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架空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祯娘传_分节阅读_第97节
小说作者:夏天的绿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1018 KB   上传时间:2018-04-22 20:54:09

  这个说法虽然不见得人人适用,祯娘也没到那样嗟叹的地步,但是差不多的意思是有的。纵使这些年她觉得生活没什么不好的,她也会常常想起小时候那些天真悠闲,想起过了那个时候就不会再有的特殊感触,以及想起那个时候遇到的与长大后绝对不同的人。

  所以玉淳说这个话的时候,祯娘心里忽然也有了淡淡的不舍。装作若无其事地侧过脸,展示了新得的倒流香香器,其中烟云的形状确实好看流丽,然后忽然开口道:“这一次一走就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得见了,如你所说世事无常,只是希望你在这边能够万事都好。”

  祯娘难得说这样的话,玉淳大概也是想到了小时候,想到了如今散落在天涯各处的姊妹们。无论是哪一个,哪怕是那时候不见得特别喜欢的孙家姐妹两个,这时候想起来也是惦念。

  祯娘这里算得上是温情脉脉,周世泽那里就不见得一样了。倒不是那帮同僚如何,实际上明文没下来,大家也不会当面陈说如何。毕竟就算同袍几年后,一起流血流汗,不至于像周世泽初来的时候想要与他别苗头,但也不会亲密到提前为这件事‘酸’起来。

  说起来,第一个对周世泽出任吕宋总督有话说的其实是远在浙江的东南水师提督宋大人。此人是一个干才,只是生性耿直,凭着功劳做到了正二品武官,然后再也忍不得一些官场上的歪缠,便打算辞官。

  他是个有能力的,于是辞呈压了又压,只是老拿当年战场上的旧伤说事,皇上也没得法子直接否了。最终只能是赐了一个正一品的虚衔,而实职暂且不安排。这打的主意是这时候不在不要紧,真有个要用人的时候也不能推辞罢。

  果然东南水师出事的时候就用上了,当时的东南水师风雨飘摇。皇上为了保下东南水师,除了态度坚决,安排好朝局上的力量,同时也需要一个好的的东南水师提督人选。这样既能减弱朝堂上反对的声音,进一步保住东南水师,也能造就东南水师的再生。总不能保住了就是为了和之前一个熊样子罢,还是为了能做大事,这样一个好的水师提督人选就是更加必要的了。

  这时候宋提督等于是临危受命——他这人虽然已经厌恶了官场上的一切l,却还是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的,知道如今需要他做一做这东南水师提督,就再也不像之前辞官时候那样难缠,什么话也不说就上任去了。

  只是那个官场没有变,他身处其中的厌恶也没有变。所以等到东南水师的事情渐渐走上正途,形势再也不会有反复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功德圆满辞官回家。只是他到底是一个负责的,这些年也是在东南水师上下足了心血的,不能把担子直接甩开。

  所以看到周世泽这人的时候就十分上心,按照他的眼睛来看,周世泽这个人既有变通,却未失之于油滑,反而是有自己的坚持与信念,况且本身能力也极强。如果有这样的人将来接手东南水师的提督位置,他是再放心不过的了。

  他心里的打算极好,等到他自己这一任满了就向朝廷申请奏报,顺带举荐周世泽接替位置。周世泽这些年在南洋海面上闯荡,功劳也有的是,虽然拿来从参将升做了副将,却也不见得不能直接做提督,他自忖自己这个现任提督的举荐应该还是有些面子的。

  再不济,就是让朝廷派一个老将接替自己的位置罢了。老将迟早是要滚蛋的,当作一个过渡也不错。等到周世泽再积攒一些资历,升任东南水师提督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然而总是那一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

  他这边打算的好好的,上头就有了别的主意——吕宋总督是个什么玩意儿?就算定下来是从一品的品级,和东南水师提督品级相当,也不能改变这看起来就像是个贬谪流放官的本质。

  这个想法没什么问题,要知道有时候官衔大如天,有的时候却什么都不算。不然你让一水儿的三品实权官去换做正一品的三公,谁愿意?那就是个荣养的虚名。或者等到明哲保身的时候不错,但大权在握的时候谁愿意为了个虚名退居二流。

