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汴京珍馐娘子(美食)_分节阅读_第38节
小说作者:果酱果酱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280 KB   上传时间:2020-08-14 12:33:24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7-10 18:11:29~2020-07-11 19:38:4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周金子 116瓶;叶莲娜 20瓶;多肉葡萄三分甜 8瓶;凤凰花又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0章

  自那日起, 薛盈便开始轮班负责太皇太后的膳食。又到了每日准备午膳的时间。夏清近日来跟着薛盈练习厨艺,收获颇多,此时很感兴趣地问:“薛娘子, 我们今天准备什么菜肴呢?”

  薛盈笑道:“我看大娘娘喜欢吃鱼和海产, 不然我们做二色茧儿羹和水母脍吧。”

  水母是海蜇的别称, 因为需要从海中捕捞, 在汴京是比较名贵食物, 只有王公贵族方能享用。新鲜海蜇用石灰,明矾浸制,榨去水分后, 洗净盐渍, 便可以食用了。海蜇烹饪方法并不复杂,只需搭配王瓜丝、蒜蓉和姜末,再加入少许盐、醋、酱油、芝麻油调味,一盘清爽宜人的水母脍便做好了。

  而二色茧儿羹做法相对复杂一些。这道菜的主料是黑鱼。薛盈取重三斤左右的黑鱼,洗净宰杀放血后, 刮去鱼鳞从鱼脊进刀剖膛, 褪去鱼皮与鱼骨,只取两片雪白的鱼肉, 剁成泥加盐搅打上劲,再加入鸡蛋清、香油搅拌。薛盈用手将鱼泥攥成一个个茧儿状的鱼丸, 看上去洁白细嫩,十分养眼。

  夏清随口问道:“这道菜既然叫二色茧儿羹,是不是还需要制作另一种颜色的鱼丸啊?”

  薛盈手脚麻利地将剩下的一半鱼泥拌入少许竹炭粉, 笑对夏清道:“你看,这样就可以得到黑色的鱼丸了。”

  夏清将两种颜色的鱼丸下沸水汆熟,又取少许豆苗和枸杞子汆熟, 放在碗中备用。

  制作这道菜的关键是要熬制一锅鲜汤。薛盈提前用鸡肉、金华火腿、肘子和猪骨精心吊了一锅清汤,再次煮沸后,加入汆熟的鱼丸、枸杞子和豆苗,再洒入少许盐调味,这道二色茧儿羹就做好了。

  午膳准备的主食是菰米饭。菰米又称雕苽、雕胡,是前朝颇为盛行的一种主食,国朝由于稻米大规模种植,菰米已然式微。为了让菰米饭口感更好,薛盈特地用猪骨汤代替水去蒸饭。

  今天的午膳再次让太皇太后感到耳目一新。她好奇地指着眼前这碗颜色紫红的饭问道:“这是什么饭啊?”

  太皇太后的问题难倒了一旁侍膳的内侍押班任守义,他只好道:“小的也不知,今日的午膳是薛娘子烹制的,大娘娘不如叫她来问问?”

  薛盈被传唤到保慈宫正殿,很快解答了太皇太后的疑问:“回大娘娘,这是菰米饭。菰米性温和,能够治疗消渴和胃肠不适,还不容易积食,最适合大娘娘日常食用了。”

  黄氏恍然:“原来这就是菰米饭。杜子美诗云: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说的就是这种饭吧。”

  “大娘娘明鉴。”薛盈笑道:“《周礼》有云:凡会膳食之宜,雁宜麦,鱼宜菰。菰米饭最适合搭配鱼肉菜肴。”

  黄氏很感兴趣地尝了一口菰米饭,口感十分爽滑,带着一丝草木的清香,因为加入猪骨汤蒸制,味道既清爽,又鲜醇,吃下去肠胃很舒服。

  食案中间的那道二色茧儿羹同样吸引了黄氏的目光,双色茧状的鱼丸颜色淡雅,点缀以青碧的豆苗,淡红的枸杞,美的彷佛像画卷一般。

  任守义见黄氏对这道菜感兴趣,忙盛了一小碗送到她手边。黄氏先舀了一勺汤,口味鲜浓醇厚,毫无油腻之嫌,很对她的胃口。又夹了一个鱼丸品尝,因为经过搅拌上劲,口感爽脆弹牙,还有黑鱼有特有的清鲜。

