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嫁给皇家老男人(反穿)_分节阅读_第20节
小说作者:赵十一月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596 KB   上传时间:2019-10-17 16:29:23

  甄倚云自然也注意到了甄停云的心不在焉,心下暗笑:就甄停云这么个性子,既不会讨好人,也不知道交际说话,便是自己不下绊子,只怕甄停云也是进不了京城闺秀千金的社交圈的……

  这么想着,甄倚云隐隐的又有些得意,唇角微微翘起,说起话来自是语声轻快,妙语连珠。

  一时间,众人间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作者有话要说:  傅长熹:万万没想到,当年随便说个笑话,居然也有人记上十好几年。失忆后重新再说一遍,就被人发现是作弊了…

第30章 摄政王

  一直等到傍晚时,裴氏方才带着两个女儿回家去。

  这到底是小女儿第一次在京城社交圈里露面,裴氏做母亲的心里还是很关心的。待得母女几个坐进了马车,她便关切的问了一句:“今天怎么样?”

  不待甄停云应声,甄倚云已是强先答了一句道:“旁的倒没什么,只二妹妹还是太羞赧的,不怎么说话。”

  约莫是甄倚云前车之鉴尚在,裴氏倒没有全听长女的,反是转头看了甄停云一眼,温声问道:“停姐儿,你说呢?”

  甄停云也仔细的想了想,觉着还是长话短说的好,便言简意赅的总结了一下:“都挺好的。大家都是极好的人,也挺好相处。对了,我今儿还说了两个笑话。”

  就是这些人总爱说些衣服首饰、摄政王什么的,这些话题实在无聊且浪费时间。尤其是甄停云她正在为六月的女学入学考准备着,颇觉时间紧张,自然也觉着这样的应酬交际十分的没用,尤其是浪费时间。

  这般想着,甄停云倒是极难得的与裴氏这个亲娘说了几句真心话:“娘,六月就是女学入学考,如今只差几个月了。我底子薄,肯定是需要在学问上多用心。其他的,等女学考试完了再说也不迟。”

  裴氏闻言却是神色微变。

  要知道,裴氏原就不觉得以甄停云这点儿的基础今年能考中女学。所以,她心里想的是:先把小女儿规矩礼仪教好了,待能见人了,再慢慢的带她去见一见亲近交好的人家,彼此见过认识。若甄停云自己机伶,能够在进入那些同龄闺秀社交圈自然就更好了。等甄停云的基础打牢了,明年或许可以再试着考一考女学,考中自是好的,若是明年再考不中,也是时候该考虑一下小女儿的婚事……到时,交情好的人家里估计也都知道她这小女儿的情况,愿意说亲的自然也是肯了。

  裴氏自觉自己也是一心为着女儿考虑,想得周到,却没想到甄停云自己也是个有主见的,另有主意,根本就不肯配合。偏偏,甄停云这说辞还特别的光明正大——你总不能说人家爱学习是错的吧?

  故而,裴氏听着这话,心里多少也有些不是滋味,颇有些计划被人打乱的烦闷和不悦。但她面上也没驳,只是叹了口气,道:“既如此,那就听你的吧……”

  顿了顿,到底是亲女儿,做娘的心里还是顾念的,耐下心来提点了一句:“你之前也说了‘女学学的也不仅是六艺,人情世故也都是要学的’——学习固然重要,其他也不能落下,这闺秀间的交际往来也是需要注意的。”

  甄停云点点头,却没应声,想是没听进去。

  裴氏不由更是失望,只觉女儿真是个不开窍的,也没了话。

  却不知,甄停云此时心里想的是:这毕竟是甄倚云的社交圈,似甄停云这样初来乍到的,想挤进去也是难事;还不如安心准备考试,等考中了女学总能认识适龄同学,女学里的同学身份总也是不一般的,到时候也能经营起自己的社交圈,很不必死皮赖脸的跟着甄倚云……

  裴氏没了说话的心情,面上不免带了些出来,只淡淡的。

  甄倚云自然看出了裴氏的不悦,但她心里反倒高兴了,连忙上来挽住裴氏的手,撒娇着笑道:“娘就放心吧,万事还有我呢……”说着,又笑盈盈的与裴氏说起自己和表姐表妹们约好的,摄政王入城那日一起去凑热闹看一看的事情。

  裴氏也是才听说这个,不由吃了一惊,连忙多问了几句。待问清了事情,她心下也是十分欣慰,伸手抚了抚长女的发顶,柔声道:“郡主到底是皇家人,这些事肯定是最早知道的。”

