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闲唐_分节阅读_第244节
小说作者:春溪笛晓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88 KB   上传时间:2019-05-24 13:20:00

屋里一下子静了下来。

李元婴见王义方怒气汹汹,当机立断地把手里的骰盅一扔,一副乖巧得不得了的模样。他起身迎王义方坐下,问道:“王长史您怎么来了?”

王义方的目光从卢照邻身上扫过,眼里有着难掩的失望。

卢照邻羞愧地低下头。

博戏虽也有雅处,但是书院这种地方确实不合适像市井闲汉一样叫喝赌博,刚才他们都被李元婴带出了兴头,根本没想过劝阻。

王义方耐着性子对李元婴讲了一通道理,大意是这些赌具不适合在书院出现,都说上行下效,连掌握着书院话语权的人都在书院里赌博,怎么能让底下的学生学好!

李元婴听了觉得有理,不过他不想王义方对初来乍到的骆宾王留下坏印象,当场开始胡扯:“都说玩物丧志、好赌误人,所以我叫人把坊间能招来的赌具都找回来试着玩了玩,看看是不是真那么吸引人。没想到一玩起来还真那么让人欲罢不能!”起了话头,李元婴开始侃侃而谈,“这些博戏有的容易让人沉迷,应该禁绝;但是也有些能活跃头脑,用处不小,我觉得可以在学生之间推广一下,让他们闲暇之余也能放松放松。”

他还拿起其中一些赌具给王义方掰扯说这东西考验计算能力,多玩玩能够提高学生的算术水平。

武媚几人都觉得李元婴真是太能瞎掰了。

王义方听着李元婴滔滔不绝地给博戏归类,心里的怒气都散了,剩下的只有深深的无奈。他说道:“殿下心里有数就好。”

李元婴小鸡啄米般直点头:“有数的有数的。”他见王义方不生气了,又给王义方介绍骆宾王,跟王义方夸口说骆宾王七岁就能写诗!李元婴和王义方说起卢照邻的主意,“《咏鹅》简单好记,描写的画面又活泼灵动,我们都觉得很适合用来给孩童启蒙。”

王义方也觉得这诗写得清新怡人,若当真是七岁时写的,夸一句天才确实不为过!他颔首赞同道:“可以。”

骆宾王已经知道李元婴所说的启蒙是针对滕州所有幼童的,听李元婴要把《咏鹅》编进教材,他又是激动又是惭愧。激动自然是因为自己的诗得到了认可,惭愧却是因为好几年过去了,他拿得出手的依然只有七岁时写的《咏鹅》!

骆宾王握紧拳。

他一定要写出更好的诗文,不辜负新朋友们对他的期许。

这边骆宾王成功加入到李元婴的小伙伴团队里,长安城却迎回了一位远归的僧人。这位僧人游经西域诸国,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带回许多关于西域的消息。当然,这不是他出游的主要目的,他的主要目的是取得西域经书翻译成大唐文字,以求更好地理解佛理、弘扬佛法!

作者有话要说:

小王爷: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有的话我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很有道理!

更新!

昨晚做了一晚的旅游攻略,结果到三四点才睡,第二天就没精神了,所以更新晚了_(:3∠)_甜甜春第一次自己出远门就出去半个月,会不会步子太大扯到蛋!(x)

注:回来的是谁!大家应该都能猜到!历史上他应该早回来几个月,不过!甜甜春忘了写!那就晚几个月回来!没关系!反正老魏都被小王爷的蝴蝶翅膀扇活了,御弟晚回来几个月有什么要紧的!

可能打广告打太多了,我写到青州两个字就想起隔壁王小雱,写到七步诗就想起隔壁曹小冲,洗脑效果真强……

173、第 173 章

早在年初, 玄奘就往朝廷上表说自己快走到安西都护府了, 不上表不行, 没朝廷文书,他回了大唐不好行走。

当时房玄龄叫人批了玄奘的通行文书, 玄奘便正式启程回大唐。通过高昌时, 玄奘多留了些时日, 替昔日高昌王做了场法事。当初他踏上取经之路时曾途径高昌, 与高昌王谈经论道, 极为畅快,约好来日再相会, 不想回来后故人已逝, 高昌也成了大唐安西都护府的一部分。