  黄氏忍不住舀了少许汤和鱼丸拌在米饭里,清爽鲜醇的鱼肉鱼汤,果然与香滑的菰米饭是绝配啊。就连原本没有味道的豆苗经过鱼汤的熏染,也变得鲜美无比。

  吃了半饭碗后,黄氏又夹了一筷水母脍来清口,水母质脆而韧,味道酸爽,十分开胃解腻,黄瓜丝爽脆清淡,与味道稍浓的海蜇堪称绝配。

  也不过才一炷香的功夫,一旁侍膳的任守义惊讶地发现,一向有些厌食的黄氏居然把手旁那碗菰米饭和鱼汤都吃完了。他不禁有些佩服薛盈的本事了。

  黄氏指着那碗二色茧儿羹笑对薛盈道:“这碗羹味道很好。官家近来忙于政务,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你再做一碗二色茧儿羹,配上菰米饭给官家送去吧。就说我说的,朝政即便要紧,也要注意身体,一定要按时吃饭。”

  薛盈忙答应了,好在太皇太后的午膳照例是要多做一些,菜肴都是现成的。

  而此时赵晖和李维正在福宁殿议事,果真耽误了用午饭。

  赵晖指着案上的一道劄子问李维:“前日检正中书孔目房邓颖上劄子云:朝廷应参照先帝时推行的免役法,对现有的差役法进行改良。卿以为何如?”

  李维沉吟片刻道:“臣的意思,无论行免役或差役,根本目的在于便民。当然臣现在任职枢密院,推行法令是中书的职责,臣不敢越俎代庖。”

  赵晖凝视李维片刻,忽得笑道:“朕记得,卿是嘉正三年进士,是先帝钦点的探花。”

  “是。”李维肃容道:“先帝超拔臣于微贱之中,对臣有知遇之恩,臣须臾不敢或忘。”

  赵晖起身负手而立:“朕亦始终不敢忘先帝的志向。卿是本朝年纪最轻的枢密副使,先帝对卿有知遇之恩,朕亦对卿寄予厚望,故以政事咨询,卿可对朕直言无隐,万勿避嫌才是。”

  “是。”李维沉吟片刻,终是慨然道:“臣认同邓颖的看法。百姓一向苦于衙前之役,差役法的弊端显而易见,必须痛加变革。百姓若愿出钱免役,可听其自便;若不愿出钱,便仍行差役,这样便可以避免二法的弊端。”

  赵晖点头笑道:“卿言甚是,回头朕让中书议一议,写个条陈呈上来。”

  李维觉得实在有必要提醒这位少年天子,沉声道:“陛下如今刚刚亲政,政务变革牵一发而动全局,必当先易后难,谨慎行事。臣以为,与其先变更差役法,不如先恢复先翰林学士承旨张绍制定的农田水利之法,这样更稳妥不易引起争议。”

  赵晖愣了一下,自己刚刚亲政,行事多有掣肘,变革弊法的条件并不成熟,只得皱眉道:“卿言亦是,诗曰: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的就是朕现在的处境了。那就先让中书针对农田水利之法上个条陈吧。”

  正在这时,薛盈也提着食盒来到福宁殿了,说明来意后,福宁殿内侍押班卫绍钦笑道:“有劳薛娘子了,既是大娘娘有话嘱咐,请薛娘子入内传话。”说着,将食盒递给一旁的小黄门,令他一同进殿。

  那小黄门想是刚当差不久,慌慌张张地接过食盒,竟然不小心打翻在地,汤水溅得到处都是。

  卫绍钦十分恼火,训斥道:“看看你毛手毛脚的样子,这是大娘娘赐给官家的,如今打翻了,我们怎么交差?”

  “小的错了,小的再不敢了。”那小黄门慌忙跪地,双腿已是抖了起来。

  薛盈见他实在可怜,出言转圜道:“没关系的,午膳我做的量很多,再重新装一盒好了。”

  卫绍钦这才放下心来,他本不是严苛之人,那小黄门与他是同乡,平日一向多有照应,于是低声喝道:“多亏薛娘子早有准备,今天救了你,还不赶紧谢谢薛娘子。”

  小黄门对薛盈连连叩首,薛盈忙把他拉起来:“这不算什么,你下次当差小心一点就好了。”

  不过这一来一去未免耗费时间,等到薛盈再次提着食盒进入福宁殿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赵晖站起来听了黄氏的嘱咐,应了声是,又对薛盈笑道:“朕听说大娘娘近日胃口好了许多,这是薛娘子的功劳,看来朕召你入宫真是做对了。”