  她这是高兴自家女儿能与小郡主她们玩得来,往来皆权贵。

  当然,裴氏也不是个无知妇人,听说了摄政王的消息后还是要想一想这事对自家的影响,心里倒是觉着这对自家也不是一点好处也无:裴老太爷当初被罢官,就是因为反对宁国公主和亲北蛮之事。

  据说后来宁国公主嫁去北蛮后一直郁郁,早早过逝,吴皇贵妃也因此早逝,孝宗皇帝心里未尝没有悔意。只是,天子言出无悔,越是如此,孝宗皇帝面上越是不会承认自己做错了事,因此方才执拗的迁怒于裴老太爷,执意不肯再用此人。

  直到临去前,孝宗皇帝不知怎的倒是想起了裴老太爷来,叹着气与儿子道:“这倒也是忠臣,我儿可用。”——孝宗皇帝执拗了半辈子,临老临去,到底还是低了头,隐晦的道出了自己心中的悔意。先帝也是因此,方才格外器重裴老太爷。

  在裴氏想来:如今内阁中,孙首辅乃三朝老臣,自是门生颇多,手握大权;郑次辅却有个太后女儿,执掌吏部吏部,论声势几不下于首辅;裴老太爷居中,是户部尚书,一向都是中立的。再者,裴老太爷也是上书反对宁国公主和亲的人,有此善缘在,父亲又是一向忠心为国,中立不党的,摄政王待自家应也不会太差。

  ****

  没几日,摄政王入城之事果真传了出来,听说将有天子领重臣出城亲迎,京中上下果是热闹了一番。因着小郡主的消息来得早,甄倚云这些人倒是赶了个早,提前在酒楼里定了个好位置。

  等到摄政王入城这一日,甄倚云提前与裴氏打了个招呼,带着甄停云坐上家里备好的马车,便要去酒楼与那些闺秀千金碰面。

  甄停云实在是不耐烦这种无聊事:摄政王有什么好看的?不就是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而且今日街上这么多人,站在楼上往下看,怕还没看见摄政王的脸,就先看见一街的人头了!

  有这功夫,还不如在家多看几本书呢。

  所以,眼见着马车到了街上,甄停云索性便与甄倚云说:“要不大姐姐先去吧,我才来京城没多久,还在在京里逛一逛呢。”

  难得出一趟门,倒不如借机去西山看看元晦,她正好还攒了些问题想问元晦呢。

  甄倚云自然也乐得撇开甄停云——虽说小郡主今日要入宫参加郑太后住持的宫宴,并没有来,可今日来的也多是身份不一般的千金闺秀。甄倚云自然乐见自家这个妹妹疏远这些人。

  所以,甄倚云闻言倒也不气,只故作烦恼模样,叹了口气:“这,大家原就是约好了的,二妹妹不去,那多不好啊。”

  甄停云随口道:“这有什么,我与她们都不熟,她们原就是看在大姐姐的份上才请了我。只要大姐姐到了,我去不去的也不重要。”

  既如此,甄倚云只得端出无奈模样遂了她,还把家里的马车留给她,口上道:“马车留给你吧,若是晚了来不及回来,就不必回来了。反正三妹妹她们也在,我坐我她们的车也是一样的。”她这是巴不得甄停云走得越远越好,最好别回来了。

  甄停云哪里会和甄倚云客气,自然颔首应下,转头就叫马车去了西山。

  只是,车到半路,她又想着自己做学生的去拜见师长总不好什么都不准备,于是便又叫人去糕点铺里买了一斤的桂花糕和红枣糕——这个上次在甄老娘处吃过,味道很不错,元晦说不得也会喜欢的。

  就这样,甄停云抱着新买的糕点,领着跟在自己身边的凭栏和秋思,就坐着马车往元晦的西山别院去了。

  结果,甄停云满腔热情的来了西山别院,到了门口却只看见两个带刀侍卫守在那里,元晦这王八蛋竟是连人影都不见。

  甄停云:“!!!!”

  跟在甄停云身后的凭栏和秋思都是裴氏调……教过的,知道能在西山有别院的多是权贵,尤其是这种门边还带侍卫的……她们忐忑了一路,此时见着这两个守门的侍卫,不免悄声提醒了甄停云一句:“姑娘,咱们是不是走错了?”

  甄停云才从乡下来,自回府后就没出过几次门,怎么可能会认识住在西山别院的贵人?

  甄停云差点也要自我怀疑,左右看了看方才重又确定:没走错!就是这这里!