  何况这个所谓吕宋总督的职位,似乎连‘尊荣’二字都没有了。倒像是唐宋时候的岭南,官员去了那里,就算还是做官,那也是贬谪啊!若不是官场动向没得显示,宋大人都要觉得周世泽是得罪了什么不能得罪的人,这是吃了报复。

  不过凭他的政治智慧是想不通这些事情的,他本来就是因为受不了这些而要逃出官场的。但是想不通不要紧,他声音大,当即就问了一些朝中大佬:“你们这是什么主意?难道不知道周副将正是‘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里面的那个‘将’!我是打算留着他做东南水师提督的,现在把人送到吕宋算什么!”

  他话里话外的意思清楚明白——真当朝廷可用之才多的很?特别是武官里的为将者,真正说能够担当重任的,说是屈指可数绝没有问题。实际上许多位置重要的提督、总兵、都督的位置都迟迟没得接班的,只能由老将苦苦支撑,并不是什么秘密。

  好不容易有一个不错的,他是打算有大用的!然而上面就让去做什么劳什子吕宋总督。这种不该是随便派个混吃等死的勋贵人家子弟过去?反正他们也没什么用,谁都可以替代他们——而且人还那样多!这正是使用他们的时候。

  朝中大佬们也是苦笑,最怕的就是这样‘横的’!吕宋总督这个位置说不好的确不好,但是细究起来有他相当重要的位置。这个无论是从开采量巨大的黄金与铜料,还是从在南洋的位置来看都是。他们这些人看的分明,就是不知道如今这位水师提督宋大人看不看的分明了。

  然而这应该是一件极容易看出来的事儿啊!就算这一位是出了名的不管官场的算计。可是既然为官这么多年,还坐上有数的几个位置,就是看也看会了——若是看不会,那就是身边有一个看以辅佐的好人!所以怎么说也该是看的分明的。

  至于如今是这个样子,那可不是真的‘傻’,而是装疯卖傻呢!总之是麻烦了,谁不知道,真的‘傻’难搞定,而装疯卖傻则是更难搞定。人家啊,只有在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才会从‘傻’里面醒悟过来!

  但是表面还是要做的,只得在旁劝说道:“宋大人说的偏颇了,我们知道东南水师的事儿是大事儿,但吕宋的事情他也是大事啊!想一想吕宋扼守南洋不是更加稳定!且吕宋以后就是大明半个钱袋子的事儿也不算秘密,这正是朝廷看重周大人,换了别个不放心!”

  说到这里那位也分外严肃起来,沉声道:“如今大明正是欣欣向荣之世,然而烈日之下尚有阴影,同样哪怕是盛世也有不好。满朝看去,仿佛是众正盈朝,其实中间多少蝇营狗苟之辈尸位素餐。宋大人说东南水师提督位置没人堪任,您难道不该为了君父多支撑几年?至于周大人,那就暂且替君父去吕宋分忧罢——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况且雷霆雨露皆是君恩,您说呢,宋大人?”

  最后一句话已经有隐隐的告诫之意,提督宋大人张着嘴瞪着眼半晌说不出一个字。最终也只能恨恨地甩袖而去——所以说他为什么这样痛恨这个官场,弯弯绕绕忒多,话明白一些说难道会死吗?这些人累不累!

  于是这件事也只能不了了之,徒留提督大人稍后给周世泽去口信道:“这件事已成定局,也是我耳不聪目不明的关系,等到说话的时候已经尘埃落定了。我心里十分可惜,你但凡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罢,我尽力与你同上头周旋。”

  提督宋大人有的是一些老做派,譬如对待下属这件事儿上,或许更加严厉,但同时也会更加当作‘自己人’。这并不是一般上下级之间的那种关照,而是当作自己的子侄一般。只要是自己的下属,那么以后的出路也会一一考虑到。

  若是自己没得本事的那一类也就罢了,可只要自己也有能力,最终却不能得到与自己能力匹配的。作为上峰的宋大人都会觉得亏欠,即使这并不关他的事儿。何况他已经暗示过好几次周世泽,自己打算举荐他以后做东南水师提督,这下就是承诺都没有做到的了。

  他这人有这样的愧疚,硬汉的很,当然不会言语上说什么,当即就去做了,只是这没有做出一个结果来而已。于是等到他说自己的愧疚,又问周世泽的要求——这一回是打算一定要做到的。这时候周世泽才知道自己这位上峰背后替自己做了这许多!

