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就是这般好命_分节阅读_第119节
小说作者:南岛樱桃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621 KB   上传时间:2020-01-03 19:04:20

  “不孝子啊!”

  “还敢跑,你跑哪儿去?你给我回来!我今天非得好好收拾你个臭小子!”

  逸哥儿:……

  都威胁上了傻子才回去!

  回去不得让老娘打烂屁股?

  去王府的路上汉阳郡主还在为她娘担心,回来之后顾不上了,她一门心思只想收拾混账儿子。

  侧妃也用不着她担心,之后没多久,又有人问到太后跟前,太后一口回绝,各家也就知道燕王没那意思。

  至此,这场小风波过去了。

  燕王继续关心京郊试验田那边的进展,谢士洲在御前忙活,至于钱玉嫃,接管王府后院以后她适应了一段时间,现在差不多找到节奏了,还能挤出时间去关心乔氏跟钱宗宝那头。

  也就是这个秋,她收到来自蓉城的书信,是阿爹写来的,讲生意已经安排妥当,正在收拾准备上京,因为携带的东西多,途中可能耽误得久,计划初冬抵京。

  收到信后,钱玉嫃还担心了一下,心说带的东西多途中别遇上拦路的。

  她是关心则乱,后来让谢士洲劝了一通,才不想了。

  本来嘛,钱家生意做得大,经常往外省送货。茶叶那东西很值钱的,一车车拉出去都没出过什么岔子,还担心什么?

  岳父他老人家做生意不是一两天,生意人都很谨慎,那些财物他敢带着肯定请了镖师护送,说不准还有其他后手。

  情况跟谢士洲想的差不太多,钱老爷为这一天做了许多布置,他不光请了镖师,一道走的还有陈家运丝绸的队伍,陈家派了许多人手,个个都是练家子的。

  就这架势,除非遇见上百人的大山寨劫道,人少点就是来送。

  几百人的大寨动手之前也要踩点打听,谁能动谁不能动他不清楚?

  惹上亲王世子的岳父,就算他能干成这票,回头也得让官兵剿了。大山寨不比流寇,人家有窝点,扎稳了轻易不会搬,真要有心找他们算账那太容易。

  因为这些方面的因素,这一路太太平平,到十月末车队冒着风雪进了京城。

  第118章

  钱老爷同样没第一时间上王府去,他先跟夫人儿子汇合, 休整过后, 又去了客栈。

  陈家走这一批大货, 自然少不了主人家跟,陈六本想过来, 但他在蓉城有生意要管,加上钱玉敏又怀上, 他走不脱, 来的是陈家大少爷。

  运上京城的布匹绸缎多数要贩向成衣铺子绸缎庄,另外有一车上上等的好料子, 包含有蜀中最出名的月华锦雨丝锦,这是预备送去燕王府的。

  陈家跟钱家是姻亲,既然到了京中,当然要去燕王府上拜见世子妃。

  陈六虽然没来,他让大哥捎带了银票, 钱玉敏也准备了礼物给堂姐钱玉嫃。

  太多年没见,她们堂姐妹之间是生疏了一些,可毕竟是从小玩在一起的, 加上年年都有礼物往来, 哪怕想象不到堂妹现在是什么模样, 在钱玉嫃心里她还是亲近的人。

  抵达京城的第二天,钱老爷带上他准备的名贵茶叶,跟陈家大少爷一道上了王府。钱玉嫃头天下午就知道她爹来了,盼啊盼, 总算盼到阿爹上门。她把儿子从书房里挖出来,带着明姝跟杰哥儿一道出去,走在游廊里还不忘记教人。

  “娘说的都记得吗?”

  旁边一高一矮两个糯米团齐齐点头。

  “记得。”

  “娘说这两天外祖父要来,让我们见着就喊人。”

  钱玉嫃又问他们还有呢?

  小姑娘秀秀气气说:“还要跟外祖父亲近,要主动关心他老人家。”

  钱玉嫃太喜欢自家这闺女,她从没有过烦人的时候,一直非常贴心。摸了摸女儿的嫩脸,她看向头戴瓜壳帽的小儿子。

  刚从暖烘烘的房里出来,风吹着还有点冷,杰哥儿想着走快点进厅里去,有炭火烘烤着总该暖和。就发觉娘亲看过来了,他偏着头回看过去,咧开嘴笑嘻嘻说:“娘还不放心我?”

