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就是这般好命_分节阅读_第44节
小说作者:南岛樱桃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21 KB   上传时间:2020-01-03 19:04:20

  再说另一头, 考虑到亲爹和岳父之间相差太大,谢士洲才主动留下来, 是希望场面不要太尴尬。然后他发现燕王好像只有在他跟前才不讲究,对其他人的态度都还不错。

  当然不是说他就十分和气。

  他摆出来的是那种带点皇室矜贵又不至于让人反感的样子, 对除儿子之外的其他人, 燕王话都不多, 他更喜欢吃着茶听别人说, 时不时评价两句。

  这场谈话也是,话头是燕王起的, 他开始问了问茶叶生意,又聊到蓉城这边一些风土人情, 看一屋子人自在些了,才提到钱家的事。

  钱家人中,他最关心的也不是钱老爷,而是最小的这个——钱宗宝。

  “听那小子说你在读书,天分也还不错?”

  让王爷这么夸,钱宗宝他怎么好意思?他说也就凑合, 谈不上很好。

  燕王就发了两问。

  钱宗宝经过思考也答上了。

  本来就是有针对问的, 听他给的答案燕王大概就知道了。他不是纯粹的学问人,但脑子活泛,会想问题。

  燕王仔细看了看他, 瞧着才不过十三四岁的少年, 又是在蓉城这地方受的教育, 有这些见解算是不错。

  他便吩咐一旁伺候的奴才请文房四宝来, 将宣纸铺在小八仙桌上,拿镇纸压平,提笔写了几句。写好又从荷包里取出私印,盖了一下。

  这时候一屋子人心里都痒痒,好奇王爷写了什么,谢士洲胆子肥些,他走到亲爹边上顺眼一看。

  原是推荐钱宗宝进国子监学习的文书。

  “国子监是什么?”

  燕王听了这话就来气:“你在谢家到底学了些啥?连这也不知道。”

  谢士洲就在家学里头读了几年,字认全了以后他深感自己不是做学问的料,再说谢家是大商户,把签名练好早点看账还实在些,学什么四书五经?

  “你就说国子监是什么?官学堂吗?”

  “没错,就是全国最好的官学堂,历届科举的三鼎甲几乎都是那边出的。”

  毕竟地方上最优秀的学子都作为贡生被推荐到国子监了,除此之外勋贵以及大臣府上也有名额。国子监里比例最大的就是这两类,另外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找门路塞钱能进,或者有些实力不错但在会试落榜的举人,通过考核也能进国子监学习。那地方汇集着四海之内最会读书的一群人,教他们的也是造诣深厚,不光是学问好,还知道历届爱考什么。

  谢士洲把自己送到跟前来,燕王正好用完印,就让他把推荐文书拿给钱家小弟。

  “你要是安心等着继承家业,就当本王多事,若想博个功名,你拿这个上京城去进国子监踏踏实实读几年。”

  钱炳坤也意识到这是国子监的推荐函,他问:“王爷您看我这儿子还有博功名的本事?”

  燕王呷一口茶,放下茶碗才说:“他头脑不错,答问的时候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听来比较粗糙,但可以培养。”

  燕王说得模棱两可,钱炳坤只得朝儿子看去,那边宗宝看过文书上那几行字,露出很大的笑脸,就要跪下去谢王爷大恩。

  这积极上进的样子,瞧着比亲儿子还顺眼些。

  父子两个到现在接触还不算很多,但也聊过几场,诚如燕王设想的那般,这次的事从很多方面改变了谢士洲,至少他想法有了变化,不像之前由着性子我高兴干啥就要干啥,现在他知道不混出点人样若再遇上类似的事他没法应对,到时候也没第二个爹来救他,那媳妇儿就要跟他吃苦头了。

  人呢,还是得自立。

  有这想法非常重要,因为哪怕在勋贵之家,很多人都是靠祖辈父辈的荫庇过日子,他本身是废物一个。

  但是光只有个想法也不够。

  像谢士洲,他确实是下定决心想要改,可一身毛病真的多。现在燕王都没耐心一点点跟他说,只想快点回到京中,带他去见过太后跟皇兄,然后把人丢进军营里去好生磨他一磨。

  以臭小子这耐心及文化造诣,丢他做文职够呛,倒还不如进军营去改改少爷德行。臭小子虽然贪玩好耍,一不嗜酒二不贪恋女色,他吃得一贯又不差,估摸身子骨挺好,该扛得住。

  嘴上说的是钱宗宝,燕王心里想的还是亲儿子。

  又聊了一会儿,王爷记起他们今儿个是来见儿媳妇,便使人带着过去。谢士洲没立刻跟上,他就留在厅里,眼瞧着别人都走了,才问:“王爷你看我媳妇儿娘家人还行?”