  薛盈忙谦虚几句,一眼瞥到一旁的李维正含笑看着她,脸不由红了起来。

  赵晖笑对李维道:“时候不早了,子京也陪朕一起用膳吧。”

  皇帝性情仁厚,赐近臣膳食也是常有之事,李维站起来谢恩后,内监便在他近前的案上也摆上饭食。

  赵晖是认得菰米的,不由笑道:“琼杯传素液,金匕进雕胡。薛娘子准备的这一餐饭,倒是很有古风。”

  李维暗自一笑,随即喝了一口双色茧儿羹,清鲜醇厚,各种调料的配比刚刚好,还是自己熟悉的味道。说起来自己与薛盈已经分开一个月了,还真怀念她做的饭菜啊。

  薛盈送上饭食后,不敢在殿内多停留,见赵晖没别的话嘱咐,便告辞走了出来。

  没过多久,李维也从殿中出来了,叫住薛盈道:“薛娘子请留步。”

  分别许久,薛盈觉得有很多话要对李维说,却不知从何说起。思量片刻问:“我临走时送你的那坛茭白鲊,你吃完了吗?”

  李维笑了:“你足足给了我十坛茭白鲊,怎么可能这么快就吃完。我估量着等你快出宫的时候,应该就快吃完了。”

  薛盈不好意思地咳嗦一声,一时又不知说些什么,却见李维伸手递给她一块玉佩,轻笑道:“我不能白要你的茭白鲊。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玉佩是我的家传之物,你好好收着吧。”

  薛盈见那玉佩刻成鸳鸯的形状,其厚不到一分,作春水色,上面微微有些红丝细纹。因李维贴身佩戴,摸在手上还有些余温,脸不由又红了起来,忙接下来藏入袖中。

  李维已是换了正容嘱咐她道:“宫中的水很深,稍有不慎便会有杀身之祸,你性子一向直率,一定要谨言慎行才是。”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7-11 19:38:48~2020-07-12 16:34:2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山海、下一本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露葵、梦田、多肉葡萄三分甜 10瓶;方也、淡淡茶 2瓶;凤凰花又开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61章

  任守义居所, 一名小内监上前禀道:“小的已经打听清楚了,您的预测没错,那人……”

  任守义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压低了声音道:“这可真有意思了。”他向东指了指道:“想来那位也是清楚的, 我倒不明白他的用意了。”

  今天没轮到薛盈在后厨当值, 难得空闲, 她打算在小厨房做点好吃的犒劳自己。

  薛盈很喜欢吃鳝鱼, 今天便做一道南炒鳝吧。取鲜活黄鳝宰杀去骨,用适量盐和生粉揉搓去除黏液,刮去表面的一层白膜, 然后顺着原来骨头的方向切成丝, 加入酱油、黄酒、姜末和胡椒粉略加腌制。

  南炒鳝的配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单纯用葱白的,有用韭菜的,薛盈选择用新鲜茭白。

  做这道菜火候相当重要。薛盈掌厨多年 ,对灶头有精准的掌控力, 铁锅置旺火上烧热倒油, 放入葱姜炒香后,迅速将鳝丝划入, 伴随着磁啦一声响,香气弥漫在空气中经久不散。

  接下来, 薛盈加入酱油、生粉、胡椒粉、醋、姜末兑成的料汁来提味,下茭白丝翻炒,她将锅子不断旋转翻腾, 火势被撩得又急又猛,很快鳝丝便变白了,最后再加入适量蒜泥、盐、黄酒和一点香油, 便可以出锅了。

  做什么素菜来搭配呢?薛盈看到小厨房正好有新鲜的菊花菜,不如做一道菊苗煎好了。

  取菊花菜嫩头清洗后,放入沸水中略焯,放凉后攥干水分,将其分成四等分,这就是做菊苗煎的原料——菊花脑。

  然后取适量山药粉加少许盐,徐徐倒入甘草水,将山药粉搅成面糊,薛盈用筷子挑起面糊,发现面糊直线滴下,只留薄透一层在筷尖,满意地点点头:面糊的稀稠刚刚好。

  薛盈将菊花脑分别放入面糊内滚一滚,起锅烧热倒油,将菊花脑小心放入煎制,待一面粉糊定型后,再翻面煎一煎,等到粉糊熟透,便可以取出装盘了,为了更让这道菜更入味,她又在菊花脑上撒了一些椒盐。

  这时稻米也蒸熟了,薛盈给自己盛了一碗饭,配上南炒鳝和菊苗煎,正好可以大快朵颐。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笑声:“我来得可真巧,薛娘子给我也盛一碗饭吧。”

  薛盈向外一望,原来是夏清来了,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呀,薛盈一边起身给她盛饭,一边问道:“这个时候你不在大厨房帮忙,来小厨房做什么?”