  不是不放心,是太久太久没见着爹,总想给爹一个最好的印象。她也知道爹这次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家都迁到京城来,他这岁数的人,极少有愿意离开家乡这么远的。在蓉城那头遍地都是熟人,要见朋友见亲戚别太容易,到这头来一切都是陌生的,能让他感到熟悉的只有提早上京的夫人儿女。她做再好,都嫌不够呢。

  要是真的三岁娃娃,怕是理解不了这种心情,杰哥儿明白。他做得也非常好,进到厅里便好奇的扫了一圈。

  跟外祖母并排坐着那个应该就是他素未谋面的外祖父。

  除他们以外,还有个三十几岁的中年人。杰哥儿知道他娘只有兄弟没得哥哥,他琢磨着这扮相也不像一起北上的管事,正在想他可能是谁,钱玉嫃已经把自家父亲介绍给儿女,待他们喊了人,才说起边上那个:“这位……我没记错的话,是陈家大哥?”

  “担不起担不起,世子妃喊我陈大就是。”

  钱老爷笑道:“我们过来路上还说女儿怕是认不出陈家大侄子,竟然认出来了。”

  “见过两回,又听说爹是跟陈家结伴,陈家那头,这年纪这模样气度的没别人了。”

  这话抬举了陈大,虽说才一个照面,气氛很好。这时候明姝跟杰哥儿已经到他们外祖父外祖母跟前去,哪怕乔氏在京里挺长时间,跟他们已非常熟稔,瞧着还是稀罕,莫说才刚上京的钱老爷。

  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人,钱老爷平素还是比较克制的,依然露出愉悦的神情来。

  早从信上得知明姝非常乖巧,杰哥儿格外聪明,凭这,他想象过外孙子外孙女的模样,想象中的比现实里一半讨喜也没有。

  钱老爷记忆里的女儿是有些孩子气的,得说她在嫁人以后变了不少,已经长成可靠的大人了,一双儿女养育得很好。

  “女婿是在当差?”

  “他也就休沐那天在府上,平时不到傍晚不会回来,做着正事跟以前毕竟不同了。”

  “也挺好,大丈夫当以事业为重。”

  “人都没在家里,不说他,爹路途中可太平?没遇上什么事儿吧?”

  “你看也知道,能有什么事?”

  “前面六七年女儿都没回去看过,您不气吧?”

  “这话说得,你爹是那种不讲道理的人?我心里也就是惦记你,惦记你们。”子女包括夫人陆续上了京城,有两年时间家里只他一个,那滋味儿确实不好。可人呢,有时候没办法必须要经历这些,他每次感觉孤零零的就想到把家里生意安排好一家人便能团聚。再把以前儿女送回来的家信翻着看看,心里有了念想,日子就过下来了。

  钱老爷说了一些,钱玉嫃怕过分冷落了陈家大少,跟他问起钱玉敏的事。

  虽说在一座宅院里住着,大伯子见着弟媳妇总要避嫌,钱玉敏的私事大少爷不怎么清楚,他只是笼统的说了一些,像是她这已经怀上二胎,跟老六那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的。

  “我就是怕她往来信件报喜不报忧,有事自个儿扛着。”

  “那真没有,我们家里绝不会亏待嫁来的媳妇儿,至于说外面……谁敢呢?”且不说她是钱玉嫃的堂妹,光占着六少夫人这条,在蓉城那片没人敢动他。

  钱玉嫃还在蓉城的时候,谢陈两家财势相当,这几年陈家把握住机会,已经超过去了。如今陈二爷才是一方首富,谁敢惹他家人?

  刚坐下来大家都还比较拘谨,多聊了几句慢慢就放开了。

  钱老爷见过不少世面,燕王府的生活还是比他想的更加奢侈。只说这花厅里,那些摆件搁其他家都是需要妥善收藏的宝贝,就连最普通的桌椅,不谈工艺,木料就是千金难买的贵重。一样样全是专供皇室的,很多甚至超出了一个普通王爷的规格,是皇上隆恩,特别赐下的。

  再看女儿还有外孙子外孙女身上穿的,有些看似寻常,实际样样都不一般。

  这点陈家大少最清楚,他家里就是做布匹绸缎的。

  陈家大少庆幸他们拿出了最好的蜀锦面料给燕王府走人情,这种门第,稍次一点的真是送不出手。

  本来陈家大少爷没想给王府添麻烦,该说的说了就打算回客栈去,钱玉嫃说她吩咐膳房备了接风宴,咋也得留下用一餐饭。

  正好再晚些谢士洲该回来了,陈家大少心里还是想要见一见他,便留下吃了这顿。

  通过这顿,他越发看出自家跟王府这头的差距。

  不谈席面,只说规矩。

  钱玉嫃这一儿一女,长女六岁,次子三岁多,都能上桌吃饭,席上规规矩矩。这对六岁孩子来说并非难事,三岁多就这么听话,挺少见的。

  虽说体面人家教得好,同时惯得也厉害,陈家小子们三五岁都皮实得很,见天跑院子里野不感觉到饿不会回屋,吃个饭哪像这么规矩?他们筷子用得不好,多数还是拿勺舀,有些连勺子都用不好,得要靠丫鬟喂。

