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继承亡夫遗产后_分节阅读_第81节
小说作者:予乔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65 KB   上传时间:2020-12-23 19:09:20

  喜春面儿上变来变去,又不好朝他们发火。

  别人的相公。

  起身就朝外走:“堂哥先等着,我去看看厨房里给采买了什么, 叫他们给做几道盛京的菜肴来。”

  周光含笑点头:“多谢弟妹了。”

  喜春笑笑,快步出了厅里,周光面带着几分茫然, 问堂弟:“我是何时得罪过弟妹了?我瞧她脸色不大好,是因为我早几日没有登门么?”

  刚接任上马,周光几乎抽不出时间来,整日要对上衙门的公文,重新安排管理上一任知府留下来的文书,与下边的属下、各房的存档、案子等要了解、归纳,几乎是在把府衙理出个大概他便登门了。

  周秉从他怀里接过了伸手要爹包的周星星:“不是,她不知道新任知府大人是你。”

  周光看着堂弟:“你没说?”

  周秉只来了句:“迟早要见。”

  周光严正义辞的教导他:“三弟,你这样可是不对的,弟妹的性子瞧着柔顺,可十分倔强,我原本确实不该任秦州知府的,而是该去泰州的。”

  周光原本任职的地方是泰州,他早早就得了消息,府上都已经暗中准备起来了,最后来了秦州府,是因为周秉写去的书信。

  “朱通判这人,好高骛远,胆子又大,给跟着他的人都许过诺,又朝上边许过诺,应下差事来。”而原本该任秦州知府的,确实是朱通判。

  朝下边的人许诺好理解,就是招人跟着自己干,成功后给许诺的好处,银钱、审批、甚至税,朱通判本就是管着财税,给上头许诺,就是政绩的意思了,他要在下边做出政绩来,上边保他的人也能在审核上得了嘉奖,任人独到,甚至更进一步。

  说起正事来,周光神色正经:“审核此事的官员是大伯底下的人,也不知是不是朱通判走了他的路子,他又是大伯底下经年的人,此事大伯的意思是先揭过,过往不究,但总归是心里记上了一笔,往后要翻身出头怕是没这么容易了。”

  “我不是朝廷的人,这些你们看着就是。”周秉想起堂兄提及的政绩。

  政绩不好做,如今大晋海晏河清,秦州府这等地方水路便利,繁华热闹,土匪强盗多年没听过出一回,在剿匪上做不得文章,就只有从别的地方入手,学子、大功劳、商税。

  进贡的商税越多,作为管辖范围内的知府自然要受嘉奖,有学子得到的名次亮眼,比其他州府的考中数目更多,也都是实打实的政绩。

  周光顺口就问:“嘉哥儿也不小了,你们打算叫他一直在秦州进学?”

  他一来就看过衙门的卷宗,秦州府多年的文书上记载,去岁仅有一位学子考中举人,而其他州府考中举人的二三人比比皆是。

  大功劳就更不容易了,于公于民的大功劳定是能叫人平步青云,但这等事更是少有。秦州商气中,周光也相信朱通判许诺的政绩是从税商起头。

  周秉写这信并不是没有私心的,在来信中也把与朱家的牵扯提及过,大伯为人严谨,多查过一遍才察觉出这里头的问题,不然只是有几分嫌隙,是断然不会断了朱通判的青云路。

  他只道:“若是学得进去,在哪儿都是一样的学。”

  盛京那边不是头一回过问以后周嘉几个在哪儿进学的问题,这事儿喜春也知道,她还知道周秉当时回的也是这一句。

  盛京和江南之地普遍文气浓郁,但周秉当年就是在盛京上的学,盛京的书院、先生和文风,甚至各家的同窗是最清楚的,他没应下去盛京进学的事儿,也就是在婉拒了。

  喜春垮过门儿,她这会儿心情已经平复了,也确实去厨房里看了看,叫马婆子给烧两道盛京的菜肴来。

  就是重油重盐,周家老家是蜀地出来,骨子里还有几分吃辣。

  喜春吃不了,吩咐了她和奶娘的饭菜照旧按平日的准备,进门亲自给周光倒了茶水,请他吃茶,“他这话我爹也说过,我爹说要是没有进学读书的心思,就是把桌椅摆在宫门口,叫日日仰望的,也学不出来,有这个心,读得进去的,寒门也能出举子的。”

  像他们宁家,有一个当秀才的爹坐镇,那又如何,几个儿子没一个要走科举之路的。

  按宁秀才的话,钝性。

  全家唯一开了灵光的,出生在了女儿身。

  在他们家,周嘉几个上头三层压着呢,书院夫子、家中夫子、还有读书脑子都灵光的兄嫂,都不是那等只会惯着人的,他们兄弟三个包括周星星,学不到多好,也不会成为只会吃喝玩乐的败家子。

