,这才上树观察去了。自己分明的捣乱之心正合了他意,所以才有了他的出手相帮,也才有了他一夜之间弄臭了廖文慈的名声还收拾了府医之事……他比自己更不希望两家联姻。

  清风坛那次,是皇后和太子主导策划,所以他想搞乱子,结果自己再次做了他想做之事。他便顺水推舟了……他比自己更渴望乱子,更希望太子和皇后栽跟头。

  这才对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5页  当前第8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3/52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家皇后又作妖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