  心里感激的不得了,与祯娘还说了这件事。祯娘认真听他说完若有所思道:“你和我两个人的运气似乎一惯的好,我原来并不信这些虚无缥缈之事,然而也不能否认真有这个东西存在。从九边到东南你都一直有个好上峰,不过以后就是你做顶头的了,倒是不能再验证这个了。”

  说完后又补充道:“临走之前与宋大人在浙江辞行是不能了,按照礼数就捎一份礼物去罢——只是送礼这种事,我只会给那些场面上的,什么东西都有定数,像这样感谢多一些的我就不通了。况且这是你的谢意,你自己多用用心。”

  若说祯娘还有相契的朋友,之间也偶尔有一些非礼节的礼物,互相应和着送。那么周世泽在这上面就是一片空白了,他那些兄弟确实是有不少,但是大男人几个,除了家里礼物之外难道还私下送东西?这也足够他头疼的了。

  也不管如何,到了这一年秋日里,暑气刚刚消散。终于从京城得来了这个被传的言之凿凿的消息,安定了好大一批人的心思。要知道,就算是从内阁值房里传出来的话,只要没过了明文,什么时候都有打落的可能。

  总之,最终在这个秋日里,走完了‘流程’。按照流程所说,在兵部尚书大人、都督大人、东南水师提督大人的保奏之下,朝廷任命了周世泽为吕宋总督,为从一品衔。以此职位执掌吕宋军务、民生等,还有协理吕宋商贸并采矿的职能等。

  执掌是说有一人专断的能力,协理则是说协助办理,需要与人商量,看朝廷脸色的。官场上的玄妙之处多着,这也不过是其中一条。然而即使只是这样,这种权力说出去也相当惊人了!

  类比大明的各省巡抚,都说权势滔天了,但其实也是掣肘颇多。还有许多别的低一些高一些的官员分割自己的人事权、财权、行政权等权力,总之到了一人手上,独断乾坤是绝无可能的。

  但是周世泽的吕宋总督却做到了随心所欲——军权不必说,他的老本行,又是南洋这个特殊的地方,这是早就预料到的。至于民生这些就有些好笑了,这时候的吕宋还有什么民生可言么?不过也不能说毫无用处,以后兴旺发达了,或许就有用了。只是建成一地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到那个时候只怕周世泽就不是这个吕宋总督了。

  另外还有财权等,就都是周世泽预料之外的。而且最没想到的是,周世泽还真有协理采矿、商贸等的权力。虽说不点出这一点,作为当地最高官,介入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白纸黑字写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能说,才刚刚开始看向大明之外的大明,还没有把海外的土地太当一回事。所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说的就是这个,如果不是吕宋惊人的黄金和铜料犹如一个鲜美的饵料一直在前面吊着,说不定朝廷就要以远离本土、劳民伤财为由放弃吕宋,任由吕宋土人继续自己治理了。

  不过历史到底没有这样走向,所以周世泽马上就要成为吕宋总督。或者直白一些说,大明放在吕宋的‘国主’。

第159章

  “还以为有天大的本事呢!原来也不过尔尔。从一品的总督, 哎呦呦,好高的官儿。但想到吕宋那地界, 还是歇歇吧, 谁不想多活几年?”一向对祯娘颇有微词, 然而又不得不小心奉承的方家二太太眉毛高挑着和娘家嫂子笑嘻嘻道。

  她娘家嫂子本就是一个极聪明的人, 对于这种事是再不解的。周家奶奶有没有得罪自己这小姑,做什么总是处处看人家不顺?难道自己能因此得什么好处么!这当然是不能够的,只是人心总是容易不平, 由不平生出怨怼来也是常事。

  她本身是看不上这种的,然而眼前是自己小姑, 且有另外一层——自家这小姑嫁的好,反过来家里则是没得寸进, 眼看着孩儿一日日大了,男子们要谋出路,女孩子们要寻人家。这些仅仅凭着自家的门楣, 最多也就是不功不过, 平平而已。

  然而, 如果托付上自家这小姑。那么即使她在方家再说不上话, 那好歹也是一位正头太太, 该有的脸面都是有的!自己这点子事,轻轻一推,倒是比娘家嫂子使了十分力气还强呢!

