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旺夫命_分节阅读_第37节
小说作者:南岛樱桃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36 KB   上传时间:2019-01-11 15:58:31

  姜蜜紧了紧双臂,将砚台稳稳圈在怀里,说:“我从家里到府城都还顺利,只是原先没坐过马车,头一次坐,路上比较颠簸不怎么舒服。到府城后,在相公府学同窗家中借住了几日。后来和那家嫂子一起跟他们上的省城,这一路也都还好,到省城之后我们寻摸了个僻静院子,租了两个月,相公就在那头读书,我给洗衣裳做饭。眼看都要考试了,出了个事情。”

  卫父刚才还端着茶盅,他怕刺激太大把盅子打了,已经放到一边。吴氏那心也悬起来,催促姜蜜快说。

  姜蜜琢磨了一下,说:“这届应考的学子里面,从宿州去的不少,他们多数住在客栈里。后来有一天,就有几个同相公相熟的找到我们小院那边,说他们要去吃茶论学,请相公同去。相公没去,我们后来听说那几位在街面上出事了,被人打得要死不活的,事后动手打人的赔了银子,事情就不了了之,可怜他们错过了三年一届的举人考试。”

  “大街上还能出事?光天化日之下给人打了?省城不讲王法?”

  几大段下来姜蜜嘴都要说干了,她推了推卫成:“还是相公你来,你说。”

  卫成前前后后拉通讲了一遍,卫父听得直皱眉,说那个卖身救母的姑娘德行太差,人家是为她出头,她咋说也该站出来讲两句公道话。

  吴氏撇嘴:“我听你一说就知道她是看自己有两分姿色假借卖身救母攀高枝来的,几个愣头青没眼力劲儿,差点坏人家好事,她会帮忙才怪。不然你看看可有别人替她出头?也就你们读书人古道心肠……古道心肠是好,要管别人家闲事总得掂量下自己,你有几斤几两,又做得了什么?”

  吴氏说了个痛快,说完想起来三郎会拒还能不是因为媳妇儿做了梦?

  想到这里她后知后觉拍拍胸口。

  “幸好蜜娘去了,不然你又要牵连进去,三郎你这些同窗也真邪门,咋就有那么多麻烦事?”

  卫成失笑:“就这一出,哪里很多?”

  “之前呢?你忘了院考那回?欠债不还姓曾那个!”

  “那已经是两年前,这两年不都太太平平的?哪称得上很多麻烦?”

  是啊,这两年都没出什么大事,偏偏到临考前就做梦,这啥意思?不就是说假如没娶蜜娘进门三郎这辈子都该在乡下地方当个地里刨食的庄稼汉吗?学问做得再好禁不得考有什么用?

  这两年时间,吴氏已经从对姜蜜哪儿都不满意过渡到咋看都满意,她这会儿也笑眯眯的,问媳妇儿累不累?还是回屋睡会儿?还说待会儿饭做好了喊她来吃。

  刚回到家,还兴奋着,闭上眼也睡不着啊!姜蜜还是坐那儿,抱着儿子听男人跟公婆说话。

  卫父问了乡试的事情,卫成说一切顺利,还是吴氏看出姜蜜有话说,问她举人考试到底咋回事?被点到名姜蜜就把她知道的说了。说难怪十里八乡还有几个秀才,却没听说谁能中举,举人考试太难。还不光要文章写得好,拉屎放屁都有门道。

  吴氏一听就看向卫成,卫成扶额,叹息道:“蜜娘你啊……怎么还把这些告诉爹娘?”

  姜蜜是替男人抱不平,她既然跟着走了一趟,就想把其中的辛苦同家里人说说,好让大家知道卫家如今的风光是怎么换回来的。

  就别说省城,府城都不是好待的地方。

  读书容易?

  科举考试容易?

  哪样容易?

  姜蜜说到考试之前怎么提心吊胆,等男人进了考场她又坐立难安,那几天不停有人因为无法坚持被抬出来,坚持到三场考完的出来脸色都不好,有些直接就去医馆了,卫成都算好的,只不过回来洗了个澡,吃了一顿,睡了一觉。

  这些事,虽然已经过去了,提起来姜蜜就能会想到在省城的时候,情绪难免起伏。吴氏跟着也是一阵心酸:“我的儿,你在外头吃那么多苦,回家从来不提,要不是蜜娘跟去娘还不知道考个举人就这么难!”

  卫成还笑呢,说读书不容易,可天底下做什么就容易?在乡下种地不是更苦?

