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假千金的佛系日常_分节阅读_第94节
小说作者:时三十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12 KB   上传时间:2020-05-19 20:45:11

  叶夫人神色一凝,抬手打断了叶明蓁想要说的话,凝神去听底下的动静。

  “你这样一提,我倒是记起来了,大约是二十年前,炎州也发生过一件案子,倒是与话本里说的一模一样,倒是那时候派去办案的,是……”

  “是陈大人!”

  “陈达儒大人,虽说已经故去了,可从前却办过不少好事,是个为民请命的好大人啊!”

  等观众们议论的差不多了,说书先生才轻抚长须,道:“这个故事的确是由炎州一案改编而来。”

  “果然是陈大人!”

  底下人从陈达儒说到陈家,又从陈家说到了如今的陈家后人。

  当朝太后便是陈家人,陈贵妃是陈家嫡女,与皇帝生下豫王,话题便慢慢移到了豫王的身上。豫王已经入朝做事,这些年来,也办过不少实事,此时便有人开始议论起来。

  叶夫人绷着脸,听着下面议论越来越多,不知有多少人在其中浑水摸鱼,只听众人提起陈家,提起豫王,便是阵阵夸赞。

  她合上小窗,那些夸赞声便被隔绝在了外头。

  “娘?”

  “没什么。”叶夫人道:“我倒是没想到,豫王的动作这样快,不知道这故事已经说了多少遍,许是已经在京城之中传开了。”

  在话本里,化名为东大人的陈达儒是个为民请命鞠躬尽瘁的好官,无一处不好,炎州一案也的确是发生过,百姓们听罢故事,也真情实感地将故事中的一切代入到了陈达儒身上。

  至于内情如何,二十年前认识陈达儒,在朝中当过差的人,才是最清楚。可二十年过去,皇帝都换了一个,朝中的官员也都换了一批,而百姓们更加不知内情。

  “这个茶楼人来人往,是京城之中名气最盛的茶楼,每日过来喝茶听书的百姓就是不少。”叶明蓁的目光透过纸窗,看到了底下影影绰绰的人群。“若是这个东大人的故事好用,时间一长,百姓们便要打从心底觉得豫王是个好人。”

  三人成虎,更何况人人都提起,听得多了,自然便当真了。

  豫王是否是个好人,叶明蓁并不清楚,她与豫王无私交,听说的也都是豫王风流之名,或者是他办了什么差事,这些事情外人也都清楚。只是豫王做这些,得了百姓拥簇,无疑便是要与太子争皇位。

  与太子有关,那便是与她相关了。

  要争那个位置,也并非是要看才干高低,谁的手段厉害一些,不管清白污黑,谁能压过一头谁就赢了。她遇到了难处时,太子总会主动帮忙,她得了不少帮助,却鲜少回报过,连个回礼都要太子主动提起。

  若太子遇到难处了,她也想要帮忙。

  她要嫁给太子,日后二人便是夫妻,若为夫妻,也应当相互扶持才是。

  叶明蓁心中一直有个隐隐约约的念头,便在这会儿又重新冒了出来。

  “娘,我有个想法。”

  作者:太子:四舍五入,我们已经老夫老妻了

  *

  今天更的太晚啦,唉,晚上尽量九点更,要是九点没有更上,我就加更一章

第108章

  叶明蓁的这个想法, 从前便隐隐约约冒出来过, 只是她抓不住, 摸不清,直到今日在茶楼听到百姓议论,才逐渐有了一个雏形来。

  关于民间言论, 说严苛,可文人仍然能以笔如刀, 抨击时事政务, 无数书生在文章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印成书册大肆传播,茶楼里更是书生们议论最多的场所。说宽松, 可百姓们仍然对许多事情知之甚少,听风就是雨。

  诸如在茶楼之中听了一个“东大人”惩奸除恶为民效力的故事,旁人附和几句,便信以为真, 真情实感当做陈家的荣耀。一个说书先生便能靠一张嘴巴将这个消息传遍整个京城, 百姓已经相信, 那后来人无论解释再多, 先入为主的印象已经改变不了。

  流言猛于虎,猛虎有利爪伤人, 也有威猛服人。

  若是能收服猛虎呢?

  天底下最大的权利在皇帝手中, 流言四起时,即便能堵住悠悠众口,人心却不能顺着意愿平定。

  若是能管住这张嘴巴呢?