  燕王一听这话就来气:“我是你爹。”

  这不刚认回来?就改口喊爹还挺别扭,不过算了,“爹就爹吧,我问你呢,你看他们怎样?”

  “还行。”

  “真心的?你们皇亲国戚不都喜欢跟达官贵人结亲?难为你今天陪着说了这么久,挺给我面子。”

  燕王:……

  这一天以来,蠢儿子变着法给他强调这媳妇儿的重要性,生怕他一张嘴就要把正妻变成侧妃再胁迫另娶。事实上燕王没这个打算,摸着良心说,假如儿子生在王府长在王府,那他正妃没得说肯定是从官宦人家出。可他就是长在民间的,并且在认回来之前已经有了伉俪情深的妻子,当爹的要拆散他,只会令他心生不满并且搞出你不想看到的大事情来。

  与其走到这一步,还不如好好利用这儿媳妇。

  在燕王看来她很像吊在驴子嘴边的胡萝卜,看谢士洲又不听话了,提提儿媳妇挺好使的。

  以前谢夫人指望钱玉嫃去管他,她想岔了。就该跟燕王学学,不用钱玉嫃管,只要告诉儿子你这么混下去你媳妇儿没好日子,反正女人要想风光就得男人有本事。

  除了能当胡萝卜,还有一点,她能让宫里少点戒备多点同情。燕王因为深得圣心,他权势已经太大,儿子再娶个身份贵重的不见得就是好事,现在这儿媳妇,身份已经不能再低,就她这出身,谁会觉得燕王府有二心?

  还是要说,如果不是儿子喜欢,你让燕王来选,他不会选钱玉嫃。但现在儿媳妇就是钱玉嫃,那总得从她身上发现一些优点。

  “你不滚去陪你女人,还在这儿废什么话?”

  “喔,那我去了。”谢士洲都走出去,想起来扭头看他,“待会儿一起吃饭。”

  等他也从厅里出去,燕王才笑骂一声:“这兔崽子。”

  贴身侍卫说:“世子恐怕还不习惯,也逐渐在改变对您的看法和态度了。”

  “是该改改,要不他废了,姓谢这一家也真能耐,二十年就教会他吃喝玩乐,我王府里都没这么懒惰的人。”

  这就是有一个儿子必须要付出的代价吧?

  近来他操的心比在京城还多,不光要看到眼前,还得为儿子的将来考虑,要想好送他去干什么,以后走什么路。这还不算,还有王府后院那些,南下之前他怕节外生枝,没跟王妃侧妃说这个事,别说她们连太后也不知情,离京那会儿知道的也就是皇兄以及庞家父子,回去之后有得解释。

  不止是多个儿子的问题,他打算回去之后就请立世子以避免争斗,过继来的得要有个安排。

  侍卫还在替谢士洲说话,燕王抬了抬手。

  “行了,都说他脾气像我,他怎么想的,我还能不知道?”

  燕王在考虑回京之后的事,钱家人则都围在钱玉嫃那头,或关心或嘱咐她。当天中午,他们一起用了顿饭,临走之前乔氏将银票和书信一起偷偷塞给白梅,让她在离开蓉城之后拿给钱玉嫃看。白梅拿回屋去仔细放好,等两天后,燕王一行在侍卫以及兵卒的护送之下离开蓉城,白梅才取出它来。

  因为带着女眷,肯定乘马车走,燕王又有不少的事情想要告诉谢士洲,所以谢士洲是半天跟他爹在一起,半天跟媳妇儿一起。

  这会儿他人在前面,白梅和青竹在后头陪钱玉嫃。

  看白梅在翻东西,钱玉嫃还以为她是要拿蜜饯点心,想说这会儿没有胃口,就看她掏出个拿绸缎裹着的小包袱。

  “什么东西?”

  “太太给的,让出城之后再拿给姑娘。”

  她这么说,钱玉嫃心里就有数了,接过来解开一看,果然是厚厚一叠银票上头还压着书信一封。她暂时没管那叠银票,只顾着取出书信展开看了。

  是一些不方便当众讲的体己话,还有就是说银票的是。

  这里头七成是家里准备的,余下的是大房送来。娘说她北上京城称得上是背井离乡,以后不管遇上什么事,都只能跟相公商量,没有娘家人可以依靠。既然这样,多带点钱出去家里才能放心。

  乔氏让她不够了给家里递封信,又说不方便递信也没什么,回头备年礼的时候再给她送来一些。

  就这封信,钱玉嫃看过以后哭笑不得。

  她是去王府又不是下大牢,哪有花钱上下打点的说法?等进了燕王府底下的丫鬟奴才是要给赏,那也花不了太多。钱玉嫃觉得自家爹娘太夸张了……要她说,像庞大人是蓉城一把手,排场远不如谢家,很多达官贵人身份是高也经常能得一些体面的赏赐,但他未必比南边这些大商人有钱。