  相反把人给送到盛京去,上头的祖母伯母们一宠,倒是有很大可能成为纨绔子弟。

  周光感慨:“宁伯父话中通透。”对说出把桌椅摆在宫门口的宁父,周光是敬佩的。

  敢说。

  就不说劝他们把几个幼弟送回盛景去读书了。

  周光登了门儿,等用过了午食后,又扯下了腰间的玉佩放到周星星怀里。是早就备好的礼,盛京一大家子都想见见小孩,但路途太远,只得打消了这个主意。

  “我来秦州也好些日子了,衙门里的饭食总是吃得稍清淡了,今日总算吃到正宗的盛京菜了,”喜春两个送周光出门,他还要回去继续处理公务,说起上回要不是周秉一封信写得及时,大伯母潘氏就要来秦州伺候侄儿媳妇坐月了。

  一路到了大门儿,“弟妹,过几日你嫂子和几个孩子也到了,到时你来衙门里坐坐。”

  “行。”喜春一口应下,又给他推荐了个地方:“大哥你要是吃不光衙门里做的菜,就使个人去外头买饭吧,我们胭脂铺上的荷花街一到了晌午好多小食儿摊子,味道还行,适合你们吃。”

  就是喜春上回跟花掌柜去吃过一回的街,喜春当时就觉得太油太盐了些,但正适合干活计、使力气的人。

  她完全没有给人推荐路边摊子的不好意思。

  人皇宫内院的贵人娘娘们想要吃外边的了,还能使些铜板来,请人帮着送到宫门口,叫人送进去呢。

  盛京里被宫中的贵人给点过的路边摊也算不得少。

  当然,她还加了句:“小食铺,酒楼也是有的。”

  周光记了下来。

  马车就停在路边,周光跟他们告辞,便登上马车走了。

  “走吧,进去了。”周秉从袖中伸出手,想要握着她的手,还没碰到,喜春已经一把甩开了,斜倪他一眼:“我们周东家这么能耐,自己回去就是,用不着牵我一介妇人家的手。”

  喜春都觉得自己阴阳怪气儿的,但她心里平复了,不代表这事儿就过了,她不能刺他一句了。

  亏她早前还问过呢,他还闭口不谈的。

  喜春决定隔三差五刺他一回,还要在她的私薄上狠狠痛骂他一回,这事儿也就翻篇了。

  喜春后头主动给黄夫人传了个话,把知府的事同她说了说,免得叫人误会,以为她这是特意隐瞒呢,上回还说没见过人呢。

  黄夫人惊讶得很,惊讶过了,回头问喜春,“能不能叫人把姓黄的给拦下来,他从账房里拿了好几万,跑了!”

  “说要拿去孝顺爹娘长辈,谁家孝顺是造金殿吗?”

  黄家这回亏了不少,黄东家在屋里气不顺了好些日子,骤然明白一个道理,把银子大把的给外人花了,还不如拿去孝敬长辈呢,憋了口气,要给父母长辈最好的。

  金银金银,这世上谁都离不开,他拿这些银钱去,就是叫人天天躺在银子上睡觉都可以了。

  干的还是实事儿:修葺祠堂、开学堂、修路、挨家挨户的族人发钱。

  喜春就摊手,“怎么拦?拦着他去给族人长辈进孝?要叫人知道了你还能立足?知府大人也拦不了小辈儿给长辈儿尽孝啊。”

  话虽如此,黄家逢年过节的原也是给送过礼的,没缺斤少两,好好的东西他非要折腾,确实有几分矫枉过正的意思了。

  许是觉得自己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吧。

  喜春只得劝她换个角度想一想,“要我说,他要去修路修桥的也还好,东西置办齐整了能管好些年,反正到时也要叫你们出钱去修,如今一次给弄妥了以后也少麻烦。”

  黄夫人只道:“早知道当日我就拦着他给朱家送礼送银了。”

  朱家过后一个礼没还,大门紧闭,说甚不待客,但朱家的采买每日没少大包小包的往府上拖东西呢。

  黄夫人咬咬牙:“送去他家的商户可亏死了,人站骆知州的好歹还给回了礼,一家里头有好几千俩银子呢,我们一毛没得到。”

  一比起来,就该越发不顺了。

  “不过朱家比骆家花销多,我们当时都是送的贵重的礼,银其次,送银的都贴补在了外边的吃喝上,留在朱家的多是些贵重的酒、茶,布匹衣料,首饰之类的,朱家那几个母子母女的花销可多着,朱月一人就在汤池庄子花了几千俩,还有朱家的公子,茶肆酒楼也花了上万。”