  说到这里,他想起来问了问今年地里的收成。卫父先前一直在听,到这时才回答说:“收成很好,我留了够吃两年的粮,别的都卖给粮商了。家里仓房小,堆不下太多。”

  “已经够了。对了爹,我记得头年有不少乡亲同咱家换谷种,他们收成如何?亩产可上了五百斤?”

  卫父端起茶盅喝了一口,茶有点凉,他吧嗒一下嘴,又放回去,说:“亩产的确增长了一点,要上五百斤哪有那么容易?”

  吴氏就不爱听他们说种庄稼的事情,赶紧打断,问:“三郎啊,你说这个举人考试的结果,啥时候能看到?”

  “甭管什么考试,考完等个把月都能放榜。”

  “那不是等不了几天了?”

  卫成点头,说要是人在省城跟着的确就能看到结果,人不在就要等官差报喜,中了的话,九十月间官差肯定会上门来。

  “官差要是来了,我是不是得给他赏钱?”

  姜蜜心想婆婆看得够远的,她笑道:“城里的还放爆竹呢!”

  “放!咱们也放!你说我先前咋就没想到,放爆竹动静多大?到时候挨着几个村全听见了,都知道咱家出了举人老爷!”

  卫成:……

  “娘您歇会儿,还不知道能不能中。”

  姜蜜抱着砚台站起来,坐到婆婆旁边去,在婆婆耳朵边上小声说:“我们在府城的时候相公跟我讲说学官听了他的文章说特别好,肯定能中,让回家来等好消息。”

  砚台刚才眯着眼都要睡过去了,姜蜜一动,他又迷迷糊糊睁开眼。

  卫成:……

  “媳妇我不是告诉你结果没出来之前不要声张。”

  姜蜜抱着砚台一脸无辜瞅向卫成,说:“没声张啊,我就小声同娘说说,心里有谱省得天天惦记,也好提前准备起来。”

  她和怀里的崽儿一模一样的表情,两人一同瞅着卫成,卫成举手投降。

  得!媳妇比天大,她高兴就好。

  吴氏也高兴,嘿嘿嘿笑了好几声,说:“我先把瓜子花生糖块这些买上,等报喜的来了就准备开流水席!”

  姜蜜想了想说:“爹娘我抽空给你们做身新衣裳?做好到时候穿。”

  “对!对!还要做新衣裳!”

  ……

  她们婆媳两个已经喜滋滋商量起来,卫父才招招手让卫成过去,问他真有把握?

  卫成略一颔首,说:“估摸能中,就是很难排到前面。”

  天地良心!卫父从来没想过要儿子考第一第二名,能中就阿弥陀佛。这回要发达了,真要发达了,想到他们以后也能搬进高门大院里住着,平常少言寡语情绪不多的卫老头咧开嘴笑了起来。

第45章

  都觉得跟着这个月卫家的日子不好过,他们应该等得焦心。结果自打卫成两口子回来,清净了一段时间的卫家老屋又热闹起来,他们好像把举人考试抛到了脑后,谁都没半点担心,又杀鸡又割肉,日子过得十分红火。

  村里人都觉得奇怪,更奇怪的是秀才娘子都回家来了,怎么还让儿子吃别人家的奶?

  就有人说,她奶水断了。

  “孙子还在吃奶吴婆子就肯让儿媳妇一路奔波去省城陪考,卫三郎把握恐怕不小,搞不好真的中了。”

  “可不是,就不说请人喂奶这出,光他俩在省城一个多月,开销能小?没点成算他敢这么挥霍?”

  只要说到这事他们就免不了拿当初霉运罩顶的卫成和现在作比,还是那个结论:姜氏女旺夫。

  又有人说,举人不是那么容易考上的。

  “我们乡下读书人不多,考上秀才的也不多,各村也就一二人,可你要是将十里八乡的秀才聚一起,也不少了。每三年都有人去省城应考,你见谁中过?”

  “我跟老秀才打听过,问他每回考试取多少举人?他说一省百人左右,有出入也不大。一个省多大你们想想?咱们后山村头上是镇子,再往上是县,县上面有州府,一个省好多州府,全部才取百人。算下来每三年全宿州也就十来人中举,宿州之下多少县城?我们松阳全县能有一个人中吗?如若能有,你觉得会是卫三郎?松阳县有多少读书人你知不知道?别人考了一回两回三回都不成,他一个乡下小子,不过初应乡试,凭什么中?”