  叶明蓁隐约意识到, 这是一件极为大胆的事情,只是如今的她尚且还做不到,也不能经由她的手去做。但她还能做到另外一件事情。

  平日里,她定时给长公主的书肆写文稿,每隔一段时日,她那些文稿与其他人的会整合成一本书册,放到书肆里售卖。买的人也不少,写文章的先生名气越大,书册便卖得越多。

  那些书稿的主题不定,无论是诗还是文章,无论内容是什么,只要是署了先生的名字,便多的是书生小姐来买。不说其他人,偶尔连叶明蓁都偷偷在里面夹了许多自己的念头见解,书生们看过之后,偶尔也会因此而产生一番议论探讨。等书稿多了,集合成册,放在一起,便更能看出一个人字里行间之中透出的观点。

  才学出众德行高尚的先生有许多拥趸,他们深深信服这些先生的才干与观念,而稚子蒙童得先生教导时,学诗书礼仪,也学为人处世,等成人时,也容易与先生的观念靠近。

  文字毛笔是抒发见解的工具,若是遇到不平之事,也可能以笔墨直言。那不识字的人该如何是好?

  遇事可以报官,那衙门里管不着的事呢?

  总得有一个地方,能够说尽不平事,道尽是非言。那些说不清的道理,理不清的是非,都能堂堂正正摆在明面上,由世间人评判。

  叶明蓁慢慢将自己不成型的想法说给叶夫人听。

  叶夫人听在耳中,大为所动,也是无暇顾及底下那些人的议论,愈听面上神情就愈发严肃。

  等叶明蓁说罢,她才道:“蓁儿,你可想过该如何实施?”

  叶夫人并不阻拦,也不觉得叶明蓁异想天开,她年轻时经历了帝位更迭,也做过许多大胆的事,只是后来因女儿被贼人偷走,她才郁郁寡欢,失落至今。女儿失而复得之后,她也重新振作起来,不只是每日围着女儿转悠,她也有不少她要去做的事情。

  若是换一个人提出这般想法,叶夫人也依旧会拍手称赞,经由叶明蓁口中提出,她既是震惊,也十分骄傲。

  她早就看出,她的女儿十分出色,并不比任何人差。

  叶夫人提醒:“若是你今日从豫王这办法里得了灵感,也想找一个说书先生在茶楼里每日的说,可不实际。”

  “我当然知道这些。”叶明蓁微微笑道:“我能跟娘说,自然是想到了一个更合适的办法。”

  叶夫人好奇:“什么办法?”

  “邸报。”

  “邸报?”

  邸报是朝廷官报,记载的也多是朝廷发布的官方消息,如皇帝谕旨,大臣呈上的奏折,又或是朝堂的任免奖惩升迁,皆是告知天下的告示。

  “就说这东大人的故事,还得有说书先生坐在茶楼里一遍一遍的说,要将一个故事传遍整个京城,要费多少时日与工夫?若是有了新的故事,便立刻会被替代,再无任何人想起。但书册不一样。”叶明蓁亲身经历,对此钻研过一番,也十分了解:“书册文字记载的清清楚楚,不怕口耳相传之中生出误解,传得更远,放的更久,即便是有了新的故事,后来也能拿出来翻阅。”

  “只是书册价格高昂,平日里我给书肆写文稿,集合成一本,买的人虽多,却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愿意花银子,还得看书中有哪位先生的文章。且书册只登诗文,更加不好施展。”

  书肆就靠卖书挣银子,纸墨印刷成本便不小,因而每篇文章都得精挑细选,得有名气大的先生打底,才好保证销量。再说,书生小姐常来买书打发时间,不在乎一本书的银子,可若是换做普通人呢?

  换做出身贫寒的书生,皆是向同窗借书来翻阅,若是遇着实在喜欢的,才会去买书来。

  “百姓来茶楼听故事,一杯最差的茶水,只需要花几文钱,若是站在门口不寻座位,连几文钱都不必花,来了兴致打赏,也皆是量力而行。说书太慢,书册太贵,长久看来,还是邸报最为合适。”

  “邸报刊登的都是公文,也无法做到你这些想法。”

  “娘,我要再办一份。”叶明蓁双眸发亮,她向来端庄矜持,这会儿也难掩激动:“像邸报那般,能将所有消息汇集于上,还能用文章将所有见解传达世人,能有话本故事平易近人,也能做纸上衙门,为天下不平事讨回公道。”

  叶夫人也不禁动容。

  她沉思良久,道:“这事你想要办成,可不容易。”

  叶明蓁道:“即便前方险阻,可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既然不是绝路,为何不去试试?”

