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炊金馔玉不足贵_分节阅读_第158节
小说作者:沈霁川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55 KB   上传时间:2020-09-11 16:08:13

  他只吹了两声,朝她眨着左眼:“这声音,正配你的柳叶笛!”

  池小秋一怔,也笑了起来。

  离开柳安,并非没有思念,京里的日子全然不似镇子上那般悠然亲切,层层束缚难以挣脱,字字句句都藏着心眼,到这个时候,只有看见柳色,才能有些熟悉的安稳。

  含着柳叶吹出的声音清亮得有些逼人,同眼前萝卜发出声响一合,倒是相得益彰。

  池小秋这回拿着萝卜的力道都要轻许多,放在桌上也很爱惜,擦了手上的水:“先吃了这条鱼。”

  皇帝赐下的两盒银锭子成了池小秋的底气,这几日不少来寻钟应忱的都被挡了去,可谁也不能总待在宅子里头半步不出,官舍屋子浅,抬头低头多有不便,租房子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南城太远,东城太贵,可西城么…”距离现下当值的地方还得不少路。

  “先租在东城,一进便好,不必我们去看,寻了牙人就能办妥当了。”

  两人正在敲定住处,却有丫鬟往这里来,急匆匆地:“这是周家送来的节礼。”

  看见池小秋讶然神色,忙又补了一句:“确实只送了这一个。”

  钟应忱接过那盏灯来,高纸漏刻出的纹样,在轻绡掩映下平添几分微茫朦胧,旁边一格扇字显出清癯之姿。

  是一盏青绿远山藏字谜的夹纱灯。

  钟应忱按住第一句,慢慢吐出一个字:“由。”

  第二个字多了讥讽:“仲。”

  “由仲?”池小秋跟着念上一遍:“什么意思?”

  “颠倒仲由。”

  里面的灯被点亮,这才能看出素白纸上还隐刻着一副画。

  一家三口,伶仃父母,只食杂草,健壮儿子,身负白米。

  池小秋等着钟应忱的解答。

  他提高了那盏灯,晕黄的光在白日里不明显,可还是能在他脸上留下些微影迹。

  “仲由至孝,饥饿之时,自己食糠草,却从几十里外负米奉于父母。”

  “可这图上…”

  池小秋忽然明白过来,不由大怒,开始捋袖子,问丫鬟:“周家人走没有?”

  “同他夹缠什么,来,咱们吃鱼。”

  钟应忱随意将那灯掷在一旁,给池小秋夹了半个鱼肚子:“不生气了。闷这么长时间了,明儿咱们出去逛逛。”

  池小秋重重点了点头,把碗里的鱼肉当成周家,狠狠嚼了一顿,终于忍了下来。

  他们选的出门时候不早不晚,晚霞方坠,余光尤存,街两边的铺子陆续在门边点起了灯,正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

  耍猴的咣咣咣敲着锣,走百索的在半空中轻巧挪步,上竿戏的腾挪转步赚得就是个惊险,今儿又新来了个摊子,专选了个稍僻静些的角落,竖着一个屏,围着许多人在听。

  池小秋好奇,拉着钟应忱站得进了些,便听得屏风里头数人数声,是拿声音现演着一段故事,中间还夹杂着吱呀开门声,稚猫喵呜声,惟妙惟肖,直到声音静下来,都想不起来挪动脚步。

  等屏风一撤,便见一个挽着低髻穿着月白裙儿的妇人,才恍然大悟。

  这么多种声响,竟是她一人所发。

  池小秋佩服不已,却见钟应忱早已走上前去,放下两块碎银子,问了两句话,才又回来。

  “你识得她?”

  钟应忱摇头,才要说话,便听有人在背后道:“钟大人,我家老爷有请。”

  这声音一听就烦,池小秋记得门清,可不就是跟着周大老爷的人!