  夏清撇撇嘴道:“今日是沈娘子当值,生怕我抢了她的功劳。我才不留着那里碍她的眼呢,所以就来找你了。”

  夏清看到那盘南炒鳝,眼睛一亮道:“是鳝鱼,我有段日子没吃过了。”

  夏清是湖州人,自从离开家乡后,便很少吃到合心意的炒鳝丝了。那一盘炒鳝丝挂着明亮的酱汁,混着丝丝油香和蒜香,实在诱人食欲。

  她有些急迫地夹了一段鳝丝送入口中,新鲜肥美,带着旺火爆炒的镬气。因为加入大量黄酒和蒜末,味道鲜爽之余还带着浓郁的酒香和蒜香。最难得的是薛盈对火候的精准把握,鳝丝刚刚断生就离火,肉质十分弹嫩,带着游水的活力,越发令人欲罢不能。

  夏清犹觉不过瘾,索性将鳝丝拌在米饭里,褐色油润的鳝丝与莹白的稻米尽兴缠绵,没过多久,她便把多半碗米饭吃完了。

  薛盈觉得南炒鳝里的茭白也很好吃,清爽鲜嫩,透着夏秋之交的江南水乡的气息,与略显浓郁的酱汁正好相搭。只是她很快发现,与夏清在一起吃饭得用抢的,不大一会儿功夫,眼前这盘南炒鳝便见了底,她只得悻悻地转战菊苗煎。

  刚刚煎好的菊花菜还保持着青碧的色泽,一口咬下去,口感清凉,还带着菊叶的芳香。仔细嚼了一会,口中会有甘草的回甘,是一道十分清爽又养生的素菜。

  夏清也好奇地尝了一口菊苗煎,有菊苗菜的清香,但因为加入山药糊油煎,一点也不像寻常蔬菜那么寡淡,她尤其钟爱最后撒入的椒盐,与清凉甘香的菊苗菜配在一起异常和谐。

  用完这别具风味的一餐后,薛盈又冲了两盏葡萄渴水,清甜不腻,有浓郁的果香和蜜香,夏清不由好奇问道:“娘子这葡萄渴水是怎么做的,比我自己做的要好喝许多。”

  薛盈笑了:“告诉你一个独家秘诀,我冲渴水的时候,会加入少许藿香叶,口感会格外清香。”

  夏清喝完那盏渴水,满足地叹了口气:“娘子真是心灵手巧,不过……”她突然迟疑了一下不肯再说了。

  这完全不符合夏清直爽的性格嘛,薛盈决定逗一逗她,笑笑道:“怎么,夏娘子这是有事要瞒着我,也要像其他内人学习变得有城府起来吗?”

  夏清撇撇嘴道:“才不是呢。我说了娘子别生气啊,娘子做的生炒鳝,似乎比吴娘子做的稍微差了一点味道。”

  “哦。”薛盈的好胜心被激起,对夏清这句话相当介意,忙问道:“吴娘子是谁,她做的生炒鳝是什么味道?”

  夏清见薛盈这幅咄咄逼人的架势,轻咳一声道:“吴娘子是先皇后宫中的司膳内人,烧的一手好菜。尤其是那道南炒鳝,鲜美肥腴有异香,我还是在前年的同天节有幸尝过。当真是人间绝品啊。可惜她这两年都不下厨了。”

  对于制作菜肴,薛盈一向是虚心好学的,她随即问道:“吴娘子现住在那里,我想要去请教她。”

  夏清愣了一下道:“先皇后宫中的内人们,如今死得死,出宫的出宫,就只剩下吴娘子了,她就住在后苑。只是她性情一向古怪,这两年更是轻易不理人,我怕你上门会碰钉子。”

  “没关系的。”薛盈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自己表现出足够的诚意,吴娘子应该不会拂了自己面子的。

  薛盈是个急性子,吃完午饭也顾不上休息,直接出保慈宫南行,穿过睿思殿来到后苑,按照夏清的指点,在一个偏僻的角落找到吴娘子的居所。

  但见殿门紧闭,窗棂上结满了蛛网,台阶上已经长出了荒草,显然是很久没打扫过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2页  当前第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8/5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汴京珍馐娘子(美食)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