  幸好,甄停云还带着元晦给她的紫玉佩,想着元晦当初说过的“下回你去别院寻我,若我不在,你就把玉佩拿给看门的人,他们看了就会明白的”,她就大着胆子将那块紫玉佩从怀里取出来,伸手递给看门的侍卫。

  那两个侍卫果是认得玉佩,倒是收了面上的警惕,反倒十分恭谨的与甄停云礼了礼:“姑娘里边请……”顿了顿,又补充道,“我等立时便派人通知主上。”

  见玉佩有用,自己也没走错地方,元晦想必很快就能回来,甄停云倒是松了一口气,点点头,矜持的道:“那你们快去通知先生吧,我本就是偷空出来的,也不好在外久留。”

  侍卫连忙应了,一人请甄停云进去坐,一人则是叫了守在暗处的暗卫出来传消息给摄政王。

  甄停云倒是没注意这些,她才一进院子就吃了一惊。

  毕竟,她对这院子的记忆还停留在那天晚上:满院的花草久未打理,荒芜且清幽,显是久无人烟。可如今,整个院子已是焕然一新,花木郁郁葱葱,错落有致,甚至还有个新搭的小花架,待入了内屋,里面的一应摆设虽是简单却是别有逸趣。

  甄停云还有些半懂不懂的,跟在她身后的凭栏和秋思却都看呆了,深觉二姑娘认识的这人必是身份不一般。

  侍卫颇是机灵,很快便端了热茶上来,请甄停云在屋内小坐稍等。

  甄停云也是个闲不住的,只是也知道没经人同意不好乱翻人家东西,只得多问了一句:“有书吗?坐着也无聊,看会儿书倒是能多等一会儿。”

  侍卫想了想,到还记着自家王爷的吩咐,很快便拿了几本书过来。

  甄停云也不挑,一边看书一边喝茶,正好还有她给元晦买的点心,既然元晦不在,她就先吃了。

  *********

  好容易将内阁那几只老狐狸应付过去,傅长熹方才起身往宫里去。

  既是要入城进宫,今日的他自也是全套的藩王装扮,头戴王侯金冠,身着玄黑绣赤金腾龙纹的大礼服,腰系一条镂空玉带。

  因他原就是天人之姿,这般一装扮,此时站在阶上,威仪自生,实是令人望而生畏。

  傅长熹心中却是自有思量:按着接下来的安排,他应该是要那些许久未见的宗室皇亲们见面说话。待到晚上,还有郑太后特意准备的家宴,因着都知他不喜人多,除了皇帝和郑太后外,也就是几位老皇叔、太长公主、永乐大长公主以及燕王一家了——皇室人丁单薄,傅长熹也只剩下这么几个亲近的亲人了。

  说来,那几位老皇叔和太长公主都是孝宗皇帝的兄弟姐妹,也就是傅长熹的叔叔和姑姑,看着倒都是子息兴旺的。偏孝宗皇帝这一脉很有些坎坷,孝宗皇帝只得四子二女,偏偏都有些一言难尽——长女永乐大长公主早年守了寡,膝下只得一女;长子孝安太子早夭;次子燕王醉心长生之道;次女宁国大长公主和亲北蛮,早早过世;三子正是先帝,虽嫡皇子出身却自小体弱,便是承了皇位也没留几年,只留下了小皇帝这么个独子;至于幼子傅长熹,他年少就藩,到了如今这般年纪却仍旧是不婚不嗣,堪称是宗室里出了名的大难题。

  对傅长熹来说,这些亲戚也都糟心得很。

  当然,若要从这一堆糟心亲戚里挑个最糟心的,非燕王莫属。

  其实,傅长熹如今已恢复了一些记忆,偶尔也会想起自己的两个亲兄长,尤其是自先帝过世后,他也就只剩下燕王这么个亲兄长了,论起来也是极亲近的。正所谓是“物以稀为贵”,他对燕王这硕果仅存的兄长难得的起了点怀念的心思。只可惜,见面不如怀念,一见着燕王,一听燕王说话,傅长熹就觉得太阳穴突突突的跳着,无比糟心——

  心里仿佛传来一个声音:是他,就是他——这么糟心的也就亲哥燕王了!

  “四弟,自听说你要来京,我就一直想着炼一炉丹,给你补补。”只见燕王献宝似的从袖中取出一个红木匣子来,笑着递过去,一副咱们兄弟好的模样,“怎么样,为兄没亏待你吧?”

  傅长熹:“……那就多谢皇兄了。”

  燕王其实还有些不舍得那一匣子的灵丹——这可是用了不少好东西,费了许多时日才炼出来的。直到听着这话,见兄弟知道领情,他方才哈哈一笑,一摆手:“咱们兄弟,哪里用说谢?”