  钱玉嫃拿着书信默读了两遍,才叠回去,让白梅替她收好。

  她又点了点银票,这应该是本地最大面额的票子,也就是商户们做大额交易才会用到,多数人见也没见过。千两一张的,数下来有一百三十张。

  家里备的应该是十万两,大伯那边给添了三万。

  十三万啊,说不够年前再送来……钱玉嫃不禁想要扶额。

  白梅说:“不是非得要用完,您拿着老爷太太就能安心。”

  青竹点点头附和道:“是啊,这一走相隔几千里路,您手里不捏点钱,以太太爱着急的性子恐怕夜里睡觉都不安生。”

  “头年给我办陪嫁就花去不少,这又是十万,我爹做生意还要本钱。”

  “老爷总是打算好的,才会让太太给您送来,再说……咱们出城小半天了,也不可能倒回去的。”

  这话倒也没错,钱玉嫃只得将银票包好,让白梅找个好地方放着。

  之前南下就只是燕王带了一队护卫,他们赶路赶得急,只半个月就到蓉城。回去因为有钱玉嫃在,速度自然放慢了,二月中旬从蓉城走的,三月中旬才进京城。

  燕王倒是没催,这一路也不是空耗着,他和儿子聊多了,关系拉近不少,至少谢士洲能坦然喊一声爹。

  五皇子过继到王府之后,也喊他爹,听五皇子喊燕王心里没太多波动,亲儿子喊着感觉就不一样,最初听到他差点热泪盈眶。

  眼瞧着快要到京城,侍卫队里就有人先行骑马赶去通知,请开城门是一回事。还有王府那边,也得知会一声,好让王妃带人到门口迎接。

  乍一听说王爷回来,燕王妃很高兴的。

  她算着日子,王爷正月里就出了京,说是接圣旨南下,都两个月时间还没消息,府上担心得很。本想着给皇上办事总要时间,估计得要年中才会回来,她们只盼能有封报平安的家书,没想到侍卫突然回来,说人已经到京郊外,不多时便要回府。

  “才两个月时间,走远一点赶路都勉强,能办什么事啊?”王妃不禁问出声来。

  “您就不要为难属下,等王爷回来自会说给您听。”

  这个回答听起来就不太妙,王妃心里打了个鼓,她强自镇定下来,让嬷嬷去通知后院那些女人:“别忘了派个人去礼部。”盛惟安在礼部做事,有一年多了。

  接到消息之后,来得最快是儿媳秦嫣,她来不说,还抱着娃。

  早先说过盛惟安比谢士洲要大一些,他过继来的时候都有十一二岁,其实当初太后更想选个小的,小的不懂事,抱过来才会真心当你是爹。可其他那些皇子亲娘尚在,要过继,那不是往当娘的心里扎刀?燕王就没造孽,非要他选他挑了个没娘的苦哈哈,也不在乎对方岁数大了,接出来记在王妃名下,充作嫡子。

  一开始,盛惟安跟谁都不亲近,过了几年,到娶妻的岁数,王妃做主给他说了自己娘家侄女秦嫣,这对半路母子的关系才快速升温。

  秦嫣过来给王妃见了个礼,就在圆桌边坐下,说:“您天天挂念,连着两个月都没消息,怎么忽的就回来了?”

  “回来不是好事情?”

  “儿媳是替您抱不平呢,这段时间您日夜担心。”

  “我知道你的意思,这话你别拿出去说,省得她们又做文章。咱们王爷得皇上信任,做的是大事,哪有一样样跟女人交代的?”王妃训了一句,问她珩儿今天闹不闹人?

  秦嫣抱近一点,让王妃能看清楚,她道:“刚闹腾得很,这会儿累了。”

  “累了你还抱他出来?”

  “都两个月没见,不得抱出来给王爷看看?再说珩儿也惦记……”

  王妃心道这么小的娃娃能知道啥?她也明白侄女的意思,盛惟安过继到王府都十一二岁,他知道自己本来是皇子因为没有娘处境不好才被燕王挑走……就因为什么都知道,哪怕改口以父子相称也很难跟王爷亲近。倒是他这儿子,才一岁多,经常抱去给王爷看一看,看多了没准能喜欢呢?

  王妃同儿媳妇说了几句,侧妃还有那几房妾室陆续过来,看人齐了,王妃领着她们去照壁前等着,不多时,外头传来马蹄声,还有车轮滚动的声音,停下来后,侍卫喊了一声:“开门,王爷回府。”

  王府大门广开,王妃都迈过门槛迎出来,却发现门口停了好多辆马车,甚至从后面一辆还下来了个十分娇艳的年轻女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2页  当前第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1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就是这般好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