  因此, 这娘家嫂子值得附和道:“可不是这个道理,原来周奶奶何等威风, 在泉州脂粉队里竟是一个说一不二的。却没成想,这下竟要离了泉州,去到吕宋那样的南洋化外之地了。果然么,这女人家即使再强势,也不过一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周大人受着皇恩,这就要吕宋上任,周奶奶可不是就要随同去。”

  然而也有一位相好的妇人,她是个平辈交往的,用不着奉承方家二太太,因此有话直说道:“也不见得是这样了,说不得是周大人和周奶奶两个伉俪情深呢!不然周奶奶何必跟着去?既然已经儿女双全,那就留在泉州也好,去到金陵也好。总之东南地方她哪里又呆不得!”

  这话果然是极有道理的,要知道如今官员上任,不带家眷的好多呢!一个家里有长辈的,须留下正妻代替自己侍奉双亲。另一种则是说不准能不能在任上站稳脚跟,打算一切安定了再接家眷过去。

  然而还有另外一种,就是不爱家人管束。于是说一两样理由,就把老妻幼子留在老家,自己上任做老爷去了。然后外头有贴心人如何如何,再没得人来管束。

  周世泽此去要去到吕宋,那边气候湿热,外来人难以适应这是谁都知道。且刚刚经历了许多战事,到底是个什么情形,谁也不敢打保票。把家眷留在大明,按理来说可以说是有理有据了!

  但是两人竟没有这样,就可见以往传说的夫妻亲密,伉俪情深,果然不是装出来的虚假,而是真正有这件事的——要说这种事还是女人家最为关注,男人家就从来看不到这些细处。

  旁边还有个海商人家的陆太太,拿了帕子捂住嘴笑道:“也不只是这样,我是看我们周奶奶图谋的远大呢!因此想的也和一般人不同。一般妇道人家,听说要去吕宋,忧心也忧心死了。只是周奶奶不同,她想到的只怕不是那些难处,而是往吕宋去的好处!”

  此话一出,在场五六个妇人都愣住了——去吕宋那等地方难道还能有什么好儿?不得不说这是人以群分了。方家二太太自己是个没得大见识的,因此平常的相交的一班太太奶奶也不算有高瞻远瞩的。

  这陆太太说的,她们竟然是之前全没想到的。只是既然提了出来,要是不傻,想想也就知道了。话说吕宋有什么好?不提的时候懒得想,提起来了一想就知道,只因为实在太明显了。

  吕宋好的,无非是两样。一样是那边的‘宝货’!黄金和铜料,另外还说有宝石之类,这几样东西可不是要让人打破头!而周世泽在那边是大权在握,就算不能恣意妄为,但哪有厨子不偷吃的,就算有一些连带的好处,那就受用不尽了!

  譬如说到时候,听任吕宋自己决定该发往和人的那部分货物,同样都是发货,给谁不是给,那就再周世泽的一念之间了。凭借掌握南洋这一片的大量黄金交易和铜料交易决定权,那就是数之不尽的钱财了。当然,前提是要运作的好。

  另外一样就是地利。可以想见的,既然吕宋成了大明的地界,那么以后在南洋一带的航线,哪一个不会在这里停留?买卖货物、靠岸补给,事情也不少了。然而整个吕宋都由周世泽说了算,家里有这边航线生意的人家,还不赶紧求到到门上去了!

