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闲唐_分节阅读_第234节
小说作者:春溪笛晓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88 KB   上传时间:2019-05-24 13:20:00

最后,李元婴还首尾呼应地狠夸李二陛下一通马屁,表示这才刚走一天,他就十分挂念皇兄,希望皇兄身体康健、长命百岁,好叫他能继续当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

李二陛下每天收到的各方来信不少,但是,像李元婴这样一句一个皇兄你真好,一句一个皇兄真是无比圣明,一般人真写不出来,人家是要脸的!

李二陛下不觉得李元婴这么写信有什么不对,相反,他被李元婴夸得挺舒坦,他为弟弟着想,弟弟懂他的好承他的情,这怎么能叫不要脸?这叫兄友弟恭,他堂堂天子,理当给天下人做个示范!

李二陛下叫人去把房玄龄他们宣来。

自从昨天李元婴离开长安,整个长安城好像安静了不少,哪怕有些议论声,那也是在讨论李元婴就藩的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情不错,李元婴虽不干什么伤天害理、穷凶极恶的事,但他本身就是个不安定因素,随时能弄出点新动静来。现在,这个不安定因素终于离京了!

许多人都想相约喝一杯庆祝这桩大喜事。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在议事堂前相遇,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里的疑惑:这不早不晚的,李二陛下怎么突然宣他们过来?

两个人的目光短暂接触之后就分开了,都没从对方那里得到启示,只能齐齐入内。

长孙无忌坐下往李二陛下手边一看,心里突然咯噔一跳。

他觉得这一幕有点熟悉!

上一次,李二陛下也把他叫过来,然后给他看了封信。

那封信看得他好几天吃饭都不太香!

没办法,实在太恶心人了!

好在这次李二陛下先点了房玄龄的名:“玄龄啊,早上元婴给我写了封信,有个想法我觉得不错,”他让人把李元婴的信拿给房玄龄,“你先看看信。”

长孙无忌笑呵呵地看向房玄龄,幸灾乐祸地说道:“没想到滕王殿下才刚离京就给陛下写信了。”

房玄龄跟着夸了两句,接过信展开一看,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

作者有话要说:

长孙无忌:幸好不是让我看!

老房:笑容逐渐消失.jpg

小王爷:我说的都是大实话,你们几个意思?(指指点点)

更新!

这是甜甜春在爬了两座山!的间隙!写出来的更新!

用爪机流量发的文!

如此艰辛!难道不值得……

166、第 166 章

房玄龄捏着鼻子往下看, 看完没完没了的马屁, 才终于看到李二陛下所说的主意。

李元婴大手一挥, 划了一大片地当学田。李元婴在信里说,这学田是他仿着寺院福田设置的, 寺院之中往往设有悲养院, 用信众献来的土地当做福田供养鳏寡孤独。因着这一重, 佛家慈悲之名广为人知!

既然寺院做得, 书院当然也做得, 他还准备效仿佛家俗讲,每日对百姓宣讲些深入浅出经义故事, 以达到教化百姓的效果。

别的内容李元婴平日里或多或少都提过, 听着不怎么新鲜,但这个学田却是李元婴新想出来的。李元婴见称心他们跑去寺院学俗讲,便思索起和尚们还有什么可学之处, 怎地搞教化那么难,佛寺却能遍地开花?

这一琢磨,就让李元婴琢磨到学田上头。

李元婴想出了关键词, 系统和王义方他们再提些建议让他参考着完善, 到宋朝才盛行的学田制度就给他齐齐整整地整出来了!

宋朝, 那可是遍地读书人的地方,读书人最幸福的时代!所谓的学田不是让学生去耕种,而是把它分拨到官学名下,交由佃户耕作,佃户交上来的租税不必上交朝廷, 只供给官学所需!

土地就是人的根基,只要有学田在,顶死规矩来个专款专用,官学所需的经费既不必另外分拨,也不必担心被挪作他用!长此以往,何愁文教不兴?

不得不说,李元婴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很让人羡慕的,至少房玄龄看完就觉得自己勉强可以忍受前半截和后半截内容的荼毒,只细细琢磨中间那一段。

想到长孙无忌笑呵呵的模样,房玄龄觉得不能光自己一个人受难,也堆起笑把信递给长孙无忌,让长孙无忌也看看。

长孙无忌只能接过信,一读开头,还是熟悉的感觉,还是熟悉的肉麻。他怀着一言难尽的心情往下看,也和房玄龄一样找到了重点。

长孙无忌抬头与房玄龄对视一眼,开口道:“我觉得此事可行。”他知道李二陛下重视文治,做梦都想经营出一个文治武兴的盛世。设置学田这种可以惠及后世子孙的建议,李二陛下肯定会采纳!

李二陛下听长孙无忌这么说,又询问房玄龄的主意。

提出想法很简单,要把想法执行下去却不容易,要是让李元婴去办,李元婴肯定二话不说办了再说,绝对不会想太多。但是治理天下不是儿戏,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前得考虑方方面面的影响。

李二陛下时不时会犯浑,自诩“我虽然是皇帝,但是经常包揽文臣武将干的活”,可总的来说还是清醒的,行事原则之一就是“遇事多问问”。他与房玄龄两人开了个小会,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回去后又各自找人开了个小会,这才把李元婴提出的学田制度敲定下来。

这时候李元婴已经走到半路了,一路上他们行走如风,没人喊累,全都对即将到达的滕州充满期待。哪怕那里可能贫瘠落后、可能远不如长安繁华,但是那是他们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

李元婴每次扎营,都会按计划到城里溜达一圈,考察考察当地的情况,然后派管事和掌厨的留下来开丰泰楼分号。

前些时候李二陛下偷偷匀给李元婴的铁矿都分拨给他了,一口口又大又圆的铁锅陆续造出来,被李元婴塞进了就藩车马队伍里头,没到一个地方就留一批人和锅,留下指令让他们到时候统一开业,第一时间抢占市场、独领风骚!

当然,每到一个地方,李元婴也不忘给李二陛下写信汇报自己做的事。

李元婴一向觉得做好事要留名,既然他诚心诚意帮李二陛下筹谋泰山计划,怎么能不把自己的努力写到信里告诉李二陛下?所以,李元婴见天儿给李二陛下写信,殷勤得不得了。

李二陛下收信收得挺愉快,觉得他这幺弟真是个好弟弟,多亲近他啊!

别人都当他是皇帝,这个不敢和他说、那个不敢和他聊,不是一副表现得刚正不阿就是表现得诚惶诚恐。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是要人哄的,反正李二陛下被李元婴哄得很高兴。

这可苦了房玄龄几人,若说那设置学田的想法还有点讨论性和实用性的话,后面这些信纯粹就是想一出是一出的献媚了,每封信的中心内容都是在表示“皇兄你太好啦我记着你的好所以我也在好好地在为答应你的事努力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313页  当前第2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4/3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闲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