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公主的过期白月光_分节阅读_第84节
小说作者:赵十一月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365 KB   上传时间:2020-02-16 20:03:11

  像是有些说不下去了,霍璋难得的顿住了声,没再说下去,只是看着她。

  仿佛一切都在不言之中。

  宋晚玉却忽然明白了他那些未尽之意。她深吸了一口气,上前几步,伸手握住了霍璋的手:“我明白的。”

  两人的手握在一处,十指相扣,掌心相贴,对方的体温与气息顺着掌心传递到了心底,心头仿佛也因此平添了一份勇气。

  静默了片刻,宋晚玉又皱了皱微红的鼻子,仰头朝霍璋笑了笑:“好,我们一起进宫。”

第123章 殿上请战

  只是,宋晚玉和霍璋选在这时候入宫显然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想到的。

  便是天子都吃了一惊。

  他正为突厥之事头疼,此时见了女儿也没往日里的好脾气,还说她:“先时不是和你说过吗?——这几日长安不太平,你就不能安安稳稳的待在府里,叫我少担点儿心?”

  这一次,宋晚玉没再与天子撒娇卖乖,认真的行过礼后便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听说朝中有迁都之议,女儿于府中坐立不安,只得入宫求见阿耶。”

  天子闻言一顿,神色一时也有些复杂,过了一会儿才道:“行了,这不是你该管的事。”

  大约是觉着自己的言语太过生硬,天子又缓了缓神色,伸手来扶宋晚玉,想着先扶她坐下,口上解释道:“这些事,你不必担心——迁都之事事关重大,自有我与朝臣商议。再说了,你如今是双身子,再有一个多月便要发动了。这会儿,便有什么事也都得先搁下,顾好自己的身体才是最要紧的........”

  然而,宋晚玉却没有顺着天子体贴关切的话说下去,甚至没有就着天子的搀扶坐下。她抬起手,扶着自己已经隆起的肚子,有些艰难但还是慢慢的跪了下去,然后仰头去看天子:“我知迁都之事乃是国事,轮不着我来插嘴。只是,我既是公主,受百姓奉养,便不好在这时候置身事外。”

  天子原还想着耐下性子好生抚慰女儿几句,没想到宋晚玉就这么跪了下去,还说这样的话。他一时间只觉自己的面上过不去,紧绷着脸,一时有些恼,有些气。

  只是,眼见着宋晚玉直愣愣的跪在地上,因着跪姿而越发凸起的小腹,天子不免又觉心疼。

  只是,天子却还是狠下心来没去扶人,只看了眼霍璋——他被拂了面子,不好去扶人,霍璋要是知些眼色也该去扶吧?

  谁知,霍璋却是端正神色,轻拂袍角,也跟着跪了下去。

  眼见着女儿和女婿都跪了下来,天子多少也有些恼羞成怒,脸色冷沉下来,寒声质问道:“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们这是想要以己身胁迫与我?”

  宋晚玉跪在地上,身上难受,心里也难受,但还是极力平稳着声调,低声道:“.......女儿只是希望阿耶能够三思而行——若要迁都,后宫妃嫔、皇亲贵胄、朝臣公卿这些人自然也都是要跟着一起走,可,长安城那些百姓呢?”

  若是天子起意迁都,且不提要如何迁、迁去哪里,肯定是没办法把长安城的那些百姓都带上的。甚至,为了护卫南下迁都的人员,多半将长安城的守军收为护卫君,护卫天子以及皇亲权贵们一路南下。被撤去守军、不设防的长安城,以及被落下的半城百姓.......对于来势汹汹的突厥来说,那就是打开的院门以及落单的羔羊,只怕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被将那些羔羊都给生吞活剥了。

  哪怕那些百姓能活下来,多半也要成为突厥人的奴隶,备受痛苦.....

  宋晚玉已是见过那些被战乱折磨的百姓和兵士,但是她仍旧无法想象若是突厥真的兵临长安,长驱直入,城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的人间炼狱。

  正因如此,哪怕是违逆天子的意思,宋晚玉也还是要入宫,还是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更何况,迁都这等大事,必是要史上留名。您乃开国之君,英明神武,世所共知,原该是青史上的明君圣主,若是因此而受人诟病,岂不可惜?”

  这话,是霍璋在来路上交代宋晚玉的——或许,天子不在意长安的那些平民百姓,但他肯定在意自己的名声以及后世的议论果然,宋晚玉这般说,天子面上也显出一二的犹豫来。

  宋晚玉见缝插针,接着往下道:“再者,二兄素来精于作战,便是应对突厥也颇有经验。这回是战是退,也该等二兄回来,问一问他的意思才好。”

  霍璋此时已是重重叩首:“若圣人不弃,臣愿随秦王出征,讨伐突厥。”

  天子沉了脸,沉默许久,像是在沉吟考虑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倒是先开口斥了霍璋一句;“再有一个多月,明月奴便要发动了,你这时候出征,想过她没有?”