  有的时候一个大权在握的官员就能够支撑起一个有势力的大家族,不为别的,正是权力。他们有权力决定很多事情,所以多得是机会凭借这些决定大发其财,或者和别人‘交易’——这就是人情了!然后你方便我我方便你,整个家族就因为这些人情,渐渐都提拔起来了。

  而周世泽当了吕宋总督,这个官对他自己的仕途到底有什么好处且不好说。但是对于祯娘的生意,说不定比他做了正一品的都督还要来的有效验。不说别的,就说那些任凭周世泽权力施为的事情,祯娘倒不见得要做什么不厚道的,只名堂正道地就足够她把整个东南海商的弦紧上一紧了。

  因此虽有惊异的,也有见识高的一下就看出门道来了。且心里思量:周家奶奶这就要随着夫婿去往吕宋,本来就该好好送一送的!更何况今后人家周大人是身居要职,东南多少人家赶着要奉承呢!何不如今且先厚厚送一份礼?

  因此就不约而同地打听周家什么时候下帖子,也好齐齐去到周家说话——这也是应有之义,又不是那些讲究洒脱不恋栈的隐士高人,为了全了礼仪,在离开泉州之前,也该和泉州这边有过相交的人家说一声。

  又因为周世泽身居高位,祯娘生意遍及东南,这甚至不能只是下个帖子说一声,到时候再城门略送一送?——就算是为了别人方便,也要办个酒席,好把人都凑集起来。不然到时候,有的礼仪没尽到,还要烦恼别人,也是没意思。

  于是祯娘早早准备了起来,让几个帮衬的师爷,用上上的大红柬纸并苏州花笺写了上百个请帖儿,最后再用另一封大红纸封套。只在请帖儿上写明白了三日之后周府请开宴会,为的是这几年多谢诸位亲朋近邻的周到。如今要离了泉州,也好说一声,道个别话!

  因有这一桩事,这几日周府上上下下都是忙的脚跟打后脑勺一般。有那些安排厨房的,事情最重,自然不消说。有那些打理当日茶水的,也是早早就分派了下去,这一日还再三教训。至于当日迎来送往侍奉客人、管理器具收拣餐后、叫唱来客记录礼品等等,也是不一而足。

  再等到三日之后,果然是个热闹非凡!不知道的泉州百姓还道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自从早上起,满泉州的贵人都好像是朝一处跑,因为去的方向相同,各家大大的排场竟把泉州新修的宽敞地不得了的大路堵了起来,这也是新闻了!

  只因这些排场实在大!凡是男子,大都有功名在身,有的是正当着官,有的是家里有钱,给买了一个虚衔——这也是有钱人家的风俗了。自古有钱了就免不了和贵人家里交往,若是座中只有自家一个平头百姓,那有多少礼节?竟是数不过来了!既然是那样磨人,倒不如给买个好名头,有面子,也得用。

  于是只见个个都是骑着大白马,头戴乌纱,身穿各自品级对应的补子,腰间不是金带、玉带,就是犀角带,粉底皂靴,有排军喝道,张打着大黑扇,前呼后拥,都至少有十数人跟随。但凡是街面上一个男子看了,都免不了咬着手指头发痴一遍,想着那若是自己就该多好!

  至于太太奶奶小姐们,讲究则更多了。都是乘坐了香车大轿,旁边有奶娘嬷嬷小丫头陪伴服侍,下面前后则都是家人护卫。等到最前和最后,甚至有小厮手持藤棒呼道,让闲杂人等不能随意靠近。

  “听说这都是送那边周府上的老爷去到吕宋那边做总督去的!只是稀奇了,人都说人走茶凉,吕宋是什么地方,就如同古时候的岭南一般。按说世人谁不在这上头眼明心亮,怎的这一回却是这样。”

  旁边有个年高一些的,有心卖弄,便捻了几下胡子道:“这就是你们小人家了,见识有限。哪里知道那吕宋虽然是化外之地,却着实得天独厚——你当朝廷不会算账?如今收拢了吕宋,那都不是儿戏,治理起来该花多少银子?根本没得数!就这样却还是铁了心要做成这样,为的不就是这里有那金矿、铜矿等!真个开采起来,好大一注财货!”