  傅长熹都不知道,就燕王这样天天醉心丹药,什么都敢往嘴里塞的,怎么能活到现在?!

  就在傅长熹糟心得不行,冷着脸想着要不干脆装失手,把这满匣子丹药都丢了时,外头忽而有人上前来,快步行至傅长熹身边,恭谨一礼,然后附到他耳边低声禀了几句。

  傅长熹原只是分神听着,可是听着听着,他的眉梢微动。

  不过是心念一动间,傅长熹已是有了决断,开口说道:“皇兄,我还有事得先回府一趟,你替我与太后告个罪吧,就说今晚上的家宴便罢了……”

  说罢,也不等燕王回答,便见着那玄黑绣金龙纹的长袖轻轻一拂。

  傅长熹只略一礼便拂袖转身,抬步走了。

  燕王拦他不住,只得暗自嘀咕:这么急,总不会是急着回去试一试丹药的效果吧?

  *********

  与此同时,乾元宫内。

  虽天色未晚,殿中已点上灯火,摇曳的火光照在铺地的金砖上,黑漆色的地面光可鉴人。明黄幔帐高悬,帐后是三足赤金镶鼎,淡淡的龙涎香自鼎中升起,袅袅飘动。

  年幼的新帝就坐在赤金雕龙的龙椅上。他今年才八岁,身量单薄,脸颊也有些白,坐在宽敞高大的龙椅上甚至连脚都够不着地,赤金绣龙的靴子悬在半空中,随时都可能摇一摇。只是悬在半空中。就如同他身上那件明黄色的龙袍,放在这样一个孩子身上,总是显得隆重太过,只恐他压不住。

  郑太后则是坐在一侧,她十四入宫为后,如今才也才过了十来年,仍旧是貌若少女,年轻的出奇,美丽的惊人。此时,她正在与坐在自己右手边的燕王妃说笑:“肃王也有好些年没有回京了,皇嫂想必也是许久不见他了吧?”

  燕王妃笑着点头:“是呀,说来年嘉和年华他们兄妹两个也都只在小时候见过几次,如今怕也不记得了。”

  这说的正是燕王妃的一对儿女,燕王世子傅年嘉,小郡主傅年华。

  小郡主正立在燕王妃身侧,她也是常进宫的人,素来胆大,闻言不由一笑:“虽是不记得了,可肃王叔的英名,早就叫我等听得耳朵生茧了,早便想着见一见了……”

  “哀家也有许多年没见他了。”不知想起什么,郑太后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的颜色,极快便掠了过去。

  就在此时,忽而听到太监上前禀道:“娘娘,燕王令奴才上来回禀,说是摄政王他走了,今日晚宴怕是来不了。”

  郑太后搁在座椅扶手上的手掌微微收紧,脸色微变:“怎么回事?”

  小太监什么都不知道,只得将燕王的原话给重复了一遍:“摄政王与燕王说是府中有事,要先回府。”

  郑太后眼睫微垂,转瞬间又已换了一副从容淡定的笑容:“说不得是边境又来了什么紧急军报,到底国事要紧,叫他们男人忙去吧。咱们一家子难得聚聚,虽肃王来不了,这晚宴还是要用的。”

  虽说是为着摄政王才摆的宫宴,可人都到齐了,总不能因着摄政王不来就不办了。否则,皇家威仪何在?她皇太后的威仪又何在?

  燕王妃自是连声应和,又忙转口说了些旁的事,妙语连珠,好容易才逗得郑太后稍稍展颜。

  不得不说燕王妃是个活得极明白的女人。

  当然,她要不明白怕也熬不到今日。

  当初,她得皇家青眼,赐婚皇次子燕王时,她心中也曾暗自欢喜,希冀过相夫教子,夫唱妇随的美梦。结果,待她嫁入燕王府,见识到了燕王是何等样的糊涂人后,她就彻底明白过来了。只是,这到底是天子赐婚,嫁的也是天家皇子,哪怕燕王不是良人,燕王妃也得捏着鼻子认了。所以,她忍着恶心与燕王这混人做了几年夫妻,人前人后都是贤妃模样,再挑不出错来。一直等到孝宗皇帝过世,等到先帝登基,等到她有了燕王世子和小郡主后,方才撂了手不去管了。

  没了王妃约束,燕王自是轻快,立时便上山去做他的道士,接着折腾自家那炼丹长生的大计去了。燕王妃则是一门心思的看顾自家儿子和女儿,万不好叫他们和亲爹似的长歪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3页  当前第2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12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嫁给皇家老男人(反穿)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