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尚公主_分节阅读_第39节
小说作者:伊人睽睽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2 MB   上传时间:2020-08-07 13:59:27

  才听杨嗣懒洋洋说道:“我跟户部那尚书聊了一晚上,他终于答应睁只眼闭只眼,放殿下的人进户部了。那老头子本就快到辞官的年龄了,我看他自己都不想干了,正好给太子行个方便。”

  太子满意点头。

  老皇帝之前和金陵李氏斗法,好不容易斗倒李氏,把李氏斗回了金陵,皇后逝后,老皇帝也一夜之间衰老了,对政事再提不起精神。而这正是太子要出头的机会。

  太子要将朝上的人一点点换上自己的,待整个朝堂都由自己控制的那一天,便是老皇帝该做太上皇的日子了。

  如是,幕僚们再说了一阵子话,到了中午该用午膳的时候,幕僚们纷纷告辞。

  而杨嗣盘腿坐在原地,动也不动,显然是打算在东宫用膳了。

  太子瞥了他好几眼,看这人毫无自觉,只能不耐烦道:“要用膳也行,你去换下衣服再来吧?”

  杨嗣这才不情不愿地起身,跟着侍女去换衣了。

  午膳开始,太子妃今日特意做了一道菜,来与殿下一起用午膳。见到杨三郎也在,太子妃眼角抽一下,却已经习惯了。

  这个杨三郎来东宫来得太勤,用个午膳不过是寻常行为。

  只是用膳时,太子妃看在太子的面子上,不免关心杨嗣:“三郎,你也老大不小了,家中可有为你说亲?”

  杨三郎抬头,淡漠地看太子妃一眼。

  杨嗣还没回答,太子已经道:“他的婚事我说了才算。”

  太子妃脸上的笑容几乎维持不住,僵硬地抿了下唇。觉得太子对杨三郎也太好了,简直是把杨三当儿子在养……关键杨三也不是太子的儿子啊!

  太子真正的儿子,都不见太子多上心呢!

  不过说起婚事,太子就想起了丹阳公主。

  太子问杨嗣:“你这段时间有见过六妹么?”

  杨嗣非常坦然的:“没有。”

  太子见他说了一句,又低头吃饭了,不禁恨铁不成钢:“你都不曾去看望她一下么?”

  杨嗣诧异:“我为何要去看望她?她要是有心,应该来看望我才对。”

  太子:“……”

  太子箸子拍在案上,微怒:“你这头倔驴,气死孤了!”

  旁边太子妃吓得一抖,以为太子要发怒了。结果太子缓了一会儿,又重新拿起了箸子。

  太子还忍不住:“多吃点菜,总吃肉怎么行?”

  太子妃在旁酸酸地疑惑:杨三真的是太子流落在外的儿子吧?可年龄不对,太子也生不出这么大的儿子啊。

第32章

  放榜结果出来了, 传回丹阳公主府, 暮晚摇对自己辛苦一晚上的结果很满意。

  既没有得罪庐陵长公主,也没有得到糟糕的结果。

  言尚还是有点用的嘛。

  然而侍女春华虽然早已知道刘文吉榜上无名,但她仍抱着一丝希冀, 出去问了下。得知果真没有刘文吉的名字,春华叹口气,对情郎的状态有些担心了。

  如他所料, 及第的是其他人也罢, 不光及第、还是探花郎的那个人是与刘文吉同出岭南的言尚, 而且刘文吉素来觉得言尚不如自己,那刘文吉必然比之前更为难受了。

  因为担心刘文吉,春华便向府上告了假,出去寻人了。

  她果真没有在刘文吉所租的地方找到刘文吉, 幸好现在言尚也在长安,春华便周转了一下,去永寿寺询问言尚, 看言二郎是否知道刘文吉所在。

  言尚正在屋舍整理书籍,准备出门应宴。中了探花郎, 最大的改变,就是来邀宴的人格外多。大世家不参与, 中水平世家却不少。言尚想在长安稳住根基, 必然需要这些人的相助,自然会积极参宴。

  长安就是这样的。

  甚至想要当官就是这样的。

  就如冯献遇之前积极参宴、无知无觉导致妻子饿死他才知道那般,冯献遇正是知道交友的好处, 才会那般行事。只是可惜交友也没成功,妻子也不在了。

  春华将来意告诉言尚,以为言尚会告诉她几个刘文吉可能去的地方。

  不想言尚比她想象中的为人更好。

  正整理书籍的言尚听闻找不到刘文吉,眉心轻轻一蹙,道:“我与你一起去找人吧。正好我也要见刘兄,与他说开一些话。”

  春华:“这样不好吧?会耽误你的宴……”

  言尚道:“参宴什么的,左右是些闲事。不去也无妨。”

  他当即和春华一起出门,将自己不去参宴的消息告诉一个等在寺外来接他的小厮,然后就和春华一起走了。春华感动无比,觉得有言尚这样的朋友,刘文吉到底不满什么?

  言尚和春华一起去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找到人,最后天黑的时候,春华已焦灼万分,言尚面色微微一暗。

  他说:“我们去北里看看。”

  春华一愣。

  她干笑:“二郎真会说笑,刘郎怎会在北里这样的脂粉之地……”

  言尚看她一眼,目色微温,他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温声:“也许是我想多了。”

  然而言尚没有想多。

  他们确实在北里中曲一个楼里找到了刘文吉。

  刘文吉喝得酩酊大醉,满面绯红。

  他坐在二楼一栏内,正在欣赏楼下正中央一名妓踩在鼓上的舞蹈。也不知那名妓跳得是有多好,刘文吉拍掌大笑,并把自己身边早已备好的绸绢向楼下扔,送给那名妓。

  刘文吉疯癫,哈哈大笑:“给娘子缠头!