  他们送去的银子也就叫这几个给花了。

  像明月茶坊这等最引纨绔子弟去的地方,尤其到了夜里,何夫人都曾告诫过喜春,叫她夜里离远些,这花费那就不是普通的茶水酒钱了。

  “只当我们会源源不断的给送过去呢,这辈子都靠着我们吸血了似的,用银子可不管大小的。”黄夫人猜,朱家身上的现银不多了,只是不知道这挥霍一空后,过不了这等奢侈生活了他们要怎的办。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不是说说的。

  但喜春很快就知道了。

  是茶肆的掌柜传来的信儿,说他们去进货时,在临府城遇上兜售好酒好茶,衣料布匹的人,样样都有,数目算不得多,从周家铺子出去的货,掌柜们几乎一眼就看到了,直接花了低价从人手上把好酒好茶给买了回来。

  衣料布匹没买,这一类售卖后要再重卖一次,还得看有没有损耗、皱褶,不怎么值价,临府城有人收了,但价格给的也不高。

  回头给喜春送了好几个大匣子,黄金真珠宝石面儿的,老木的等,说是孝敬。

  喜春就知道了,这是朱家在本地府城里抛不开面儿,把收到的礼拿到临府城去换成银子了。

作者有话要说:  ~

古代奢侈品二手买卖。

  ☆、第 92 章

  大堂嫂江氏跟几个孩子是好几日才到的, 喜春接了信儿,头一日没过去,只派了些丫头婆子过去帮着打理拾掇, 叫他们好生歇息。

  虽是一家子, 她去了人家难免要抽空出来接待她,没这必要。

  次日,喜春叫人把上回茶肆几个掌柜送来的黄金真珠宝石匣子、老木匣子给带上, 抱了周星星一起,去了知府府上。

  她房中的匣子多,不缺这个, 正用不上, 拿去送礼正合适。

  外边街上可热闹了,跟府上的清净可不同, 五颜六色的, 到处都是走动的人和吆喝声, 周星星出生后长了好几月了, 这还是头一回见到外头的风景, 一张小脸可精彩了, 指着那些五颜六色的繁闹,咿咿呀呀的说给喜春听。

  喜春把人抱在怀里, 指着外边的人、物, 轻轻说给他听,“那是卖云糕的,那是布匹铺子, 亮着光的是卖首饰的,卖糖人儿的...”

  周星星不住的“咦”了几声儿。

  他看什么都新奇,到了知府府上, 喜春把他抱下马车,已经睡着了,“真真是小猪。”先前一个马车上都是他的声音,咿咿呀呀的,这不过一会功夫,已经睡得呼呼的了。

  知府大门不止喜春他们的马车,还有另外好几架停着,远远的又有几架马车驶来。

  他们一行抬上阶梯时,那几俩远远来的马车上也下来了人,都是城中的商户夫人们,跟喜春几个一样,都是准备进门来拜会知府夫人的。

  喜春他们抱了名儿,没一会就有个面熟的丫头迎了出来,把他们迎进了门里,后到的几位商户夫人却被拦了下来,说了,“我们知府夫人说了,过几日才见客。”

  喜春他们前脚才跨进门槛,后头就有人指着他们,不服气的说道:“那他们怎么进去了?”

  守门的衙役们怎的知道,但主家早就放了话,说不见客的。

  “三少夫人好,我们大少夫人一早就盼着你们来了。”丫头是从盛京周家过来的,认得喜春,还朝她怀里抱着的周星星看去,想趁机多看几眼。

  盛京周家早就盼着想见一见小主子,主子们都没见到,她一跟着来就见到了,果真小主子长得好极了。

  喜春看见了她的动作,也不意外,府上平日那些丫头们就喜欢偷瞧周星星,他生得好,跟个奶团子似的,这会儿呼呼大睡的模样更是叫人看得慈母心肠。

  小小年纪,已经能凭着一张外貌叫人疼他的了。

  丫头翠芬引着他们往内院走,路上还说,“早前有几位官家的夫人相约而来,说是想见见大少夫人,给请个安的,大少夫人原说了今日不见外人,只他们捧着礼到了门外,大少夫人不好回绝,这会儿正在后厅里呢。”

  过来拜会江氏的人不少,衙门大大小小的夫人都带着小姐前来,昨日江氏一行刚到,不好打搅,今日一早便赶来了。

  这宅子原本是刘家的地儿,喜春对里边算不得陌生,门外的门匾已经换成了周府,里头的花木灌木的,时间太短,还来不及收拾,只隐约见到有些匠人小厮在改一改府上的景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4页  当前第8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1/1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继承亡夫遗产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