  近些有个清客打扮的中年男子听了就笑道:“老丈这话说的极是了。我瞧着虽然吕宋那边难挨,可真是一个好位置,如今各海商人家才是巴结地最露骨的。我岳父家是个做古玩生意的,只说这三日古玩市面都浮了两成,就是因为好多人家满泉州地寻摸好东西。”

  按说各家好东西也不少了,哪里用得着临时找门路采买!再有一句实在话,临时找哪里有什么好东西!要知道,这世上的好东西其实大都在那些积累了上百年的人家那里积存收拢着。除非是遇到抄家这样的事儿,不然市面上难得有好东西,纵使有也是一两件零散,绝没有大宗的。

  这里头却有一个缘故,这些海商若是本身绵延了两代以上了,自然不必发愁,多少积攒了一些好东西。但若是新发迹的就要抓头发了——海商是近几年最俏的行当,入这门的多,新起来的也多。那些新荣之家,或者钱财也不少了,却没得机缘收来一些好东西。这着急起来找东西,可不是病急乱投医了!

  而如今,不管这些客人备下的是什么好礼物,都通通进了祯娘的院子。当日待客忙乱,周府上下都忙的人仰马翻,暂且不说。只等到第二日,便有红豆取了门房那边记下的礼单,再拿了钥匙,把暂时存放着礼品的厢房打开,让婆子们一件一件搬出来,也好正经造册登记。这是对东西心中有数,也是对人情心中有数。

  “嗳!可不得了,真是好东西啊!”婆子们和丫头们一件件查看礼品,后头散了还依旧是赞不绝口。这并不是他们眼皮子浅,没见过好东西。话说常年在周家正院里走动,什么好东西都见识过了,怎么可能是那等见识少的!

  他们这样赞叹,也只不过是因为那些送来的礼品真的是一样赛一样的珍贵。特别是方家等几家有数的大海商,送来的几件‘区区薄礼’,那可真是堪称稀世珍宝!祯娘自己手上这样的都不多。这也看出来了,这些人还真是下了血本。

  顾周氏见了还问道:“这样的东西不是等闲能收的,收下了将来有什么说头?你可与女婿商量过?若是有个说法或者忌讳,也该着意着一些罢。退回去那是打脸,不体面的很,不如库房里寻几样差不多的当做回礼。”

  一面说着她一面让自己的执事大丫头去寻自己的库房册子,打算看看有什么能顶上的东西——至于说是祯娘的东西,还是自己的东西,这又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在祯娘已经有了洪钧和洪钥的情形下,是周家的还是顾家的,这都没甚分别了。

  祯娘却是老神在在一样,让丫头把新造的礼品册子给收起来道:“母亲就十二万分放心就是了,他的事情他自己只有一本他自己的分寸,至于别的倒是几位师爷帮忙的多了。这边的东西要是不能要,他早就会与我说干脆不办这等宴席了!”

  “更何况...”祯娘冷笑了一下道:“这又算什么?只怕连这些‘区区薄礼’都不收,人家就该方寸大乱了来着。”

  祯娘不愿意在说这些官场和商场上的机锋,早些年她还会为自己占上风而略微自喜。而这些年越发觉得没趣味,左右不过是一些人劳神劳心勾心斗角而已,弄的久了,人都喘不过气来。

  于是转而道:“这些都不用娘担心了,我早就料理纯熟了,如今这样也有道理。倒是之前打点世泽和我出行吕宋的行李,忙乱了好些日子了,却又因为这饯别宴耽搁了,直到今日竟还没有个样子。偏偏这几日还有各种打算,我是不得空了,还要娘帮一帮我。”

  祯娘说的是请顾周氏帮忙的话,顾周氏果然立刻被勾开了——这有些年纪的人最怕自己没用,凡是儿女有事求来,反而格外高兴。因此抖擞起精神来道:“这件事确实不能马虎了!原都说了,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何况你们要去吕宋那等地方,准备不充足,到时候轻易无法可想!”

  说到这里顾周氏又有些愁苦起来:“你来泉州才几年,好歹我们母女两个又团圆了。如今你又要去吕宋,谁家姑爷似我家这个一般,一个地方呆不住——倒不是埋怨姑爷,好男儿都有自己的志向,我只担忧你,听说吕宋那边又是那个样子!唉!”