  霍璋正欲开口,一侧的宋晚玉却抢先开了口——

  “我知阿耶心疼我,可是值此之际,只有先论国,才有家——霍璋如此,我亦与有荣焉。无论如何,我与孩子自会在府里等他回来。”

  宋晚玉言辞切切,字字句句皆如铁石,掷地有声。

  霍璋那到了嘴边的话不觉便又咽了回去,侧头去看她。

  宋晚玉意识到他看过来的目光,也微微侧过头,露出淡淡的笑容。

  四目相接时,两颗心仿佛贴在了一处,近的都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天子自是能够看见他们眉眼间的互动,神色微顿,到底还是长长的叹了口气:“行了,这事我还要考虑一二。”又摆了摆手,“你们都下去吧。”

  闻言,霍璋心下亦是一定:天子既是这般说,这事便成了一半,只要等到秦王回来,想必也就无碍了。

  因宋晚玉如今身子越发笨重,霍璋起身后又伸手去扶她,一同与天子行过礼,这才起身退下。

  天子看了一会儿,随即便转过身,移开了自己的目光。

  与此同时,天子不由得便想起了适才宋晚玉说话时的神态模样——血缘大概是这世上最神奇的东西,在适才的那一刻,他看着宋晚玉竟是想起了发妻元穆皇后。

  有那么一瞬,天子独自立在殿中,怔怔的出了一会儿神,倒是反省了一回迁都的决定。

  若是他年轻些,碰上这样的事情,大概也会如霍璋一般主动请命出征,而元穆皇后必然也是如宋晚玉一般为他骄傲,全心全意的认同并且支持他的决定。可惜,他已经老了,老得几乎要看不出年轻时的英姿。就连那曾经滚烫的热血似乎也都冷了下来,再也无法如年轻时那样热血上头、壮志满怀。

  不过,天子转念一想,倒是想开了些:迁都之事毕竟不是小事,等秦王回来再议似乎也来得及。

  确实是不急于一时。

  ********

  秦王回来后,果然是态度坚决的请战。

  秦王久经阵仗,经验丰富,在朝堂上说起话来亦是掷地有声:“自前朝起,突厥便是北边大患,百姓深受此祸,苦其久矣。如今新朝初立,正是树威以收民心之时,若是不战而退,迁都避让,只恐令天下百姓失望。再者,小人畏威而不怀德,突厥狼子野心,若是听之任之、避退求和,只会令他们更加猖獗,得寸进尺,此后中原更是永无宁日,何谈休养生息?何谈日后再战,收复失地?”

  当然,也有反对秦王之议的:“新朝初立,正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之时,何必非要在此与突厥死战?若是我等能迁都南下,既有黄河天险可守,又能以及之长克敌之短——突厥依仗的不过是骑兵之利,若是离了骑兵,便如拔了爪牙的老虎,有何可惧?”

  “匹夫之见!”秦王冷笑道,“一个个口上说着为国为民,说得冠冕堂皇,对上突厥却都是弯腰低头,恨不能跪地求和!真是一点骨气都没有!我真是耻与尔等同朝!”

  那人被秦王这般训斥,一时羞愤交加,张口结舌,竟是说不出话来。

  秦王便接着往下道:“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我等对着突厥一退再退,一避再避,国人都被打断了脊梁,见着突厥时只会更加畏惧。只怕几年之后,我朝便再无敢对突厥拔剑对战的兵丁,都如那些想要求和的懦夫般,再无一点骨气!”

  说着,秦王轻一拂袖,转过身来,挺直腰身,主动与上首的天子行礼:“禀圣人,儿臣愿领兵北抗突厥,但有一息尚存,绝不叫突厥犯我国土,辱我百姓。”

  天子长长一声叹息,亲自从龙椅上起身,扶起了跪在地上的秦王,道:“既如此,此回突厥之事便交给你了。”

  秦王仰头去看天子,他脸容英俊而深刻,乌黑的眸子里是坚定无比的信念。他就这样看着天子,一字一句的道:“儿臣万死不辞。”

  天子深深的凝视着他,抬手按在他的肩头,用力的按着,过了一会儿才道:“好!”

  **********

  秦王既要出征,霍璋自也要随行。

  这一回,宋晚玉倒是没有给他收拾太多东西,只是略收拾了一会东西,亲自起身送了他一程。

  “我就不给你收拾太多东西了。总之,你快去快回。”

  “不过,要是战事紧急,你也不必太急,战事要紧,也要顾着自己的安危........”

  “反正,我和孩子总是会等着你的。”

  “我们就在长安等你还有二兄回来。”

  ——

  “好。”

第124章 离间之计

  军情如火,秦王领命后也不敢耽搁,当即便领着一众人赶至宁州。

  突厥一万多的骑兵亦是已至宁州城外,于宁州城西摆开阵仗,欲要攻城。

  秦王虽然极擅突击却也知道此战艰难,并未冒然接战,反到是先寻了霍璋商量此事。

  比起齐王,秦王倒是更信任霍璋这个妹夫,倒也没有瞒着遮着,直接便与他说了:“如今正值雨季,接连大雨,后方粮草怕是不稳。所以,此战绝不可拖延,必要速战速决。不知你有什么想法?”