  “给娘子一个好兆头!”

  昂贵的绸绢从楼上飘下,落在名妓赤脚所踩的大鼓上,将那蒙着面纱的名妓吓了一跳。仰起头,名妓看到刘文吉隽逸面孔,心中一动,就向楼上屈膝,娇滴滴道:“多谢郎君。”

  刘文吉便再饮一杯酒,向楼下致意。

  身后传来不可置信的女声:“刘郎!”

  刘文吉回头,眯着眼,濛濛地看到貌美如春的女郎,与自己多年的好友站在一起。

  他的好友修匀如竹,依然气质极佳。那女郎却面色惨然,蹙着眉看他。

  刘文吉醉醺醺的,摇着手中酒盏:“素臣,春华……是你们啊,来,共饮!”

  言尚轻轻一叹,对春华道:“他喝多了,我们先带他离开……”

  他语调温和的话在热闹的大堂中,被衬得声音很低,大约只有站在他旁边的春华能听到。

  刘文吉听不到言尚说什么,只看到言尚侧过脸,秀致眉目面对着春华。

  刘文吉一下子涨红了脸,扑过去:“言素臣你干什么?你是不是抢了我的功名,又要抢我的女人?!”

  春华惊讶地瞪大眼,大脑空白,看着这个跌跌撞撞扑来的郎君,和平时所见的情郎完全是两个人。

  言尚挡在春华面前,搂住这个步伐不稳、口上放肆不住的酒鬼,略微头疼。

  这便是他不爱饮酒的缘故了。

  言尚向春华看一眼。

  春华点头,压抑了自己的情绪,上来扶刘文吉,柔声:“刘郎,我们先走吧……”

  刘文吉嚷:“你们背着我在说什么!你们在眉目传情什么?!”

  他声音嚷得大,周围玩乐的人都看了过来,指指点点。

  言尚皱了眉,当机立断,一把捂住刘文吉的嘴,不让刘文吉再乱说。

  而春华脸色青青白白半天,周围窥探的、暧昧指点的目光让她羞愤,但她到底是听了言尚的话,没有和一个酒鬼计较。

  这个酒鬼被言尚半扶半抱,却更加生气,一下子扑过去,抓住春华的手。言尚一个没挡住,刘文吉已经拽着春华:“春华,你不能不要我,不能连你也瞧不起我……”

  春华目中生软,低声:“刘郎,我不会瞧不起你的。”

  刘文吉醉眼朦胧,盯着她,却忽的冷笑一声:“你是没有瞧不起我,可你也没有向着我,帮我!”

  春华急道:“你这话从何说起?”

  刘文吉一指身后的言尚:“他走了公主的门路,才能得到探花郎,别以为我不理会你们的事情,就不知道!”

  春华勉强道:“……那也只是行卷。行卷并不代表结果……”

  刘文吉看着春华,低声:“那你为什么不帮我行卷?你不是公主府上的侍女么,你不是公主身边最看重的人么?只要你帮我说句话,为什么我不能是探花郎?为什么今日的荣誉,不能加于我身?”

  春华怔怔然看着刘文吉,万没想到刘文吉有这个想法。

  而言尚看刘文吉显然是心魔在心、已经藏了多日、如今不过借着醉酒而不吐不快,言尚轻轻一叹,直接拉下了四周的帷帐,将这片空间和其他地方格挡开,让无人再能窥探。

  言尚盯着刘文吉,其实他也好奇刘文吉一直是怎么想的。

  向来傲慢的人,是真的不可一世,从来不肯低头么?

  春华被刘文吉握着手,对方的酒气喷到她面上,她手也被抓得疼。但她忘记了这些,她只是不认识一般地看着刘郎,喃喃:“我欲帮你行卷,是你自己嫌我多事,不肯的……”

  刘文吉高声:“然而贤惠女郎,是郎君说一声不用,你就再不动作了么?你日日能在公主府见到言二,你日日看言二像个狗一样去讨好你的公主,你为什么就不能、不能帮我、帮我说哪怕一句话……”

  春华目中渗了泪。

  她说:“是你说不要的。

  “而且我们殿下脾气硬,你不去求,她怎么可能因为我一句话就帮你?

  “你可知哪怕是言二,也不是那般顺利。也有人想抢言二郎的……”

  刘文吉大声打断:“我不想听你们这些辩解!”

  他推开了春华,向后退,撞在了案上,跌坐在地。案头的酒倒了下来,淋在了他衣袍上,乌浓一片。他发髻微乱,几绺碎发拂在面上,苍凉憔悴。

  他手指言尚,惨笑:“而言二!你扪心自问,你的才学真的比我好么?你的诗赋真的强于我么?明明不是!谁都知道不是!可是为什么你行?为什么你能行?”

  他靠着帷帐,痴声:“难道不愿意走门路,想靠自己的能力,就是错的么?因为人人行卷,我不行卷,就永远轮不到我么?世事为何如此不公?天地为何如此不仁?

  “为何必须要向权势低头,为何必须要摧眉折腰,打断自己一身傲骨?多少才子因为门路而不能及第,又多少人及第后荒芜数年一事无成,只能离开长安……为何总是世家强,为何总是我们弱?”

  他茫然间,言尚清和的声音响在他身后:“因为自古以来,定规则的人,就是世家权贵。不是乡野豪强,也不是平民寒士。闾左豪右,天下兴亡,什么时候是你刘文吉就能说的算了?

  “你瞧不上世家之权之贵,然而今日科考,正是他们让权的结果。也许他们不是主动让权,但其中一定有希望这个社会变好、才说服其他人一起让权的人。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百姓才是天下支柱。这个道理,谁不懂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06页  当前第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9/30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尚公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