  因为吕宋那边实在不知道是个什么情形,道听途说的到底不如眼见为实。祯娘轻易不敢在这上头冒险,因此把母亲连同洪钥、洪钧两个都留在了泉州。等到在吕宋那边安定下来,不用老人孩子身体有意外的可能,再接人过来。

  也正是因为不能一同跟着去到吕宋,顾周氏才有这样的担忧,毕竟不在眼前,那只有更加担心的。但是她又不能强跟着去——她身上还压着另一副担子,洪钥和洪钧两个她也是不赞同一起去吕宋的。而若是不能一起去吕宋,除了她还可以托付,外孙女和外孙能托付到哪里?

  听着顾周氏唉声叹气连连,祯娘也只能缓缓地劝她道:“这有什么好忧心的呢?虽然那边确实湿热,但琼州那边不也是差不多,如今那边还有朝廷的官儿呢!况且之前不知道多少东南的人闯南洋,也有不少定居在吕宋。若是那里实在住不得人,也不会有这样的事了。”

  旁边金孝家的早得了祯娘的示意,因此也忙在旁道:“太太,可不是这个道理么!况且要我来说,这天底下,只要是贵人那便是哪里有好日子过。若是个人人轻贱的,纵使再江南膏腴之地也同样不好过。话说起来,苏州老家那边每年还不是许多上无片瓦,度日无着的穷苦人!”

  这话算是说的十分在理,顾周氏也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世上的道理可不是这样么,凡是能支撑地起好生活的,那便是哪里都能活得一样,什么地方不同因陋就简什么的,那无非是自身支撑不起了而已。

  有了这样的道理,顾周氏放心了许多。只是同样也是因为这样的道理,她在给周世泽和祯娘准备行李中就越发繁琐了。要说那边也不是什么都没有,以后更是东南商船要常常去的,不需要这般。

  但顾周氏自己有自己的道理:刚刚到了吕宋的时候可是两眼一抹黑!哪一样不是要摸索着来?这样手忙脚乱的时候,若是各样东西都齐备,那就不知道要省下多少功夫!而最重要的是,这边带去的东西用着好,不会一开始就各样不惯。

  祯娘自然无话可说,或者说她也不会说什么。反正这些行李路上靠车,海上靠船,就连管理和打点也有专门人去做,又劳累不到祯娘。唯一可虑的是顾周氏这样事无巨细地考虑,用心太多,劳累过度了可不好。

  因此早就告诫顾周氏身边几人道:“太太这几日心里有个寄托也好,不只于心里空落落的。只是你们看住了,不许太太这些日子全围着这个转,忙起来没个歇的。不然到时候我听到一点风声,只问你们的!”

  这样的话自然都是躬身应诺的,就这样顾周氏忙碌了七八日。直到周世泽和祯娘两个祭拜完了神仙祖先,又一件又一件的事情处理完毕,这就要拜别顾周氏,自泉州港往吕宋去的时候,一切才处理停当。

  那一日周世泽和祯娘两个,并家人行李等,总共用了两大五小共七艘船只。其中打头的两艘是两艘广船——如今海船最多的两种,一种是福船,另一种就是这种广船了。

  而这广船大抵比福船大一些,也比福船坚致——广船大都用铁力木制造,而福船不过是用杉、松之类。据说在大海中。如果广船和福船相撞,福船立即破碎,而广船却能够完好无损。至于说广船造价比福船高,因此租价也比福船高得多,那对于周世泽和祯娘来说,反而什么都算不上了。

  一艘广船主要是给周世泽祯娘两个生活起居方便,贴身的家人也住在这艘船上。另一艘广船则是主要堆放行李,用了一整艘广船放行李,可见之前顾周氏是如何准备的了!至于其余五艘小船也各有用处,一路上随行就是了。

  一路上可谓是平平安安——可不是平安的么!且不说广船上面挂着‘吕宋总督’的官牌,东南这片海面上不敢对大明的正经官员行事。就说真有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那也要看到七艘船的后面还有好几艘战船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页  当前第9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7/11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祯娘传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