  这个念头一冒出来,就生根发芽茁壮生长,她想到了,便再也无法忘掉。她也能感觉的到,若真有这样一份邸报出现,定然也能帮上太子大忙。

  叶夫人面露笑意:“这既然是你想要做的事情,娘当然帮你。”

  ……

  叶明蓁想到便做。

  她回家之后,便将自己关进书房之中,苦思冥想完善自己的想法。

  叶夫人也不打扰,让丫鬟送去茶水点心,特地又让人注意,把靠近她书房的人全都拦下,让叶明蓁集中注意力,不去打扰。

  等到天黑了,她又让人送去膳食,特地叮嘱了动作小心些。

  定国公回来后,见饭桌上没有女儿身影,很是郁闷:“她又出门去了?”

  “蓁儿在家中,今日只陪我出了门。”叶夫人面上满是喜意,她憋了一整日,终于找到一个人可以好好说说,当即便拉着定国公,滔滔不绝说起今日的事情来。等说完了,她还要质问:“你说,我们的蓁儿是不是特别厉害?”

  定国公深有同感,连连点头。

  能有这样想法,不管是多异想天开,都已经不容易。

  他的女儿才十六岁,换做别人家的姑娘,即便同样是好诗文雅兴,却也不会想到这些。若是有书生动了这样的念头,还得受无数人吹捧,不知道得多少赞誉。

  他素来不爱读书,还常被叶夫人埋怨笨拙,可女儿却有这般远大的想法,定国公与有荣焉,也恨不得想进宫与皇帝炫耀一番。

  定国公心潮澎湃:“她需要多少银子?蓁儿有这样想法,失败了也不要紧,定是要她高兴才是。”

  “你这话是怎么说的?”叶夫人埋怨:“蓁儿还在书房里忙活,你便泼她冷水了?”

  定国公连忙改口:“是,是我错了,蓁儿办事定然能行。”

  叶夫人才勉强满意。

  她心中期盼着,可也不敢打扰,只能把丫鬟叫来问叶明蓁动静。一直到了深夜,书房里的灯都还亮着,也让叶夫人辗转难眠。

  她听叶明蓁说过设想之后,也很是激动,想亲眼见到这一份“邸报”的诞生。

  第二日,叶明蓁让丫鬟送了吃食过去,依旧没从书房之中出来。

  叶夫人想了想,便特地出门了一趟,等她踩着暮色回府时,怀中多了一份铺子的契书,连邸报印刷的事宜都与长公主商量好了。

  母女二人都是想到就做的人物,叶夫人准备好了一切后,叶明蓁也从书房里出来了。

  一天一夜里,她将自己的想法重新梳理完善过,费了不少心力,这会儿眼底青黑,可却精神奕奕。叶夫人都来不及心疼,就被纸上的内容吸引了过去。

  与朝廷发行的官报不同,叶明蓁将自己臆想之中的邸报划分成了许多板块。例如请京中出了名的先生来写文章作诗,吸引书生过来。再在邸报上连载刊登一部话本,吸引普通百姓。还有如官报一般分享朝廷公告的,以及留给百姓说公道的,甚至还留了一部分,用来给京城商铺。

  叶夫人看到最后,指着最后那个问:“这又是何意?”

  “邸报价格再低廉,若想将这其中内容全部包括,纸墨成本便已经不小,若是想要长久经营下去,定得要靠他挣银子。书肆卖书挣银子,可邸报价格却要定得低廉,便得从其他方面入手。”叶明蓁说得头头是道:“若是实施顺利,满京城的人都能人手一份,娘,你想想,京城有多少人?若是有间商铺开门的消息让所有人都知道,又能挣多少银子?”

  叶明蓁狡黠地道:“既然如此,我给它传个消息,做个中间人,收点银子也不过分吧?”

  叶夫人哭笑不得。

  她哪想到,叶明蓁连这点都考虑进去了。

  若是这份邸报当真实施顺利,便是一张能让所有人都看见的嘴,借由此传达无数消息,也能为许多事推波助澜。其中意义,已经比银钱重要太多。连叶夫人抽空时,都还未考虑过要以此来挣银钱。

  但叶明蓁说得也实在是有道理,她听了也不禁心动。

  她手底下可是有不少铺子,若是哪间新铺子开门的消息能让满京城的人都知道,又会有多少人过来光顾?

  她将叶明蓁手中计划接过,又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叶明蓁想了一天一夜,将所有自己能想到的地方都想过了,已经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出来之前,自己也检查过无数遍,叶夫人一眼看下去,一时挑不出错来。她愈发惊讶。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6页  当前第9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4/14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假千金的佛系日常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