  刚才用饭的时候,杰哥儿连吃了几口肉,没动青菜,世子妃只不过瞥他一眼,他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哪像自家的,想让他吃口菜得追着人跑,劝了又劝,经常还得许诺种种好处。

  陈家大少是真好奇,想知道他们怎么教的,太有一手。

  他当时没好意思问,出府之后私下跟乔氏打听来着,乔氏在京里两年跟燕王府往来也很频繁,每次同女儿见面都会听她提到两小的事,她是知道,可她知道的对陈家大少爷没任何帮助。

  只听她道:“明姝那孩子像嫃嫃,私下有点娇气,但她爱美也好面子,只要有别人在可讲究了。杰哥儿是自己乖,除了有时候爱耍赖偷懒以外,其他方面都非常好。那孩子很会看人脸色,又聪明又体贴。”

  说到底,两个都是根脚好,后天当然也教了,但那个性真不是后天教出来的。

  陈家大少是来做生意,顺带见一见人,他没在京中滞留太久,后来又单独见了谢士洲一回将老六托付他带的东西亲手交到又在京里购了批货就打算回去了。

  后头还有两个月,不出意外应该能在年前回到家中。

  知道陈家大少爷要走,钱玉嫃顺便把年礼托付给他了,他来京时拉了许多绸缎,回去也不轻松,带回许多京城特产,还有一些北方爱使的御寒之物,这些运回去自家好用,出手也能赚钱。

  这年头交通闭塞,只要是京里时兴的,哪怕是个夜壶都能轻松卖出去,还能小赚一笔。

  你兴许会说陈家不缺这点。

  他们确实不缺,可生意人要发家就是能省则省能抠则抠,出来一趟当然要带货回去,这样至少能把路费填平,甚至还能给伙计看赏,那批绸缎等于纯赚。

  陈家大少爷走了,钱老爷见过亲家公、女婿、外孙子外孙女,也跟夫人儿女谈了心,回头认真适应起京里的生活。说真的,京里头冬天太冷太冷,哪怕有火炕烧着皮袄穿着,一出门还是嫌冻得慌。真要说起来蓉城更合适养老,可没法,儿女都在这边,他不跟来孤零零在南边日子更加难熬。

  来到这边,要适应的还不只是气候,还有饮食,他还要重新认识些人,以前的老朋友啊,看缘分才能见了。

  钱老爷将王府这头打点好,正想带上他准备的礼物去靖安伯府拜访,伯爷主动来了。

  两亲家总算见上面。

  之前京里的夫人们就感觉乔氏不是低门矮户出来的,钱家在蜀地应该有些家底。这次见着钱老爷,聊过之后,靖安伯心里有数了。

  哪怕还是没把他家底摸清楚,至少知道他在南边的时候生意做得很大,哪怕为了儿子现在把生意让出去给大哥做了,他拿了笔钱,数目一定不少。

  钱家应该要比京里很多官宦人家都富裕,不光富裕,还只得一个儿子,嫁他家去真是享福。

  靖安伯府对钱家满意,钱老爷看伯爷也不错,又听夫人说了一些未来儿媳妇的情况,不住点头道嫃嫃给宗宝说这个确实好,身份高,又没高的离谱,要规矩有规矩,要教养有教养的,还很体贴人。首先因为钱宗宝要考科举,后来为了等钱老爷上京,钱宗宝的婚事可以说拖了又拖。

  女方肯定着急啊,可只要他们说出道理来,那头都肯答应。

  让等等她就等。

  一直规规矩矩的从没闹出事来。

  叫钱老爷说,娶个媳妇儿真不用有多大能耐,像这样就很好了。他又说了钱宗宝,让明年办完婚事踏踏实实跟人家过,敢学那些胡搞瞎搞非得要扒他皮。

  钱宗宝自是一口答应。

  他不想老说这个,主动转移话题,问蓉城有新鲜事没?

  “二姑家里有动静吗?唐瑶回去没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42页  当前第11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9/14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就是这般好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