  这番话说出来,乡亲们都直观的了解到中举有多难,原先觉得卫三郎有机会的,这下也不确定了。

  后来这些天陆续有人上卫家门前找吴氏他们说话。问举人真那么难考?是真的吗?问卫成他把握多大?

  吴氏爱跟人吹牛,但凡有人来找她闲侃,她都能聊几句。

  她说你以为呢?要是好考十里八乡能一个都没?要是好考往上数一二百年后山村一个都没?

  “你进了城里就知道,人家管秀才叫穷酸秀才,没什么稀罕。举人是金举人,谁家能出一个,回身就能改换门庭变成顶顶的富贵人家。考上个秀才只能让自己免徭役见官不跪而已,考上举人可以不交税,还能当官。”

  吴氏说这番话的时候那模样活似斗胜了的公鸡,她眉飞色舞趾高气昂。

  乡亲们看着就感觉她心里极有成算,又问:“你们三郎……考得不错?”

  “你问我?我哪知道?”

  “不知道你得意个啥?”

  “我那是高兴儿子媳妇平平安安回来了,人回来了我不笑,难不成还得哭?”

  “……”

  特地找她说话来,却什么都没问出,后来陆续还有人来,吴氏啥都敢聊,就是不说卫成考得如何,也真急人。后来镇上赶集,她背着背篓去买了花生瓜子糖块,拿回来都放在陶缸里。也买了针线以及布料新棉,这些都被送进西屋,姜蜜给家里人量了尺寸,在做衣裳。

  婆媳两个都忙,陪砚台玩耍的活竟然落到卫成头上。

  卫成今年才刚当爹,经验缺乏,经常抱得不对。胖崽儿脾气好,不咋计较,实在不舒服了就扭屁股,嘴里啊啊。

  除了晨读的时候砚台在睡懒觉,其他时间卫成总带着他,读书带着他,出院坝站着透气也把人抱在怀里。路过的有时还笑话他,说你个大老爷们咋的还带起孩子来?

  卫成听了也不恼,他跟着笑:“我在家时间不多,难得回来该陪陪他。”

  姜蜜在窗边做衣服,听到这话她抬起头透过窗缝往外看,就看见抱着儿子的男人。他动作还不是特别自然,比起刚回家那天已经好太多了。姜蜜想着该提醒相公抽空想想给儿子取个什么大名,在家砚台砚台的叫着是没啥,跟外人说起来有个大名方便些。

  当晚,姜蜜就跟卫成提了这事,卫成想了想,它小名叫砚台,就取一个砚字,叫卫砚呗。

  姜蜜问他这字意思咋样?

  砚啊,是光滑的石头,字本身谈不上有什么寓意。

  “蜜娘想给砚台取个亮堂的名字?”

  姜蜜趴他怀里说是啊,怎么说都是第一个儿子,他还那么乖巧听话讨人喜欢……虽然胖了点,还是讨人喜欢。

  卫成将她抱在怀里,想了想,说:“取个谐音,用彦哲的彦,你看如何?”

  “这个彦字又是什么意思?”

  “《尔雅》说,美士为彦。彦指饱学之士,刚好应了当初为他取的乳名。”卫成说完低头去看姜蜜的反应,姜蜜听着感觉不错,夫妻两个就这么把儿子的大名定下来了,叫卫彦。

  第二天用早饭的时候姜蜜也跟婆婆吴氏说了,吴氏起先还以为他俩打了懒主意,得知此彦非彼砚之后,她煞有其事点了点头,说这就是命啊!考状元的命啊!听听,光这名字都透露出一股以后能有大出息的味道!

  砚台爹也就凑合读了十几年书,还称不上饱学之士,他都要中举了!

  饱学之士不是状元是啥?

  卫成本来在旁边安安静静剥着鸡蛋壳,剥完刚吃了一口,就险些噎着。

  “我说娘……”

  长篇大论还没开始,吴氏直接叫停,说你还是别说娘了,娘不想听!不动脑子都知道你想给泼冷水,还不如不说呢!砚台刚才醒来,迷迷糊糊趴他娘怀里,吴氏伸手摸他胖脸,问:“来砚台告诉奶奶,你以后是不是要考状元?是呢你就笑一笑!”

  卫成想着大清早的,都还没咋睡醒,傻了才笑。

  只见他娘伸手挠了挠砚台的肥下巴,人就笑了。

  卫成:“娘你这是作弊……”

  “你儿子都答应了,你看,看他笑得多开心,你管我做没做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71页  当前第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7/171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旺夫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