  可钟应忱不说话,她再憋着气也不能发出来,只能低垂着头怏怏让钟应忱拉着,一并去了对面楼上。

  钟应忱并没让她去二楼,寻个雅间给她点了一盘鸭舌,便要自个过去。

  池小秋满心不安,拉着衣袖,不愿松手。

  钟应忱回过身,在她耳边轻轻笑:“放心,晾了这么长时间的场子,总得找回来。”

  他按了按她肩膀:“等你吃完,咱们就回去。”

  忍了这么久,总该好好同周家谈一谈了。

第187章 鸡汤豆腐脑

  半月楼在城南已绵延三四辈, 百年酒楼,隔出的雅间十分幽静,正是说些隐秘事的好地方。

  钟应忱进来时, 周为礼就坐在上首静静看着门口, 桌上许多名贵菜色, 蜜炙火腿、酱汁野鸭、汤黄鱼、鱼翅蟹粉、蝴蝶海参堆满了,想是等了许久, 都已经半凉了。

  他拱手:“老大人。”而后自行坐下,不再言语。

  车轱辘一样来回攀扯了几次, 钟应忱现下对周家, 已经懒得再倾注什么多余的情绪波动,便连厌恶都已经淡薄了。

  而这份漫不经心,便极为敏锐地让周为礼察觉了去, 瞬间激怒了他。

  “御史大人现下春风得意, 仕宦平顺,老夫倒是低看了!”

  周为礼慢慢笑出一声, 长久处于上位而磨出的威肃显露无疑:“是个人才!”

  “可惜——太过短视!”他灼灼直视过来, 不给钟应忱接过话头的机会,加快了语速。

  “本朝来凡状元多入翰林, 多有居内阁重臣之位者,况于似你这般连中三元者,便如珍宝玉石,只要不糊涂, 前路可期!可你偏偏心大,不顾劝阻, 非要卷入党争之事!到如今如处虎腹,不知多少人恶目相对, 只等你一步踏错,便是尸骨无存,到时莫要说你,便是你媳妇,也难有活路!”

  周为礼语带痛悔:“你这样急切,只为了少主随意许上些话,就同整个朝堂作对,不怕给自己招惹祸事么!祖宗先贤与你的才思,便是让你这么糟蹋!”

  “老大人说笑了,”钟应忱静静道:“便是对上严党,也不过是十之六七,怎能说是整个朝野呢!听闻老大人二十三年前任给事中时,也曾上书弹劾路任安族人贪没良田,怎么现今便对临充县中田事置于不顾呢?”

  周为礼一时语塞。

  这怎么能一样,那时路任安已经是墙倒众人推,连强弩之末也算不了,正好的罪名送上,岂有不参之理!而此时的严党却是正逢根繁叶茂之时,顺势而为,和逆流直上,傻子都知道选哪个。

  “何况,从案首到状元,是我日夜苦读而来,倒不知同哪家的祖宗有关!”

  一直以来,钟应忱便如静水深潭,而此言一出,却如剑芒破水而出,寒锋毕露,竟让周为礼不由骇然。

  他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失而复得”的孙子,不仅不是个好摆布的。

  甚而,他对周家的亲人,并没有什么孺慕之情。

  在这时,硬来只会把他越推越远,周为礼心思急转,马上缓和了口气,长叹一声:“我知晓这些年你吃了不少苦头,很是有些怨恨——这却也是应该的,那时我离得远,你爹做事糊涂,只当整船的人淹的淹,死的死,你一个小儿,岂有幸存之理,只让人在河边寻了半月,再三确认了没有音讯,才无奈撤了回来…”

  说到此处,他胡须微颤,含了一丝哽咽:“却是…苦了你!”

  “如今该参的人都参了,该撤的职也已撤了,木已成舟,覆水难收,老大人便来寻我,又能如何?”

  这看似平顺的退让已经让周为礼不能轻信,他微微沉吟:“谄谀欺君之人当谏,只是水至清则无鱼,敲山震虎,杀鸡儆猴足矣,你若有心,不必多言便可,我为官多年,有些脸面,必定能保你…”

  钟应忱笑了起来,止住了周为礼的话。

  若他还是个刚出院观政的庶吉士,抽身退步自不会有什么,可现在他便如君上一柄利刃,狠狠捅了严党一刀,拔出时溅了满地的血,早便让不少人恨之入骨。

  已是你死我活之势,他的沉默,便是给对方的喘息之机,只会反噬自身。

  他站了起来:“老大人,养虎为患的事,钟某不做。你这话,我也信不过。”

  被人俯视的感觉很不好,周为礼豁然站起,逼视着他:“你真当我几次三番来寻你,是真的怵了你?科举考得是文章词赋,为官考得是谋定机变!若不是一心为你着想,我何必拉下老脸同人苦求!”