也是这时候,玄奘才知晓大唐的诸多变化,比如李元婴派人往吐蕃诸部弘扬佛法, 还以茶入禅,凭空捏造许多禅茶典故。安西都护府也受了影响,百姓虽没机会买到茶叶, 达官贵人却有机会尝尝茶滋味。

高昌王之子也回到了高昌, 知晓是父亲旧友归来, 亲自接待了玄奘,顺便以茶待客,让玄奘尝了个鲜。

玄奘听故人之子把很有佛家典故的禅茶故事娓娓道来,着实震惊不已,连他听了也觉得这茶苦得很有滋味, 正合佛家修行之道!

玄奘贞观三年离开长安,当时李元婴还没出生,他根本没听说过这位滕王殿下。

从高昌王之子口里听说李元婴的种种事迹,玄奘便将这号人物牢牢地记在心里。他耗时十几年前往天竺取得真经,自然想将它发扬光大,而想要让更多人接受他转译的真经就必须得到李二陛下的认同!

这次他途经一百一十国,所见所闻丰富至极,一路上也有关注各地风土人情与植被物产,相信这些东西对朝廷应当是有用处的。

玄奘悉心整理着自己拿得出手的东西,希望能争取到朝廷的认可。

入夏之后天气炎热,李二陛下带着魏征等人去翠微宫避暑,留太子在长安坐镇。

听人说玄奘回到长安,安置在弘福寺,李承乾生出了见玄奘一面的念头。

相比李二陛下这个无神论者,李承乾对佛理还是有点研究的。不过经过李元婴一通禅茶炒作,李承乾或多或少也琢磨出了对待佛家应有的态度:挑拣有益的信一信,挑拣有用的学一学。信一些佛理可以,信所有和尚就不必了,谁知道和尚有没有曲解佛经的意思?反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李承乾怀着这种极其端正的态度宣见了玄奘。

玄奘虽有些失望,却还是认真应对,挑出些取经路上的所见所闻给李承乾讲了一遍。他觉得取经路上艰难险阻无数,随便拎一些出来讲一讲应该就能让李承乾对他另眼相看!

玄奘这却是失算了,李承乾听着竟觉得没甚稀奇,这样的冒险故事他跟着李元婴听过一打!虽然地方不一样、人也不一样,但是同样跌宕起伏、惊险刺激。

最近丰泰楼那边还把音乐和俗讲结合起来,又是讲故事又是配乐的,既新奇又有趣,相比起来,玄奘这空口白凭讲出来的取经故事未免略显无趣!

李承乾听了两段,便兴趣缺缺地让玄奘不必讲了,大可组织些弟子帮忙把前往天竺取经的过程编整成书供朝廷参考。

说完以后,李承乾还嫌玄奘受的打击不够大,叫人取来几本《吐蕃行记》给玄奘当参考,说让玄奘比对着这几本书来记录,把各地的物产、风俗、人口、牲畜驯养情况都记录下来。

李承乾殷殷地握着玄奘的手嘱托:“往年已有不少佛门弟子前往吐蕃、突厥弘扬佛法,既然玄奘大师您求得真经,那定然要再派一批人前去向他们传授真经,这件事也拜托玄奘大师了!”

玄奘面色发僵,只能强笑着应了下来。他这一去来回就是十九年,长安的变化着实太大了,当年还十分稚气的太子也成长到让他认不出来!着实很难想象,眼前这个风姿卓绝的沉稳青年居然是当年那个活泼好动的小太子!

还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佛门子弟络绎不绝地前往吐蕃、突厥那些地方?当年他要去天竺求取真经,赞同他的、愿意与他同行的人可不多!

难道不到二十年的时间,真的能让他和现在的长安完全脱节?

玄奘觉得自己有必要先好好了解长安如今的情况再作打算!

……

李承乾抽空见完玄奘,觉得玄奘一路辛苦,就是不太会讲故事。

他叫人安排一批佛门子弟去帮玄奘著书,务必要挑文采好的、思维有条理的,务必把这本《大唐西域记》编写得详尽一些、有趣一些,最好能吹一吹西域的美好之处,好让更多商队愿意受舟车劳顿之苦去把西域的宝贝弄回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3页  当前第2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4/3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闲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