  事实上,哪怕没有大雨阻隔粮道这般的事,有太子这些人在后方,秦王也是不能放心的。

  霍璋自也知道这个道理,早便考虑起这事来。

  说来,当年他被末帝送去突厥,虽说是备受磋磨,但也的确是在突厥呆了好些年,若论对突厥的了解却是远超大多数人的。此时,他还真说了一件少有人知的事情:“如今宁州城外的那些突厥骑兵,并不全都是颉利可汗的人马,也有突利可汗的。”

  “这位突利可汗乃是始毕可汗的幼子,始毕可汗过世时,突利尚年幼,继位的乃是其叔父处罗可汗。处罗可汗过世后,才是颉利可汗,他也是突利可汗的叔父。”

  “当年,我在突厥时,便曾听说过一桩旧事——当初,因着突利可汗征税无度,引得手下部落生怨,归顺中原。颉利可汗便令他派兵镇压,然而突利可汗却是大败而归。颉利可汗气恼突利可汗的无能,竟是将其囚禁在王庭,鞭打责骂。若非突利可汗身份特殊,只怕当时便要死在颉利可汗的手上.......”

  “所以,这对叔侄哪怕瞧着同气连枝,多半也是面和心不和,背地里还是要互相提防警惕的。若是我们能够从此处着手,怕是事半功倍。”

  “这倒是个好法子。”秦王若有所思,心里隐隐有了主意,“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突厥此回来势汹汹,确实是要设法里间其军,逐个击破。既然这对叔侄早有隔阂,那就好办了。”

  这般说着,秦王心下已有定计,又与霍璋略说了几句。

  两人正商议时,忽而便听到外头闹哄哄的人声,随即便见着齐王提剑闯了进来。

  几个侍卫拦之不住,眼见着齐王闯了进来,只得跪地请罪。

  秦王脸色微冷,但还是摆了摆手,示意那些侍卫起身:“都下去吧。”

  侍卫领命退下,齐王也将手中的长剑插回了剑鞘中,故作姿态的叹了口气,抢先告状道:“二兄与宗玉议事,怎得不叫上我?到叫我一人在帐中着急......好容易听着消息赶了来,那些不长眼的侍卫竟还敢拦着我——我可是奉了圣人之命随军同行的,难道还有什么事是我不能听的?是要瞒着我或者圣人的?”

  随着太子与秦王暗斗愈凶,齐王这个太子.党对着秦王也没了往日的恭谨小心——毕竟,都已撕破了脸,离了天子跟前,再作那等兄友弟恭的模样那真就是自己恶心自己了。

  故而,秦王听了这些个话也不动怒,只是淡淡道:“三弟多虑了。我是想着,突厥来势汹汹,兵锋正利,若是我等闭城不出,只怕会助长突厥人的气焰。所以,休整过后便该出城大战,挫其锋芒。霍将军自请要做这个先锋,我倒觉着,我为主帅,此事就不该假以他人。”

  顿了顿,秦王便又意味深长的补充了几句:“不过,三弟你既这般心急,这先锋之位倒是可以让给你。”

  齐王闻言,脸色不由也是一变:“.......这,这不好吧。”

  当初他年少时,奉命守太原,就是因着突厥围城方才趁夜逃回了长安,为此还被天子很是训斥了一番。他当初怕的就是突厥那些精锐骑兵,如今城外就有一万多的突厥精骑,哪怕他也随秦王经过一些阵仗,想到这个仍旧觉得头皮发麻。

  再者,齐王以己度人,总觉着秦王这时候把自己派出去怕是不安好心——秦王毕竟是主帅,若有了旁的心思,借突厥这柄利刃铲除异己.......

  这般想着,齐王就更不可能应下先锋这差事:“突厥已是摆开阵仗,若是冒然出击,岂不是正中那些突厥人的下怀?若有万一,我等如何与圣人交代?”

  秦王微微抬眼,看着齐王。

  齐王便又端出恳切模样,劝道:“二兄,事关重要,还是要小心为上啊。”

  秦王却是微微扬唇:“既如此,那就我自己来吧。”

  齐王犹豫了片刻,到底还是没再多说——这要是多说几句,要是被秦王派去做先锋就不好了。

  所以,第二日,果是秦王亲自领兵,作为先锋,率一队骑兵疾驰到了突厥的阵前。

  因着昨日里从霍璋处知道了颉利与突利这对叔侄两人的龃龉,秦王与霍璋私下里便已商议好了这次的说辞。

  故而,秦王在阵前,先扬声与颉利开口道:“我国与可汗早有盟约,互为兄弟之国,黄金瓷器等亦是从不吝惜,予取予求。可汗如今背约而来,犯我国土,置我们这多年的情分于何地?”

  颉利倒是没想到秦王会有此语,一时没有应声。

  秦王便又侧头去看突利:“我与小可汗也有过几次往来,往日亦有交情。如今兵戎相向,岂不可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页  当前第8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4/8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公主的过期白月光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