  钟应忱满怀嘲弄:“我以为老大人是个明白人,前日收到那个破烂灯笼,便早该明白了。”

  那颠倒仲由的故事不过是在拿“孝”字讽他,说他自己名利尽收,却将父母至亲陷于不义之地。

  好不容易压制住的火气再次哗得烧起。

  “你!不要忘了是谁生养了你!你这命是谁给,姓是谁冠!若真是在朝会上将此事分说明白,一个数典忘祖之人,可还有立锥之地!”

  “老大人,声音太大便有些吵了。”钟应忱退得远了些:“若是冒籍案审定之前,你出来分说,尚可,如今,圣上已然裁定,这般为之,便是厚颜无耻了,若真要两下说清,周家顶的,该是欺君之罪。”

  他慢条斯理捋平了略皱的衣裳:“我最恨的便是周家的血,最快意的便是脱去周家的名姓。那些堂而皇之的话,老大人自己本也不信,也不必费心再说,不如留些口水下次再用。”

  周为礼瞪着眼,大口大口倒着气,好似有人泼了山高的石灰蚀尽心口血肉,在疼痛中翻滚起怒意。

  他的脸渐成猪肝色,用尽气力嘶喊出一句:“是我瞎了眼,费尽心力帮你出脱!”

  钟应忱顿下脚步,轻飘飘问了一句:“我阿娘,又有谁来出脱?”

  本已经气得糊涂的周为礼瞬间惊住,极致的寒意渐起——

  难道,他知道了些什么?

  又惊又怒之下,周为礼终于咕咚栽倒在了地上。

  不过才两炷香的时间,池小秋等得像过了几年,只能看着饭菜发呆,一见他下来立刻站起:“怎么样怎么样?”

  揪着钟应忱的衣襟看了一遍:“有没有打你?”

  楼上忽然传来小厮慌张的叫声:“老太爷?太爷?太爷!”

  池小秋立刻回看钟应忱,见他撩袍坐下,舒缓自在,笑对她点了点头:“爽快!”

  楼梯咚咚咚响,从他们这桌看去,正见周家小厮艰难背着周为礼,跑出了店。

  池小秋立刻兴奋起来:“是你打的?”

  她把巴掌拍得清脆响,斩钉截铁撂下一句:“打得好!”

  “动手必定留痕,到时候反惹祸上身。”钟应忱对她笑:“这回谁来诊,都是他自己气倒的,与我无关。”

  “……”池小秋巴掌拍得更响了:“气得也好!”

  担心惊怕之下,不吃东西也饱了,池小秋看着卤鸭舌卤鸭掌凉拌三丝好几碟菜,只能唤人拿了油纸包回家。

  旁的都好装,可碗里那份细腻易碎的豆腐脑让她犯了愁。

  不能装,不想吃,不能丢,池小秋想了想,果断将它推给了钟应忱:“辛苦,把这个吃了。”

  碗是白瓷,里头的豆腐脑便同那壁上釉色一般雪白,往前一推时,正中的豆花便微微晃动,一看便知点卤得极好,又软又嫩。

  钟应忱看了一眼这碗豆腐脑,也默默撤远了一些。

  这豆花是以鸡汁作汤底,海带结、木耳、黄花菜、嫩鸡蛋,各色俱全,一切都好。

  可偏偏是咸的!

  柳安镇的豆腐脑,却是浇的糖水,热天在碎冰里头放凉,西瓜、橙子、蜜桃诸般瓜果切作碎块,爱吃什么加什么。冬天便将糖水煮热,兑进姜汁可防寒,刚从外边进门时热腾腾吃上一碗,又饱肚又解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3页  当前第1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8/1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炊金馔玉不足贵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